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本对建设项目大气环境影响预测进行了总结,指出了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中模式使用、参数选取存在的问题,并对一些特殊情况下环评技术导则未作明确规定的预测方法进行了探讨,提出了进一步规范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的建议,以提高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
工业园区排放的大气污染源种类多而复杂、影响范围广,已成为许多地区大气污染的重要因素;工业园区规划在进行选址时,除了社会、政治、经济等因素,还应高度重视选址的环境合理性,尤其是大气环境影响。参考国内外关于工业园区选址的分析方法,结合大气环境影响的各种制约因素,提出了工业园区选址的大气环境合理性分析的要点及工作技术路线,为今后工业园区规划选址提供技术参考。以海峡西岸经济区某规划石化园区为例,从环境功能区划符合性、污染气象分析、数值模拟、大气环境容量、突发性大气环境污染事故影响分析等角度给出具体说明与实施方法。  相似文献   

3.
工业园区大气环境影响预测的难点主要在于进入园区项目的不确定性使得预测工作没有较为精准的基础数据。因此,要在充分分析园区定位、产业特征和入园行业的基础上,以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预测,设立多种情景分析;同时充分分析园区的所在地区的环境承载力,才能对园区建设对大气环境的影响有较为准确的把握。以内蒙古蒙大新能源化工基地为例,简要说明。  相似文献   

4.
油船装船时烃类气体的蒸发损耗及其对环境的影响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而目前油品码头环评阶段,大气环境评价仅仅是定性分析,并没有进行定量预测。本文就油品码头大气环境影响评价中污染源强的估算、评价标准的确定以及预测情景假设等进行了探讨,并以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鲤鱼尾作业区8#泊位3000T级成品油码头为例,通过模式预测定量地分析油船装船损耗对港区及周边环境敏感目标的影响,提出合理的规划布局建议。  相似文献   

5.
工业区规划或其他区域规划由于建设项目的不确定性,导致大气污染源源强无法确定,因此很难使用现成的大气影响预测模式进行预测。本文通过规划工业区规划实施前后氮氧化物排放量与区域环境质量之间关系的回归分析,得出回归曲线与方程及环境质量与排放量的简单关系。根据预测结果对城市区域例行环境空气监测点A的影响,得到铜冶炼产业园区>铅冶炼产业园区>锌冶炼产业园区的结论。本文采用宏观的回归分析方法,使预测结果更为可信,适用于大型工业区规划环评的大气影响评价。  相似文献   

6.
规划及开发区由于具体项目的不确定性,使大气环境影响预测源强亦不确定,很难使用现成的大气影响预测模式进行预测。文章通过规划区近5年二氧化硫排放量与区域环境质量之间关系的回归分析,得出回归曲线与方程及环境质量与排放量的简单关系。根据规划实施后二氧化硫的排放量、年均值与良好空气质量天气数量的关系,预测规划实施后的大气环境影响,并针对规划提出了切实可行的防治和减轻环境空气影响的措施。文章采用宏观的回归分析方法,使预测结果的准确性提高;简化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内容,节约了工作时间;非常适用于老工业基地发展规划的大气环境影响评价。  相似文献   

7.
火力发电厂施工前进行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对于改进不合理设计、提高污染排放水平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分析了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的必要性,并对大气环境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与实施过程,并通过实例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8.
文章从评价主体、评价对象、介入时间、评价内容、公众参与、技术方法、政策制度等方面构建了包括"评价人员素质、早期介入、指标体系、评价标准、公众参与方式、工作程序完整性、法律法规、替代方案"等19项评价指标,提出了AHP-模糊综合评价法对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有效性进行综合评价的方法,并以南阳石化专业园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为实证案例进行了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9.
由于石化园区规划涉及环境问题广泛、复杂,因此,在开展规划环评过程中需要着重关注的内容与其他园区的环评侧重点有所区别。本文以某石化固区规划环评为例,根据石化园区的行业特点,在总结国内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适合该石化园区的规划环境影响指标体系和规划环评中应重点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针对环境质量背景值较好的区域,以国家环境质量标准控制目标计算的大气环境承载力较大,规划污染源允许排放量过高的问题,提出建立大气环境承载力线性规划模型,以规划污染源的预测浓度作为控制目标,结合区域污染源布局优化进行大气环境承载力估算的方法,并以平顶山市某产业园区为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在国家二级标准、一级标准及一级标准5...  相似文献   

11.
产业链延伸是石化园区产业链发展的重要手段,在石化园区空间布局中起到重要的意义。通过对石化园区乙烯、丙烯产业链延伸设计,根据产业链间存在紧密的物料利用关系,构建了基于物料依赖矩阵(MRM)的炼油产业链模型。该模型表明对产业单元进行空间布局时,应充分考虑产业链单元间依赖数值大小,依次优先考虑数值较大单元,这样有利于节约资源与物料传输费用,降低环境风险,提高物料循环效率,达到石化园区空间布局优化的目的,为以后开展石化园区规划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规划环评是从源头防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一种有效方法,开展化工园区的规划环评,可以帮助从决策源头实现避免或减轻因化工园区开发项目给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本文根据化工园区规划环评指标体系设置的原则及程序分析,以石化园区建设为例,构建了化工园区规划环评的指标体系内容,并对现实评价标准进行了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13.
石化企业突发环境风险评价与分级方法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为了降低环境污染事故发生频率,急需建立科学高效的环境风险管理体系,而环境风险评估与分级技术是进行环境风险分级管理的前提和基础.本研究在对石化企业环境风险特征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危险物质、生产工艺、设备设施、企业管理、企业布局的石化企业突发环境风险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建立了相应的风险评价模型.同时,提出了4级风险分级管理体系,并在此基础上以长江下游某化工园区为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园区30家石化企业中,存在特大环境风险的企业有1家,重大环境风险的企业2家,占企业总数的10%.本研究提出的石化企业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分级方法科学可行,能够为石化企业风险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4.
对2014年10月底东川四方地工业园区已入驻企业的大气环境污染物产生、排放情况进行系统分析与评价,在园区功能定位和现有规模下,以环境容量分析方法利用AERMOD模型对园区及周边进行大气污染预测,结果显示:园区中SO_2小时值与日均值在4个目标点出现超标,超标倍数为0.12~1.42倍,NOx、TSP、Pb、氟化物等指标未超标,有一定环境容量。今后的开发建设应严格执行准入制度,对新进企业慎重选址,对设立卫生防护距离的项目,科学论证后必须避开居民点,加大风险防范力度。  相似文献   

15.
为量化评估化工园区内部及周边大气环境风险并且更有效地实施风险管理,基于环境风险场评价法的技术思路优化风险场强和受体易损性的计算方法。以100 m×100 m为评估单元,构建了一套园区累积性大气环境风险评估方法。以某化工园区开展实例分析,将评估区域大气环境风险划分为4个等级,采用环保举报数据对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以该方法评价的园区大气环境风险与实际相符,可为园区环境风险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大气环境规划是环境规划的一个主要分支。通过对空气污染源的调查、评价、预测,制订长远的污染控制方案,以确保空气质量不会恶化,进而有所改善。目前在进行大气环境规划时,常用二氧化硫及总悬浮颗粒作为主控因子,配合使用高架点源和面源扩散公式来对环境现状进行评价和预测。原因是我国以煤烟型污染为主,不少工厂排出的废气都含二氧化硫及烟尘,尤其北方冬季取暖,居民区也会放出大量二氧化硫。所以长期以来,大气环境规划的重心都放在对二氧化硫的控制和治理上。然而,近几年的经济发展和能源结构的改变,另一类污染物——氮氧化物的数量正在不断地增加,影响越来越明显。因此,在大气环境规划,特别是区域性环境规划中,氮氧化物也应作为一个主控因子,加以重点控制和治理。大气中氮氧化物浓度不断上升的主要原因,是汽  相似文献   

17.
环境监控与预警是化工园区环境管理工作中的热点与挑战。在园区科学规划环境管理、建立包含气体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管理系统、大气环境监控预警系统和应急救援系统在内的大气环境管理平台,是园区大气环境质量控制、预防环境污染事件的重要前提。同时也是实现园区可持续发展、保障生产安全和人员健康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风险评价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以下简称规划环评)是对规划实施后可能造成的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价的过程,属于战略影响评价范畴,需要解决区域内项目布局、规模等问题.规划环评中的风险评价应同规划环评的目标相对应,即从源头上对规划中涉及的风险源进行分析并提出预防或减缓风险的方案.比较了规划环评风险评价和建设项目风险评价后指出,规划环评中风险评价的目标主要在于通过对风险源的识别和分析,为整个区域内项目的布局、规模以及土地利用提供合理指导,并对原规划方案进行反馈.总结了风险评价用于规划环评中的特点及其与建设项目风险评价在步骤上的异同,并以平顶山化工城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风险评价的内容为例,对风险评价在规划环评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平顶山的风险源对周围地区有一定影响,应考虑部分地区的搬迁工作.   相似文献   

19.
文章通过从模式原理、范围和特点等方面对AERMOD大气预测模式与EIAA预测模式进行对比分析,以甘肃省天水段G310国道升级改造项目为例,分别采用AERMOD和EIAA两种模式对交通线源排放的特征污染因子CO在各环境空气敏感点的小时最大浓度进行预测,并对预测值与实测值进行对比分析,探讨两种模式在公路线源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中的适用性及差异性。以期为今后开展道路交通类建设项目大气环境影响预测评价中模式的选取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0.
基于对建筑物下洗模式的发展历程与最新理论试验成果的论述,结合HJ2.2-2008《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等对建筑物下洗评价的相关规定和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的实践需求,分析PRIME模式的优越性,研究建筑物下洗浓度预测评价技术工作方案,并提出了建筑物下洗影响评价应遵循的技术要点和尽量避免建筑物下洗的可行对策。进一步探讨了建筑物下洗评价可能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应的技术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