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新安江模型是中国第一个完整的流域水文模型,模型结构设计为分散性的,分为蒸散发计算、产流计算、分水源计算和汇流计算4个结构层次。为探索模型在无资料流域的应用,采用冷水河流域附近水文站资料建立三水源新安江模型,率定模型参数,移植区间SMS_3、LAG_3参数构建冷水河洪水预报方案。经检验,方案确定性系数0.909,各预报项目合格率66%以上,精度等级为丙级。得出了三水源新安江模型参数移植在无资料流域冷水河有适用性的结论。可资缺乏资料的中小流域洪水预报方案研制借鉴。  相似文献   

2.
嘉善地区水环境敏感点水质影响权重分析及风险等级判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蓉蓉  逄勇  张倩  陈可  孙明园 《环境科学》2012,33(7):2244-2250
为保证嘉善地区水环境安全,在嘉善地区3次大规模野外水文、水质监测基础上,建立一维水动力及水质模型,选取嘉善地区3个水环境敏感点(包括国控断面红旗塘大坝、省控断面池家水文站以及陆斜塘水源地)进行水质影响权重分析(包括内外源权重、点面源权重);通过二级指标体系法,同时考虑高风险企业影响,判定水环境敏感点的风险等级.结果表明:①区域内部污染源对水环境敏感点影响大于区域外部污染源影响,COD内源平均影响权重为55.3%,氨氮为67.4%,TP为63.1%;面源影响大于点源影响,COD面源平均影响权重为53.7%,氨氮为65.9%,TP为57.8%;②红旗塘大坝和池家水文站为中风险,陆斜塘水源地除8月为中风险外,4月和12月均为低风险.本研究成果为保障水环境安全及社会经济安全运行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贵州10个径流站覆盖近50年的实测月径流资料(1956~2000)及19个气象站同期实测资料为基础,结合Mann-Kendall趋势分析和流量历时曲线FDCs等方法,分析了时间变异点(1986年)前后贵州8大主要流域的径流过程的年度和季节变化、洪枯水变化规律及其演变的空间特征。结果表明:(1)从时间规律上看,贵州主要江河近50年间径流变化大部分测站呈现小幅增加趋势,个别下游水文站径流呈明显增加趋势;(2)1987~2000年期间贵州的汛期径流和1956~1986年期间相比更加集中了;(3)贵州大多数水文站月径流洪水指标(Q5)在1986年后有不同幅度增加,而枯水指标(Q95)1986年后涨跌互现。与之对应的洪水指数(Q5/Q50)及枯水指数(Q95/Q50)也存在类似规律;(4)从空间规律上看,贵州西北部地区和东南部地区径流减少,其它地方(主要集中在乌江上游)增加。贵州1986年前后近50年时期内的降水及蒸发的空间规律与其径流变化空间规律是基本吻合的,说明贵州过去近50年来的径流过程变化主要是由气候变化引起的。本文的研究结果对保证并促进贵州地区区域水资源、生态与环境和谐健康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科学价值。  相似文献   

4.
黄河源区降水遥感反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降雨作为产汇流的驱动因子之一,其时间和空间的变化影响着产汇流规律.利用黄河源区1993年、1995年、1997年与1998年NOAA-AVHRR遥感数据以及同期的降雨观测资料,分析了降雨的空间分布和洪水的相关性,同时也分析了黄河源区降雨的时间变化规律和空间分异特点.  相似文献   

5.
利用渭河典型支流千河流域千阳水文站控制区域20个气象站2006—2013年的小时降水以及同期水文站的流量和水位数据,基于泰森多边形法、三参数幂函数法、一元非线性回归模型以及概率分布模拟等方法确定了千河流域不同等级洪水发生时对应的面雨量阈值,同时也计算了不同重现期的致洪临界面雨量。研究表明:三参数幂函数模型对水位与流量的关系模拟精度较高,模型能够模拟典型年份发生的洪水;典型控制断面流量主要受前9 h累计降水影响;当汛期水位由901 m升高至超标准水位时,千阳水文站控制流域的致洪临界面雨量增加了将近50 mm,而相应的洪峰流量相差1418.51 m~3·s~(-1);对数皮尔逊Ⅲ型分布能够很好地模拟洪峰流量的概率分布;10—100年重现期下,控制断面水位增加高达2 m。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水文部门根据降水预报,探索流域洪水模拟预报,对密切监视暴雨洪水、做好防汛调度决策起到良好作用。文章在统计分析小凌河多年暴雨洪水的基础上,采用不同雨级平均24 h时段比率,进行凌河保护区洪水模拟预报成果编制研究。构建"以流域为单元、以干流为主线、以水库和河道水文站为控制节点"的流域河库联合模拟预报调度成果图表,实现流域水系河库模拟预报调度。通过科学的实时洪水调度可以调蓄洪水,减轻洪水灾害。同时,也可为流域洪水资源化提供保障和科学依据,实现流域的综合管理。  相似文献   

7.
汇总了西南喀斯特地区坡地土壤和洼地、塘库沉积泥沙的~(137)Cs比活度资料,并进行了对比,分析流域泥沙来源。坡地地面流失轻微的,汇水面积小于0.5 km~2的微小流域,流域产沙主要源于地下流失(裂隙土)和沟岸侵蚀(沟壁土);坡地地面流失强烈的,主要源于坡地地面流失(坡地表层土壤)。地下流失和沟岸侵蚀是小流域和较大流域的主要产沙方式,且有随着流域面积增大,产沙贡献率越高的趋势。由于裂隙土和沟壁土都基本不含~(137)Cs,~(137)Cs单一示踪法不能区分这两种源地土体的产沙贡献率。建议采用多元示踪法,研究流域的泥沙来源。区分裂隙土和沟壁土的产沙贡献率,可考虑尝试磁性法和孢粉法。通过沉积物~(137)Cs断代等方法确定洼地、河流滩地和塘库泥沙淤积量,结合径流小区和水文站输沙量资料,分析不同类型洼地、河流滩地和塘库的泥沙截留率,分析河流泥沙输移比。在查明泥沙来源,泥沙输移比和输沙量(或产沙量)的基础上,确定流域泥沙平衡,结合径流研究成果,建立喀斯特流域产沙模型。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青海省洪水变化情况,搜集了青海省内43个水文站的相关数据,其中选取具有长期观测资料的32个水文站资料,采用P-Ⅲ曲线作为其理论频率曲线,并与各站自建站-1974年和建站-2008年的水文计算成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青海省水情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且在各水文分区的变化也不相同。  相似文献   

9.
渭河关中段典型支流非点源污染监测与负荷估算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2009年,对渭河关中段3条典型支流泾河、沣河和灞河进行了洪水期和非洪水期水质水量同步监测,水质监测指标包括COD、DP、TP、NH4+-N和TN.根据监测结果及水文站实测流量资料,分别采用水文分割法和平均浓度法对各条支流的非点源污染负荷进行了计算,分析了非点源污染的特点.结果表明:①3条河流洪水期间各指标的平均浓度基...  相似文献   

10.
根据中小水库洪水特点,以蓄满产流理论为依据,提出了水量平衡法预报中小水库洪水位的原理与方法,通过对昭通市中小流域水文资料的整理和分析,选用了降水与洪水过程较为完整的铜锣坝、罗汉坪、胡家山、小海子的水文观测资料,进行场次洪水总量计算,最终得出径流深及雨洪(径流)系数,并将降雨量-径流深关系曲线与水库水位-库容曲线相结合,构建了水量平衡法中小水库洪水位预报模型,并用于指导实践。此模型简单、实用,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以黑河流域上游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山区自然产水区的产汇流机理的研究,基于分布式水文模型集成环境的开发思想,利用MMS(modular modeling system)模型库中与降水径流相关的模块,通过综合各种产流(包括超渗、蓄满产流)机理、并且根据寒区产汇流的特点对USGS开发的流域PRMS(precipitation-runoff models)模型进行了改进,增加了土壤水运动中降雨入渗补给的多层土壤滞后效应模块以及积雪融雪和冻土面积识别模型,建立了适合于寒区流域的分布式PRMS模型。利用该模型对黑河上游出山径流过程进行了模拟与预报,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利用MMS建立的黑河上游改进的PRMS模型不仅完全可以模拟和预测黑河上游的产汇流过程,在考虑了冻土的情况下,预测年出山径流量误差小于2.7%;而且模型可以对黑河上游径流组成成分进行分析计算,对黑河上游产汇流机理做进一步阐明。利用改进的PRMS模型,预测分析了黑河上游未来气候和土地覆盖变化情景下流域出山径流变化的趋势,为黑河流域水资源合理利用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第二松花江中下游沉积物汞的时空变化规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孙晓静  王起超  邵志国 《环境科学》2007,28(5):1062-1066
将1973、1976、1983、1991年和本次的研究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得出了第二松花江中下游表层沉积物汞含量的时间变化规律.1976年以前汞含量处于增加趋势;1976~1982年汞含量有所下降;1982年汞污染源被切断,汞含量骤降;随后,汞污染浓度处于缓慢净化时期.将本次采集的沉积物样品分为3个粒度等级,最后以63 μm粒级的沉积物汞含量为代表分析了汞的水平变化规律,总体趋势是,排污口处汞含量最高;哨口至朝阳桥断面汞含量增加;朝阳桥至五家站断面,汞含量骤降,在五家站断面汞含量达到最小值;五家站至泔水缸断面汞含量又略有增加.并给出了本次研究中各断面沉积物汞的垂直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3.
气象科学研究所)//气象/中国气象局一2(XX),26 (4)一25一28环图P一2 根据福州站1995一1卯8年探空和地面资料, 计算出影响污染物浓度的n个地面气象要素和x32 2(X)(X刀6699个大气层结参量,将它们和福州市1995一1998将15014以x〕纳人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程序/李年跳、Nox、花P浓度建立一系列回归方程,利用海生(国家环保总局环境工程评估中心)..·//环境该回归方程对1999年2一8月空气污染物进行逐科学/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一2以刃,21(2)·日等级预报,根据天气形势分类对应关系进行补一no一112环图x一5充订正得出预报等级,并与实测各污染…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三峡库区重庆忠县黄冲子小流域和工农沟小流域为研究区域,依据塘库修建时间(1955年)、退耕还林工程启动时间(2000年)和~(137)Cs示踪技术,确定了小流域不同时期产沙量及产沙模数,并分析比较了不同小流域的塘库沉积物~(137)Cs含量和产沙模数。研究结果表明,黄冲子小流域和工农沟小流域1955~1963年、1963~2000年、2001~2014年的产沙模数均呈下降趋势,库区小流域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黄冲子小流域不同时期产沙模数均大于工农沟小流域,工农沟塘库沉积物1963年~(137)Cs峰值和表层泥沙~(137)Cs浓度均小于黄冲子塘库,主要与小流域的土地利用类型以及侵蚀方式有关。在以后的研究中,应该加强库区小流域沟道侵蚀产沙量的定量估算,为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济南市空气质量数值预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大规模大气环境参数综合野外测试资料的基础上,为在济南市开展大气污染业务预报新近开发了空气质量数值预报模式系统.该系统由污染源模型(SM)、下垫面参数化模型(XDM)、诊断模式(DM)、中尺度-α气象模式(M-αM)、中尺度-β气象模式(M-βM)、行星边界层(PBL)湍流统计量参数化模式(PBLTM)、干湿沉积模式(DWDM)和高分辨化学模式(HRCM)组成.该系统已成功地应用于济南市空气质量数值预报工作,其预报与实测质量浓度之间有很好的一致性,日平均预报准确率可达80%以上.   相似文献   

16.
基于WRF模式的2019年24h、48h和72h预报结果,选取渤海、黄海8个浮标站位观测的海面10m风速和风向进行直接对比检验和误差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模式24h预报结果最优,随着预报时效的增长,预报值与实测值相关性下降,预报值离散度增大;(2)当实测风力在45级时,预报风速与实测风速平均偏差最小,两者在数值大小上吻合最好,随着风力增大(或减小),平均偏差和均方根误差增大;(3)不同风向条件下的风向平均绝对误差均在0°~30°,其中N向风时,风向平均绝对误差最小,其次为S和SW向,当实测风向为东向风时,WRF预报的风向误差最大;(4)不同海域而言,WRF对黄海海域风速风向的预报能力明显优于渤海海域,这主要是由于渤海海域的特殊地理位置导致,WRF模式对冷空气导致的大风过程的预报效果优于对台风导致的大风过程的预报。  相似文献   

17.
深圳地区灰霾分布特征及预警、预报方法探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基于深圳市国家气候观象台1953—2010年的灰霾UV统计资料、气象要素值、灰霾出现前期及同期的地面和850hPa的天气形势资料和自动站的能见度统计资料以及深圳市环境监测站的1980—2010年污染物浓度资料,对深圳市灰霾天气的出现规律及影响要素特征进行了概括分析.在此基础上运用逐步回归的方法,筛选出影响灰霾主要因子,建立未来1—3d的能见度预报方程.同时通过对灰霾出现前天气形势的分析和归纳,建立灰霾潜势预报的思路.并进一步对灰霾天气的典型因子进行权重分级.最后集成以上3种预测方法,归纳出灰霾预警方案,形成灰霾预警预报模型.利用实测结果对模型检验,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一定的准确率和可靠性,对灰霾预测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为灰霾防治和预警系统的建立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岩溶流域洪水过程水化学动态变化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雅琼  孙平安  苏钊  于奭  钟丽华  何师意  徐茜 《环境科学》2019,40(11):4889-4899
岩溶流域河流水化学对暴雨/洪水过程有着快速响应,是岩溶碳循环的重要过程,不应忽视.本文通过2015年11月8~12日阳朔断面洪水过程水化学特征的动态监测,分析了各主要离子变化特征和影响因素,计算不同来源无机碳浓度和通量.结果表明,阳朔断面洪水过程各阶段水化学类型为Ca-HCO_3型.水化学离子主要源自碳酸盐岩风化,同时有硅酸盐岩风化、降雨及人类活动的贡献.洪水过程中,受控于水文过程,碳酸盐岩风化强度先急剧减弱后缓慢加强,HCO_3~-、Ca~(2+)和Mg~(2+)的浓度也呈现一致的变化趋势.而SO_4~(2-)、Cl~-、Na~+和K~+动态变化主要受大气降水和人类活动的影响.碳酸风化碳酸盐岩是无机碳的主要来源,平均占总无机碳74. 3%;因硫酸/硝酸的输入,硫酸/硝酸风化碳酸盐岩在洪水过程中对无机碳的贡献明显增加,最高可达31. 7%.阳朔断面地质碳汇通量在洪水前、第一次洪水过程和第二次洪水过程分别为1. 28×10~8、5. 28×10~8和11. 52×10~8g·d~(-1).洪水前地质碳汇通量与年平均通量相当,而洪水过程数倍于年平均通量.并且,因两次洪水过程碳酸盐岩风化强度存在显著差异,第一次洪水过程地质碳汇通量在相同流量情况下仅为第二次洪水过程的58%.  相似文献   

19.
基于1965—2015年长江江汉平原河段4个水文站实测水文资料,利用Mann-Kendall趋势检验法、突变检验法、小波分析法和数值模拟法,系统分析了三峡水库对长江江汉平原河段水文过程及临江地下水动态的影响。结果表明:1965—2015年宜昌站、监利站、螺山站和汉口站径流量均呈下降趋势,三峡水库运行前后4个水文站点径流量变化分别为-9.1%、-4.3%、-7.6%和-6.1%;4个水文站点径流的突变特征均与三峡水库工程建设和不同蓄水调度模式有关;长江江汉平原河段年径流量在时域中存在多层次的时间尺度结构,变化周期以11~13a和24~27a最为显著;在7~8a尺度下径流小波系数变化过程曲线显示,三峡水库运行是长江江汉平原河段径流振荡变化的主导因素;长江与临江地下水的补排关系取决于三峡水库的调度模式,水库调控改变了汛期和枯水期水位,使临江地下水排泄方式从以向长江排泄和蒸发排泄为主转变为以向附近河流侧向排泄、越流排泄和蒸发排泄为主。  相似文献   

20.
根据1995~2001年大沽河干流青岛段的水质监测资料,选用产芝水库出口、江家庄、沙湾庄、麻湾庄四个监测站位,利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对大沽河干流青岛段的水质污染现状进行了调查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段的上游产芝水库水质较好, 中游江家庄断面水质较劣于沙湾庄断面,其主要受控参数为生化需氧量(BOD5)、高锰酸盐指数(CODMn)和氨氮.麻湾庄断面处主要超标项目有氨氮、CODMn和BOD5等.并对水质的变化趋势进行线性分析,对大沽河水污染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和建议,为进一步进行水污染控制及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