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世界环境》2009,(2):6-6
在末次冰期(第四纪最后一次冰期)时代,格陵兰岛和南极洲之间千年温度尺度变化的异步关系已经导致了“两极秋千效应”,而这种“两极秋千效应”使大西洋的经向环流发生了逆转变化。过去数千年,南极洲与北大西洋之间的温度变化幅度大约在1至3度之间。这两个不同的冰芯被欧洲南极冰芯研究项目的科学家描述成是“两极秋千”,即大西洋一端的变化对另一端有着巨大影响,只不过影响的时间和影响的途径不同,原因可能同洋流传送带系统有关。  相似文献   

2.
环球扫描     
两极秋千效应在末次冰期(第四纪最后一次冰期)时代,格陵兰岛和南极洲之间千年温度尺度变化的异步关系已经导致了两极秋千效应,而这种两极秋千效应使大西洋的经向环流发生了逆转变化。过去数千年,南极洲与北大西洋之间的温度变化幅度大约在1至3度之间。这两个不同的冰芯被欧洲南极冰  相似文献   

3.
现存鹤类有15种,分为4个属,主要分布在较温暖的中低纬度地区.17种化石种类主要分布在当时温暖的欧洲、北美地区.鹤类的这种分布格局与分类体系与第四纪冰期造成的气候冷暖格局变化相一致,说明了第四纪冰期对鹤类分布与进化有直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选取位于中亚伊犁盆地中东部的则克台(ZKT)黄土剖面作为研究对象,基于13 个光释 光年代构建了ZKT 剖面的年代框架,利用黄土沉积速率、粒度以及总有机碳含量重建了伊犁地区 末次冰期以来的环境演变记录。结果表明:(1)伊犁地区末次冰期以来的气候演化阶段可划分为 寒冷期(74.5~60 ka)、温湿期(60~30 ka)、寒冷期(30~11.5 ka)以及11.5 ka 以来的暖湿期, 该气候演化特征与深海氧同位素不同阶段气候特征较为一致;(2)MIS4 至MIS1 阶段则克台剖 面沉积速率呈递减趋势,分别为49 cm·ka-1、32 cm·ka-1、13 cm·ka-1 和8 cm·ka-1;(3)ZKT 剖面 代表的伊利地区环境演变特征可与格陵兰冰芯进行良好对比,北大西洋地区的快速气候波动信号 在伊犁地区气候记录相对清晰,在时间上呈同步变化。  相似文献   

5.
由美国气候变化科学项目组向国会提交的一份新报告说从 1950~1999 年北美的气温变化不是由于自然界气候波动,而更可能是由于人类活动排放的温室气体.这一结论和布什政府此前的观点不同,此前布什政府强调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有不确定性.该报告提到了一些新的发现,一是卫星观测表明南极西部冰层正在变薄,可能是海平面上升的原因之一;二是北冰洋海冰自 1978 年以来每 10 年消失约 9%.此外,全世界海洋热量存储速率自 1951 年以来已增加 3倍以上.由此可见,近几十年来海平面不断上升,显然是由于冰层的融化,除南极冰层和北冰洋海冰外,格陵兰的大面…  相似文献   

6.
重庆金佛洞石笋δ13C记录的全新世千年尺度气候振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重庆市金佛洞石笋J119铀系测年数据和碳同位素数据重建了全新世9.6~1.6 ka B.P.时段的古气候演化序列。分析结果显示:在早全新世的9.6~7.4 ka B.P.期间,J119δ~(13)C记录呈现出偏负趋势,表明此时段内季风逐渐加强,气候开始变暖湿;中全新世的7.4~4.2 ka B.P.期间,J119δ~(13)C值整体偏负,与全新世大暖期相对应;在4.2 ka B.P.附近δ~(13)C记录出现较大幅度的迅速偏正,并持续到约2.5 ka B.P.,随后石笋δ~(13)C值出现偏负趋势,表明在4.2 ka B.P.以后气候持续处于干冷状态直到2.5 ka B.P.才有所转暖。在全新世期间,重庆金佛洞石笋清晰地记录了7次千年尺度气候震荡事件,分别发生在大约2.7 ka B.P.、4.2 ka B.P.、5.5 ka B.P.、8.3 ka B.P.、9.4 ka B.P.附近,与大西洋染赤铁矿记录的冷事件2、3、4、5、6相对应。除此之外,J119δ~(13)C记录显示在7.0~6.7 ka B.P.、7.8~7.3 ka B.P.时段也存在千年尺度震荡,这些突变事件与董哥洞石笋氧同位素记录的弱季风事件(2.7 ka B.P.、4.4 ka B.P.、5.5 ka B.P.、6.3 ka B.P.、7.2 ka B.P.、8.3 ka B.P.)也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因此,本文研究表明金佛山石笋δ~(13)C记录能够反映全新世千年尺度的气候事件,并可以与石笋δ~(18)O记录进行相互对比和验证。  相似文献   

7.
小兴安岭植物体中δ13C不仅受区域湿度变化控制,也受温度变化控制.泥炭纤维素的δ13C曲线,较好地响应了小兴安岭地区过去5000年来气候,特别是温度和湿度的演变过程.5.1~3.0 ka BP、3.0~1.8 ka BP、1.8ka BP迄今,小兴安岭经历了3个千年尺度的气候波动,气候演变过程为温暖湿润→温凉较湿→冷凉较湿.在千年尺度的气候波动上,又叠加着百年尺度的气候变化,在3.0 kaBP以来更为显著.相应的,泥炭发育也经历了从富营养、中营养到贫营养阶段.  相似文献   

8.
在末次盛冰期,地球上很多大陆都被大量的冰层所覆盖,一些浅海域的海床露出水面将先前分离的大陆连接起来.尽管存在一些适宜于动植物生长而未被冰层覆盖的地区,但其年平均气温仍比更新世时期低10~13℃.在盏冰期的几千年时间内冰川开始消融,其显著特征是气候在大约18000~11400年以前出现了一系列的波动.气候在更新世度过一个温暖期后,开始了一个缓慢的全面变冷的过程,这导致了一系列为期几百年至几千年的气候波动,例如发生在大约13世纪晚期至19世纪早期的"小冰期".在最近150000年的气候变化过程中,北极的各种生态系统和生物组成在近10000年接近其最低分布范围.大冰期结束时的全球大范围急剧升温导致了许多物种的消失,这使北极地区的生物多样性大大降低.因此,北极生态系统以及大型脊椎动物等北极生物的生存正在受到威胁,尤其是目前以及将来的全球变暖都会进一步给它们带来重大灾难.已有的证据表明,就像更新世早期的情形那样,北极地区的树线很有可能会进一步向北发展,并迅速进入到苔原地区,从而减小苔原带,这就会进一步增加北极地区物种灭绝的可能性.一些物种将很有可能向北扩大它们的领地,并取代该地区原有的物种.在更新世早期,由于北极地区的海平面相对较低,当树线入侵到现在的海岸地区时,苔原带至少能够在北极圈的一部分低地区域生存,而从目前来看,未来的海平面极有可能上升,这将会对北极苔原带和其它无树生态系统的分布施加进一步的限制.很显然,全球现在的气候状况对北极生态系统带来的负面影响超出更新世的任何时期,很有可能是巨大的,尤其是当各种环境变化(例如紫外线B的增加,大气中氮化合物的沉积,重金属和酸污染,放射性污染物,生物栖息地破碎化)共同作用于北极生态系统时的影响也是前所未有之际.  相似文献   

9.
由于人类活动大量排放温室气体导致的气候变化,可能比以前认为的有更大的全球性灾难风险,这是最近英国气象局(Meteorological Office)发表的一份报告指出的.报告关注全世界会接近温度的阈值,将引发不可逆转的巨大影响.报告的题目是:“避免危险的全球气候变化”,报告列出证据表明格陵兰冰层(仅次于南极冰层的北半球最大冰层)可能已经开始融化,如果格陵兰当地气温比目前平均气温高出2.7℃,则可能是引起冰层不可逆转融化的阈值.但这一数值已处于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IGCC)预测的本世纪温升的范围内.科学家预计,全球平均气温升高1℃就…  相似文献   

10.
目前,对吐鲁番盆地更新世气候变化的研究几乎是空白。本文通过对吐鲁番盆地早、中、晚更新世典型剖面的孢粉进行分析研究,得出了其在更新世的古气候变化概况。研究结果表明:(1)吐鲁番盆地在早更新世的温度较低。(2)吐鲁番盆地在中更新世出现过干冷气候,直到中更新世后期才有所缓和。(3)吐鲁番盆地在晚更新世有较大的气候波动。此外,文中还将所得结果与天山的冰期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