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废旧轮胎回收利用现状和利用途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 废旧轮胎处理压力大废旧轮胎被称为“黑色污染” ,其回收和处理技术是世界性难题 ,处置废旧轮胎 ,长期以来一直是环境保护的难题。据统计 ,目前全世界每年有 1 5亿条轮胎报废 ,其中北美占大约 4亿条 ,西欧占近 2亿条 ,日本占 1亿条。在 2 0世纪 90年代 ,世界各国最普遍的做法是把废旧轮胎掩埋或堆放。以美国为例 ,1 992年废旧轮胎掩埋 /堆放率达 63%。但随着地价上涨 ,征用土地用作掩埋 /堆放场地越来越困难。另一方面 ,废旧轮胎大量堆积 ,极易引起火灾 ,造成第二次公害。随中国汽车工业的高速发展 ,中国承受来自废旧轮胎带来的环保压力…  相似文献   

2.
18 8 8年 ,世界上第一条分内外两层的充气轮胎由苏格兰人邓路普制造成功。 1 895年 ,米希兰首次在机动车上用充气轮胎 ,在交通运输史上又树立了一个新的里程碑。随着交通运输业日益发达 ,各类汽车的数量急剧增加 ,随之而来的不仅是堵车和尾气污染问题必须致力解决 ,如何处理每年所产生的大量废旧轮胎也已成为人们面临的急待解决的问题。大量的废旧轮胎 ,若任意堆放 ,不仅影响景观 ,还会因积水而孽生蚊虫和病菌 ,从而造成环境的严重污染。此外 ,大量堆放的废旧轮胎 ,还是发生火灾的隐患。据统计 ,美国每年约产生 2 .5~ 3 .0亿个废轮胎。因此…  相似文献   

3.
日本废旧轮胎的再循环利用技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韩飞  李治琨 《环境保护》2002,20(4):45-47
日本是世界上第二大汽车生产国,由此而产生的副产物是每年多达1亿条的废旧轮胎,如果不采用有效的处理方法,将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日本目前主要的处理方法是再循环利用。本文介绍了这些再循环利用技术,希望对我国今后预防随着汽车工业高速发展而产生的废旧轮胎污染环境的问题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4.
随着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废轮胎的产生量也在迅猛增长,日益增加的废轮胎己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据统计,全世界每年换下的旧轮胎有7亿多条,现在世界上已存放1000多万吨废轮胎亟待处理.废橡胶循环利用产业已被国家列为循环经济的重点发展领域.长期以来,处理废旧橡胶资源化利用技术一直是环境保护的世界性难题.  相似文献   

5.
废轮胎1990年日本的废轮胎数量为8900万个,且呈逐年上升趋势,由此通产省与汽车制造厂商共同设立了“废轮胎处理对策审查会”,旨在促进废旧轮胎的处理和再生利用。1990年,废旧轮胎的37%作为燃料,50%用作橡胶制品的原材料,因此总共有87%得到了再生利用。到1993年,依据日本汽车轮胎协会的调查,废轮胎的再生利用率已高达92%。“横浜橡胶”投资6亿日元,在三重工厂内设置了轮胎燃烧用锅炉,利用回收的废旧轮胎燃烧所放出的热量(1小时产生8吨蒸气),供给制造轮胎时的硫化过程使用,其热效率与石油相当,每天大约处理轮胎4000个。而…  相似文献   

6.
我国废旧轮胎资源化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导言自中国加入WTO以来,国民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交通运输业也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同时,由于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私家车的拥有量也呈上升趋势。在人们享受汽车工业所带来的便利之际,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汽车保有量增大,轮胎生产量和橡胶需求量增加,废旧轮胎的产生速度也大大加快。一般所说的废旧轮胎是指被替换或淘汰下来已经失去作为轮胎使用价值的轮胎,以及工厂所产生的报废轮胎。它们属于不熔或难熔的高分子弹性材料,具有很强的抗热性,抗机械性,并且很难降解,几十年甚至上百年都不会由于自然力而消失掉[1]。大量的废旧轮胎堆积会占用土…  相似文献   

7.
《资源节约与环保》2005,21(2):51-51
处理废旧轮胎1.5万吨的精细胶粉自动化生产线由天津市天元集团公司自主开发和建成。这条超万吨废旧轮胎处理成精细胶粉生产线,科技水平居国内领先水平。天津市每年大约生产废轮胎7万吨,是社会一重大污染源。  相似文献   

8.
2日本 2.1废轮胎的产生与利用 2001年前,日本是全世界橡胶消耗量的第二大国,也是废橡胶(主要是废轮胎)产生量的第二大国。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年废轮胎产生量在9000万条以上,1997年达到1.24亿条,重量为100万t。废轮胎中,汽车报废时产生的量占25%左右,更换轮胎时产生的量占75%左右。  相似文献   

9.
废旧轮胎回收利用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汽车工业的迅猛发展,废旧轮胎产生量越来越多,其危害越来越大。文章在阐述轮胎的来源、组成及性质的基础上,分析了废旧轮胎的主要流向及其环境影响,剖析了当前废旧轮胎在回收利用技术和管理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污染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0.
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废旧轮胎的回收利用越来越受到关注。通过对美国废旧轮胎回收利用经验的学习,考察了天津市废旧轮胎回收利用的现状,指出了回收利用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明确了天津市废旧轮胎回收利用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11.
本刊讯:国家工信部正式发布了轮胎翻新和废轮胎综合利用行业的准入条件。该标准的发布,为行业的规范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政策依据,废旧轮胎综合利用行业的无序发展将成历史。按照此次公布的条件,已建轮胎翻新加工企业,轮胎翻新年综合生产能力不得低于20000标准折算条;新建、改扩建的企业,年综合生产能力不得低于30000标准折算条。已  相似文献   

12.
山东省利津县东营金桥轮胎有限公司拟采用国内先进的空气涡轮制冷冻直喷连续式冷冻胶管技术建设年产5 0 0 0t的精细橡胶粉生产线。旧轮胎已成为一大公害,也是一大资源。目前,只有1 0 %的废轮胎被再利用,余下的90 %的废轮胎是采用燃烧或填埋方法处理,造成严重的环境与健康问题。据有关方面统计,目前我国仅汽车轮胎一项,每年的报废量就达5 0万t,加上其它橡胶制品,报废量达1 0 0万t以上。据介绍,汽车子午轮胎的胎面胶中必须要添加相当分量的胶粉,从而为利用报废轮胎制取胶粉原料的市场销售提供了可靠的保证。该项目总投资1 5 0 0万元,其中固定…  相似文献   

13.
专利资讯     
专利名称:废旧轮胎的钢丝胎圈的剥离方法和装置,专利名称:废旧塑料、橡胶回收再生方法及其装置,专利名称:利用废轮胎热解炭渣制备炭黑填料的方法,专利名称:采用间歇热裂解装置的废轮胎资源化再生处理系统,专利名称:废旧轮胎的利用方法.  相似文献   

14.
汽车工业的发展和汽车数量的增加,在给人民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的废旧轮胎。废旧轮胎的堆积和不当处理,将对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的污染,国内外学者对废旧轮胎的综合利用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将废旧轮胎经粉碎等处理制成橡胶沥青,应用于道路工程不仅提高了道路的耐热等性能,而且减少了生态环境污染,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本文介绍了国内外对废旧轮胎在道路工程中的应用情况,通过与国外研究和工程实践的对比,指出了我国在此方面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废旧轮胎在道路工程中综合利用提供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迅猛发展,轮胎工业也迎来了飞跃发展的时期,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的废旧轮胎。轮胎翻新是实现轮胎行业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对某轮胎翻新企业清洁生产的实践,分析了轮胎翻新企业较为典型的清洁生产方案。  相似文献   

16.
2007年2月1日,部分轮胎企业、废橡胶综合利用企业及贸易公司在中国橡胶工业协会的组织下,对如何规范废旧轮胎回收处理进行了探讨,并达成如下共识。  相似文献   

17.
废旧轮胎的回收与利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中国汽车数量的剧增,废旧轮胎的处理利用已成为亟待解决的环境问题.在此就国外的经验,介绍了废旧轮胎作为能源,用于民用工程,制成再生胶制品和裂解后制成化学产品等方面的情况和利用方法.并且阐述了开发利用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8.
《中国再生资源》2008,(9):45-46
近日从重庆市科委获悉,重庆市针对废旧汽车制定的《再生资源综合利用关键技术》项目目前被纳入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预计到2010年底,该市将建成年综合利用废旧汽车轮胎50万条的示范工程,并出台一系列管理办法促进废旧汽车“绿色回收”。目前我国汽车的报废量每年约l00万辆,仅废旧轮胎,每年就达1亿条。一些废旧汽车轮胎、零部件随意丢弃,不仅造成巨大的经济浪费,同时对生态环境也造成严重污染:汽车轮胎80%的残余部分可通过回收处理进行综合利用。然后广泛用于建材、塑料、涂料等众多领域。  相似文献   

19.
正2014年10月25—27日,由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中国轮胎循环利用协会主办的"第十一届中国国际轮胎资源循环利用展览会暨中国轮胎循环利用协会2014年年会"在南京召开,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司、财政部税政司、商务部流通司等相关部委负责同志出席会议,200余家国内外企业280多位代表参加会议。会议期间,召开了废旧轮胎回收体系建设、废轮胎循环利用产品推介、废旧轮胎综合利用技术交流及税收政策等专  相似文献   

20.
《环境》2005,(9):64-65
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我国轮胎年产量已居世界第二位。2003年的产量为16134万套,年产生废旧轮胎近8000万条,并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长。与此同时,日益加剧的“黑色污染”给我国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灾难。由于我国橡胶资源紧缺,橡胶原材料主要靠进口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