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用含M盐(2-硫醇基苯并噻唑)的橡胶工业有机废水驯化活性污泥,分离出8株高效优势菌,并初步鉴定到属.对8株菌种降解橡胶工业有机废水的效果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处理6 d后,各单菌株对橡胶工业有机废水的去除率均在55%以上,其中Y8的去除率达到82%.对复合菌降解橡胶工业有机废水的研究结果表明:温度为35 ℃,pH为8是复合菌降解的最佳条件.对废水稀释会导致碳源稀薄,降低降解率.多因素正交实验表明:降解该类废水的最佳条件是ρ(葡萄糖),ρ(尿素),菌量和转速分别为2 g/L,1.0 g/L,20%和80 r/min.   相似文献   

2.
啶虫脒光催化降解动力学的优化及其降解产物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周文常  阳海  胡志斌  兰世林 《环境科学》2014,35(12):4678-4685
利用光催化技术通过单因素和中心复合实验对啶虫脒的降解动力学进行了研究.在单因素实验中,探讨了催化剂浓度、底物浓度、温度和p H对其降解动力学的影响.结果表明啶虫脒光催化降解动力学符合Langmuir-Hinshelwood模型,随着温度的升高和底物浓度的降低其降解速率增加,而弱酸和碱性条件有利于啶虫脒的光催化降解.中心复合实验通过研究上述4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得到啶虫脒的光催化降解最优条件为:Ti O2浓度2.30 g·L-1,底物浓度90.0μmol·L-1,温度37.5℃,溶液初始p H值为5.0.最后,HPLC检测到啶脒虫光催化降解产物主要有7个,其中6个降解产物极性大于啶虫脒.  相似文献   

3.
为了实现同时去除苯胺和苯胺降解过程中释放的氨氮,选用苯胺降解菌,假单胞菌Z1(Pseudomonas sp.Z1)和异养硝化菌,不动杆菌Y1(Acinetobacter sp.Y1)进行复合研究,并以单株菌Z1作为对照考察复合菌的降解效果。结果表明,复合菌(Z1+Y1)可以有效地同时去除苯胺和苯胺在降解过程中积累的氨氮。培养48 h后,Z1的苯胺、总氮和COD去除率为99.9%、25.7%和57.2%,氨氮积累量为60 mg/L左右;而复合菌的苯胺、总氮和COD去除率则分别可以达到99.9%、80.1%和88.4%,氨氮积累量仅为5 mg/L左右,有效地同时去除了苯胺和苯胺在降解过程中积累的氨氮。对复合菌进行降解条件优化,最佳复合比例为1∶1,最适碳氮比(C/N)为16,在400~800 mg/L初始苯胺浓度条件下,复合菌都可以有效地同时去除苯胺和苯胺在降解过程中积累的氨氮。  相似文献   

4.
两株甲苯高效降解菌降解性能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自行研制的玻璃龙头塞三角瓶对2株甲苯降解高效菌的甲苯降解性能进行了测定和比较.在纯培养和以甲苯为单一碳源条件下进行摇瓶实验,结果发现,在初始液相浓度为0~75mg/L范围内,甲苯不会对2株菌的甲苯降解活性产生抑制作用.2株菌对甲苯进行降解的适宜pH值约为7~8,适宜温度范围为28~37℃.比较适宜条件下甲苯降解动力学参数可知,2号菌的甲苯降解性能优于1号菌,其最大比基质降解速率和表观最大比增殖速率分别为0.40h-1和0.18h-1.  相似文献   

5.
以湖北省某砷-石油烃复合污染场地的土壤为研究对象,分离纯化砷胁迫下石油烃降解菌,采用16S rDNA测序技术进行菌种鉴定,分析降解菌的生长特性与降解特征,验证降解菌对复合污染土壤的实际修复效果。结果表明:从耐As高效石油烃降解菌株系列中筛选出菌株JYZ-03,其鉴定结果为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sp.);菌株JYZ-03最佳生长和降解条件为pH=7、温度30℃、盐度0.1%和初始接种量2%;此条件下菌株JYZ-03对石油烃的降解效率为84.05%,对石油烃各组分降解能力存在差异,难易程度表现为长链烷(C26—C38)>多环芳烃>支链烷烃>中长碳链烷烃(C11—C25),石油烃降解效果显著,具有较好的实际修复效果。该研究丰富了石油烃污染修复功能菌株库,可为复合污染场地修复提供更多选择。  相似文献   

6.
采集某炼油厂废水处理车间的回流污泥,以十四烷作为唯一碳源筛选分离到一株高效十四烷降解菌。经形态学观察和生理生化特征研究,鉴定为布兰汉氏球菌(Branhamella sp.)。对其降解十四烷的条件进行了优化,实验结果表明,最适降解条件为接种量0.5%,温度35℃,初始pH=7,碳氮摩尔比为0.4:1,在最佳条件下,当十四烷的初始浓度约为50mg/L时,在12h内降解率高达98%以上。  相似文献   

7.
针对当前养殖水体中亚硝酸氮严重污染水质的现象,通过人工模拟的养殖水体,采用单纯形重心设计实验方法,研究了沼泽红假单胞菌、枯草芽孢杆菌和地衣芽孢杆菌3种菌剂的单一投放和复合菌剂投放模式下对水体亚硝酸氮的降解效率。结果表明,单一投放模式下,三种菌株的最佳投菌密度均为1×10~5~1×10~7cfu/m L;复合菌剂投放模式下,采用沼泽红假单胞菌、枯草芽孢杆菌和地衣芽孢杆菌(体积分数分别为66.60%,16.70%,16.70%)的复合配方,降解能力最强,仅72 h降解率就已经达到了99.74%。实验表明复合菌剂比单一菌剂更能高效地对亚硝酸氮进行降解,对水质起到净化作用。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Bacillus cereus WTXJ1-16优势降解菌在不同降解时间、接种量、降解温度、初始pH和转速下对2,4,6-三氯苯酚(2,4,6-TCP)的降解特性,初步考察了优势降解菌-光照-铁矿粉联用下对2,4,6-TCP的降解效果。结果表明:浓度为10~8~10~9cfu/m L的WTXJ1-16菌株对初始浓度为100 mg/L的2,4,6-TCP废水的适宜降解条件是接种量为8%(体积分数)、37℃、初始pH 7.5、转速150 r/min和降解60 h。优势降解菌-光照-天然铁矿粉联用实验结果表明,有菌有矿组中光照和黑暗条件下的2,4,6-TCP降解率分别为68.6%和49.4%,比有菌无矿组高出10.3,6.3个百分点,比有矿无菌组高出了60.4,43.0个百分点,说明优势降解菌-光照-天然铁矿粉联用对高浓度2,4,6-TCP废水具有良好降解效果,光照和矿粉对WTXJ1-16优势降解菌具有协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氙灯/TiO2体系下敌草隆光催化降解动力学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阳海  曾健  黎源  阳立平  易兵 《环境科学》2013,34(8):3137-3142
利用光催化技术通过单因素和中心复合实验对敌草隆的降解动力学进行了研究.在单因素实验中,通过Langmuir-Hinshelwood动力学模型对敌草隆的光催化降解进行了模拟,并系统地考察了催化剂用量、溶液初始pH值和温度对其降解动力学的影响,结果表明,敌草隆的光催化降解符合假一级动力学,中性条件有利于敌草隆的光催化降解,并且随着温度的升高敌草隆光催化降解速率增大;而中心复合实验则着重探讨3个单变量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得到敌草隆光催化降解的最佳条件为:TiO2浓度2.98 g·L-1,溶液初始pH=7.78,反应温度为40℃.  相似文献   

10.
多功能细菌复合系NSC-7的菌种组成多样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NSC-7是一组具有降解纤维素和林丹双重功能的细菌复合系.为系统了解复合系的菌种组成,在有氧条件下,利用传统的平板画线法分离到11株单菌,将11株单菌按体积比1∶1重新组合并不具备分解纤维素的能力,利用单层和双层平板滤纸法检测NSC-7的分解能力,发现只有双层平板上的滤纸变黄且降解,说明复合系内纤维素降解的关键菌是厌氧或微好氧菌.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对NSC-7构建克隆文库,获得了195个16S rDNA片断,经DGGE筛选获得25个代表克隆,其序列数据库比对结果中有60%的近缘种为已知菌,分别归属于Clostridium、Petrobacter、Bacteria、Paenibacillus、Proteobacterium 5个属,其余40%的近缘种为难培养菌株.  相似文献   

11.
混合型有机污染物的均衡降解能促进废水中COD的彻底去除,本文探究基于水解酶类别的复配式微生物菌系模型的构建并验证其对啤酒废水的处理效果。实验结果表明:以多株产特定水解酶系菌株通过Plackett-Burman和Box-Behnken实验设计优化的菌系组合应用于模拟啤酒废水,可有效提高啤酒废水的COD的去除率。通过正交实验进一步优化了复合菌系降解的环境条件,动态监测过程显示复配式微生物处理的啤酒废水的COD、NH3-N和TP的最高去除率分别可达95.38%、93.31%和77.40%,分别比对照提高20.77%、22.18%和13.01%。  相似文献   

12.
碳气凝胶复合TiO_2光催化降解甲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备了碳气凝胶复合二氧化钛光催化剂,并利用此复合催化剂对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甲苯进行了光催化降解研究,考察了甲苯初始浓度、相对湿度、紫外光能量对降解效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地下水石油污染高效生物降解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考察了高效复合微生物对地下水石油污染物降解效果,并建立了地下水污染质生物降解迁移数学模型.从石油污染的土壤中分离筛选到能够高效降解石油的菌株,经鉴定为假单胞菌属、黄杆菌属和微球菌属,这3种菌属24h对石油降解率分别为62%,56%和52%,且3种菌属组成的复合菌较单一菌属对石油降解率都要高,达85%.高效复合菌与石油配水一起进入模拟地下含水介质的反应器,在反应器前部均能形成一个稳定的生物带.石油配水流经该生物带,石油降解率可达60%以上,反应器出水石油降解率平均可达90%以上.建立的地下水污染质生物降解迁移数学模型对地下水有机污染质生物降解有较好的预测效果,计算值与实测值呈良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强化反硝化条件下地下水中阿特拉津的生物降解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所筛选的(从吉林市农药厂下水污泥中分离得到)实验菌种A1,在强化反硝化的厌氧条件下进行阿特拉津的降解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降解的最适条件为pH=7,温度为20℃,NO_3~-浓度为30mg/L(当阿特拉津浓度为29.89mg/L时),菌的初始接种量为5.6×10~6个/mL。模拟温度为10℃的地下水环境,21天内菌对阿特拉津的降解率可以达到65.7%,虽然低于好氧条件下83.6%的降解率,但不需要向地下水中通氧,从而可降低处理成本。  相似文献   

15.
油田含油污泥中烃类污染物的微生物降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好氧和厌氧条件下,从油田被污染的士壤中分离纯化出四株能降解石油烃的微生物菌株CH1—4,为假单胞菌属。通过生理特性实验,确定了其生长的最适PH值,油泥中石油烃类的降解率达85%。按照文中微生物处理含油污泥的现场施工方案,可使处理后油泥中烃类物质含量小于3000mg/Kg(符合国标GB4284—84要求)。  相似文献   

16.
从太湖水华腐烂蓝藻中筛选出一株能够降解MC-LR的细菌,将其编号为Q3.经形态、生理生化及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为缺陷短波单胞菌(Brevundimonas diminuta).研究发现,在实验条件下该菌能以MC-LR为唯一碳源和氮源生长;7 d内可将初始浓度为0.96 mg·L-1的MC-LR降解为0.37 mg·L-1,降解效率达到61.5%.同时,本研究首次发现缺陷短波单胞菌能够降解藻毒素,并且在此菌种中扩增出了降解过程的关键基因mlr A,推测该菌可能与已报道的Sphingomonas sp.ACM-3962等菌具有相同的降解机制.  相似文献   

17.
高效纤维素分解菌在蔬菜-花卉秸秆联合好氧堆肥中的应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以滇池流域典型的蔬菜废物和花卉秸秆为堆肥原料,以本实验室筛选、保存的17株纤维素降解菌和1株购买的产黄纤维单胞菌(Cellulomonas Flavigena)为复合接种剂,对不同接种条件和控温条件下的联合堆肥中试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一次发酵的初始阶段,以体积分数0.5%的接种量向堆肥中接种纤维素降解复合菌剂可有效提高发酵过程堆料中纤维素降解菌的种群密度,并使其迅速成为优势菌群,尤其是当堆体处于控温55℃的工况条件时,其菌群密度可保持在3.84×109~1.80×1010CFU/g;在二次发酵的初始阶段,以体积分数1%的接种量接种,可有效提高二次发酵阶段堆温的回升.对堆料中木质素和纤维素含量以及堆肥终产物的粒径分布指标--过筛率的检测表明,接种的复合纤维素降解菌可有效地降解堆料中的木质纤维素,接种处理中纤维素的降解率比不接种处理高23.64%,接种处理堆肥终产物的过筛率(2.0 cm)比不接种处理高18.28%.研究表明,用纤维素降解复合菌剂进行二次接种二次发酵,能够有效地促进蔬菜-花卉秸秆联合好氧堆肥中物料的纤维素组分的降解,达到加快堆肥进程,提高堆肥品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选用已筛选出的以百菌清为唯一碳源的降解菌株Pseudomonas sp. CTN-4作为百菌清降解菌.采用CCD设计试验,以响应面法优化CTN-4降解百菌清的条件,并建立了降解模型.结果表明,CTN-4降解百菌清的最优条件为:百菌清浓度为102.66mg/L,葡萄糖量为0.40%,初始pH值为7.05.在该条件下理论预测百菌清降解率可达93.89%,与在该条件下测定的实际值95.07%基本吻合.实验表明温度, pH值以及百菌清的初始浓度对百菌清的降解过程都有较大影响.百菌清的降解动力学模型与Compertz模型较为相似,可以用修饰过的Compertz模型进行拟合.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中从生物处理焦化废水的多种菌中选出了四种优势菌进行了降解实验,之后将优势菌进行了混合和固定化操作得出了一种高效复合菌,使用水解—好氧两段式SBR处理了焦化废水中的喹啉和吡啶两种难生物降解污染物,分析实验数据得出了优势菌处理焦化废水的最佳温度和pH值条件。其次通过控制变量法对废水浓度和水力停留时间两个因素进行实验得出了处理焦化废水的最佳水力停留时间和废水浓度。  相似文献   

20.
为提高辛基酚聚氧乙烯醚(OPnEO)的生物降解效果,在本实验室已筛选出的H1、TXBc10、OPQb11、TXBa23四株OPnEO高效降解菌的基础上,首次从构建OPnEO混合菌的角度,着重探究了四菌株等比例不同组合降解OPnEO的效果.结果表明,混合菌L9(H1:TXBc10:TXBa23为1:1:1)培养7d后对初始浓度500mg/LOPnEO的降解率最高,达到56.44%,比各单一菌株降解效果有较明显提高.运用单因素试验考察了影响L9的相关因素,初步确定L9降解OPnEO的最适外加碳源和氮源分别为葡萄糖和胰蛋白胨,最适初始pH值为7.0,最适温度为28℃,最适接种量为4%.Plackett-Burman试验筛选获得影响OPnEO降解率的3个显著因子为L9接种量、温度及初始pH值.最陡爬坡试验逼近3个显著因子的最大响应区域,采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及响应面法分析,确定L9的最优降解条件为50mL反应体系中接种量4.16%、温度28.20℃、初始pH值7.13、葡萄糖与胰蛋白胨浓度均为2%、OPnEO初始浓度500mg/L、180r/min培养7d,该条件下混合菌L9对OPnEO降解率达62.15%,比未优化条件提高了5%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