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伴随着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人们对于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诉求越来越强烈。在新的形势下,积极推动环境管理战略转型,构建符合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特征的环境管理模式已成为当务之急。论文将从中国现行的环境管理体制入手,在分析中国环境管理现状及问题的基础上,提出环境管理战略转型对环境管理体制改革的诉求,最后从体制优化的角度阐述推进环境管理战略转型的环境管理体制改革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3.
十八大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为环境保护事业大发展提供了重要历史机遇,快速发展的社会经济、急剧上升的环境压力和人民群众对美好环境不断增强的新期待都要求环保工作紧紧抓住这一宝贵机遇。贯彻落实第二次全国环保科技大会提出的环境保护管理转型、科技先行理念,以环保标准为统领,大力推进环保科技标准体系建 相似文献
4.
环境与健康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重要问题,但是长期以来并未将其作为一种制度加以重视。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明确了环境与健康保护制度,开启了我国环境与健康保护工作法制化的新征程。通过分析避免环境危害健康的重要性及我国当前环境与健康工作的现状、进展、面临的形势;提出做好环境与健康工作要推动环境与健康风险管理纳入法制轨道,统筹规划中长期国家环境与健康工作,高度重视环境与健康基础信息的获取等建议。 相似文献
5.
6.
加强环保科技创新 助推环境管理战略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2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和第七次全国环保大会精神的关键年。第二次全国科技环保大会成功召开并提出了"环境管理战略转型"的重要思想和"战略转型、科技先行"的基本要求,为环境管理逐步实现由污染控制为目 相似文献
7.
召开2012年度环境保护部直属单位科技工作座谈会,主题是总结十一五以来部直属单位科技工作进展,贯彻落实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第七次全国环保大会和第二次全国环保科技大会精神,大力推进环保科技创新,引领和支撑环境管理战略转型. 相似文献
8.
9.
服务环境管理推进环境信息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九五”期间,江苏省各级环保部门重视环境信息系统建设,加大对环境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初步建立了为环境管理工作提供有效的环境信息服务和信息技术支持的省、市两级环境信息机构、队伍和网络,环境信息化的能力建设初具规模,环境信息系统与环境管理的结合也更加紧密。在淮河、太湖、长江流域重点污染源限期治理达标排放工作、“一控双达标”等工作中,环境信息为环境管理服务的能力明显提高。“十五”期间,江苏省将建立覆盖全省各级环保部门的环境信息传输网络体系,实施环保电子政务和环境自动监控系统工程,加强对环境的数字化监… 相似文献
10.
何家振 《中国ISO14000认证》2014,(2):1-4
环境宣传教育面临前所未有的形势,当前中国社会进入了环境敏感期,环保事件频发、环保话题敏感;新媒体迅猛发展取代了传统媒体成为社会舆论的主阵地,一系列环保事件成为新媒体热议的话题;公民环境权益意识迅速崛起的同时环境责任意识淡漠,导致公民环境行为失范。以上情況迫切要求加強环境宣传教育工作。然而,面对严峻挑战,由于既有的环保宣教模式的局限性,必须对其进行结构性调整和战略升级,创新工作模式,打造升级版的环境宣传教育工作,才能适应新时期环境保护工作面临的新形势。 相似文献
11.
12.
近年来,嘉兴市努力践行环保优化发展的理念,围绕“两型”社会建设目标,坚持一手抓生态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一手抓体制机制创新,使环境保护真正成为经济转型升级的有力推手。 相似文献
13.
14.
日本环境管理战略转型的经验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环境问题的不断出现,社会各界对我国环境发展方向的思考越来越多,如何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转变我国环境管理的模式,使其适应新时期的发展需求和公众愿望,是我国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借鉴日本二战后进行环境管理战略转型的经验,将对新时期我国的环境管理战略转型有新的启发。 相似文献
15.
现行环境公众参与立法相对分散、较为片面、法律位阶低,由此导致参与的主体有限、方式单一、程度不深。环境公众参与制度以公民环境权为基础,在环境和社会治理中有重要价值。完善环境公众参与制度,应当先修订《环境保护法》,然后制定专门的环境公众参与法。 相似文献
16.
加快“三个落实” 建立生态保护红线制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是保障国家和区域生态安全的客观需求,是贯彻落实新时期中共中央强化生态环境保护的更高要求,是全面深化改革、促进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重要举措。自2011年国务院提出划定生态保护红线任务以来,经过多年努力探索,政府和学界在生态保护红线划定与管理方面开展了很多有益实践,但仍存在思路不统一、部分地区进展缓慢、配套政策不明确等问题。当前,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已明确列入"十三五"生态文明建设重点任务,针对生态保护红线制度落地关键问题,从边界范围、配套政策及管控体系三个方面,提出了加快"三个落实"的对策措施,为实现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我国环境空间规划制度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建立严格的环境空间管控制度,可以破解现阶段城市出现的一系列复合型、区域性和格局性环境问题,对从源头促进"人-城市-自然"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全面梳理环境空间规划制度和弥补其研究发展中的不足,对以环境功能区划、城市环境总体规划和生态保护红线制度为代表的环境空间规划制度的理论、技术与实践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对现有研究和未来探索提出展望,以期为以环境质量改善和风险防范为指导的环境空间规划制度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管理经验,从而全面引导城市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19.
战略环境评价作为科学决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有效实现经济、社会、环境效益最大化的必要手段,符合可持续发展理论,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制度体现。文章论述了中国战略环境评价制度的产生,并针对目前在战略环境评价制度认识上的不足,环境保护机构不能在宏观决策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公众参与的有效性不足,战略环境评价制度设计中的缺陷等问题,从理论和实践上提出了相应解决方法,为中国战略环境评价制度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0.
通过建设项目环境监理与环境影响评价及批复、“三同时”制度、环境监察之间的关系分析,阐述了建设项目环境监理在完善全过程环境管理中的作用.并通过环境监理与环境监察的定义,分析了两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环境监理介入建设项目是提高环境影响评价有效性、落实“三同时”制度、实现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环境监管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工程环境保护目标的重要保证.根据中国环境监理行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对中国环境监理今后的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