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BIM技术是近年来逐渐兴起的一项新技术,其贯穿建筑工程全生命周期,能提高项目各阶段生产效率。但在岩土工程领域,BIM技术尚处于探索阶段。该文以贵阳窦官基坑为例,采用Autodesk系列BIM软件,阐述了稀疏钻孔与地质复杂情况下使用钻孔数据与二维地质断面建立三维地质模型问题、不规则构件建模问题与数据驱动高效建模问题,并阐述了BIM技术在项目信息交流、工作量统计、施工模拟领域的应用,为岩土工作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正>随着全球各国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我国对外交流日益频繁,英语已经成为了一种重要的国际交流语言。现阶段英语语言的运用能力直接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其中,科技英语是在科技活动领域的重要应用形式,是专门用途英语(ESP)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相对文学英语和交际英语而言,其形成了自身的专属特色。  相似文献   

3.
由测绘出版社社出版的《汉英地球物理学及地震地质学词典》即将于读者见面。本词典收词5万余条,所收词条主要是在情报研究、刊物编辑翻译过程中集累起来的。内容包括地球物理学、地震学、地震地质、工程地质、海洋地质、工程地震、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勘探、重力、大地测量、计算技术等学科领域的词汇。  相似文献   

4.
地质灾害防治监测信息工程数据运筹技术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论述了监测信息工程在地质灾害防治中的作用和地位,重点就监测信息工程建设中若干高新数据库技术的应用问题进行了探讨。根据国际上新出现的数据仓库与数据集市的概念,提出了数据运筹技术的监测信息工程,在地质灾害预测与防治、环境保护与监测、地质工程安全监控等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正> 随着地震科研工作的深入开展,地震重力测量数据正以惊人的速度被获取和积累。随着人们对地球重力场认识的不断深化,利用重力资料解释地质及地球物理现象的应用范围也在日益扩大。同时,研究者对于重力测量资料的要求也在逐步提高。他们希望这些资料不只是以纸记录的形式给出,还能以计算机可读形式存贮在磁盘或磁带上,从而使得这些资料具备能准确、完整、快速地被使用的特性。  相似文献   

6.
为了建立精确三维地质模型,了解地下空间情况,提出一种优化的建模方法,以钻孔数据为基础,利用surfer软件对数据进行插值拟合,运用Civil 3D 的曲面功能创建三维地质模型,并引入地质剖面图进行模型修正。以苏州观前街区为例建立三维地质模型,较为真实地反映了该区地质情况;通过剖切模型生成的三维地质模型栅格图、平切图对三维地质模型进行可视化分析,从而了解研究区域地质构造、地层起伏和变化规律;通过Civil 3D 软件的二次开发建立剪切地下构筑物的插件,实现地下空间开挖的功能,直观清晰地获取研究区地下空间的地质情况。工程应用结果表明,该建模方法较为精确,生成的三维地质模型有助于指导地下工程建设,对未来地下空间开发具有实际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高密度电法和地质雷达在东北公路工程多年冻土探测中的应用,结果表明使用高密度电法和地质雷达相结合的综合物探方法对东北公路工程多年冻土的勘察是行之有效的,且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王瑀 《防灾博览》2009,(5):40-41
国际减灾战略组织公布减灾术语的目的促进人们普遍理解和使用减少灾害风险的概念,并协助政府、从业人员和市民为减少灾害而努力。  相似文献   

9.
《防灾博览》2009,(6):44-45
国际减灾战略组织公布减灾术语的目的是促进人们普遍理解和使用减少灾害风险的概念,并协助政府、从业人员和市民为减少灾害而努力。  相似文献   

10.
龚川  李盛乐  武晓芳 《灾害学》2021,(2):187-192
随着3S(RS、GIS、GPS)技术的快速发展,其在地震领域上的应用已引起国内外研究机构和学者的广泛关注。以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集为文献源,检索2000-2019年3S技术应用于地震领域的文献,利用Citespace可视化分析软件进行文献分析,通过探究研究主题及研究热点的演变趋势,总结分析了当前研究前沿。研究结果表明,3S技术应用于地震领域涉及到了多个交叉学科及方向,体现出地震领域的研究具有广泛性和综合性的特点;通过聚类分析,发现可划分为8个知识群组,形成了以"地震案例"与"板块运动"为主的两条演化路径;关键词分析表明"合成孔径雷达应用"、"模型反演","滑动分布研究"成为近几年的研究热点,并趋向于多样化的趋势发展。  相似文献   

11.
基于Web文本的灾害信息挖掘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卫江  温家洪 《灾害学》2010,25(2):119-123,128
Web文本中蕴含着丰富的以自然语言描述的非结构灾害信息和知识。基于Web文本自动提取和构造结构化、综合性灾害信息,是灾害信息领域研究的前沿问题。目前国内外利用Web文本挖掘技术在灾时与灾后的应急响应与救援,灾害的早期预警和风险分析方面进行示范应用;同时在文本灾害信息的语义理解与抽取、文本灾害信息的时空匹配、以及文本灾害信息的不确定性和可靠性评价等关键技术领域迅速展开研究。我国应加强以Web文本为信息源的中文灾害信息挖掘关键技术、软件,以及管理体系的研究,以有效弥补灾害研究与管理过程中灾害数据共享困难,以及可利用的动态实时、综合性灾害数据缺乏的薄弱环节,提升灾害信息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2.
国际减灾战略组织公布减灾术语的目的是促进人们普遍理解和使用减少灾害风险的概念,并协助政府、从业人员和市场民为减少灾害而努力.  相似文献   

13.
国际减灾战略组织公布减灾术语的目的是促进人们普遍理解和使用减少灾害风险的概念,并协助政府、从业人员和市民为减少灾害而努力。2009年的减灾术语版本是国际减灾战略组织与专家及实际工作者在各国家和地区以及国际会议上进行范围广泛的减灾回顾和磋商讨论后形成的。  相似文献   

14.
国际减灾战略组织公布减灾术语的目的是促进人们普遍理解和使用减少灾害风险的概念,并协助政府、从业人员和市民为减少灾害而努力. 2009年的减灾术语版本是国际减灾战略组织与专家及实际工作者在各国家和地区以及国际会议生进行范围广泛的减灾回顾和磋商讨论后形成的.  相似文献   

15.
自振柱试验是测量土样动剪切模量和阻尼比的常用方法,但由于噪声等环境因素的影响,土样扭剪自由振动的衰减波曲线有时会因高频干扰出现不平滑现象,难以得到合理的测试结果。软件数字滤波是解决这类问题的有效方法。本文通过多种软件数字滤波方法优缺点的对比,认为平均滤波法和惯性滤波法能有效解决试验数据中的高频干扰问题,并分别选择适当的滤波参数,得到了平滑的自振衰减波曲线;最后,采用平均滤波法处理了两组自振柱试验数据。结果表明,软件滤波法确能有效消除不合理数据,得到符合一般规律的土体动剪切模量和阻尼比试验结果,从而验证了其在土体自振柱试验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滑坡动态变形过程的综合研究方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影响滑坡变形破坏过程的因素具有复杂性和多变性,要合理评价和预测滑坡的动态发展过程,深入的地质原型调查是基础,地质分析不仅能为其它分析方法的正确使用提供资料,而且能直接对滑坡的变形破坏发展过程作出定性的判断。在此基础上建立力学模型,采用数学力学理论进行定量计算和反演分析,可进一步从本质上去把握滑坡变形破坏的发展规律。本文通过介绍李家峡水电站Ⅱ号滑坡的研究实践,说明了采用定性地质分析与定量力学计算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揭示滑坡变形破坏动态过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随着计算机可视化技术和数值分析方法的快速发展,三维地质建模和有限元技术在岩土工程和城市防灾减灾领域应用越来越广泛。但目前对两者间有效衔接的研究还明显不足,导致了许多重复性工作和较低的工作效率。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三维地勘数据平台的快速有限元建模方法。利用Python语言及其Mayavi库开发了基于有限个钻孔的可视化平台,应用两种互补的空间插值法—反距离加权插值法(IDW)和克里格空间插值法(Kriging)实现地层分界面模拟,并进行层间拓扑关系分析优化。重点引入虚拟钻孔概念,提出将三维地层模型截取地块信息转化为有限元软件内置命令文件的衔接方法。以Plaxis 3D为例,实现同一大型场地不同地块的快速有限元建模和分析,为未来大规模岩土工程建设和城市防灾减灾的相关分析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正>2023年11月15日,2023中国国际应急管理展览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开幕。此次展览是“一带一路”自然灾害防治和应急管理国际合作部长论坛的重要配套活动,150多家国内外优秀企业参展。展览会以“科技兴安,智慧应急”为主题,重点展示应急管理信息化、消防救援、防灾减灾救灾、安全生产及事故救援等领域的技术装备和应用场景。应急管理部党委书记、部长王祥喜参观展览。  相似文献   

19.
剖析了工程地质环境的要素,并将其分为物质组成、地质结构、动力作用、边界条件和工程地质性质5个一级要素组;建立了基于G IS的工程地质环境评价系统流程,包括多源工程地质环境数据系统、G IS信息管理系统、G IS工程地质环境评价系统和G IS工程地质环境灾害风险评估和防治决策系统;并讨论了工程地质环境评价的G IS系统结构。这些研究成果为开展基于G IS的工程地质环境评价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米俊  张琪  王迪  李超 《灾害学》2024,(2):163-171
新一代数字技术赋能智慧应急与安全生产多重应用场景,助推应急能力朝向智能化、精准化和协同化方向发展。选取Web of Science与CNKI数据库期刊文献,以2013—2023年数字赋能应急管理主题的1 208篇国内外文献为样本,采用CiteSpace软件分析其研究现状、研究热点和演进趋势。结果表明:从总体趋势看,国内外文献年度发文量从2018开始进入快速增长阶段,中国的高校和科研院所或为主要发文机构;从研究热点看,国内文献聚焦在应急管理、应急响应、大数据、物联网四大主题,而国外文献更加关注应急疏散、车载自组织网络、应急响应、物联网、应急管理、深度学习主题;从演进趋势看,国内文献研究从智慧城市、应急情报逐步转向应急智慧平台建设,智慧城市成为长期研究热点,国外文献研究从应急车辆配置算法转化为应急领域数字技术的实践应用,应急信息得到持续关注。研究为丰富应急管理数字化研究内容、构筑应急管理数字化转型体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