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信息扩散模式对安徽及华东地区地震的风险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汪雪泉  李罡风 《灾害学》2004,19(3):30-33,38
本文利用信息扩散模式,分别从年地震频次和年最大震级两个方面对安徽及华东地区的地震风险进行评估.结果显示:安徽地区ML≥3.0地震,年频次4次以上,约两年一遇;年发生ML≥3.9地震,则3年可能遇一次.而华东地区ML≥4.0地震,年频次4次以上,大约3年一遇;年发生ML≥4.9的地震,则可能2年遇一次.  相似文献   

2.
湖南省农业旱灾的年际变化及重灾年份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旱灾是湖南省最严重的农业自然灾害之一,旱灾几乎年年都有发生,且涉及面广,后续和潜在危害较大。湖南省农业旱灾的受灾率异常指数和成灾率异常指数的变化规律揭示:过去58年,农业旱灾具有明显的波动性与阶段性,大致以5年为尺度,轻重灾期交替出现;受灾率与成灾率具有同步性,在重灾期尤为明显;1980年以来灾情更为严重,成灾率、受灾率都较大。湖南省农业旱灾异常指数周期性变化可以分为2个时段,1990年代初期以前存在4个特征时间尺度,分别为3年、5年1、0和21年4个周期;1990年代初期以后存在3个特征时间尺度,分别为3年、7年和17年年3个周期。根据异常指数的变化,建立了农业旱灾灰色灾变预测模型,进行了重灾预测。结果表明,今后20年湖南省农业旱灾将出现5个重灾年份,分别在2010-2011年、2013—2014年2、016—2018年2、021—2022年、2025—2027年期间,间隔为4年左右。  相似文献   

3.
《防灾博览》2011,(4):18-19
丁国瑜,地震地质学家,生于1931年9月19日,河北高阳人。1952年北京大学地质学系毕业,195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9年获前苏联莫斯科地质勘探学院副博士学位。  相似文献   

4.
用马尔可夫链模型预测宁南山区旱情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宁南山区干旱频繁,严重影响农业生产。根据固原气象站35年(1957~1991)雨量资料,应用马尔可失链模型预测了该区1992~1996年的雨量与旱情趋势。结果表明,今后五年将出现三年春夏旱、二年正常,秋季有四年正常、一年多雨;预测的1992年4~6月和6~9月的干旱等级值与实际完全相符。该模型预测结果有较高可信度,对该区农业生产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邢西淳  毛娟 《灾害学》1993,8(3):36-40
根据β—统计,对1300年~1992年汾渭地震带中强地震活动序列(Ms≥5.0)的起伏程度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可划分七个地震活动速率状态不同的阶段。1300年~1380年正常活动期;1380年~1460年平静期(不显著);1460年~1540年正常活动期;1540年~1700年平静期;1780年~1950年活跃期;1950年~1992年活跃期(显著)。  相似文献   

6.
基于GIS的上海浦东新区暴雨内涝灾害危险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上海市浦东新区为例,在修正已有的城市高程模型基础上,结合美国水土保持局SCS水文模型、降雨及排水因素,利用GIS栅格空间分析技术模拟了重现期5年、20年、50年、100年、200年、500年6种暴雨内涝灾害情景下的淹没深度和范围,并以街道(镇)为研究单元对上海浦东新区进行了暴雨内涝危险性评价。结果表明:5年一遇,全集中在0~0.2m;20年一遇,全集中在0~0.2m和0.2~0.6m;50年一遇和100年一遇,主要集中于0.2~0.6m,在此区间内淹没面积各占83.7%和70.8%;200年一遇和500年一遇,主要集中在大于0.6m的范围内,在此区间内淹没面积各占60.1%和66.5%。  相似文献   

7.
云南春末夏初干旱的气候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云南124个测站1961-2005年4-5月的月降水量及气温资料,采用EOF方法及离散功率谱方法,分析了云南4-5月的降水总量及平均气温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变化周期,得到了如下结论:(1)降水场与温度场具有相似的空间分布特征,全省一致性分布型.这种分布型存在明显的年际变化特征,500hPa环流差异明显.(2)全省平均降水量与平均温度具有明显的年际变化特征.1963年是近45年中的降水最少年,2004年则是降水最多年.1969年是近45年平均气温最高年,1990年则是气温最低年.(3)全省平均降水量与平均温度也具有明显的年代际变化特征.20世纪60和90年代高温低湿;70和80年代低温高湿;2001年以后转入高温高湿.2005年春末夏初的干旱就是发生在高温高湿气候背景下的较为异常的气候事件.(4)降水量存在明显的2~3年左右的年际变化周期,同时也存在明显的15年的年代际变化周期.平均气温2~5年左右的年际变化较为明显,而较长时间的年代际变化周期较弱.  相似文献   

8.
云南近百年来温度雨量的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气候倾向率、Morlet小波方法,对云南10个站1901-2007年的年降水和平均温度资料分析表明:100年来云南平均增温速率为0.031℃/10a。近50年来全省平均增温速率为0.242℃/10a,略高于全国的增温,增温最大的是滇中的昆明、滇南的普洱,分别为0.442℃/10a和0.409℃/10a,并且西部明显高于东部。100年来云南年降水呈减少趋势,平均速率为7.288mm/10a,近50年来,年降水量减少平均速率为6.66mm/10a。但云南降水的区域分异非常明显,云南的东部、中部降水减少;而滇西北和滇东南地区降水增加。云南气温明显的年代际变化是32年,发生了3次突变。年降水呈明显的年代际及年际振荡,具有16~32年、4~8年周期。  相似文献   

9.
一、2014年全球大震活动2014年全球共发生7.0级以上地震13次,低于1900年以来的年平均水平(18.3次/年),以海域地震为主,主要分布在环太平洋地震带,4月2日智利北部沿岸近海发生的8.1级地震为2014年最大地震。  相似文献   

10.
由震洪相关回顾性预测1870年长江特大洪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870 年长江特大洪水是多因叠加和强化的结果, 因之要预测它也要从各方面去研究。如特大洪水前的先行降雨和洪水所反映的大气环流状况及太阳活动情况等。本文把1931 年、1954年、1991 年长江大洪水前一年内缅甸北部有7 级以上大震及1998 年长江大洪前一年内缅北有6级左右震群集中活动的相关指标移用于1870 年长江特大洪水前, 发现其前一年, 即1869 年缅北亦有7 级以上大震发生。震洪相关的物理机制是与地震活动有关的地下放气使孟加拉湾向长江流域输送的水气更多,如遇北方冷气团南下则降大雨致洪。另外,1870 年长江洪水之所以比1931 年、1954 年、1991 年和1998 年长江洪水还大, 我们认为1870 年4 月11 日在长江上游山区有7 级以上大震发生, 且震前有大雪发生, 是叠加在前述致洪因素上的另一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