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社会整体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农业庄园设计受到当代人群的密切关注,我们要充分探索农业庄园设计的创新之路,能够促进乡村休闲旅游业的顺利发展,进而带动农村经济增长.在乡村休闲旅游视角下,农业庄园设计要围绕当代农村旅游的发展需求进行设计创新,能够给游客提供观光、休闲、体验为一体的综合乡村农业庄园服务模式,促进农业庄园设计的...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休闲农业旅游经济的发展历史及概念、内涵,结合辽宁省的现状及优势,提出了在发展休闲乡村旅游产业时应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打造精品、加强管理、提高质量,走政府主导、民众参与、依靠核心竞争优势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3.
旅游产业是前景广阔的朝阳产业.农业生态环境下旅游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的融合,是"郎才女貌"的结合,也是优化区域经济产业结构、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有助于做好"农业生态环境的旅游化、农业旅游经济的生态化",促进经济、生态、社会三种效益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4.
沈晓敏 《环境工程》2021,39(10):后插16-后插17
根据乡村振兴战略的宏观指导,乡村产业发展基于绿色生态、历史文化、可持续等要素进行规划建设,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价值的内在平衡.在这样的背景下,乡村旅游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核心动力,将生态环境、文化底蕴与旅游休闲融合在一起,有效满足了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成为一种新型产业模式.由吴吉林编著、经济管理出版社出版的《生态文化旅游视域下乡村旅游规划与农户生计研究——基于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张家界市的实证》一书,基于乡村振兴战略指导,通过规划乡村旅游和生态农业的系统发展,实现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内在平衡,从而实现乡村生态文化的传承发展,为研究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支撑.  相似文献   

5.
新时代,乡村旅游是实现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抓手,是实现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的有效选择,对巩固精准扶贫成效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全域旅游理念下,乡村旅游发展具备了良好的宏观环境,但当前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着"先天不足""运营不当""保障不力"等问题。为此,根据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要求,从重视乡村旅游发展的前期准备工作、依据乡村旅游特点强化运营管理、加强乡村旅游发展的保障体系建设三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对策措施,以期能对新时代乡村旅游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河北省作为农业大省,近年来农业发展步伐较快,但农业产业化水平依然相对较低,存在农产品加工业不发达,与休闲旅游融合不够等诸多问题。本文从一二三产业融合入手,通过加快园区示范,加强科技支撑,结合乡村振兴,推动农业与旅游业融合,创新保障体系等措施,提出依托"第六产业"推动河北农业现代化创新发展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7.
我国是农业大国,更是乡村大国,乡村永远是中国大地上的主导景观.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是时代发展的需求,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乡村旅游逐渐兴起,历经20多年发展,乡村旅游已经成为国内旅游的一种重要形式.现在,乡村旅游已完成产业的第一次积累,期间则暴露出许多突出的问题.乡村旅游未来的发展应以关注低碳、在低碳旅游中实施乡村旅游产业升级和产品换代.  相似文献   

8.
都市农业     
《环境》1998,(7)
“都市农业”是城市化的产物,与传统的“乡村农业”相对立,两者的分水岭在于空间上,即“城市”与“乡村”。但都市农业有它独具的特色:都市地区人口稠密,地价昂贵,只适合发展高科技、高品质、高附加值的精致农业。由于生产地与消费者接近,不用远距离运输,生产鲜活农产品是都市农业的一个重要内容。都市农业必须是无公害、无污染的农业。都市农业与旅游、休闲有着紧密的联系,是都市农业高经济效益的一个重要来源。在城市防灾方面,都市中的农业空地可作为发生灾害时的疏散场所。此外,都市农业还有抑制城  相似文献   

9.
江苏省农业旅游发展演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发展农业旅游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的有效途径。基于已有研究,以439个星级农业旅游景点和102件农业旅游节庆活动为研究变量,运用偏离份额法来动态分析和比较2000—2006年和2006—2012年江苏省农业旅游发展演化状况,结果表明:2000—2012年星级农业旅游景点和农业旅游节庆活动均为推动江苏省农业旅游发展的贡献要素;星级农业旅游景点是地区农业旅游吸引力最重要的内容,对区域农业旅游发展起主导作用,且其贡献率呈不断上升趋势;相对于提升农业旅游竞争力的贡献,农业旅游节庆活动对优化农业旅游资源结构贡献更突出,成为苏中和苏北农业旅游资源富矿区实现农业旅游综合发展的新突破。基于动态偏离份额分析结果,将江苏省农业旅游发展划分为农业旅游优势发展型、农业旅游滞后发展型、农业旅游结构突破型和农业旅游竞争突破型4类。通过类型演化分析得到:2000—2012年江苏省各地农业旅游均有所发展,但地区间农业旅游发展速度存在较大差异,苏北和苏中地区发展相对迅速,后发优势明显,苏南地区发展相对滞后,但仍保持了在全省农业旅游发展中的重心地位。最后,针对江苏省农业旅游发展状况从资源开发、统筹发展、社会参与等方面提出今后提升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中南百草原环境教育基地是长三角地区最大的生态休闲观光景区之一,地处竹乡浙江省安吉县境内,总面积5600亩,已投资6亿多元,是国家AAAA级景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获得全国创业带动性优秀企业、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五星级企业(园区)等众多荣誉.经过多年的发展,景区已形成了集休闲运动、生态观光、教育培训、农业开发、商品贸易等多产业的经营格局.  相似文献   

11.
针对发展乡村旅游对乡村生态环境的影响,介绍了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探讨了乡村旅游发展对乡村环境的影响,主要包括乡村旅游带来的环境问题分析和环境问题的原因分析,乡村旅游作为旅游行业一支新生力量,异军突起,在中国已形成很大的发展趋势.发展乡村旅游可以提高农民收入、合理利用乡村资源,提出对策建议,主要是充分发挥政府职能,建立健全乡村环境保护体系,制定合理的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加强乡村旅游的环境管理,为乡村旅游发展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业农村绿色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分析了乡村绿色发展现状及意义,认为乡村绿色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的关键,是满足消费升级、提供生态产品的需要,是建设宜居环境、守住乡愁的需要,更是发掘新时期发展新动能的需要。识别了农业农村绿色发展的主要内容和方向:加强农业农村绿色发展要加强规划研究;促进农业现代化、产业化发展;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旅游、康养、文化产业;加强环境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以特色小镇建设为载体,实现产城融合发展。同时从政策扶持、激励机制、市场机制、创新驱动等方面提出实现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基于可达性技术的农业旅游布局研究——以江苏省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农业旅游示范点为研究对象,从可达性的视角探讨了江苏省农业旅游的空间布局现状,整个区域的可达性较好,平均可达性时间为26.50 min,景点的可达性在30 min以内的区域达到了64.53%。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城市和农业旅游示范点布局的空间关系,农业旅游示范点距离城市平均时间为20.68 min。并从距离城市的远近和县域单元的农业旅游发展潜力入手,将江苏省按照农业旅游建设适宜与否分为4种类型,即:高适宜区、较高适宜区、中等适宜区和低适宜区。其中,高适宜农业旅游示范点建设的区域主要集中在两个地区:南京外围郊区、苏锡常地区。较适宜建设区域主要分布在昆山、常熟、张家港、江阴沿线以及北部的徐州市区周围。  相似文献   

14.
大众休闲时代下,民宿旅游已经成为统筹城乡发展、盘活旅游经济、助力乡村振兴和旅游扶贫的新动能。而作为产业集聚的特殊类型和表现方式,民宿旅游集聚区是衡量区域民宿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但对其学术关注明显不足。通过对依托区位(L-Location)、核心旅游资源(R-Resource)、主要动力(D-Dynamic)三要素的内涵提炼,构建民宿旅游集聚发展的L-R-D理论视角,并以民宿发展在全国具有引领作用的长三角地区为案例地进行验证,重点分析了城市景区市场主导型、城郊休闲度假市场主导型、乡村古村落政府主导型、乡村养老市场主导型和乡村景区市场主导型五种典型发展模式,为民宿旅游集聚区提质增效与整合升级提供坚实支撑和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5.
发展休闲旅游成为我国旅游业升级转型的趋势,休闲旅游分为观光游与度假游。观光游是最基本的旅游形式,伴随旅游业始终,也成为旅游业种种问题的替罪羊。人们对高层次的度假游充满期待,尝试取代观光游,并且把休闲游与度假游等同起来。因此,在发展休闲旅游时应注意三个问题:一是不能把观光游与度假游对立起来;二是不能把休闲游与度假游等同起来;三是要转变休闲理念,弘扬我国传统文化中的超越精神。  相似文献   

16.
通过系统的文献梳理,回顾总结了中国乡村旅游的研究历程,将其划分为初级化应用研究(1992—2005年)、多元化拓展研究(2006—2015年)和融合性深化研究(2016年至今)三个阶段,分析了各阶段的时代背景和研究价值取向,借助CiteSpace知识图谱分析,揭示了研究主题的变化过程与研究特征。结合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和旅游发展需求,阐述乡村旅游的基本特性,构建了新时代乡村旅游的研究框架,提出了主要科学问题,并对乡村旅游的研究趋向及其学术创新进行了展望。强调乡村性和游憩性构成了乡村旅游的基本特性。应围绕新时代的国家战略及高质量发展要求,紧跟国际学术前沿,立足于中国乡村旅游研究的本土实践,将产业、生态、文化、治理、生活作为核心要素,构建“五位一体”的乡村旅游研究基本框架;聚焦乡村地域系统及其复杂性、关键性旅游科学问题,加强研究平台与专业人才建设,综合集成多学科理论和技术方法,强化数据驱动与科技赋能,深入揭示乡村旅游推动乡村振兴的过程、格局、机制和规律,探索中国特色的乡村旅游振兴发展模式与路径;不断推动理论研究深化、实践应用创新和乡村旅游学发展,提高乡村旅游学术水平、创新能力、服务价值和国际化水平。  相似文献   

17.
茶文化旅游是发展乡村旅游的新热点和新课题。基于文旅融合的视角,探讨广东英德红茶的文化景观基因和文旅融合发展模式。针对英德红茶旅游发展过程中文化旅游商品与产业链拓展等问题进行评价与分析,为英德红茶未来发展提供方向性预测。该研究对推动休闲旅游业的发展,开辟旅游扶贫新路径,以及红茶文化旅游产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环境工程》2021,39(1)
<正>作为一种新的乡村发展模式,田园综合体旨在运用天然自然资源与民俗文化资源,实现农业产业、乡村旅游、田园景观三位一体的综合发展。运用其进行乡村景观规划,有助于丰富乡村景观内容与品质,实现经济、环境效益协同发展。田园综合体模式下乡村景观规划设计图。该乡村景观规划设计充分利用原有的自然与人文资源,以自然、和谐、活力为主题,以生态绿色发展为设计原则,打造体验式田园综合体旅游景区。如图所示,其中黄色区域为以自然田园风光为主的田园休闲体验区,拥有湿地景观、菜田景观、池塘溪水等景观节点,主要是运用当地的农业与自然资源,为游客提供亲近农业景观的机会,满足人们农业参与农业景观的体验互动需求。粉红色区域为基于当地地域文化设计的民俗风情体验区,主要为服务中心、  相似文献   

19.
成都市休闲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休闲旅游是旅游消费的发展趋势,休闲旅游资源是休闲旅游产业发展的载体与基础。以成都市休闲旅游资源POI数据为基础,运用最近邻层次聚类分析、Ripley's K函数及地理探测器等方法,研究成都市休闲旅游资源空间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成都市休闲旅游资源整体呈现中心集聚与外围分散的分布模式,康娱类、文化类、专项类以及自然类休闲旅游资源分别表现出以传统商圈、文化中心、绿地公园以及自然景点为依托的布局特征。(2)不同类型休闲旅游资源的特征空间尺度存在差异,康娱类特征空间尺度最大,专项类和文化类特征空间尺度次之,自然类特征空间尺度最小。(3)距市中心距离、游客密度、街道活力、居民密度、资源禀赋、道路密度等是影响成都市休闲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的重要因素。(4)在影响因素中,距市中心距离、游客与当地居民密度是主导因素;资源禀赋、街道活力是驱动因素;道路密度、距主干道距离与区域经济是诱发因素;政府行为、重大事件是调节因素,四个维度共同作用,形成成都市休闲旅游资源的空间格局。  相似文献   

20.
以旅游业为主要产业业态的乡村已经成为我国乡村发展转型的4种类型之一。显然,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必然会对乡村农户能源消费模式产生深远的影响。研究以六盘山生态旅游区农户调查数据为基础,从农户人均能源消费总量、结构以及最终消费用途为切入点,探讨了乡村旅游诱导下农户家庭能源消费模式演变的问题。结果表明:在能源消费总量上,乡村旅游农户家庭人均能源消费显著增加,比传统农户高42.96%,达到707.35 kgce。在消费结构上,乡村旅游农户商品能源占主导地位,新型能源(太阳能)广泛采用,传统能源比重逐渐降低,三者的比例93.10 ∶5.15 ∶1.75,而传统农户比例是46.30 ∶0.48 ∶53.22。在能源最终用途上,乡村旅游农户生活用能(炊事、取暖、家电、交通、热水、照明)总量大幅度增加,而与传统农业生产耗能有关的饲养和农机耗能已基本消失。传统农户能源耗能仍局限于炊事、取暖、饲养等基本的生产生活方面,与生活享受相关的家电、照明、热水、交通仍处于较低水平。研究还表明,农户能源消费模式的转变主要受家庭生产方式、农户用能方式、农户人均收入以及主观认知等因素的影响。在乡村旅游发展诱导下,六盘山生态旅游区乡村家庭农户能源消费正经历着由内向型"生活-生产系统"内部自循环模式向外向型"生活-旅游系统"外部输入型模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