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珠江广州段7个采样点的表层沉积物中的石油烃浓度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广州珠江表层沉积物中的石油烃污浓度水平在288.62~725.13μg/g之间。市区南航道、后航道浓度相对较高,前航道黄埔涌口(Ⅶ号点)附近石油烃浓度已接近海洋第二类沉积物标准值;西航道至前航道和南航道、平洲水道至后航道沿程石油类浓度与有机质含量逐渐升高,说明广州市区是造成石油及有机污染的主要区域。与有机质含量及沉积物粒度的相关性分析发现,表层沉积物中石油烃浓度与有机质水平存在非常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0.987,P<0.01);与粘粒组分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0.885,P<0.05),而与砂粒组分成非常显著的负相关关系(r=-0.919,P<0.01)。  相似文献   

2.
根据2013-2018年莱州湾海域5个航次的监测数据,评价分析了表层沉积物的石油烃污染状况和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莱州湾沉积物中石油烃含量范围为未检出~377.00 mg/kg,平均值为63.34 mg/kg,污染程度较轻微;各监测站位、年际之间的石油烃含量空间离散程度较高,差异显著性不明显,聚类相似度较低并且分组不明显;沉积物中石油烃含量空间分布趋势总体一致,呈均匀空间分布,局部区域存在含量高值区。分析结果表明,港口航运等人类活动是影响石油烃分布主导因素;沉积物中石油烃含量年际变化不明显,各监测站位年际变化较明显区域均呈SE-NW(东南-西北)方向分布。  相似文献   

3.
刘姝媛  王红旗 《中国环境科学》2016,36(10):3166-3174
在对地下水污染物理过程以及地下水资源与人类活动相互制约关系充分认识的基础上,以欧洲模型和压力-状态-响应模型为理论基础,从源、路径、目标三方面构建了地下水水源地污染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并将其运用于某地下水水源地,得到该水源地的污染风险评价结果图.结果表明,该研究区中的污染高风险区位于水源地的东部,较高风险区位于Q石化公司厂区的周边.  相似文献   

4.
石油烃具有生物累积性,能长期留存在环境中。准确掌握环境中石油烃的行为及归宿,对有效控制石油烃污染、保护人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生物降解是石油烃在土壤-地下水系统中归宿的主要途径。重点阐述了石油烃在土壤-地下水系统中的迁移,降解石油烃的微生物,生物降解机理,影响生物降解的因素,微生物修复技术,以及利用微生物分子生态学来监测生物降解过程的现状,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南昌市地下水特征及其应急水源地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该文从地下水类型、含水岩(层)组的空间分布和地下水的补给、迳流、排泄条件及动态变化规律等方面介绍了南昌地区地下水的基本特征。以城市规划为基础,根据区域水文地质条件,选择扬子洲—南新一带和广福—向塘一带作为地下水应急水源地。并阐述了各水源地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资源量、水质及开发利用现状。  相似文献   

6.
长江口及邻近海域沉积物中石油烃污染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2004~2009年丰水期对长江口及邻近海域的调查监测资料,研究了沉积物中石油烃的时空分布特征及污染情况,分析了其影响机理.结果表明,石油烃平均含量为176.25mg/kg,沉积物无石油烃污染;沉积物中石油烃空间分布格局整体上呈由近岸向远岸递减的趋势,陆源输送、水动力条件、细颗粒物质的吸附以及絮凝作用是控制石油烃分布的主要因素;调查海域空间分布尺度上可以划分为4个海域,MDS排序分析以及ANOSIM检验均支持了划分结果;沉积物中石油烃含量为近岸最大浑浊带最高,其次为近岸区和泥质区,在远岸区则常年存在一个石油烃含量的低值区.  相似文献   

7.
长江口及邻近海域沉积物中石油烃污染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2004~2009年丰水期对长江口及邻近海域的调查监测资料,研究了沉积物中石油烃的时空分布特征及污染情况,分析了其影响机理.结果表明,石油烃平均含量为176.25mg/kg,沉积物无石油烃污染;沉积物中石油烃空间分布格局整体上呈由近岸向远岸递减的趋势,陆源输送、水动力条件、细颗粒物质的吸附以及絮凝作用是控制石油烃分布的主要因素;调查海域空间分布尺度上可以划分为4个海域,MDS排序分析以及ANOSIM检验均支持了划分结果;沉积物中石油烃含量为近岸最大浑浊带最高,其次为近岸区和泥质区,在远岸区则常年存在一个石油烃含量的低值区.  相似文献   

8.
饮用水源中检测到的抗生素抗性基因(antibiotic resistance genes,ARGs)对饮用水质安全和人体健康产生的潜在威胁受到广泛关注.在掌握了华东地区某饮用水源地13种磺胺类抗生素的污染特征基础上,进一步采用定性PCR和荧光定量PCR解析该饮用水源水和底泥中磺胺类ARGs(sul1、sul2)以及抗性基因可转移元件Ⅰ型整合酶基因(int I1)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3种基因在该饮用水源水和底泥中均100%检出,sul1基因是该饮用水源地中检出含量最高的磺胺类ARGs,在水源水中含量范围为1.5×104~6.4×105copies·mL~(-1),底泥中则高达1.6×108copies·g~(-1),较sul2、int I1基因分别高0.6~2.2、0.5~1.9个数量级.sul1、sul2和int I1基因在该水源地入水口和出水口处的绝对含量无显著差别,而在底泥中sul1、sul2和int I1基因的绝对含量则是出水口高于入水口.sul1在夏季水源地出水口的检出含量最高,为6.4×105copies·mL~(-1);int I1基因在冬季的检出含量高于其他季节.sul1基因与13种磺胺类抗生素具有相关性(r=0.69,P0.05),其中与磺胺甲唑的含量显著相关(r=0.79,P0.01);int I1与sul1、sul2的相对含量之间也存在正相关关系(r为0.80和0.73,P0.05),这表明int I1在磺胺类ARGs的水平转移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本研究为典型饮用水源地中ARGs的污染现状提供基础数据,也为管控饮用水环境的抗性基因污染和制定管理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海洋环境中石油烃的来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海洋环境中的石油烃有天然来源和人为活动产生的两类。前者包括天然渗漏和沉积岩的侵蚀输入;后者来源于岸外石油生产、海洋运输、大气输运、城市污水排放、工业污水排放、都市(地表)径流携带、河流携带和大洋倾倒。本文分别论述了各种来源石油烃的入海机制,估算了其入海量,讨论了海洋中石油输入的地理分布。得出如下结果:(1)由各种来源进入世界海洋的石油每年达1.7—8.8×106t,最佳估计值为3.2×106t;(2)美国、欧州、日本沿岸以及阿拉伯湾,各种来源的石油烃输入量都较大。  相似文献   

10.
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水和沉积物中石油烃的分析方法和污染特征研究进展。对各类提取方法和测定方法的原理、适用范围、优缺点和应用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和评述。目前,水样中石油烃的提取方法最常用的是液-液萃取,而沉积物样品最常用的是索氏萃取、超声波萃取,气相色谱是测定总石油烃浓度和石油烃特定组分浓度的主要发展方向。同时总结了石油烃在全球范围内水和沉积物中的污染水平、分布情况以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水中石油烃低污染浓度(0.05~4.13 μg/L)出现在泰国湾和马来西亚半岛东海岸,高污染浓度(1 581 541 μg/L)出现在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沉积物中石油烃低污染浓度(未检出~1.71 mg/kg)来自波斯湾北部的海岸线和红树林,高污染浓度(300~16 500 mg/kg)来自珠江口;水和沉积物中石油烃污染主要分布在亚洲;石油泄漏、工业废水排放和城市径流是环境中石油烃污染水平升高的主要影响因素。最后,对今后水和沉积物中石油烃的研究重点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地下水水源地污染防治优先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总结地下水水源地污染防治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地下水水源地污染防治优先性问题,并建立了优先性评价的指标体系,采用基于灰色关联度和理想解法的综合决策方法实现水源地优先性排序.利用优先控制指标以及指标与工程的对应关系,确定了各水源地工程建设的优先次序.应用案例显示,华北平原9大水源地污染防治可按I期和II期分期进行.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工业固废集中处置利用率、林木覆盖率、地下水固有脆弱性4个指标,在各水源地工程建设的优先次序确定过程中出现最为频繁,体现了华北平原地下水水源地普遍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地下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分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地划分和建立地下水水源地保护区是保护地下水水源地的有效手段。发达国家对地下水资源的保护工作已有百余年的历史,而我国尚处于发展阶段。重点对地下水水源地保护区的划分方法即经验值法、公式计算法、解析模型法和数值模拟法的基本原理和适用特征进行了介绍。数值模拟法是近年来国内外多选用的定量划分地下水水源地保护区的方法,该法通过引入不确定性分析综合确定各水文地质参数对保护区划分结果的影响,并与其他划分方法相结合可以得到更为合理的划分结果。将地下水防污性能研究引入到地下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分工作中,在快速发展的高性能计算机技术支撑下,可使地下水水源地保护区的划分方法得到进一步发展与完善。  相似文献   

13.
划分地下水水源地保护区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环境水文地质学的角度探讨地下水水源地保护区的划分,并提出局地服从区域、地面服从地下,以区定性,不以点定区等项划分原则及包气带防护能力评价,包气带粘性厚度等值线分区方法,并在唐山市城市地下水水源地保护区的划分中得到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14.
珠江河口沉积物中石油烃分布及其与河口环境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 1999年夏季珠江河口的表层和柱状沉积物中石油烃含量进行了分析 ,同时探讨了石油烃污染与环境地质的关系。结果表明 :表层沉积物中石油烃含量在 (15~ 92 3)× 10 -6,平均值为 2 0 8×10 -6,珠江口表层沉积物石油烃含量仍在最高允许值以下 ,其含量在一定程度上随着冲淡水流向不断降低。沉积柱中的垂向分布上石油烃含量与沉积物中细颗粒含量成正相关。影响珠江口沉积物中石油烃的因素是复杂的 ,其中主要受沉积物类型、粒度和冲淡水混合过程中物理化学因素影响。另外 ,一些站位柱状样层位中石油烃含量的跃变 ,主要是由于珠江口沉积分异所致。  相似文献   

15.
16.
在锦州市地下水源地水文地质资料基础上,采用点评分指数模型(DRASTIC)对水源地的防污性能进行了评价,依据评价结果将锦州市地下水水源地进行防污性能分级,并提出需探讨的问题和规划建议。  相似文献   

17.
《环境保护科学》2015,(6):118-122
在充分掌握同江市新建水源地所在区域的水文地质条件和水环境质量现状的基础上,采用水量均衡法计算地下水可开采量;分别从生活用水水质和工业用水水质两方面评价地下水水质;根据钻孔抽水试验资料分析了地下水开采5~30年的水位变化及水源地地下水开采后的影响范围,在此基础上提出同江市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8.
石油污染物的浓度和分布对降解细菌群落的结构组成有显著影响。为探究地下水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多样性与石油烃污染物分布的关系,文章对某污染场地地下水样品进行分析,测定多种指标并进行微生物高通量测序验证降解机制。研究表明,沿地下水流向,依据石油烃浓度研究区地下水可划分为重度(Ⅰ)、中度(Ⅱ)和轻度(Ⅲ)3个污染带。在石油污染的地下水环境中,变形菌门是主要的石油降解菌门,优势菌属为假单胞菌属。高浓度的石油污染会抑制微生物物种的丰富度和多样性,微生物群落与TPH、COD、DOC、SO42-等环境因子相关性显著,不同分带的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不同(Ⅰ带以Pseudomonas、Proteinniphilum为优势菌群,Ⅱ带以Pseudomonas、Sulfuritalea等为主,Ⅲ带微生物种类增多,以Pseudomonas、Hydrogenophaga、Flavobacterium为主)。结合水化学和微生物群落推测Ⅱ带可能发生了以硫酸盐为主的石油烃生物降解机制。该研究结果为深入了解石油烃在环境中的分布和降解机理,促进生物降解技术在环境修复领域的应用和发展提供了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9.
土壤中石油烃残留物示踪动力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分析降解试验结果出发,利用示踪动力学原理和隔室模型,导出了确定土壤烃类结合态数量x_(2(t))的数学式,x_(2(t))=(k_2x_1(0))/(α-β)(e~(-βi)-e~(-αi).烷烃、芳烃和BaP结合态的最大值分别为182ppm,7.8ppm和1.5ppb.烷烃结合态达最大值时所需时间是20d,芳烃和Bap均为30d,其降解速率(d~(-1))分别为0.01913、0.01516和0.004575.烷烃结合态占其总残留量的10 %,芳烃和Bap则占各自残留量的5%.常规法计算的残留率比示踪动力学法偏低5—10%.  相似文献   

20.
海洋中石油烃敏化光氧化反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总结了激发三重态光敏剂及激发单重态氧分子引发的表层海水中石油烃光氧化反应的研究概况,介绍激发三重态光敏化剂引发的典型化合物的光氧化产物、反应机理,原油光氧化产物和表层海水中溶解石油烃成分及其氧化产物的分析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比较两类光氧化反应研究的优缺点,提出今后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