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以澜沧江流域(云南段)为研究区域,对该区域的环境现状进行了调研、分析,重点对澜沧江流域(云南段)“十五”期间的水质进行了评价,提出了“十一五”期间该区域水环境保护的实施重点和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2.
区域环境研究是以认识区域环境质量的演化,并为环境规划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作为基本目标而开展的。在讨论区域环境基本理论和时空尺度的基础上,认识区域环境“场”、“界面”、“物质流”的概念和相互关系,对探讨区域环境质量变异的发生学原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文简要回顾了中国“双碳”目标与政策现状,定量比较了各省份碳达峰时间、能源消费水平和节能降耗、森林碳汇等“十四五”考核指标,分析了中国各省份贯彻落实国家“双碳”“1+N”政策体系的相关规划政策措施,研究了不同省份的目标确定、政策增项和未来发展等问题,提出省级“十四五”“双碳”目标和考核指标的设定应更突出本地政策特色、更强化区域政策协同,根据碳排放态势的区域差异性、区域资源禀赋和产业分工等实际情况,强化“双碳”行动方案,做好目标和措施的上下衔接,并通过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共同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推进技术变革,确保各地“双碳”工作的循序渐进。  相似文献   

4.
如何构建“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后称为“两山”)的评价指标体系是建立区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关键科学问题,对生态文明体制机制创新、“两山”实践基地评选及绿色发展绩效考核等方面具有重要实践意义。该研究立足于“两山”转化的概念内涵、路径机制及制度保障等理论体系基础,通过对比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及绿色发展等评价指标,并参考真实发展指数的“投入-产出”研究框架形成了“两山”转化框架体系,提出了注重转化、全面性、真实性、数据化及科学性等基本原则,构建了包含“转化条件、转化能力、转化效果”3项一级指标,9项二级指标,52项三级指标的区域“两山”转化评价指标体系,结合主成分分析方法和层次分析法实现权重确定,最后提出了“两山”转化指数计算方法并划分等级标准。该研究立足于可持续发展理念建立的区域“两山”转化评价指标体系,旨在为打通“两山”转化实践路径和完善制度保障体系提供科学依据,为生态文明体制创新和绿色发展考核评优发挥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以“无废城市”试点之一的绍兴市为对象,选取诸暨市、上虞区、柯桥区、新昌县4个发展差异较大的区域,通过层次分析法评估区域分类成效,并基于“史密斯”政策执行模型剖析各区域分类工作均衡推进的政策执行制约因素,最终提出相应对策.研究发现分类工作成效上虞>诸暨>柯桥>新昌;针对政策可执行性、目标群体理解度,政策执行准确度以及经济政治环境制约因素,提出完善分类政策、提升执行效率、激发群众分类意识、经济政策协同等对策以构建“四流畅通”管理模式,促“无废城市”全域均衡推进.  相似文献   

6.
“无废城市”试点建设协同推进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在城市层面开展“无废城市”试点建设以来,部分省份和有关区域也在积极探索省域和跨区域层面“无废城市”建设。为了提高固体废物治理水平,最终实现“无废社会”,迫切需要在国家战略高度系统研究点线面协同推进策略,推动“无废城市”试点建设从不同维度有序开展。为此,本文梳理了首批“无废城市”试点建设成效及存在的突出问题,特别对城市层面“无废城市”试点建设短板进行了分析。对标“无废社会”终极目标,提出应从城市、省域、区域三个层面协同推进“无废城市”试点建设,并提出了协同推进的总体思路、战略目标和策略,最后提出了将“无废城市”试点建设目标纳入《“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修订《循环经济促进法》及配套法律法规、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推动循环经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具体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正(续2017年第6期封二、封三)(3)振动治理工程随着地铁等轨道交通项目建设进程的加快,大量轨道交通穿越城市中心区域运行,对轨道上方的居民、精密仪器生产厂的厂房建筑产生了结构振动影响。研究团队总结了“漕河泾IC企业设备受轨道交通振动影响调研”、“上海音乐厅改造项目结构振动研究”、“上海轨道交通地下线引起的结构振动及二次噪声研究”、“磁  相似文献   

8.
习近平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表述了区域“两山”转化的递进发展阶段,研究建立“两山”转化阶段判定方法对于区域生态文明建设绩效评估十分必要.本文以唐山市、南通市和巴马瑶族自治县三个不同类型地区为例,利用阈值识别和滑动t检验探索并总结了“两山”转化阶段的判定方法.结果表明:(1)资源环境损耗随经济增长斜率变缓的转折点是“绿水青山换取金山银山”向“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阶段转换的判定依据,峰值拐点是转向“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阶段的判定依据.(2)当环境损耗持续下降,生态系统非实物价值凸显,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成效显现的判定依据.(3)不同地区实现“两山”转化的路径有差异,东部率先发展地区走过了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径,西部环境良好但经济落后的地区需要国家生态补偿和先进地区的带动,实现跨越式发展.研究显示,环境和经济的关系变化是判定区域“两山”转化阶段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9.
董文茂 《环境》2005,(1):40-41
一个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市场广阔、充满活力的区域经济体系——“9 2”泛珠三角经济区正在崛起。在“泛珠”新日寸代,作为“泛珠”品牌项目之一的区域环保合作的每一步都走得踏实而稳健。  相似文献   

10.
《环境科学研究》2005,18(Z1):80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固体废物处理处置技术创新基地(即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技术研究所,以下简称固体所)在固体废物的污染控制和资源再生利用等科研领域开展了多角度的研究,在致力于全国性、综合性的固体废物环境管理问题研究的同时,积极从事固体废物处理、处置实用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在固体废物处理、处置及管理方面的研究处于国内领先地位。10余年来,固体所共完成各类研究项目、立项课题100多项。主要有国家“八五”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危险废物安全填埋技术研究”、“危险废物区域焚烧规划研究”;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危险废物鉴别与…  相似文献   

11.
《环境》2004,(8):10-13
环境保护是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的重要内容。为建立泛珠三角区域环境保护合作机制,共同研究解决区域环境问题,在7月13日召开的泛珠三角区域环境保护联席会议第一次会议上,“9 2”省区政府环保部门负责人就未来如何共同打造一个“绿色”的泛珠三角,畅谈各自的希望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陈惠陆 《环境》2013,(11):14-17
近期,广东在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上频频出拳,不仅公布地市空气质量状况月报和排名,还研究出台与“国10条”配套的“粤20条”以及“珠三角区域大气污染应急预案”。  相似文献   

13.
<正>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评价不需要“数学模式”和“污染表达式”,直接给出“评分数”,再进行“污染分级”,然后计算区域“综合污染系数”就行了。《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82中把标准的适用区域分为六类,即特殊住宅区,居民、文教区,一类混合区,商业中心区、二类混合区,工业集中区,交通干线道路两侧。标准所列各类的“昼间”和“夜间”噪声dB(A)数。本评价方法在评分时都给六分,污染分级属I级。各类区域的噪  相似文献   

14.
基于主体功能区划的环境政策框架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十一五”时期,国家在区域协调发展上的新亮点就是创新的提出了“主体功能区”概念,主导这一战略决策的实施需要配套各类专项政策。针对环境问题尝试在主体功能区划条件下设计区域差异化的环境政策,整个政策框架遵循区域差异、综合协调、可操控和环境优先四个原则分区域构建,各区环境政策都沿着政策定位、政府作为和重点政策三条思路充分拓展,对于各项环境政策在不同主体功能区实施的力度也进行了详细描述。本政策框架将为深入研究环境政策和启发其他配套政策的研究思路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为了改善区域环境质量,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国家环保总局综合考虑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后于日前提出了“区域限批”政策。这是落实环境目标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的有效途径,也是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实现“十一五”降耗减排目标的需要。从理论研究上说,一个区域到底能够承受多少企业的污染物,归结为环境容量问题。本文从水环境容量研究在水环境管理中的应用角度出发,回顾了中国地表水环境容量研究应用的发展历程,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做展望。随着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环境保护工作力度的加强,水环境容量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将会继续发展,水环境容量研究在中国水环境管理中的作用也会日益显著。[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河北环境保护》2007,(10):38-39
日前,衡水市环保局正式启动“区域限批”预警机制,对辖区内8个区域和行业下“区域限批”预警通知。通知要求有关县市区限期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逾期完不成整改任务的,“区域限批”将自动生效,环保部门将停止审批这些区域和行业的建设项目。[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外事简讯     
3月28日至4月2日,联合国区域开发中心主任佐佐波秀彦先生访问了云南。金人庆副省长会见并宴请了外宾。佐佐秀彦先生在访问期间对为云南培训的水资源环境政策管理高级研究人员的候选人进行了口试;与我省和昆明市有关部门领导人就“洱海区域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的主项及今年9月份将在昆明召开的“滇池国际学术研讨会”的筹备事宣进行了商谈。  相似文献   

18.
军用车辆自然环境区划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根据自然环境条件对军用车辆影响和我国自然环境特点,探讨了我国军用车辆自然环境区域的划分方法。通过对各典型严酷自然环境地区的特点、现象及对车辆性能影响研究,分析并确定了各典型严酷自然环境地区的原则和划分标准;利用“主导环境因素”、“地区特征值”和“区划指标”等新概念,将我国军用车辆使用地区划分成严寒、湿热、高原、沙漠、近海5类地区的区划方案。  相似文献   

19.
江镕 《环境》2022,(1):63-65
<正>近年来,VOCs“走航”监测技术日益走入大家的视野并被逐渐熟悉。在“十三五”期间,VOCs走航监测技术被誉为蓝天保卫战的“尖刀侍卫”,利用它可以快速对区域进行污染画像,掌握区域整体空气质量状况,迅速锁定问题区域、问题企业,为打赢蓝天保卫战立下了赫赫战功。毋庸置疑,  相似文献   

20.
为加快产业结构和布局的调整,进一步推进节能减排,河北省政府新近出台《河北省区域禁(限)批建设项目实施意见(试行)》,明确先“划区域”再“禁限批”,进一步加大环保工作力度,力求实现“不欠新账、多还旧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