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中国是个地震多发但应对能力不强的国家,汶川地震再次暴露了中国专业地震应急救援力量不足的弊端。我们应该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构建应急志愿者队伍,以提高我国的地震应急能力。根据仿真原理结合人力资源规模的确定方法,设计了地震应急救援系统仿真模型,并利用该模型计算了高校志愿者队伍的人数。该研究不但有助于丰富志愿者管理理论,同时能有效利用社会资源,提升我国地震应急救援能力,因此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张金川  孙硕 《灾害学》2013,(1):150-152,159
随着我国救灾体系的完善,有组织直接参与地震救援的人员群体随之增大。地震救援人员自身的心理救护问题也开始暴露,成为一个现实问题。综述了地震救援人员在地震救援中产生心理伤害的主要原因,分析了专业地震救援队员、应急救治人员和地震救援志愿者等不同类型的群体在地震现场形成的心理问题和特点。因为受到的训练不同,地震救援与实际工作的经验不同,事前受到训练与有过救援经历的人受到心理伤害的可能性相对较小。据此,提出了事前干预进行心理训练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灾害学》2016,(3)
通过分析对比国内外应急救援志愿队伍的建设情况,发现我国应急救援志愿队伍激励机制存在着对应急救援志愿者参与动机不重视,激励机制政策法规不健全,激励方式单一等问题。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借鉴国外应急志愿服务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针对我国应急救援志愿队伍激励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从激励机制多元化、激励制度规范化、激励过程持续化三个方面完善我国应急救援志愿队伍激励机制,进而有效提升我国应急救援志愿队伍整体战斗力。  相似文献   

4.
近日,由50名青年志愿者组成的内蒙古自治区首支地震应急救援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呼和浩特市地震应急救援青年志愿者服务队正式成立,其组建原则是,社会公开招幕和各单位机关团委推荐,对年龄、政治素质、思想品质、业务素质、专业特长严格要求,为符合条件的报名者建立档案。为了进一步对地震应急救援青年志愿者进行管理,一经被选为地震应急救援队队员者都在《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注册,每年进行审查登记,如有工作变动,及时补充新队员。  相似文献   

5.
应急救援志愿者队伍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在调到各种突发的灾害时,以杜区为单位的社会防灾救灾功能作用日显重要。在政府专业救援力量有限的情况下.组织社区志愿者队伍开展自救互救,是赢得生命、赢得时间.最有救地减轻灾害造成的伤亡和财产损失的重要选径之一。但是目前组织社区灾害应急救援志愿者队伍的工作还相对滞后.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破坏性地震往往会造成大量人员被掩埋在建筑废墟内,因此,被困人员的搜索救援是地震现场应急工作的重要任务。地震现场的搜索效率直接关系到地震救援工作的成功率,是提高被困人员生命存活率的重要因素。但是,强震发生后,地震现场往往余震频发、废墟内环境危险而又复杂,这些都给救援人员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也威胁着救援人员的生命安全。结合当前快速发展的搜救机器人技术研究现状以及地震应急救援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提出了地震救援装备机器人化的研究设想,目的是提出地震救援人员对辅助搜索救援机器人的实际需求。同时介绍了中国地震应急搜救中心与国内多家院所合作完成的地震现场搜索救援机器人系列的研究现状,并分析了其优势与不足。所做的工作可为提高现场搜索救援效率,以及地震救援机器人的进一步研发与产业化参考。  相似文献   

7.
地震发生后,地震现场公共通信设施往往会遭到严重损坏,导致灾区救援人员和地震救援指挥中心之间无法实时地进行网络通信,救援现场的物资需求信息无法及时地送达到指挥中心,影响救援的效率。对此,地震救援现场可以搭建如Zigbee,WCDMA等各种应急无线通信网络,救援人员运用救援手持终端将物资需求通过上述网络发送到指挥中心的应急局域网中,从而构建了一种基于物联网架构的地震救援辅助系统,为指挥中心的科学救援提供实时的物资需求数据。通过测试,该系统可以保证救援数据的实时快速传输,提高应急救援的效率。  相似文献   

8.
地震应急救援任重道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地震应急救援工作起步晚、起点高、发展快。2000年成立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2001年组建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中国国际救援队);2002年成立国家地震现场应急工作队;2003年中国国际救援队首次出生阿尔及利亚开启我国参与国际救援先河,北京建成全国第一个地震应急避难场所;2004年组建中国地震应急搜救中心;2005年中国国际教授队执行印度洋地震海啸和巴基斯坦地震国际教授;2006年建立区域地震应急协作联运工作机制,首次举办国际多国地震救援演练;2007年建成国家和省级一体化的抗震救灾应急指挥技术系统和现场技术系统;2008年建成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教授训练基地并投入使用。  相似文献   

9.
《防灾博览》2013,(6):30-35
专业地震救援队伍是怎样开展地震紧急救援的? 专业地震救援队伍是为了应对地震灾害或其他突发性事件.实施紧急搜索与营救被压、被埋、被困人员而组建的专业化队伍。  相似文献   

10.
高娜  聂高众 《灾害学》2015,(2):158-161
地震应急救灾效能是不同救援队震后救灾效果的最直接反映,救援队伍到达灾区的时间长短是影响救灾效能的最直接因素。该文首先分析了地震救援中被埋压人员的存活率问题,并将震后的救援力量分为三组:当地民众自救互救能力,当地及灾区周边的军队、武警、消防官兵的救援能力和地震专业救援队的救援能力,探讨了这三组救援队在地震救援过程中的救灾效能,及地震灾区的气温对救灾效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制约地震紧急救灾效果的关键因素与改进途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姚清林  高建国 《灾害学》2005,20(3):48-52
紧急救灾是减轻地震人员伤亡的重要措施.震后半小时内、第1天、第2、3天救出人员的存活率明显不同,分别把这3个时段称为地震紧急救灾的第1、第2、第3有效时间.决定救出时间的第1因素为救灾队伍到达现场的时间,第2因素为救灾技术.但因"第2因素"最终还需依赖"第1因素"才能发挥作用,所以"第1因素"最为关键."第1因素"的第1制约条件为救援者与现场的距离;第2制约为交通条件与救灾调度、交通管理技术,第3制约为救灾指挥与实施者的反应速度与反应能力.且救出时间的第1与第2决定因素都受动力、物质、环境条件的制约.因此,应结合救灾调度设计,有重点地强化交通网、水、电、等生命线工程;科学地定点储备城市救灾物质、设备与技术力量;增强居民的防灾、救灾意识与技术能力;防止次生灾害危险源可能造成的破坏;加强指挥机构的应急反应能力与决策合理性;减小决策失误风险;实施救灾指挥预备.  相似文献   

12.
地震灾害现场救援行动标识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震灾害现场救援行动信息的表达对规范和协调救援力量的行动具有重要意义;地震灾害现场救援行动标识系统是地震紧急救援工作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阐述了地震灾害现场救援行动标识的定义及内涵;探讨了地震灾害现场救援行动标识的分类、设计以及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3.
基于ArcSDE的地震紧急救援数据库建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提出了建设地震紧急救援数据库的必要性,阐述了地震紧急救援数据库的建设目标,分析了ArcSDE的基础原理,以四川省紧急救援队为例,介绍了利用ArcSDE技术构建地震紧急数据库的建设方法。  相似文献   

14.
1989~2005年中国启动地震应急预案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高建国  贾燕 《灾害学》2006,21(1):91-97
制定地震应急预案是地震应急的行动纲领。过去重“救”轻“防”,而且“救”的程序也缺少规范。地震应急预案将“防、抗、救一作了规范.对每个职能部门的应急工作都作了部署。全国地区(市)级颁布地震预案267个,县级颁布地震预案1603个。据不完全统计,1989-2005年,全国共计启动地震应急预案56次。其中,1989~1993年年均启动0.8次,1994-1998年2.2次,1999-2003年4.2次,2004~2005年10次。  相似文献   

15.
日美地震灾害紧急对应对中国灾害应急体制建立的启示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对美国1994年洛杉矶北岭地震反1995年日本阪神大地震时日美政府的地震灾害紧急应对过程,尤其是地震后的24小时内政府的初期对应,分析了日美地震灾害应急体制的特征,并就如何建立和完善中国灾害应急体系做了探讨。日美政府之所以在大地震发生时能有效地进行了紧急应对,在于健全的灾害应急体制。中国正处于经济和社会高度发展时期,面对各种各样的灾害和事故,要真正将灾害的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必须尽快建立和健全以灾害应急规划体系、防灾情报系统、应急救灾指挥系统和专业化灾害援助队伍体系等为主的灾害应急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16.
破坏性地震发生后,科学、有效地评估地震压埋人员压埋情况,是有序地开展应急救援工作的基础。人员在室率作为压埋率评估模型的主要参数之一,目前主要以作息时间区为基础以省或市为基础单元进行计算,这难以体现基础单元之下的不同市或县人员在室率之间的差异性。为解决这一问题,采用人类动力学相关原理,运用极大似然法估算人员在室率,进而形成基于人类动力学的地震压埋人员压埋率预估模型。最后以汶川8.0级地震部分受灾学校为例,进行压埋率实际评估和模型误差分析。研究表明:提出的微观在室率能更准确地反映人员在室情况具有更好的适用性;在实际评估中模型精度达到±0.13,表明模型能达到较好的预估效果,能为震后应急救援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地震灾区救援力量优化调配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救援对象的确定、救援队伍的需求和救援力量的调配三个方面,较为全面的讨论了地震灾区如何根据灾害情况和救援资源的分布,科学合理地开展救援力量的优化调配,以达到快速营救受困人员的目的。根据受灾情况确定对救援队伍的实际需求是分配救援力量的前提,从对象的确定和需求经验关系的给出两方面,讨论了如何根据地震破坏和灾区实际情况确定灾区对救灾力量,尤其是专业救援队伍的具体需求。队伍的优化调配是运筹学中运输问题的求解,基于现有线性优化算法,在地理信息平台上,建立了队伍优化分配的模型和软件。采用汶川地震的实际数据进行了实例计算和分析,给出了今后在救灾过程中科学调配救援力量的可参考样本。  相似文献   

18.
国外突发事件应急救援标准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虹  李蕊  宋富喜  曲曼皓 《灾害学》2011,26(3):133-138
对美国、澳大利亚、英国、新西兰等发达国家在应急救援领域的标准及规范的建设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总结了这些国家特别是美国应急救援标准建设的特点。对比我国现有的应急救援标准及需求,提出了我国地震应急救援标准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从大震救援分析国家地震应急预案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祯  王建军  陈虹 《灾害学》2011,(4):139-142
应急预案是应对灾害之本,我国现有地震应急管理体系框架下地震应急预案在巨大地震灾害应对中在可操作性方面存在问题。通过大地震现场救援经验总结,分析国家地震应急预案存在的缺陷,提炼我国地震应急预案中需要进一步明确和细化的内容,提出改进应急预案操作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