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气污染带来的降水酸化问题是当代全球的重大环境问题之一。早在1900年,许多工业发达的国家已发现酸性降水[PH≤5.6简称酸雨],并对其已有几十年的研究历史。1982年,国务院环境保护办公室组织了全国性的酸雨普查工作,发现我国降水酸度有逐年加重的趋势。长江以南酸雨已较为普遍,其中以重庆和贵阳测得的酸雨PH值最低。前者为3.35,后者为3.44,与世界上严重的瑞典南部和美国东北部相似。  相似文献   

2.
马鞍山市酸雨污染分析及控制对策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马鞍山市降水常规监测数据资料入手 ,比较详细地分析了该市酸雨时空分布特征、原因以及降水酸度和酸雨频率年度变化情况 ,并结合马鞍山市有关环境资料对该市酸雨发展趋势作了较深的分析 ,也对酸雨污染控制对策作了一定的研究探讨。研究结果表明 ,该市存在酸雨污染问题 ,上半年比下半年污染重 ,主要集中在一中点 ,二氧化硫是影响降水酸度的主要因素 ,酸雨类型以硫酸型为主。随着经济发展 ,酸雨污染有扩大趋势 ,必须采取果断措施进行治理。  相似文献   

3.
根据连云港市降水监测资料和有关环境资料,分析了该市酸雨的时空分布特征、降水酸度和酸雨频率的年变化情况,以及酸雨发展趋势,结果表明,该市酸雨污染冬季比夏季严重,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区,SO2是影响降水酸度的主要因素,酸雨类型以硫酸型为主。指出近年来该市酸雨污染趋势缓和,但随着经济发展,SO2的排放量加大,酸雨污染有扩大趋势,必须采取果断措施予以控制。  相似文献   

4.
酸雨做为一个环境问题在中国只有不到二十年的历史,从有组织的观测至今不超过十五年.与北欧最早的酸雨观测相比,我们晚了三十年;与北美的酸雨研究性观测晚了二十年.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上,瑞典政府提出了“跨越国界的大气污染——大气和沉降物中硫对环境的影响”的报告,此后酸性大气沉降物——酸雨(包括干、湿沉降)才引起各国政府的普遍重视,成为当今世界范围内重要的环境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5.
2005-2011全国酸雨状况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全国酸雨监测网2005-2011年的监测数据对全国酸雨状况进行分析,得出全国酸雨城市比例、酸雨发生频率及酸雨覆盖面积总体均呈降低趋势,但酸雨形式依然严峻,酸雨类型仍以硫酸型酸雨为主,硝酸盐对降水酸度的贡献逐年增加。与2005年相比,全国硫沉降通量总体呈现下降趋势,硝酸根沉降通量略有增加。中国降水pH年均值与美国、日本及其他东亚酸沉降监测网成员国相当,但主要致酸离子的酸沉降通量处于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6.
自1983到1989年,广州地区降水中[H~+]年均值从4.37μg/l发展到45.71μg/l,六年增加了9.5倍.pH年均值从5.36降至4.34,酸雨频率增加了18%,酸雨污染的趋势一年比一年重,而且在珠江三角洲内,邻近广州的主要城市,酸雨污染发展也很迅速.因此,酸雨对环境生态的影响如何?造成多大的损失?是众所关心的问题.但是对酸雨造成的经济损失,在国外也是近年才开展研究.我国“七·五”期间,在华南地区就酸雨对农林生态及材料腐蚀的影响开始立题研究.这些研究工作尚未最后结束,因此,还无法对厂州地区酸雨  相似文献   

7.
不同粒径大气气溶胶的酸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前言:近年来,酸雨问题引起人们广泛的注意。不同的学科领域,如:环境化学、生物学、土壤学等已有大量的研究。虽然对许多问题还有待更深入的研究,以求得到统一的认识,但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酸雨的产生与大气颗粒物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具有酸性的气溶胶粒子是酸雨产生的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8.
扬州地区酸雨现状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2006年1月—2010年12月的酸雨监测数据,对扬州地区酸雨的变化规律和趋势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扬州地区酸雨主要集中在扬州市区与仪征城区,"十一五"期间,扬州市区酸雨呈逐年减少趋势,仪征城区大气污染严重,降水pH年均值均小于5.6,经评价扬州市区属于非酸雨区-较重酸雨区,仪征城区属于轻酸雨区-重酸雨区。高邮、江都、宝应城区从2007年起无酸雨出现。仪征城区酸雨主要是由燃煤型和燃油型混合空气污染造成的,近年来随着机动车拥有量的迅速增加,各种机动车排放的尾气已成为形成酸雨的重要原因,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9.
根据南京青奥会空气质量保障目标,建立了青奥会环境空气质量保障监测体系。青奥会期间,实时监控了区域空气质量状况,科学预测了空气质量未来变化趋势,成功发布了大气污染预警,启动了应急联动措施,为青奥会空气质量保障提供了科学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0.
1992—2012年浙江省酸雨变化特征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20世纪90年代以来,浙江地区酸雨污染的演变特征及成因,以杭州地区为代表,结合全省酸雨监测数据,揭示1992—2012年浙江省酸雨变化特征及成因。结果表明:1992—2012年,浙江地区酸雨的污染大致经历了3个阶段:1992—1999年为酸雨改善期;2000—2004年酸雨污染再次出现了恶化;2005—2012年为酸雨再次改善期。SO2排放减少是近年来浙江地区酸雨污染出现好转的重要原因,但NOx对酸雨的贡献有增加的趋势,酸雨污染类型逐渐由"硫酸型"为主转变为"硫酸硝酸混合型",机动车排放对浙江地区酸雨污染的贡献已不容忽视。全省强酸雨区主要分布在浙北、浙中和东部沿海等经济发达地区,经济相对落后的浙西南地区酸雨污染较轻,酸雨污染与地区经济发展密切相关,控制本地污染排放对于防治和减轻当地酸雨污染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1前言日本在1971年~1974年间以关东地区发生的人体及植物受害事件为契机开始了地域广泛的酸雨调查,1983年~1987年实施了全日本范围内统一的第一次酸雨对策调查,从1988年开始,同样由环境厅组织、实施了第二次酸雨对策调查。由于酸雨问题一直是介...  相似文献   

12.
酸雨频率统计方法的讨论宗光华(南京市浦口区环境监测站210031)1引言酸雨频率是分析酸雨现状、严重程度的一个重要的评价参数,因此统计是否准确、有代表性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酸雨频率的统计方法作一讨论。2酸雨频率统计方法的分析目前酸雨频率的统计公式是...  相似文献   

13.
兰州市区酸雨污染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酸雨是衡量一个城市污染的主要指标。从兰州观测站近几年的酸雨观测资料中看,兰州市区酸雨时有发生,并有逐年增加的趋势。本文从1992年至1994年的酸雨观测资料入手,分别与兰州市对应年的降尘量、SO2和NOx浓度含量,污染综合指标等污染因子以及降水量、风、大气环流形势等气象要素之间进行了对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兰州市的酸雨频率大小基本上能够代表兰州市区的大气污染总体水平;气象要素是造成酸雨的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14.
为了更为有效地治理酸雨污染,根据南充市环境监测中心站提供的2009—2017年降水监测数据,对南充市城区酸雨污染情况进行了分析及源解析。结果表明:2009—2017年,南充市降水pH从4.60波动上升至5.6以上,酸雨频率波动下降,酸雨污染情况有所改善;[SO4^2-]/[NO3^-]从4.92下降至0.86,酸雨污染类型从硫酸型转变为硝酸-硫酸型。同时,对比分析2014—2016年大气污染物排放源可知,NOx排放源中,工业污染源占比由14%降至11%,生活污染源由2%上升至5%;SO2排放源中,工业污染源占比由62%降至43%,生活污染源由38%上升至57%,表明南充市SO2污染已从以工业污染源为主转变为工业污染源与生活污染源并重。  相似文献   

15.
依据自贡市2006-2016年期间降水结果,从时空分布、离子组分的角度研究了酸雨污染变化特征,研究发现郊区酸雨频率高于城区,酸雨pH值呈冬低夏高季节性变化,硫酸型酸雨在减弱,且酸雨污染总体呈现稳步变好的趋势;并结合自贡市历年气象资料和大气污染状况进行酸雨成因分析。  相似文献   

16.
河南省城市酸雨状况及其成因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河南省城市酸雨普查的监测数据结果的统计分析,阐述了河南省城市酸雨污染现状,分析了其酸雨变化规律,对主要成因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山东省城市大气降水pH值观测结果及其初步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山东省十七个主要城市2003年大气降水观测数据的统计分析,对大气降水pH值的时空分布特征和酸雨频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山东省酸雨主要出现在秋季和冬季;鲁北平原、鲁中南的莱芜地区,胶东半岛地区频率较高。从酸雨与气象条件的初步分析得出,风速越小时,地面风对酸雨的贡献就相对增大;冬季接地逆温的存在为酸雨形成提供了极其有利的条件。文章并从气象角度对酸雨成因机理作了初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8.
根据对酸雨现状及十年变化趋势分析,苏州市十年间酸雨污染程度总体呈上升趋势,在全省亦处于前列。环境空气中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是造成酸雨的主要污染因子。从气象条件、能源消耗、污染源排放、产业结构等影响因素对酸雨污染变化原因及其与经济发展间的关系进行系统分析得出,苏州市酸雨污染总体形势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19.
空气污染是现代社会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针对空气污染,美国不仅及时发布公众易懂的信息,还向公众提供在空气污染的日子如何保护健康、平时如何"从我做起"提高空气质量的小贴士。美国空气污染主要由6大因素所致:气态污染物、温室气体效应、酸雨、臭氧层破坏、可吸入颗粒物以及气候影响。  相似文献   

20.
本文作者根据常州市近几年的酸雨监测资料,总结了常州市的酸雨特点并提出了一些防治酸雨进一步恶化和改善大气环境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