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微生物絮凝剂应用现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微生物絮凝剂是一类由微生物产生的天然生物高分子物质。文章综述了微生物絮凝剂的发展及其特性,介绍了其分类、絮凝机理及其影响因素,并对其应用特别是在水处理技术方面的应用进行了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2.
综述了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筛选和培育方面的研究进展,介绍了微生物絮凝剂在给水和饮用水、乳化液的油水分离、污水处理等领域的应用,以及廉价培养基的探索实践。提出针对影响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生长代谢的环境条件开展深入研究,同时寻找或设计廉价培养基,降低生产成本,推动其工业化应用。 相似文献
3.
复合型聚合氯化铁絮凝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聚合氯化铁(PFC)的几种制备方法,重点介绍了利用氯酸钠作氧化剂直接氧化钢铁盐酸酸洗废液的方法制备PFC.针对目前PFC得不到广泛应用的实际,提出了针对PFC的多种改性方法.如在聚合铁的制备过程中引入聚硅酸该絮凝剂同时具有电中和及吸附架桥作用;又如加入无机絮凝剂聚合氯化铝制成的聚合氯化铝铁,加入有机絮凝剂制成的有机铁盐复合絮凝剂.并且提出了聚合氯化铁今后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以城市污水处理厂的脱水污泥为原料,通过超声波细胞破碎制备微生物絮凝剂。采用控制变量法考察污泥浓度、超声波破碎时间对絮凝剂絮凝效果的影响,并探究絮凝液的投加量、pH值、温度、振荡时间、振荡频率、共存金属等因素对5 mg/L Cu^2+模拟废水的去除效果,分析了微生物絮凝剂去除Cu^2+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当污泥质量浓度为100 g/L,超声波破碎时间15 min时,絮凝剂的絮凝效果最好;当pH值为6.5,温度50℃,絮凝液投加量40 mL,振荡时间1 min,振荡频率200 r/min时去除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5.
环境微生物是自然界中主要的分解者,在孔雀石绿降解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由于缺乏低成本的替代品,孔雀石绿持续不断地释放到环境中,其环境分布和对人体健康的潜在影响已得到广泛的关注。综述了可降解孔雀石绿的细菌和真菌及其最适降解条件、降解途径、降解酶,总结了目前通过固定化和组学研究降解孔雀石绿的进展,进而对孔雀石绿的微生物降解领域未来研究趋势进行展望。以期为进一步开展微生物降解孔雀石绿机理研究与技术应用提供有价值的科学论据。 相似文献
6.
固定化微生物处理有机污染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综述了近年来固定化微生物技术用于有机污染物治理中的最新进展,这些有机污染物包括难降解有机污染物(酚类、芳香烃类等)及其它化合物(DMP、甲硫醇恶臭气体、制药废水等)。此外,对藻类固定化技术作了简介,并对固定化技术的应用前景及存在问题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7.
8.
有机污染场地微生物修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国内外研究,从典型有机污染物微生物修复机理、降解菌株的筛选、微生物修复技术,以及微生物修复技术的表面活性剂和电化学强化等方面综述了微生物修复技术的研究进展,并对其发展方向和趋势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9.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EDCs)又名环境激素,具有类似激素的结构和效应,能够干扰生物体的内分泌系统,危害人类和动物健康。聚焦典型酚类EDCs,包括烷基酚(APs)、双酚类(BPs)和氯酚(CPs)的微生物降解研究。受污染的土壤、河流、沉积物或活性污泥中存在并可分离出能够有效降解酚类EDCs的细菌和真菌,这些降解菌在污染土壤或水体的生物原位修复,去除废水中酚类EDCs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系统综述了好氧和厌氧条件下酚类EDCs的降解功能菌及其降解途径,总结了酚类EDCs的降解功能酶和功能基因,包括参与羟化作用的单加氧酶和羟化酶、参与环裂解的双加氧酶和还原脱氯过程需要的还原脱卤酶等,旨在为推动高效削减酚类EDCs的微生物法技术创新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11.
测定水中氨氮预处理絮凝剂的改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景兰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00,12(5):39-39
通常测定水中氨氮时 ,以Zn(OH) 2 为絮凝沉淀剂 ,沉淀速度快 ,但分层不清 ,上层液中呈白色混浊。以Al(OH) 3为沉淀剂时 ,则试剂配制麻烦。今采用两者混合物 ,发现预处理效果较好。混合物的配制方法 :称取 7gAl2 (SO4) 3·1 8H2 O和 1 3gZnSO4·7H2 O ,溶于 80mL水中。使用时 ,取水样 1 0 0mL于量筒中 ,加上述混合物 0 5mL ,混匀 ,再加 50 0 g/LNaOH溶液 2滴~ 3滴 ,混匀 ,静置 1 0min ,吸取上清液测定。当发现不易絮凝下沉时 ,可适当提高Al2 (SO4) 3的比例。测定水中氨氮预处理絮凝剂的改进@吴景… 相似文献
12.
大气污染光学遥感技术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空气质量和气候变化是影响人类生存环境的两大主要因素,它们与大气构成变化密切相关,因此,必须对影响人类生存和决定对流层成分的大气过程进行监测。随着监测技术的发展,大气环境监测方法从常规的监测体系向理化、遥测、应急等多种监测分析方法相结合的综合监测技术方向发展。基于激光/光谱的大气污染监测技术以光学探测和光谱数据解析为核心,探测大气痕量气体和颗粒物的时空分布特征和输送规律,并逐渐运用于球载、无人机、卫星等区域动态遥测,可为中国大气灰霾形成的关键影响因素识别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3.
腈纶废弃物制备高分子絮凝剂新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叙述了以腈纶废弃物为原料,进行催化还原、羧甲基化反应,制备了高分子絮凝剂。研究了反应条件对产物的影响,通过对一系列污水进行处理比较,证明该种工艺与其他工艺相比具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15.
饮用水病原微生物污染是公共卫生面临的主要威胁之一,微生物监测在水质监测中的必要性日益受到人们的认可。在实际工作中,一般是通过检测指示微生物间接反映病原微生物的存在。通过调研国内外各组织、机构颁布的水质标准发现,近年来,我国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中对于指示微生物的选择有从总大肠菌群向粪大肠菌群和大肠埃希氏菌(E.coli)转变的趋势,而美国环保署、欧盟、世界卫生组织、澳大利亚国家健康与医疗研究委员会等根据最新的流行病学证据,强调了大肠埃希氏菌(E.coli)、肠球菌(Enterococci)与粪便污染的相关性更强,可用于替代大肠菌群。建议我国在后续水质标准中对微生物指标进行增补修订时,参考国外经验,形成集成多种指示微生物与多种特定病原体的监测指标体系,以更好地保护环境功能和民众健康。 相似文献
16.
用废弃聚苯乙烯泡沫塑料制取絮凝剂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利用7废弃聚苯乙烯泡沫塑料制取水处理用的絮凝剂合成工艺,通过对废弃聚苯乙烯泡沫塑料卤代及胺化处理,合成了具有良好絮凝性能的絮凝剂产品,并以产品对数种废水进行了絮凝净化试验,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7.
复合絮凝剂对工业废水氨氮测定的预处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针对带色浊度高的工业废水中氨氮测定的预处理,提出了使用硫酸铝和聚丙烯酰胺复合絮凝沉淀法,试验结果表明,方法不仅具有操作简单,试剂用量少,絮凝效果好,去色,去浊度高,且对pH5-pH10是各种带色浊度高的废水都能起到良好的效果,还能提高测定的精密度,其变异系数为1.5%-3.6%,回收率在95%-104%之间,确保数据的准确和可靠。 相似文献
18.
絮凝剂的种类很多,目前常用的传统絮凝剂聚合三氯化铝(PAC)和聚丙烯酰胺(PAM)等在水处理中均易产生二次污染,而用蒙脱石、海泡石等天然粘土矿物材料复合制得的絮凝剂,具有制备容易、污染小、絮凝效果好,成本低廉等优点,可广泛应用于工业废水的处理中。本文对粘土矿物类复合水处理絮凝剂的应用进行了综述,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阐述了对聚硫氯化铝铁(简称PAFCS)新型无机高效絮凝剂的t昆凝性能研究.实验结果表明,PAFCS混凝的pH值在8~ll,投药量在3~120mg/L,水温在5~30℃、浊度在500~6000范围内具有很好的混凝去浊性能。 相似文献
20.
在生态学的基本理论基础上,探讨了生态监测的科学内涵,明确了生态监测对象就是生态系统,目标是认识反映生态系统的状态和演变趋势,为管理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深入分析了中国生态监测存在的5个问题:生态监测缺乏统一管理,部门间任务存在交叉和重复;生态监测技术不够规范,信息整合与利用困难;生态监测网络松散,国家级生态监测网络建立缓慢;环境监测法律依据不足,法制保障力度亟待加强;生态监测能力水平普遍较低,亟待建设。最后,从国家现实需求、生态监测现状以及监测技术发展的历史规律,探讨了未来中国生态监测的总体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