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及其生态毒性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苏丽敏  袁星 《重庆环境科学》2003,25(9):62-64,73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是一类具有持久性、易于生物富集、对人和生物具有毒性的有机污染物质。POPs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它们对人和生物具有免疫毒性、内分泌毒性、生殖发育影响、致癌性以及其它一些毒性效应。因此应加强POPs生态毒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我国作为《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的首批签约国,自2001年以来,严格落实《公约》的要求和义务,在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防治管控上取得了成就和经验。2022年我国颁布了《新污染物治理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公约》管控的POPs是《方案》明确的新污染物中的一类。《公约》所建立的POPs评估机制,以及通过履约获得的POPs污染防治、成效评估等管理经验可在新污染物治理领域复制和推广,并促进新污染物治理和履约工作相互协同。基于履约成果和经验,本文提出统筹新污染物治理清单研究,加强筛查和评估能力建设;制定合理可行的新污染物防治措施,强化管控试点示范;推动新污染物监测能力建设,建立实施效果评估机制三条建议,以进一步强化我国新污染物治理。  相似文献   

3.
多溴联苯醚(PBDEs)属溴代阻燃剂,是一类分布广、难降解、高生物毒性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具有极高的生态风险。开展PBDEs降解途径的研究,可降低典型环境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污染风险,在其污染修复治理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该文在分析PBDEs结构、种类及危害的基础上,对国内外PBDEs降解途径研究近况进行了系统的总结与评述,分析了光降解、零价铁降解、微生物降解等降解方式的优点与不足,并对多溴联苯醚降解的研究进行了展望,为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相关降解研究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4.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问题已成为环境污染中的突出问题.POPs可在食物链中传播并富集,破坏生态环境.危害人类健康.文章针对其生物富集性,以POPs之-(δ-六六六)为模拟受试物,采用半静态法生物测试,研究该物质在斑马鱼(Brachydanio rerio)体内的生物蓄积效应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危害性,调查相关生物富集系数BCF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δ-六六六在斑马鱼体内具有时间短、蓄积作用强的生物蓄积效应.通过t-test试验分析,认为达到稳定态后,得到的生物富集系数不因暴露浓度不同、采样时间不同而产生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5.
多卤代二苯醚研究进展简述(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卤代二苯醚中的多溴二苯醚(PBDEs)和多氯二苯醚(PCDEs),是在国际上引起广泛关注的一类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本文简述了PBDEs和PCDEs的来源、环境中的分布和标准物质的合成方法等,并试图为我国这方面的研究和立法管理工作提出一些参考方向.  相似文献   

6.
多卤代二苯醚中的多溴二苯醚(PBDEs)和多氯二苯醚(PCDEs),是在国际上引起广泛关注的一类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本文简述了PBDEs和PCDEs的来源、环境中的分布和标准物质的合成方法等,并试图为我国这方面的研究和立法管理工作提出一些参考方向.  相似文献   

7.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是指能通过环境降解,持久存在于各种大气、残留物、土壤、水及生物体内,通过生物食物链累积、并对人类健康造成有害影响的化学物质。本文建立了固相萃取(SPE)和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方法(HPLC-MS),同时定量测定环境水样中全氟辛酸(PFOA)、全氟辛磺酰酸(PFOS)、全氟己酸(PFHA)、双酚A(BPA)、3-羟基-四溴联苯醚(3-OH-BDE-47)5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该方法在1~1 000 ng·m L-1的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限在1~8 ng·L-1,水样加标回收率为93.2%~110.1%,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7~9.1%,可以满足复杂水样中相关POPs的分析检测。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岩溶地区不同环境介质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的研究已经成为国际上该领域的热点问题。本文对POPs在岩溶地区水环境、土壤、大气和生物中的残留状况、分布特征、影响因素、迁移机制和可能来源等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结果显示岩溶地区已普遍检测出POPs,部分地区环境介质中POPs的浓度有显著降低的趋势;同时讨论了目前国内外岩溶地区POPs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该研究未来可能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废家电处理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减控管理综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余辉  吴军莲  蔡璐  周全法 《环境工程》2017,35(3):123-126
二恶英等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以及铅汞等重金属类持久性毒物(PTS)是电子废弃物处理处置过程中的主要污染源和环境监管重点。结合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下达的"通过环境无害化管理减少电子电器产品的生命周期内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和持久性有毒化学品排放全额示范项目"的研究进展,对电子废弃物和PTS、电子废弃物处理处置过程中POPs的减控、江苏省废弃电器电子产品拆解管理等进行了综合评述。废线路板粉末等拆解余物中存在以多氯代二苯并二恶英(PCDDs)为主的POPs,且含量较高。我国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的处理处置产业仍存在着政策法规配套性不强、回收体系不健全、处置能力不足等问题,建议进一步加强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处置的区域法规体系、回收体系、示范工程和技术标准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0.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生物修复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具有高毒性和低可降解性的特征,通过先进的生物修复技术来治理POPs污染正受到公众普遍的关注.而提高生物可利用性则可以突破原位生物修复的瓶颈;宏基因组技术可以获得大量的降解基因资源;利用生物工程手段,可以大幅度提高降解菌的能力这3个方面是目前POPs生物修复领域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11.
生物滞留系统是一种有效的海绵城市的建设,可以有效地截留和去除城市雨水径流污染过程中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同时,POPs的积累也会对生物滞留系统中的生物产生毒性和抑制作用,甚至形成污染源向外扩散,从而影响其使用寿命,引起周边土壤以及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污染问题。该研究分析了典型POPs在城市地表径流中的来源和特征以及在生物滞留系统中典型POPs的去除效果、影响因素、分布状况及其去除机理。指出生物滞留设施中POPs的积累、迁移、转化及修复是今后的主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2.
正2001年,我国作为首批签约国签署了《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POPs公约)。其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废物环境无害化处理及其污染场地治理是我国履行POPs公约的重要内容之一。一、POPs污染场地调查及特征分析根据2014年环境保护部和国土资源部联合发布的《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我国土壤环境状况  相似文献   

13.
2009年和2011年斯德哥尔摩公约新纳入的9种和1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的研究是目前国际上环境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所引起的环境污染和人体健康问题也逐步得到中国环保部门的关注.随着国际斯德哥尔摩公约履约活动的不断深入,中国正面临着履行公约以及削减与控制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巨大挑战.本文总结了广东省新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监测防控体系建设的必要性和意义,阐述了国内外在该领域的研究现状以及对解决新型POPs问题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正>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ersistent?Organic Pollutants,?POPs)具有高毒性、难降解、在生物体内长期蓄积、长距离迁移等特性,会威胁人类生存繁衍和可持续发展。中国政府重视这一全球性的环境问题,于2001年5月23日签署了《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简称公约),第十届全国人民  相似文献   

15.
中国履行斯德哥尔摩公约基本义务和障碍的初步识别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污染已日益成为重要的全球性环境问题,国际社会于2001年5月签署了一项旨在消除和控制POPs的国际公约-《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本文在综述POPs基本知识和POPs公约相关国际背景,以及系统分析斯德哥尔摩公约规定和中国现状的基础上,对中国履行斯德哥尔摩公约的基本义务和障碍进行了初步识别。  相似文献   

16.
生物技术是21世纪的主导技术,其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日趋重要。生物修复是解决持久性污染物(POPs)最具潜力的手段。文章概述了近几年研究者通过生物技术构建POPs降解工程菌及固定化降解酶在持久性污染物生物修复的应用研究;总结了经生物技术改造的工程菌和固定化酶未能进入实际应用的障碍所在;针对持久性污染物生物修复,提出了一些进一步完善工程菌和固定化酶的见解。  相似文献   

17.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主要特征和研究进展   总被引:42,自引:9,他引:33  
概述了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在环境中的主要存在类型、生态行为特征、污染效应和对环境生物体的健康危害特性及我国在该领域的主要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二NFDA7英类化合物的生态毒性表示法、主要处置技术与相关的检测方法等研究进展.我国POPs相关的基础研究相对滞后,要履行好POPs公约,还面临诸多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当前开展适合我国国情的POPs物质的环境调查监测、环境安全与健康毒理学研究并建立相关的环境控制基准和评估体系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8.
杀虫剂类POPs的生命周期评价方法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严峻的履约形势,中国削减和淘汰杀虫剂类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任务繁重。对杀虫剂类POPs进行生命周期评价是摸清其环境影响并制定管理对策的前提。本文综述了国内外相关研究的方法和成果,并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9.
面对严峻的履约形势 ,中国削减和淘汰杀虫剂类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POPs)任务繁重。对杀虫剂类POPs进行生命周期评价是摸清其环境影响并制定管理对策的前提。本文综述了国内外相关研究的方法和成果 ,并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0.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和环境激素都是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文章指出POPs物质绝大部分是环境激素,同时阐述了POPs类环境激素对人体健康及野生动物的危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