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论防震应急系统工程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了减轻地震灾害给人类造成的损失,需要推行防震应急系统工程.这项系统工程应该包括:综合监测;综合预测;地震灾害综合评估、编制地震灾害系列区划图;圈定防震应急目标区、制定防震应急预案;推动防震应急社会响应联动系统工程;实施分阶段防震应急;建立递进式动态分级分阶段社会响应机制;开展综合减灾,减轻地震伴生灾害、次生灾害及防震应急措施不当造成的损失;研究地震灾害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根据区域地震灾害承载力,制定与减灾相结合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2.
安徽省土地利用现状及趋势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80~1999年的20年间,安徽人口增长了1313万,耕地面积却减少了20万hm^2,森林面积略有增加,人均耕地和资源面积持续下降,这种趋势若得不到控制,将影响我省土地的可地续利用,必须依靠农业科学技术,提高耕地生产率,以及继续控制人口增长,来抵消土地利用变化所带来的压力。  相似文献   

3.
区域承灾体脆弱性综合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总被引:27,自引:10,他引:27  
樊运晓  罗云  陈庆寿 《灾害学》2001,16(1):85-87
合理确定脆弱性指标的权重地承灾体脆弱性研究的关键,本文在文献[2]的基础上,通过信函和网上电子邮件的方法请国内外地质灾害,地震灾害和洪涝灾害专家构造指标重要度两两判断矩阵,采用层次分析法确煊了三类灾害的承灾体脆弱性指标权重分布。  相似文献   

4.
在广泛收集资料的基础上 ,对日本关东、阪神二次大地震作了概述 ,并将其灾情作了比较与分析。进而提出了日本首都的地震危险性问题 ,针对东京这样的政治、经济、文化、人口等高度集中的大都市的特点 ,提出几点防震减灾建议。并希望以上分析工作能对中国大城市的防震减灾工作有一点启示。  相似文献   

5.
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和工业化、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导致非农建设用地需求增大,人地矛盾日益突出,盲目增加建设用地需求量,会增大城市的危险性系数。采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在分析北京市地震烈度对土地影响的基础上,对土地利用的数量结构和空间结构进行了优化,以实现对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安全规划和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6.
京津唐地区地震灾害区域宏观脆弱性变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灾害脆弱性的变化有助于深入理解灾害及灾害风险的形成机制。在重新审视承灾体系统灾害脆弱性的分析层次和描述角度之后,深化了对地震灾害区域宏观脆弱性的影响因素和描述指标的再认识,完善了以主成分分析为核心技术的分析该类脆弱性时空变化的数理方法。以此为基础,以1985、1995、2000和2004年为代表时期,对京津唐地区20多年来的地震灾害区域宏观脆弱性的变化做了进一步的分析和总结。主要结论是:研究区地震灾害区域宏观脆弱性20多年来的时空变化可分解为少数几种脆弱性模式的变化;1985年以来,该类脆弱性的空间分异格局整体稳定;但是,各地自身脆弱与否的程度20多年来的变化却很显著——各大中城市市区的脆弱程度显著增强,其他地区整体减弱,且变化幅度前者显著大于后者;研究区地震灾害区域宏观脆弱性的时空变化主要受该地区的人口和经济特别是工商业经济的增长、城市化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等3方面因素所驱动。  相似文献   

7.
董亮  李一  鲍艳 《自然灾害学报》2007,16(6):145-148
随着城市的不断扩张,对城市土地利用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地震、火灾、风灾、地质破坏是现代城市的主要灾害,城市灾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土地利用的类型。充分运用GIS的空间分析功能,研究了城市灾害对城市土地利用的影响,所得结果可为城市土地利用规划提供辅助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8.
基于GIS的大庆市土地利用生态风险分析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基于2001年卫星遥感TM影像获取的土地利用信息,以大庆市区为研究区域,根据其土地利用结构特征,构造了综合性生态风险指数;同时利用空间分析方法对生态风险指数进行了变量空间化,通过对生态风险指数采样结果进行半变异函数分析和空间插值,编制了大庆市生态风险程度分布图,以分析解释研究区的生态风险空间分布特征和形成机理.结果表明,研究区域的生态风险表现出明显的区域不均匀性,形成了两个土地利用生态高风险区域,即萨尔图、让胡路、龙凤3个高度城市化区域和市区东南部大同区所在地,这些都是急需采取保护性措施的重点区域.  相似文献   

9.
区域洪灾风险评价体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针对国内外区域洪灾风险评价缺少系统规范体系现状,基于洪灾生命损失评价、经济损失评价,构建起以洪灾损失为核心的动态实用性的区域洪灾风险评价体系,实现由控制洪水向洪水管理转变.给出耦合致灾因子、孕灾环境、承灾体的区域洪灾风险定义,探讨了基于洪水分析、易损性分析、损失分析的区域洪灾风险评价流程图.针对区域洪灾风险评价不确定性,从被动破坏损失、主动防御减灾角度提出系统量化的区域洪灾损失经济评价指标,结合研究体系应用实际,给出区域洪灾风险评价体系的进一步完善策略.  相似文献   

10.
快速和准确地评估建筑区域地震脆弱性,对把握区域尺度的地震风险和城市及周边地区的防震减灾工作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利用改进的脆弱性指数模型(VIM),在区域尺度上选取建筑物的修建时期、结构类型、建筑面积、楼层高度和建筑层数等7种属性作为修正指标,对玉树藏族自治州建筑物区域地震脆弱性曲线进行修正。并以2010年4月14日的玉树7.1级地震为情景,对玉树地区建筑物区域地震脆弱性进行评估,并分析其分布规律和影响因素。研究表明,改进的VIM模型可以显著提高玉树地区建筑物区域地震脆弱性的评估结果(13%)。玉树地区建筑物区域地震脆弱性在空间上呈现出以震中结古镇为中心向四周辐射递减,和以甘孜—玉树断裂带为“脊线”向两侧递减的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1.
Hung HC  Chen LC 《Disasters》2007,31(3):256-276
In the developing countries of Asia local authorities rarely use risk analysis instruments as a decision-making support mechanism during planning and development procedures.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provide a methodology to enable planners to undertake such analyses. We illustrate a case study of seismic risk-benefit analysis for the city of Taipei, Taiwan, using available land use maps and surveys as well as a new tool developed by the National Science Council in Taiwan--the HAZ-Taiwan earthquake loss estimation system. We use three hypothetical earthquakes to estimate casualties and total and annualised direct economic losses, and to show their spatial distribution. We also characterise the distribution of vulnerability over the study area using cluster analysis. A risk-benefit ratio is calculated to express the levels of seismic risk attached to alternative land use plans. This paper suggests ways to perform earthquake risk evaluations and the authors intend to assist city planners to evaluate the appropriateness of their planning decisions.  相似文献   

12.
土地利用变化对城市洪涝灾害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选择经历了快速城市化过程的深圳地区一典型小流域——布吉河流域,使用分布式水文模型就土地利用变化对城市化流域暴雨洪水汇流过程的影响进行了模拟。模拟结果表明,土地利用结构与格局的变化,使得暴雨洪水的最大洪峰流量和洪量加大,汇流时间变短。与1998年相比,2000年在前期土壤较干的情况下,频率为1%,2%和5%的3种设计暴雨洪水的最大洪峰流量,其增大幅度分别为20.2%,23.0%和28.9%。同时,土地利用状况对暴雨洪水的影响还与土壤前期湿润程度和暴雨强度有关:随着前期土壤由较干向较湿润变化和暴雨强度的增大,土地利用状况向城市化方向的发展对暴雨洪水的影响趋于减弱。深圳1980年以来洪涝灾害加剧的统计结果证实了这一模拟结果。  相似文献   

13.
城市防震减灾是当今世界各国政府和地震科学家共同关心的重大课题及重点工作。“九五”期间,我国先后在部分大中城市开展了防震减灾的示范研究,建立了先进的防震减灾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本文全面介绍了该项示范研究的城市之一-合肥市震害预测与防震减灾计算机信息管下系统的主要内容、研究特色和取得的工作成果。该技术系统的完成,对推进我国城市防震减灾的科学化、现代化管理和实现防震减灾十年目标将发挥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基于ArcSDE的防震减灾遥感数据库系统的框架结构、建库过程及利用ArclMS建立海量遥感影像网络发布系统的体系结构.分析了遥感影像网络发布系统中自动创建地图服务、不同坐标系统的矢量和影像数据的叠加显示、远程图像处理等关键技术.同时,介绍了系统的功能和目前系统包含的主要遥感影像库和矢量库.该遥感影像网络发布系统实现了遥感技术、数据库技术以及网络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在防震减灾工作中的综合应用.  相似文献   

15.
阪神地震与日本地震保险的发展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姚运生  袁丽 《灾害学》2000,15(2):82-85
以日本 1 995年 1月 1 7日阪神大地震为例 ,介绍了日本地震保险事业的发展历史和现状 ,希望为我国地震保险事业的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6.
航片遥感在城市防震减灾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城市建设发展变化很快 ,航片遥感技术应用于城市防震减灾信息系统已成为必然的需要。采用航片遥感技术 ,城市防震减灾信息系统可直接从航片扫描图获取信息 ,在较短时间内建立起各类特征数据库。本文介绍了对航片的选择与应用 ,航片扫描图的电子矢量化技术及与之相应的资料调查工作 ,并对系统数据库维护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分布式防震减灾系统的初步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阐述了以分布式地理信息系统(DGIS)软件为开发平台的分布式防震减灾系统的初步设计和系统建设的目的、原则,讨论了系统的软硬件配置,结合某系统实例阐明了分布式防震减灾系统的框架结构以及模块功能组成.指出分布式网络GIS的应用研究已经成为防震减灾系统建设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该思路正在结合具体的城市实施,探索为防震减灾系统的建设提供新的经验.  相似文献   

18.
现代城市抗震减灾的若干问题及其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我国城市抗震减灾工作的现状,指出了其中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对策。同时,论述了当前抗震减灾工作所涉及的新形势、新概念和新内涵,阐明了做好防震减灾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