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 毫秒
1.
采用自制改进型电凝聚器处理模拟X-3B染料废水,考察了不同的电流强度、搅拌速率、倒极频率、进水pH、废水初始浓度浓度对染料色度去除率的影响,并对搅拌速率对絮体沉降率的影响也做了相关研究.在综合处理效果与经济因素下,该反应器处理染料废水最佳条件为:电流强度I=4 A,初始pH=7,C(NaC1)=2g/L,搅拌速率80r...  相似文献   

2.
采用Fenton试剂对含分散红E-4B和活性艳兰KN-R染料组成的模拟印染废水进行氧化处理,考察了H2O2和Fe2+浓度、pH、反应时间等因素对去除效果的影响。在H2O2投加量为5.0ml/L,Fe-SO4.7H2O投量为1.1g/L,pH为3,反应25min后静置5min的条件下,初始COD为700mg/L,色度为1200倍的废水的COD去除率可达到95%,脱色率达97%。结果表明,Fenton试剂对该废水可以起到很好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3.
O_3/UV协同氧化处理黄连素制药废水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分别采用单独臭氧(O3)、单独紫外光(UV)及O3/UV3种方法处理黄连素制药废水,结果表明,O3/UV方法具有明显的协同作用.进而探讨了初始pH,O3投加量及初始ρ(黄连素)等对O3/UV方法的影响,确定了O3/UV方法处理黄连素废水的最佳操作条件.结果表明:ρ(黄连素)为1000mg/L,pH为5的废水,O3投加量为279.0mg/L,处理时间为45min时,黄连素去除率达80%以上;随着废水中初始ρ(黄连素)的升高,废水中CODCr去除率逐渐下降.采用O3/UV方法处理实际黄连素废水表明,该方法是一种有效的预处理技术,废水的可生化性大大提高,其ρ(BOD5)/ρ(CODCr)增加了16倍.  相似文献   

4.
臭氧高级氧化技术预处理染料废水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单独臭氧氧化和过氧化氢/臭氧联合作用对去除难降解染料废水CODcr、色度,提高可生化性的效果,并考察不同pH值、不同初始污染物浓度、H2O2投加量等对染料废水活性艳红X-3B处理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臭氧氧化对CODcr去除率达到50.00%,对色度的去除率接近100%,B/C由原水的0.0 507上升到0.2 768;废水在pH值为11时处理效果最好;而过氧化氢/臭氧联合作用的最佳摩尔比为0.6。  相似文献   

5.
采用十八烷基三甲基氯化铵(OTAC)对凹凸棒石(ATP)进行有机改性,并负载纳米铁(nZVI)制备复合材料nZVI/OTAC/凹石(nZVI/OTAC/ATP)。利用扫描电镜对改性凹石负载纳米铁的条件进行优化,研究了BPA在复合材料上的吸附特性,考察了材料投加量、初始浓度、pH等因素对吸附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初始BPA质量浓度、复合材料投加量及溶液pH值的增加,nZVI/OTAC/ATP对BPA的吸附量逐渐减少;在nZVI/OTAC/ATP投加量为1.0 g/L、溶液pH为6.0、初始BPA质量浓度为20 mg/L、吸附温度为25℃的条件下,吸附量最高为13.4 mg/g。吸附BPA的等温曲线符合BET模型和Freundlich模型,为多层吸附。此外,复合材料采用加热溶液浸泡法具备一定的再生能力。  相似文献   

6.
无机-有机复合絮凝剂的制备及絮凝性能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以硫酸铁、硅酸钠、硼砂和聚丙烯酰胺为主要原料,制备了无机-有机复合絮凝剂。采取正交实验设计方法,以COD去除率为指标,研究了Si/Fe摩尔比、Si/B摩尔比、聚丙烯酰胺浓度三种因子对复合絮凝剂处理印染废水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絮凝剂最优制备条件为:Si/Fe为1.5/1、PAM浓度为250mg/L、Si/B为3.5/1;采用最优条件下制备的复合絮凝剂处理印染废水时,最佳投加量(以SiO_2计)为90mg/L,最佳pH值为8.5~9.0,絮凝效果明显好于聚合硅酸硫酸铁。  相似文献   

7.
刘静  刘爱荣  张伟贤 《中国环境科学》2022,42(12):5643-5649
构建纳米铁(nZVI)-生物耦合系统,探讨连续流反应器中耦合系统处理刚果红废水的可行性和可控性.研究发现nZVI将刚果红大分子降解为小分子后,提高了废水的可生化性(由0.04提高至0.69)并降低了毒性(由90.25%降至30.57%),为生物单元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反应器连续运行期间,耦合系统对初始浓度为500mg/L的刚果红废水脱色率达99%,COD从167mg/L降低到约50mg/L.而单一生物系统的脱色率仅为30%~70%,COD降至116mg/L,且波动较大.研究结果表明,nZVI-生物耦合系统是一种能够深度处理难降解有机染料废水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8.
UASB-A/O耦合工艺处理高含氮印染废水中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现场中试考察了UASB-A/O耦合工艺分类处理印染废水的效果. 在前处理废水UASB进水流量为0.065 m3/h,染色废水UASB进水流量为0.260 m3/h,同时A/O工艺混合液回流比为200%的情况下,该耦合工艺对印染废水中污染物去除效果最好:最终出水ρ(CODCr)<200 mg/L,ρ(NH3-N)<10 mg/L,ρ(TN)<15 mg/L;染色废水和前处理废水在耦合工艺的UASB段都实现了高效厌氧氨化,染色废水厌氧出水ρ(NH3-N)占ρ(TN)的比例稳定在80%以上,前处理废水稳定在85%以上,并且在常温厌氧条件下也可以实现较好的氨化效果;通过调整前段UASB的运行参数可有效实现对VFAs(挥发性脂肪酸)的调控,使之为缺氧反硝化提供充足的高品质碳源,以达到高效脱氮的目的;耦合工艺对印染废水中的PVA(聚乙烯醇)有较好的处理效果,UASB段对PVA的去除率在10%~40%之间,A/O段对PVA的去除率稳定在60%以上.   相似文献   

9.
Fenton试剂处理水中偶氮染料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水溶液中偶氮染料活性艳红X-3B为目标物,通过废水色度的变化考察了过氧化氢、亚铁离子投加量和pH值对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染料浓度为200mg/L,pH值为4.0,FeSO4为0.10mmol/L,H2O2为1.2mmol/L时反应30min后,活性艳红X-3B的色度去除率达到最大值,为88.9%,处理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
采用水热合成法制备Bi2WO6催化剂,并通过XRD,UV-vis DRS等手段对其进行表征;以活性艳红X-3B为目标污染物,研究催化剂量、X-3B初始浓度、反应溶液pH值以及H2O2等因素在可见光辐射下对其光催化降解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制备的Bi2WO6催化剂结晶度好,具有较强的可见光吸收能力;最佳催化反应条件为: X-3B初始浓度20mg/L,Bi2WO6用量2g/L, pH5.18(原始pH值).在此条件下,光照60min,对X-3B的去除率可达到86%;加入2mL/L 30%的H2O2,光照30min,降解率可达到96%以上,降解反应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光催化反应可以有效地破坏X-3B的发色基团偶氮结构使其脱色,但在所设定的反应时间(80 min)内X-3B不能被完全矿化,反应过程中有中间产物生成.  相似文献   

11.
《环境科学与技术》2021,44(8):75-81
该文采用共沉淀法成功制备了非均相催化剂膨润土@Fe_3O_4,用于活化过硫酸盐(PS)降解罗丹明B(RhB)染料废水。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分析仪、X射线单晶衍射仪、X射线光电子能谱对该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对比了不同体系下对RhB的降解效果,结果表明,膨润土@Fe_3O_4/PS体系具有最好的处理效果。探究了膨润土@Fe_3O_4投加量、PS浓度、初始pH对RhB降解的影响,得到了最佳反应条件为:初始pH为3.3,膨润土@Fe_3O_4的投加量为1.5 g/L,PS的浓度为1 g/L。在该最佳反应条件下反应60 min后RhB的去除率为85.11%,总有机碳去除率达77.67%。最后,对反应过程进行了综合分析,提出了膨润土@Fe_3O_4活化PS降解RhB的可能机理。  相似文献   

12.
纳米锐钛型TiO2催化降解印染废水具有明显优势,笔者以亚甲基蓝模拟印染生产废水作为光电催化降解研究对象,探讨了其协同性和反应动力学特征,考察了光电催化体系中溶液的电解质、电流强度、pH值、辅助试剂对处理效果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取得了较好降解效果,并用活性艳红X-3B模拟废水进行了验证,为该技术的实际工业应用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采用低温等离子体和絮凝剂协同处理印染废水.结果表明,染料废水脱色率和COD去除率随输入电压增大和放电时间延长而增加;电极间距、废水初始浓度、通入空气流量等因素对印染废水处理效果也有很大影响;气相中放电效果优于液相中放电,阳极电极在液面以上8mm左右时放电效果最好,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随废水初始浓度和通入空气流量增大废水脱色和COD脱除率先增大再减小,有一最佳峰值.印染废水先经过等离子体处理后再加入絮凝剂处理效果优于先加絮凝剂后放电、仅有等离子体放电的过程.在本实验中初始浓度200mg/L(CODCr初始值572)印染废水在外加电压40kV、放电时间20min、电极间距8mm、通入空气流量16L/h条件下,与絮凝剂PAC相互协同作用可达到96%脱色率、63%COD去除率.  相似文献   

14.
针对印染废水中亚甲基蓝常规处理方式的不足,分别选择Fe3_O_4和Mn~(2+)代替传统芬顿试剂中的Fe~(2+),研究类芬顿试剂及H_2O_2浓度、溶液初始pH等因素对印染废水中亚甲基蓝去除效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Fe3_O_4代替Fe Cl_2对亚甲基蓝的去除率低于50%,去除效果并不明显。反应溶液中H_2O_2浓度的变化对处理效果有略微影响,反应溶液中H_2O_2浓度越高,处理效果越好。Mn Cl_2作为类芬顿试剂代替Fe Cl_2,在酸性条件下对亚甲基蓝的处理效果明显增强。当Mn Cl_2浓度为0.04~0.06 mmol/L,pH值为3时处理效果最好,亚甲基蓝去除率接近100%。  相似文献   

15.
纳米TiO_2光催化降解印染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纳米TiO2光催化剂,并用X射线衍射仪和扫描电镜对制备的TiO2进行结构表征。详细考察了照射时间、废水初始浓度、TiO2用量、pH、光源种类、H2O2、H2O2/Fe2+对实际印染废水的降解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当反应时间为3h时,印染废水COD去除率为95.9%,脱色率达100%;印染废水的脱色率和COD去除率与印染废水的初始浓度成反比关系;TiO2光催化剂最佳用量为80mg/L;印染废水最佳降解的pH为6.0。当添加辅助氧化剂H2O2用量为600mg/L时,能进一步提高印染废水的COD去除率,特别是H2O2和Fe2+共同作用下,COD去除率达到99.%。  相似文献   

16.
高盐印染废水具有色度大、可生化性差、水质水量不稳定等特点,以致难以通过传统生化方法得到高效处理。将微纳米气泡臭氧(O3)高级氧化工艺与电絮凝(EC)工艺组合处理高盐印染废水,探究2种工艺的耦合作用,并研究电流密度、盐浓度、pH等因素对组合工艺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单独EC法处理印染废水在一定程度有脱色和去除有机物的效果,但效率低。在相同条件下,EC和O3同时处理(EC+O3)150 min与EC处理30 min后再经O3处理120 min (EC→O3)过程相比,EC+O3处理印染废水的效率更高,去除1 mg COD消耗的O3仅为0.46~1.39 mg。随着电流密度和pH的升高,EC+O3工艺的色度、UV254、COD和TOC去除率增加;盐浓度的增加对色度、UV254、COD和TOC去除率影响不大。比较了O3微纳米气泡工艺、高级氧化法H2O<...  相似文献   

17.
电化学法处理活性艳蓝X-BR模拟染料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换向电源、铁铝作为两极的新型电化学反应器,以色度和CODCr去除率作为指标,通过调控溶液的性质考察了不同体系对其降解效果的影响。研究表明,该方法对活性艳蓝X-BR模拟染料废水具有较好的处理效果,其最佳处理条件为:电解时间20 min,电解电压10 V,搅拌速度1000 r/min,电源换向周期8 s,废水CODCr初始浓度1232 mg/L,电解质(Na2SO4)浓度0.06 mol/L,极板间距1.0 cm,pH=8。在此条件下,色度去除率可达98.93%,CODCr去除率可达85.26%,处理废水的电耗为1.24 kW.h/m3。  相似文献   

18.
采用NaOH改性活性炭纤维(ACF)活化过硫酸盐(PMS)深度处理焦化废水及降解吡啶.考察了NaOH-ACF投加量、PMS浓度、初始pH值对焦化废水生化出水中化学需氧量(COD)、色度去除效果及吡啶降解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NaOH-ACF/PMS体系可以有效去除焦化废水中的有机物和色度,并完全降解吡啶.材料表征结果表明,NaOH-ACF具有丰富的表面官能团,吸附和催化性能良好.NaOH-ACF投加量为2.0g/L、PMS浓度为6.0mmol/L、初始pH值为7.0、温度为25℃,反应120min,焦化废水生化出水中COD和色度的去除率分别达85.7%和93.8%,吡啶初始浓度为10mg/L,降解率为100%.发光细菌毒性实验表明,在最佳反应条件下NaOH-ACF/PM体系深度处理焦化废水可以有效脱毒.自由基鉴定实验证实,NaOH-ACF/PMS体系中同时存在硫酸根自由基(SO4)和羟基自由基(·OH).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分析显示,焦化废水生化出水中的大分子、复杂有机物在体系中完全矿化或者转化为小分子物质,吡啶通过羟基化和去...  相似文献   

19.
以生物质炭负载纳米磁铁矿(nMBC)作为催化剂,采用非均相Fenton反应体系对模拟苯酚废水进行氧化降解处理研究,确定n MBC—Fenton法处理苯酚废水的最佳工艺条件,并揭示其强化机理。实验结果表明:对于质量浓度为50 mg/L的苯酚废水,其最佳降解条件为温度为45℃,pH为3.0,H_2O_2浓度为5 mmol/L,nMBC用量为2.0 g/L。反应进行20 min后,苯酚去除率可达约100%。nMBC剂量、废水初始pH和温度等因素均对处理效果有较大影响,其中pH决定苯酚去除率,而nMBC剂量是影响降解速率的主要因素。此外,nMBC—Fenton法催化氧化降解苯酚过程符合准一级动力学反应(R~2>0.97)。  相似文献   

20.
针对含重金属Sb(Ⅲ)废水处理问题,采用液相还原法制备出高效的还原氧化石墨烯负载纳米零价铁(nZVI/rGO)复合吸附材料,并采用多种技术手段对所制备的nZVI/rGO复合材料进行表征.同时,复合材料中nZVI的负载量、吸附剂投加量、初始pH值以及反应温度等因素对废水中Sb(Ⅲ)吸附去除效果的影响被全面考察,并进一步对吸附过程进行吸附等温线和吸附动力学拟合.结果表明,在25℃,pH为3.0时,当nZVI负载量为70wt%,nZVI/rGO投加量为0.5g/L时,Sb(Ⅲ)的去除率最高,140min内可达99.7%.该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与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因此nZVI/rGO被证实是一种高效的Sb(Ⅲ)吸附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