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人们对建筑居住环境、办公环境的舒适性、美观性等要求也越来越高。但随之而来的是由于装修材料、建筑材料和室内家具不合格而导致的室内空气污染问题也日趋严重。而人类由于生活和工作方式的改变,大约有85%以上的时间将是在室内度过,婴幼儿和老人在室内度过的时间更长,来自家庭和办公室的有害物质比来自其他地方的有害物质更容易引起疾病。  相似文献   

2.
赵叶 《防灾博览》2005,(2):33-34
时代的列车已把人类载入崭新的世纪。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现代人的健康水平与寿命也在提高与延长。然而,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有害的行为与不良习惯,也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不利的影响,导致了诸多的现代文明病(或称现代城市病)。  相似文献   

3.
话说过劳死     
随着著名企业家王均瑶、著名画家陈逸飞的英年早逝,过劳死成了热门话题。今年10月第三届世界养生大会将在北京召开,不久前其新闻发布会上披露了一条信息:目前我国貌似健康的人群中,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健康标准者仅占15%,而85%左右的人均处于亚健康状态;在我国死亡率居前10位的疾病中,有44%以上的患病人群是由于不良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所致。这也就是说,其中将近一半的人只要改变自己的生活和行为方式,就可避免致命的疾病。令人担忧的是,这些完全可以避免罹患疾病的人们,  相似文献   

4.
文化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文化是一种历史现象,是代代累积沉淀的习惯和信念,渗透在生活的实践中,与人类社会相伴相生,融为一体.人类的发展历史始终伴随着对自然灾害的斗争和挑战.随着全球气候变化以及经济快速发展,全球资源、环境和生态压力加剧,自然灾害防范应对形势更加严峻复杂.  相似文献   

5.
现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简直是无所不在,不但我们人类感到天气越来越热,连大海中的鱼儿也已经感受到气候的变化,它们的一些生活习性也受到了气候变暖的影响。海洋生物研究人员表示,气候变暖开始不断改变海鱼的生态,导致人们所能食用的海鱼越来越  相似文献   

6.
正当今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程度空前加深,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大灾大疫大战是对一个国家的大考,也是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中国人民展现的中国精神、中国速度、中国透明度、中国力量、中国大国担当,赢得了国际社会高度赞誉,为全球抗击疫情提供了样板。  相似文献   

7.
何谓世界地球日世界地球日起源于美国。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人类在不断创造开发的同时也越来越多地破坏了周围的自然环境。20世纪60年代末,在令人头脑狂热的物质利益追求中,一些头脑清醒和有远见的人们开始认识到,不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带来的全球环境危机远比现代化生活来得更迅猛、更沉重,这种危机感唤醒了人们。1970年4月22日,美国的一些环境保护工作者和社会名流首次举行了声势浩大的地球日活动。这一天,美国有1万多所中小学、2000所高等院校和全国的  相似文献   

8.
解放思想创新模式建设新型地震科普教育基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适应新形势,建设地震科普教育基地势在必行 地震科普宣传是地震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之一,传统的宣传方式大多利用重大纪念日进行集中宣传.这种特定场所、特殊时段的教育确实在普及群众地震科普知识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效果不理想.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向前发展,特别是汶川、玉树地震的惨痛教训,以及近年来媒体、网络对国内外发生的破坏性地震的及时报道,广大群众对地震灾害的认识程度不断加深,对地震科普知识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品位也越来越高.  相似文献   

9.
在我们的生活中,与灾害共处是我们必须面对的现实.无论是人为灾害或自然灾害导致的建筑物坍塌都对人类生命财产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损失.灾后救援是人类抗击灾难,减轻损失的有效手段,专业救援队伍与先进救援技术装备的结合是成功救援的有力保证.  相似文献   

10.
杨先碧 《民防苑》2009,(6):19-21
随着旅游业、饮食业和宠物业的发展,人们与动物的接触机会越来越多,狂犬病、禽流感、疯牛病、猴天花等动物疾病越来越多地向人类传播。因此,动物学家和传染病专家告诫我们,为了自己的健康,要和动物保持适当的距离,和动物接触时要采取适当的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1.
峻岭 《防灾博览》2014,(2):76-79
正海水又苦又咸,而淡化海水成本高昂,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缺水的人类应该如何向大海要淡水?人类能不能像开采石油那样从海底开采淡水?答案是肯定的,在一望无际的大海中确实存在淡水资源,而且不久前,我国在浙江省舟山群岛附近海域打出了一口淡水井,此举开创了我国海底探水的先河。  相似文献   

12.
地方病是与地质环境有一定依存性的疾病。它的致病物质除直接来自人类生产和生活制品外,主要源于自然界的大气、水土、岩石中。换言之,人类生存发育与一定地区的水、土和生物化学元素含量有关,当某些元素含量过高,与人需要量不相适应时,就可能导致人发生某种疾病。归纳与地质因素有关的地方病有甲状腺肿(克汀病)、克山病、硒中毒、氟中毒、铜毒、铅毒症、不孕症、食道癌、肝癌、布鲁氏菌病、鼻咽癌、口腔癌、乳腺癌等。  相似文献   

13.
《民防苑》2006,(2)
地球周围环绕着一层厚厚的大气,它供给人类呼吸所需的氧,抵御宇宙射线对人体的危害,是地球上大部分生物赖以生存的基础。然而,由于污染,大气质量正在下降,有毒物质增多,给人类健康造成越来越大的危害。大气污染成分大致有150种左右,其中对人类威胁较大的有:飘尘危害人的呼吸道,会引起支气管炎、哮喘、肺气肿等疾病,对人的皮肤、眼结膜、咽喉部都有剧烈的刺激和损害,严重的可发生喉头水肿、心力衰竭等。黑烟我国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是燃煤,还有有色金属冶炼、化工厂排放的  相似文献   

14.
寻找生命     
地球是目前我们所知的唯一拥有生命的星球,然而宇宙无边无际,各种星球无穷无尽,谁也不能断言,茫茫宇宙间就没有其他生命存在了。在浩瀚的宇宙星空中找到其他生命正是我们人类的宿愿。受到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局限,目前人类还没有力量到非常遥远的星球去探索,去寻找存在于那些星球上的生命。可是在太阳系,在现代科技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科学家们始终没有停止过寻找生活在其他星球上的生命。惠更斯登上土卫六继人类登上月球、机器人探测器造访火星之后,2005年1月13日,人类的惠更斯号探测器第一次登上了土卫六这颗  相似文献   

15.
王文婷 《民防苑》2009,(2):42-43
如果您有一颗年轻的心,关注时尚的生活方式,如果您像关心自己一样关心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地球的命运,您一定会注意到,有一种新的生活方式,正在越来越多的人的生活中被贯彻,这就是“乐活”。产生于西方发达国家的乐活,在国外发展得相当迅速。现在,从乐活原料供应商、乐活生产商、乐活商店、  相似文献   

16.
一提到“灾难”,人们就会联系到火灾、水灾、地震、雪崩、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然而我要说,人类最大的灾难是疾病,几乎有90%的人死于各种疾病。疾病是人类的大敌,也是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俗话说,吃五谷生百病,但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日益提高,人类逐渐认识到只要科学饮食,平衡营养,强身健体再加上健康心理就可以不生病,而不科学的膳食,淡漠的保健意识和不健康的心理都是身心健康的大敌。 在饮食中,暴饮暴食,饮酒过量,早饭不吃,晚饭吃得过饱,不吃粗粮,只吃  相似文献   

17.
城市化是当今人类社会发展的潮流,也是现代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之一。特别是近50年来,世界城市化进程显著加速。目前,全球约有一半的人口居住在占地球表面积约3%的城市地区。据预测,到2025年,世界人口的80%将居住在城市。城市化在带给人们富裕便捷的物质生活和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的同时,由于人口、财富在有限空间的高度集中,造成维系城市正常运转的基础设施、生命线工程、建筑物系统日益庞大和复杂,城  相似文献   

18.
耿涛 《防灾博览》2008,(2):34-35
随着人类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特别是高速发达的现代工业、商业、交通、建筑等行业,加速了城市化进程的步伐,人们在享受高科技带来的便捷、舒适的同时,也给周围的自然环境带来了严重破坏。大气不断变暖,臭氧逐年减少,空气严重污染。林木资源短缺以及乱砍乱伐等人为破坏,使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满目疮痍,伤痕累累,苦不堪言。近些年,人们越来越强烈地认识到,保护地球生态环境,扩大绿地面积,植树造林,就是保护人类自身。但现实摆在那儿,人口  相似文献   

19.
科学家解开爱滋病传到人类之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辛铭 《防灾博览》2002,(3):29-29
从1983年发现首例人类爱滋病以来,研究爱滋病的科学家一直有一个不解之谜,这就是,人类的爱滋病是如何由猴子传来的。在此之前人类并不发生这种人体免疫能力减退的病症,它只是在人类的近亲猴子身上出现。目前主要观点是,最初患上爱滋病的那个人是由于吃了患爱滋病的猴子的肉而染病的。在非洲,猴子肉是食物,在一些集市上就能买到,而在野生猴群中确实有不少患有爱滋病的猴子。然而,这个理论也不完整,其中一个问题是,既然爱滋病是体液传染的病,因吃病猴子肉而感染到人似乎不是直接途径。 最近,德国三名教授在德国《自然科学》杂志著文指出,爱  相似文献   

20.
男女有别     
生理上男女有别是人人皆知的,在社会、家庭生活中男女也存在着一系列的差别,现代生理学家的研究表明,这一系列差别都由男女不同的生理机制所决定的。了解男女的生理机制,将有利于我们针对男女性的特点,恰到好处地搞好养生保健和提高生活质量。以下介绍主要的男女不同的生理机制:女性生命力更强女性比男性生命力更强这是有目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