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京津塘高速公路大雾天气气候特征及其对交通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京津塘高速公路沿线5个气象站(北京、武清、北辰、东丽和塘沽)1971~2006年的地面观测资料分析发现,近36年该高速公路沿线的大雾日数呈微弱下降趋势,具有明显的年际、季节、日变化特征和地域差异;秋、冬季是大雾多发期,大雾持续时间多数为8 h,且冬季大雾有越靠近沿海雾日越多的特征;同时,还发现京津塘高速公路出现辐射雾的几率明显多于平流雾.在此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雾天气对交通安全的影响及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2.
利用阜阳市6个气象观测站1960-2009年的观测资料,统计分析了近50 a阜阳市雾日的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阜阳市年平均雾日总体呈现出东多西少,近50 a雾日呈现出明显上升的趋势;大雾天气主要集中在冷季(10月至次年3月);大雾开始的主要时段在凌晨3时至早上8时,大雾消散的主要时段在9时前后,持续时间在3 h以内的大雾最多;适当的气温、相对湿度和风速有利于大雾的产生;气候变暖背景下,气温的上升在冷季有利于雾日增多,暖季(4-9月)则反之,同时雾日的年代际变化趋势与气温有很好的一致性,而雾日的年际变化则与相对湿度的变化更为一致。  相似文献   

3.
灰色关联度在北京地区雾灾评估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北京地区最近20年大雾天气的观测数据和对大雾天气衍生的灾情调查数据,应用灰色关联度方法,对大雾的灾情评估指标、灾害等级划分等进行分析,建立了评估模型,并对22个雾灾个例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灰色关联度方法具有计算量较小、不要求样本数据量和服从一定分布规律的特点,是一种使用简便、有效可行的定性分析与定量估算结合的灾情评估方法.  相似文献   

4.
哈尔滨市区雾的特征分析及预报指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哈尔滨市1954-2003年天气现象地面观测资料中雾的记录,分析了哈尔滨市区雾发生的年际、月际和日变化规律,总结出了雾发生的气象要素、天气分型和预报指标.  相似文献   

5.
河北省衡水市雾霾灾害天气演变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960-2013年河北省衡水市地面观测站资料为依据,运用线性倾向估计、Morlet小波分析、MannKendall突变检验等方法对衡水市雾、霾日数的演变特征及周期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960-2013年衡水市雾日数是增多的趋势,而霾日数(1971-2013年)是减少的趋势。四季中雾日数冬季>秋季>夏季>春季,霾日数冬季>秋季>春季>夏季;雾、霾日数均是12月最多,1月份次之。1971-2013年衡水共出现雾日766 d,其中浓雾日最多,强浓雾最少,共出现霾日491 d,其中轻微霾最多,中度霾最少。连续3 d及以上大雾天气110次,1990年代年平均连续大雾次数最多,1960年代最少,连续大雾多出现在冬季;连续3 d及以上霾日24次,1980年代最多,大部分连续霾日都出现在11月至次年2月。衡水市年雾日数和各月雾日数的周期性特征显著,目前大多处于雾日偏多期,年雾日数和12个月中6个月的雾日数发生了突变。  相似文献   

6.
长治市大雾气候特征及预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长治市1971-2004年水平能见度<1km的大雾的地理分布特征,及其年际、月际和日变化的统计研究,给出了该市大雾天气的气候背景.根据大雾形成的物理机制,对风场、湿度场、温度场、冷却条件分别进行了分析,建立了大雾综合预测模型.通过98个大雾个例的分析,归类了形成大雾的主要500hPa高空天气形势(纬向环流型、弱西北气流型、槽后西北气流型、弱高内部型)和地面主要气压场(弱高压场、均压场、鞍型场),供大雾灾害预警预报参考.  相似文献   

7.
利用福州市2006-2011年的天气图、地面观测数据、探空数据等资料,对福州市的雾、霾等低能见度天气根据天气型归类,从能见度、持续时间、垂直结构等方面进行了特征分析,总结建立了低能见度天气季节模型:全年中霾与轻雾(雾)均为冬春季较夏秋季多、持续时间长、能见度低,霾过程数远多于轻雾(雾);冬季冷空气活动频繁,霾与轻雾(雾)多出现于变性冷高压以及冷空气前的暖区,冷高压脊控制时易出现辐射雾;春季低能见度天气与西南暖湿气流变化有关,高空槽前、暖区辐合、切变南侧为高发天气;夏季低能见度天气与副热带高压所处位置相关,过程持续时间较短,霾多出现于副热带高压内部,轻雾(雾)则出现于系统边缘;秋季低能见度天气全年最少,多与晚台风和冷空气提前有关。  相似文献   

8.
刘严萍  王勇  李江波 《灾害学》2015,(3):26-28,42
北京APEC期间的空气质量优良,GPS水汽变化与PM2.5/PM10变化是否存在正相关特性?针对此问题,通过2014年11月4-16日北京GPS水汽数据与PM2.5/PM10观测资料的对比分析研究发现,PM2.5/PM10与GPS可降水量呈明显的正相关性,相关系数大于0.5,个别时段的相关系数达到了0.91。研究结果表明,在空气质量优良状况下,水汽变化与PM2.5/PM10变化存在明显的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持续大雾对日光温室蔬菜的致灾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12月下旬,河北省中南部平原地区的日光温室蔬菜大面积受灾,损失惨重。灾情发生的主要气象环境因素为:长期高湿、寡照、低温,系高空平直西风环流不利于较强冷空气南下和地面冷高压东南部弱冷空气不断扩散的稳定形势下形成持续大雾天气所致。大雾前期低层偏南气流持续输送水汽、水汽通量的连续辐合、低层切变过境为持续大雾天气的形成创造了有利的低层湿度条件,逆温层的形成与维持为持续大雾天气的产生创造了有利的层结条件,夜间偏北微风少云的天气利于雾滴的形成,而强冷空气的入侵是持续大雾天气结束的主要原因。提出了持续大雾天气预报的着眼点及日光温室蔬菜的防灾措施。  相似文献   

10.
北京极端天气事件及其与区域气候变化的联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应用逐日观测资料分析了北京极端天气事件的变化及其与区域气候变暖的可能联系,得到了如下结论:(1)近30多年来高温和闷热事件在增加,低温、大风、雷暴和大雾事件在减少,暴雨和沙尘暴的出现频率无明显的变化。(2)高温、闷热、低温、大风、雷暴和大雾存在着较强的年际变化,但不具有明显的周期性特征,暴雨和沙尘暴事件分别存在10年和8~10年的主周期变化。(3)年平均气温和高温、闷热、低温、大风等极端事件之间存在着较强的相关性,这些极端天气事件的变化与区域气候变暖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1.
宁夏大雾的气候特征及变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纳丽  冯瑞萍 《灾害学》2008,23(1):61-64
选用1961~2004年宁夏19个主要站逐日大雾天气现象观测资料,分析了宁夏大雾的空间、时间分布气候特征和大雾气候变化的事实。宁夏大雾空间分布为南部多中北部少,高山、城市多,其他地区少;时间分布为夏、秋季节多,冬、春季节少且大雾日数月季分布存在地域差别,北部引黄灌区季节变化差异明显,中部干旱带不明显,南部山区季节变化曲线有两个峰值,分别在春季的3月和整个秋季,春末夏初大雾日数最少。宁夏年大雾日数突变特征不明显,在1961~1995年存在8年左右周期,1995年以后有4年左右的周期变化,目前处在一个相对偏多的阶段。宁夏大雾局地特征十分明显,不同地区大雾日数年变化差异较大,但大雾日数年代际变化特征不明显。  相似文献   

12.
基于气象卫星分形纹理的云雾分离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在研究了卫星图像上雾的光谱和纹理结构特征的基础上,采用差分盒维数计算模型对气象卫星遥感图像中的云雾进行了纹理分析和分离。采用划分、计算卫星图像各连通域,分别求取各连通域加权分形维数,进而设定维数阈值的方法进行了雾信息提取。利用GMS—5卫星红外通道资料,进行了云雾分离试验,取得了较好的雾信息提取效果。  相似文献   

13.
NOAA卫星云雾自动检测和修复方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云雾在时间和空间上具有不稳定性。不同高度、厚度、面积和太阳高度角情况下,NOAA卫星可见光波段的海面反射率和红外波段亮度温度都不相同。据此,根据云雾光谱和红外特征,研究并找出了可见光波段海面最小反射率、云雾区最大反射率与云雾最佳判别阈值之间的关系,得出了不同月份东海海面最低温度和NOAA卫星红外波段亮温特征;通过采用光谱和结构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和研制了NOAA气象卫星云雾自动检测和修复模型,取得了较好的运行和检测、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14.
上海大雾气候特征及风险区划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雾作为一种比较常见的灾害性天气,对交通运输和人体健康等都会造成严重的影响。基于上海市11个气象站1971-2000年的大雾数据和城市基础地理信息,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和层次分析法,结合专家调查法,建立了上海市大雾风险的评价指标体系和权重,开展了上海市大雾的风险特征及地理区划研究,获得了1 km空间分辨率的上海大雾气候特征图、上海城市对大雾敏感性特征图和上海市大雾风险区划图。初步研究表明,这种方法对城市大雾评估和风险区划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汶川地震灾区位于青藏高原东缘,该地区云雨天气较多,光学遥感受制约较大,而微波能够穿透云、雾、小雨等,且不受太阳光线的影响,雷达遥感具有全天时、全天候的特点,因而可以弥补光学遥感的不足。根据房屋受地震破坏后影响雷达回波强度,在雷达影像上表现为亮度及纹理不同的原理,本论文利用不同分辨率的COSMO-SkyMed和Radarsat等SAR数据,将其与震前的SPOT影像进行配准后,通过纹理分析等处理,对都江堰市区、北川县城曲山镇等受灾较为严重的城镇进行分析解译,利用雷达影像判读出倒塌房屋的信息,以及地震次生山地灾害对城镇的破坏。  相似文献   

16.
关于雾灾几个相关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首先,基于灾害系统的理论,构建了雾灾灾害系统模式和灾害链模式,提出了以机场和高速公路为承灾体的雾灾灾害链.其次,构建了雾灾承灾体脆弱性评价体系和模型,并对中国雾灾脆弱性分省区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雾灾脆弱性高值区是上海、北京、天津3市;次高值区是江苏、山东、海南、广东等省.最后,以2002年12月的一次大雾天气为例,运用灰色关联度方法,着重对机场客运的雾灾灾情进行了评估,以期为雾灾损失厘定和防灾减灾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FY-2静止卫星监测雾的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云、雾与下垫面在可见光、中红外和长波红外波段的反射及辐射特性存在差异。FY-2静止卫星资料的时间分辨率高,有助于实时监测雾的形成与演变。根据雾在可见光及红外波段的反射和辐射特性,其与云、地表、水体等之间的差异,通过分析对比分别提取了日出前后雾的监测阈值和监测流程,并利用该方法对2007年12月19-20日华东、华北地区的一次大雾天气进行了监测,准确率达到76.6%。  相似文献   

18.
NOAA/AVHRR图像资料在大雾灾害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过对NOAA(诺阿卫星 )资料 5个通道光谱特征的分析 ,阐述了利用NOAA/AVHRR(甚高分辨率辐射仪 )图像资料监测大雾灾害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初步探索了适于监测大雾的通道组合和量化判读指标 ,揭示出综合利用近红外 3通道与 4、5通道资料实施对雾监测 ,可取得比较好的效果 ,并对 2 0 0 3 0 1 12~ 13大雾的监测过程个例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卫星遥感技术在大雾灾害的监测方面具有宏观、快速、直观、信息源可靠且成本低等优点 ,是其它任何常规监测手段无法替代的。  相似文献   

19.
基于南极长城站的气象观测(1985-2006年)和NCEP(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的再分析数据,分析了该地区海雾的天气气候特征、海雾与气象要素的关系以及有利于海雾发生的3种典型天气形势,并据此初步建立了长城站夏季海雾预报系统。后报试验表明,该系统对长城站夏季海雾的预报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0.
扬州市城区第四纪地层覆盖差异很大,明显分成两个不同的区域:扬州城区西南部仅为全新统和上更新统沉积,厚度较薄;而扬州城区东北部,第四纪地层发育较全,厚度较大。地层上的差异使得扬州市城区地下水的开采也呈现出差异性:城区地下水主采层第Ⅱ、第Ⅲ承压含水层主要在城区东北部,西部、南部缺失。由于主要开采层集中在东北部,加之较长期的地下水过量开采,使得本区地下水水位降落漏斗主要分布在城区北部。通过对20年前测量过的一些水准点和监测井的水准复测,证实扬州市城区确实有地面沉降的发生。但扬州城区的地面沉降量并不是很大。结合地质水文条件的分析,文章提出地下水位控制在一定范围之上(-30m)对地面沉降的影响较小的观点,认为应合理控制开发地下水。针对扬州市城区的地面沉降现状,提出在现有地面沉降监测设施的基础上,再补建一些地面沉降监测GPS标石点,对一些重点区应加密布设。同时,密切关注地下水位的变化,预防严重地面沉降灾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