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药品和个人护理用品(PPCPs)是最近十年引起关注的新型有机微量污染物,其引起的环境安全风险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一些研究发现,城市污水处理厂出水中存在着一定浓度的PPCPs,城市污水排放是PPCPs进入环境的一条重要途径。从城市污水中PPCPs的分析方法、迁移转化和减量化技术研究等三个方面综述了有关PPCPs在城市污水中归趋的研究进展,介绍了我国城市污水中PPCPs的研究现状;并对在我国进行相关研究提出了建议,以期推动相关研究的开展。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药品和个人护理品(PPCPs)作为一类新兴有机污染物在环境中被广泛报道.传统的污水处理厂处理工艺难以有效去除污水中的PPCPs,残留在污水处理厂出水中的PPCPs及其代谢物进入水环境会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介绍了PPCPs的类别、性质以及水环境中PPCPs的赋存水平及其潜在危害,提出风险熵法(RQ)是国内...  相似文献   

3.
多溴联苯醚(PBDEs)是一类环境中广泛存在的全球性有机污染物。由于其环境持久性、毒性和潜在的生物蓄积性而备受关注,如何处理环境中的PBDEs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该文综述了国内外对PBDEs不同处理方法的最新研究进展,重点探讨了生物降解和光降解两大方面进展,并对目前存在问题及进一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随着医药及洗化行业的快速发展,PPCPs(pharmaceuticals and personal care products,药物及个人护理品)的生产和使用量增长迅速,已经成为自然环境中具有潜在生态风险的一类新型污染物.由于PPCPs在环境中浓度低、检测难度大、生态风险具有潜伏性,高灵敏度的定量检测方法已成为研究的热点.比较了文献中常用的不同预处理方法〔液液萃取(liquid liquid extraction,LLE)、固相萃取(solid phase extraction,SPE)、固相微萃取(solid phase micro extraction,SPME)、超声波溶剂萃取(ultrasonic solvent extraction,USE)、加压液相萃取(pressurized liquid extraction,PLE)、微波辅助溶剂萃取(microwave assisted solvent extraction,MASE)〕和检测方法〔GC/MS(气相色谱-质谱)、GC/MS/MS(气相色谱-双质谱)、HPLC/MS(高效液相色谱-质谱)、HPLC/MS/MS(高效液相色谱-双质谱)〕对地表水、沉积物、饮用水等不同介质中PPCPs检出限和检出浓度的异同,发现水样预处理常采用固相萃取法,其具有高回收和富集倍数、消耗有机溶剂少、省时等优点;固相样品预处理常采用超声溶剂萃取,其具有操作简单、适用性广等优点;HPLC/MS/MS检测方法具有广泛适用性,可检测大多数PPCPs,并且操作简单、灵敏度高.PPCPs会在水生生物体富集,并会表现出抑制酶活性、蛋白质及核酸合成、干扰藻类生长、影响动物活动等毒性效应.建议未来应加强环境中超低浓度PPCPs定量、定性分析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同时加强其环境风险研究,为揭示PPCPs的环境归趋行为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5.
多氯联苯在多介质环境中的污染状况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多氯联苯(PCBs)是一类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在环境中广泛存在。综述了国内外对多氯联苯在水、大气、土壤、底泥等环境介质中污染状况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
零价铁脱氯还原多氯联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多氯联苯(PCBs)是环境中广泛存在的一种典型的持久性有毒有机污染物,对人类和环境产生了许多不利影响。近年来,零价铁技术作为化学修复PCBs污染介质的一种有效方法,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文章综述了国内外应用零价铁技术对环境介质中PCBs污染物脱氯还原的研究进展,介绍了铁粉、纳米铁、铁钯双金属降解PCBs的反应以及影响因素的研究,指出了目前利用零价铁技术降解PCBs研究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零价铁脱氯还原技术治理土壤或沉积物中PCBs污染物的实际应用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近些年来,药物与个人护理品(pharmaceuticals and personal care products,PPCPs)的危害性及其污染控制问题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新热点。PPCPs质量浓度非常低,一般在ng/L-μg/L级别,但其仍会对生物带来致畸、恶性肿瘤、神经系统、免疫系统等方面的健康威胁。PPCPs的主要来自于制药厂的生产废水、城市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等。由于传统污水处理厂的废水处理技术没有配备处理PPCPs的技术,大部分未经处理的PPCPs被直接排至受纳水体中,对生物及微生物产生危害,因此提高污水处理系统中关于PPCPs的处理技术对于保护水资源具有积极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药品和个人护理用品(PPCPs)是21世纪以来引起人们广泛关注的一类新污染物,由PPCPs造成的生态健康风险问题也逐渐受到政府管理部门的重视.PPCPs的日常使用导致其在污水处理厂进出水和污泥中频繁检出且浓度较高,但传统污水处理工艺难以将其有效去除, 通过微生物降解、光降解和臭氧氧化强化PPCPs去除的研究大多还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应用于实际污水处理时去除效果并不理想.因此,如何有效去除生活废水中的PPCPs是未来几年急需研究和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通过综述典型PPCPs在污水处理厂的赋存状况、去除特性及其污泥吸附特性,探讨了污水处理过程中典型PPCPs在微生物、紫外光和臭氧作用下的降解转化行为,并基于当期研究不足,展望了污水中PPCPs去除及降解转化的研究方向:①实际生化处理对 PPCPs的去除特性调查研究;②生化处理过程中典型PPCPs微生物降解转化机制研究;③实际污水体系中紫外光/臭氧对典型PPCPs的降解转化机制研究;④微生物降解、光降解及臭氧氧化等去除污水中PPCPs的应用技术研究.研究结果可以为污水处理过程中典型PPCPs的污染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工农业等过程对环境造成污染的日益严重,对人体健康也会造成危害。近年来出现了许多新兴的环境污染处理技术,这些新兴技术能够对污染物进行高效修复,对环境污染小,成为当前国内外各专家学者的研究热点。磁性纳米颗粒具有小尺寸效应、表面效应以及磁学性质等特性,对污染物的吸附具有强化作用。环境生物技术处理效率高、无二次污染,也被广泛应用到环境治理中。文章介绍了磁性纳米颗粒的制备及其在水生物处理、土壤生物修复以及环境监测技术中的研究进展和应用,分析了纳米-生物联合技术的优势和缺陷及其应用发展前景,以期为环境污染治理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新污染物是一类浓度相对较低但毒性很高的污染物,可以在生物体内富集,并通过食物链转移到人体,对环境生态和人体健康都构成很大威胁。此外,新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危害具有潜在性、隐蔽性和持久性,因此选择适当的方法对新污染物进行风险管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我国推行“双碳行动”的大背景下,人们对生物炭吸附去除新污染物产生了广泛的研究兴趣。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原始生物炭在许多应用中存在局限性,例如吸附能力弱、选择性差、化学稳定性较低等。因此,有必要对生物炭进行改性,以提高其在水污染处理中的应用。目前,生物炭改性方法中,化学改性是最为广泛应用的一种方法。本文介绍了三种常见的化学改性方法,包括酸改性、碱改性以及金属盐/氧化物改性,并阐述它们提高生物炭物理化学性能的机制。此外,还分析了化学改性生物炭介导新污染物去除的增效机制,主要涉及吸附和高级氧化过程。总结了近五年来化学改性生物炭对药品及个人护理产品(PPCPs)、内分泌干扰物(EDCs)、全氟化合物(PFCs)和微塑料(MPs)等典型新污染物去除方面的研究进展。最后,本文提出了化学改性生物炭介导新污染物去除的未来探索方向,旨在为水中新污染物的绿色高效去除...  相似文献   

11.
药品和个人护理品(PPCPs)等新兴微污染有机物已广泛进入污水,而传统污水处理技术仅可去除其中有限部分.有鉴于此,许多高级处理技术被开发并应用于深度污水处理之中.但凡事均有利有弊,这些新技术会带来额外能耗、物耗,可能会形成“污染转嫁”现象,甚至出现毒性更强的中间产物.全生命周期环境影响评价(LCIA)可全面评估不同技术在处理微污染有机物过程中的综合环境影响,是深度处理技术选择的评估工具.为此,综合分析了现有文献中有关PPCPs去除6种常见技术(活性炭、紫外线、膜处理、臭氧、光芬顿、电化学)的LCIA评价结果,获得了必要的定性认知;经深度处理后出水毒性一般会降低,但因高能耗导致的高碳排则会增强温室效应,污染物转化不完全时还会出现毒性增强现象.全生命周期成本(LCC)评价结果可以反映出各种技术投资与运行成本信息.加权合并LCIA与LCC后的综合环境影响更能看出各种技术的优劣,突显出传统活性炭法因低能耗、无副产物、可再生等优点的竞争优势;同时,也让光芬顿、电化学法等技术在投资、运行费用等方面的缺陷而显得优势不足.  相似文献   

12.
污水处理厂传统的二级生化处理对药品及个人护理用品(Pharmaceutical and Personal Care Products, PPCPs)等新兴污染物的去除率较低, PPCPs随出水排放会给生态环境带来较大的风险,并会经过生物富集最终危害到人体健康,因此需要通过进一步的深度净化以削减其风险.本文综述了常见PPCPs在污水处理系统的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阐述了高级氧化工艺(Advanced oxidation processes, AOPs)、生物活性炭工艺(Biological activated carbon, BAC)以及高级氧化联合生物活性炭工艺(AOPs-BAC)深度净化PPCPs的净化原理,在此基础上,综述了AOPs-BAC工艺对污水中PPCPs的深度净化效果及主要影响因素,并探讨了AOPs-BAC工艺对污水中PPCPs的风险削减能力,为污水中PPCPs深度净化工艺的研发及PPCPs的生态风险控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3.
PPCPs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新型有机污染物,已经在世界各地的水体中检出。常规污水处理工艺对此类物质的去除率较低。针对PPCPs的物质特性,出现了高级氧化法、生物处理法等一系列对PPCPs去除率较高的组合式污水处理工艺。本文基于超声辐射降解法,在原有A2/O处理工艺基础上设计了一个超声降解池。该超声降解池在尽可能减小占地面积的情况下发挥超声对PPCPs的降解作用,提高处理工艺对PPCPs的去除效率。  相似文献   

14.
人工合成麝香的环境污染、生态行为与毒理效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人工合成麝香作为一种替代型香料被广泛应用于日用化工行业,由于其持续不断地输入环境,其中的一些典型化合物如加乐麝香和吐纳麝香等在水、土壤和大气环境中的浓度日益升高,并且在动物体和人体组织中产生了蓄积作用,其效应相当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因此,人工合成麝香作为一种新型污染物,已成为药物和个人护理品污染物(PPCPs)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对人工合成麝香的种类与应用情况、环境来源和污染水平进行了简要介绍.在此基础上,从人工合成麝香的生物蓄积行为、环境降解行为和生物转化行为等3个方面,对人工合成麝香所具有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行为特征进行了分析;概述了人工合成麝香的环境激素毒性、遗传毒性效应、生理生态毒性、对酶活性的影响以及对微生物毒性效应的研究进展,展示了人工合成麝香所可能产生的不良生态效应.最后,根据目前对人工合成麝香的研究进展,提出了今后有关重点研究内容的建议,为合理评价和降低人工合成麝香的生态风险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氯代吡啶类除草剂的大量生产及在农业生产和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使其在废水、饮用水等环境中被不断检出,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潜在危害。氯代吡啶类农药残留及其高效去除与转化技术,是水环境污染控制研究的热点和难点。从结构上看,碳氯键断裂是实现氯代吡啶类化合物降解的关键所在。基于国内外研究进展,综述了此类污染物的去除转化技术,从污染物吸附、高级氧化处理、催化氢化及耦合联用技术等角度,系统阐述了污染物去除转化的关键因素、相关工艺作用机制及现存技术挑战。在现有技术中,吸附法仍面临新型吸附材料研发、吸附剂再生等问题;高级氧化技术污染物矿化率高,但氧化效率低、运营成本高;催化氢化法定向选择催化降解污染物,但存在污染物降解不完全的问题;生物处理技术经济有效,但对污染物的去除转化率仍有待提高。研究表明:由于氯代吡啶类污染物的难降解特性及各工艺的局限性,单一的处理技术难以实现污染物矿化,多种处理方法联用是实现污染物高效去除的可行策略。开展环境中氯代吡啶类污染物的转化技术与机制研究,可为实现风险性污染物高效脱毒、降解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人工合成麝香作为一种替代型香料被广泛应用于日用化工行业,由于其持续不断地输入环境,其中的一些典型化合物如加乐麝香和吐纳麝香等在水、土壤和大气环境中的浓度日益增加,并且在动物体和人体组织中产生了蓄积作用,其效应相当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因此人工合成麝香作为一种新型污染物,已成为药物和个人护理品污染物(PPCPs)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首先对人工合成麝香的种类与应用情况、环境来源和污染水平进行简要介绍。在此基础上,从人工合成麝香的生物蓄积行为、环境降解行为和生物转化行为等3个方面,对人工合成麝香所具有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行为特征进行了分析;概述了人工合成麝香的环境激素毒性、遗传毒性效应、生理生态毒性、对酶活性的影响以及对微生物毒性效应的研究进展,展示了人工合成麝香所可能产生的不良生态效应。最后,根据目前对人工合成麝香的研究进展,提出了今后有关重点研究内容的建议,为合理评价和降低人工合成麝香的生态风险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新型污染物微塑料引起的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对其在水环境中的污染现状分析及控制已成为环境领域的研究热点.基于现有研究报道,该文章汇总了国内外水环境中微塑料污染的研究进展,分析了不同水体和沉积物中微塑料赋存差异的原因,阐述了微塑料对水环境造成的潜在生态风险,总结了目前处理微塑料的物理、化学、生物以及联合去除技术,比较了不同去除技术的优缺点,并对今后水环境中微塑料研究的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药物和个人护理品(PPCPs)是水环境中经常检出的一类新型微量有机污染物,因其具有潜在的健康和生态风险而备受关注。光化学转化是PPCPs在表层水体中的重要降解途径,且影响其环境归趋和生态风险。本文综述了PPCPs的直接光解和间接光解动力学过程,探讨了pH和水中共存组分对PPCPs光解动力学的影响,对PPCPs水环境光解动力学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药物和个人护理品(PPCPs)作为一类新型污染物,因目前种类繁多、使用量大、具有潜在的毒理学效应给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带来巨大的威胁。长江口作为一个典型的高度城市化河口,具有海陆过渡区域特有的敏感性与脆弱性,污染问题十分严峻。本研究对长江口及其毗邻区域PPCPs的性质特点、污染状况和污染来源等进行阐述和总结,同时介绍了PPCPs去除技术的研究现状,以期为长江口及其毗邻区域有效去除PPCPs的工艺研究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20.
挥发性恶臭有机污染物的分子标志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子标志物技术一直是环境污染物来源识别和迁移转化机理研究的重要内容。挥发性恶臭有机物作为大气环境中一类极为特殊和复杂的有机污染物,目前采用分子标志物技术研究其来源识别和迁移转化过程甚为薄弱,因此尤其值得关注。文章介绍了该类污染物分子标志物的国内外研究进展,从其来源、测试技术、大气化学污染特征和源识别方法等方面进行阐述,指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