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6 毫秒
1.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建设生态文明。生态文明是指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主动保护客观世界.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建立良好的生态环境所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它包括生态环境、生态意识和生态制度。生态文明问题,过去往往是专家学者和环保人士谈论的话题.现在我党在总结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基础上将其上升到理论和伦理的高度.  相似文献   

2.
日前,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布了 2001年“ 6.5”世界环境日主题,即“世间万物,生命之网”。这一主题希望通过现代技术、传统手段等各种方式来保护地球上的生命。有关人士对这个主题解释说,地球上各种生命相互之间存在着种种客观联系,这种联系像一张大网将人类的生存发展同其它生物紧密联系在一起;互联网等现代高科技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这种联系应该用来保护环境,增强人类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能力;世界各地的人们只有加强联系,才能有效地保证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生物多样性,支持包括人类在内的地球生命系统。 2001年世界环境日主题…  相似文献   

3.
南极作为世界上最后一块“净土”,其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内在的科研、美学等价值受到了越来越多国家的关注。在全球变暖与人类活动(科学考察、商业捕捞、旅游等)因素的影响下,南极出现了海冰面积区域性增减,南极生物物种数量波动,环境污染加重等问题。而现有的以“南极条约体系”为基础的管理政策因理念抽象等问题尚不能完全规范人类活动,南极生态环境保护的形势日益严峻。国际社会应通过跨学科间的国际协作,加强科学研究与管理之间的联系,完善南极生态环境管理政策,最大限度减少人类对南极生态环境的破坏。  相似文献   

4.
所谓农业环境,是客观物质世界中和农业生物发生相互影响的各种环境因素的总和,它通常指农作物,森林,畜禽,鱼类和其它经济水生生物生长繁殖所需要的土壤、水体、空气和阳光等自然条件。农业环境是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业生产活动改造自然生态系统而形成的半人工、半自然的生态系统。保护和改善农业环境,对于发展农业生产和国民经济。  相似文献   

5.
生态文明建设若干问题浅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文明的涵义狭义的生态文明是指生物界本身按其自然规律而生存和发展并取得的生态成果。如生物的个体、种群、群落、系统的数量增多和质量提高便是生态成果的具体体现。广义的生态文明则超出了生物界本身的范围,关联到人类社会的文明转型问题。是在总结以往文明的经验教训基础上产生的。是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根本标志,是在改造客观世界中取得的物质成果、生态效应和伦理形态。  相似文献   

6.
酶与人类     
酶在客观世界,在生物体内,像魔术师似的起着变化莫测的作用。有人假想,假如没有酶,地球上也许不存在生物与人类,大自然的恩赐,许许多多职责不同的酶,配合人体的新陈代谢,一刻不停地,有条不紊地工作着,于是人就获得了营养,有了使他们生长、发育、繁殖后代的物质基础,有了使他们精力充沛地从事生产劳动、创造发明的能量,维护着人类的健康。同时,许多功能不一的酶,在客观世界中繁忙地起着催化作用,推动了工业革新、农业增产。酶对人类的贡献实在太大了。那末,酶究竟是一些怎么样的东西呢?它  相似文献   

7.
认识论是研究人类认识的本质、过程和发展规律的理论,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认识论上坚持唯物主义路线,并把实践的观点引入认识论,把辩证法运用于反映论,并创立了能动的反映论,实现了认识论上的伟大革命,为人类认识客观世界和改造客观世界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武器。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之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  相似文献   

8.
闫海  燕晓静 《环境保护》2012,(12):45-47
作为一项新兴的现代生物科技,转基因技术不仅能产生巨大的商业利益,而且对解决世界范围内粮食危机、生态环境危机等人类社会问题具有一定意义,因此受到许多国家的青睐并获得积极推广.但是,利用转基因技术而产生的转基因生物具有异于传统生物的全新特性,本身存在某些潜在的不确定性,对生态环境、人类健康可能产生危害.随着越来越多的转基因生物及其产品融人人类生产、生活,转基因生物安全备受关注,国际和国内立法纷纷规定针对转基因生物及其产品的研究、开发、进口、运输、销售、消费等过程的安全控制措施,及对其所造成或可能造成实际损害的处理.  相似文献   

9.
UNEP简讯     
2001年世界环境日:世间万物,生命之网日前,联合国环境署发布了2001年世界环境日主题为“世间万物,生命之网”。该主题反映了人与人之间以及同地球上各种生命间建立联系的需要。具体来讲,该主题希望通过现代技术、传统手段等各种方式来保护地球上的各种生命。可以从以下3个层面理解今年“六五”主题:①地球上各种生命相互之间存在着种种客观联系,这种联系像一张大网将人类的生存发展同其他生物密切联系在一起;②互联网等现代高科技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应该被应用于环境保护上来,增强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能力;③世界各地的人们应…  相似文献   

10.
水生态环境的含义是外界环境中的水因子与所有生物相互影响以及水体成分的变化。生物体的重要组成物质是水,生物和环境一直进行着水分交换,水生态环境的变化会直接影响生物的生存和发展。另外,水生态环境与人类的发展有极大地联系,对水生态环境进行保护和管理是必然的。本文对水生态环境保护现状和管理进行分析,对未来的水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在漫长的人类发展史上,改造自然、利用自然、发展经济是与人类同步发展的.因此,生态环境遭受的破坏与生态环境受到的污染,是与人类的发展同时进行的,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与生产产生了严重的现实威胁.对环境的保护和改善,是让人类能够有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的一个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12.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之本。生态环境的好与坏,不仅是历史的一种真实而又客观的记载,同时它也会影响到国家和民族的兴衰。  相似文献   

13.
关光琪 《环境》1996,(10):27-28
社会经济发展不应该损害人类生态环境,不应牺牲未来的利益。不应危害后代人的生存,必须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同步进行的道路。城市是一种社会环境,同时也做为一个生态系统而存在。在城市环境中起重要作用的是人,人对城市环境的污染,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日趋严重的。回顾历史,人类既在一定程度上改造了自然,向自然索取,又在相当程度上破坏了自然,给人类自身带来难以想像的后果。尤其是近代人们只是运用工业这样庞大的生产力去开发生物、土地、矿物资源,而很少注意生物、土地、矿物资源的生态极限及其保护,很少顾及人类生  相似文献   

14.
卓念祖 《福建环境》1999,16(6):31-32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是人类社会文明的两个方面。物质文明是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成果,表现为物质生产的进步和物质生活的改善。而精神文明是指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社会的精神生产和精神生活发展的积极成果,它表现为教育、科学、文化知识的发达和人们思想、政治、道德水平的提高。“建设社会主义不但要有高度的物质文明,而且要有高度的精神文明。”(《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208页)在社会主义这个统一体中,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相互促进,既没有脱离物  相似文献   

15.
重金属的污染物由于它在环境中不易被生物所分解,且在生物体内可以积累和转化,因此对人类会带来潜在的危害,目前世界各国对重金属的污染问题还未彻底解决,所以研究重金属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是环境科学的重要课题之一。 在一定的空间里,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彼此之间相互制约,互相影响,并且主要通过食物链进行物  相似文献   

16.
农业生态系统是在一定时间和地区内,人类从事农业生产,利用农业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以及与生物种群之间的关系,在人工调节和控制下,建立起来的各种形式和不同发展水平的农业生产体系,其环境、气候、化肥虽在表面上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但却互相影响、制约,对农业生态系统的变化起着重要的作用。笔者结合哈尔滨农业生态系统中化肥、气候及环境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分析,就如何进一步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更好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工业城市征收生态环境补偿费途径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征收生态环境补偿费,是一项新的经济政策和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环境管理的一种手段.所以有一个转变观念、统一认识的问题.比如环境与资源的关系;环境资源是无价的,还是有价的;为什么要征收生态环境补偿费,它的理论依据和政策依据是什么等.环境与资源是统一的.环境是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而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等自然资源均是环境的要素.可见,生态环境与自然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人类社会的发展,必然要研究创新的发展。创新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起着双重作用,人类在创造世界的同时也改造着自身。人类对现实对象的改造程度与对自身改造的程度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9.
一、环境与环境科学的产生所谓环境即存在于人类周围的客观物质世界——自然界。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必要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之一。还是在人类出现之前,自然界早已经历了一个从发生到发展的漫长的地质历史阶段。而人类出现之后,则通过其生产和消费活动来利用、改造、影响着自然环境。与此同时,整个自然界也就进入了人与环境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即对立统一的新的历史阶段。人类从自然环境中摄取生活必要的物质,同时由于人类生产活动使自然环境也不断地发  相似文献   

20.
当前,随着生态环境问题不断恶化加剧、能源资源匮乏危机更加凸显、气候变化形势日趋严峻,世界各主要国家纷纷推出绿色新政、谋求绿色发展。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占有量少、生态环境脆弱,推广发展节能环保理念、产业不仅符合我国现状,更符合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趋势,而且对优化经济结构、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是立足国情谋求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必然选择。节能环保产业也即将迎来高歌猛进的时代,所以对矿区集中供热系统热网的能源消耗进行控制,完成热网改造就有着不凡的意义。基于此,本文结合作者实际在矿区集中供热系统热网改造的工作经验及相关理论知识,阐述一下矿区集中供热系统热网改造的环节及矿区集中供热系统热网的环保节能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