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绿色供应链与生态工业园之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魏霞  陆雍森 《环境保护》2003,(10):35-37
本文在对两种共生模式——生态工业园和绿色供应链作了基本解释和案例分析后,比较了这两种模式的共性与异性,得出它们在生态工业体系建设中具有统一性和互补性的结论,最后对建设城市生态工业体系提出了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2.
生态工业园的建设主要有4种模式。通过比较各个模式的特点,针对陕北能源化工基地现状,提出基地建立生态工业园应选择改造重构与产业共生两种模式:绘制流程图,对两种模式的构建流程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3.
生态城市建设的思路和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生态城市的概念,人类需求与生态完整性,空间尺度,结构与功能匹配,城市绿地,物种流6个方面介绍了生态城市设计和建设的基本思路。介绍了生态城市设计的技术方法。并以三亚城市生态规划为例介绍了生态城市建设的实践。生态城市是都市规划和建设和最佳模式,在总结系列实践工作的基础上,对生态城市建设做了理论和实践总结,以推动生态城市建设早日推广。  相似文献   

4.
文中对自主实体共生模式和复合实体共生模式这两种生态工业园的工业共生组织模式进行了比较,分析了两种模式的优点与缺点、共性和差异,指出在生态工业园的构建过程中,应将两种模式结合起来考虑。  相似文献   

5.
生态环境规划技术规范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生态环境规划技术路线,分为四个层面探讨了区域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规划规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规划一般规范为了确保该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规划的可操作性,应用ISO14000的理念,提出了规划运行控制操作模式。分析了规划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些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自生态城市建设在中国开展以来,生态城市的发展模式日渐成为中国理论界和实际部门的研究热点。尽管多数城市的生态城市建设仅仅停留在规划层面,但是也有越来越多的城市研究与建设者关注于生态城市的具体操作实施层面。通过对中国二十多年来的生态城市建设实践模式与特点的总结,认为当前中国的生态城市建设主要有三种类型:通过生态城市规划指导生态城市建设、通过在区域内部建立生态新城带动生态城市建设和资源型城市转型为生态城市。三种类型的特点明显并对北京在未来生态城市建设发展中有典型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生态经济市建设是今后城市建设的模式,在城市建设中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追求生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使城市环境优美、经济繁荣、社会安定。  相似文献   

8.
生态混凝土在城市面源污染控制中的应用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混凝土是20世纪90年代开始研究的一种崭新的混凝土。具有独特的多孔结构。可以通过综合利用物理、化学及逐渐形成的生物膜的生物作用.清除和降解污水中的污染物,是一种理想的新型环保材料,目前主要应用于城市污水处理和科学研究。文章主要介绍了生态混凝土的特性、净水机理、应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城市透水性路面和绿地的两种构建模式。利用生态混凝土建设城市透水性路面和绿地。从源头上控制面源污染.将是生态混凝土在城市中应用的一个新途径。  相似文献   

9.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的汾河源头区域生态安全格局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生态安全格局的优化是保障区域生态安全,维护生态系统稳定和提升生态系统服务的重要空间途径。以汾河源头区域为例,定量评估产水量、生境质量、土壤保持量三种生态系统服务,利用热点分析法识别重要的生态源地,考虑到河流在生态系统中复杂的作用机制,构建了两种模式的生态安全格局,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综合生态安全格局。研究结果表明:汾河源头区域共19个生态源地,占研究区面积的16.59%,三种模式分别构建了33条、42条、43条潜在生态廊道。网络结构评估结果表明:三种模式均可生成闭合的生态网络,优化后的生态廊道总长度为565.957 km,网络闭合度、节点连接率及网络连接度较高,成本比较小。此外,共识别了35个生态断裂点,明确了生态保护与修复建设的重点区域,以期为区域生态保护与修复规划提供空间指引。  相似文献   

10.
煤炭资源在开发过程中,对矿区的生态破坏不可避免,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建立生态恢复区是一种有效手段。通过河南平顶山矿区生态恢复区规划建设的实践,提出了矿区生态恢复区规划建设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11.
为了恢复和重建淮北矿区生态系统,本文按照矿区各塌陷地的不同特征,提出了矿区生态保护总体规划,该规划主要包括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环保产业、生态旅游业和工业污染防治设施建设等,规划后最终使整个淮北矿区生态、社会、经济效益同步增长,矿区实现生态良性循环,促进淮北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生态建设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然生态系统是可持续发展的,人类传统的社会经济发展以破坏生态系统8为代价。生态建设以社会-经济-自然人类复合生态系统理论为依据,以区域或行业为单元,或以解决生态环境问题或以生态恢复为宗旨而进行的。我国生态建设的基本经验是:站在可持续发展的高度,以生态革命的新思路进行战略规划,以生态经济学、产业生态学和生态工程学原理为指导进行技术规划,同时提出优先发展的生态产业类型、技术和方法,第一性生产量最大、生  相似文献   

13.
在收集和分析对生态工业发展研究的文献基础上,将影响生态化工产业发展的因素归纳为3大因素:直接因素、间接因素和机制性因素,6个二级指标,分别是自然因素、经济因素、技术因素、产业因素、社会因素、政策法规,同时针对全国第一化工大省山东省不同类型、不同地域的11家化工企业进行了实地调研,并对问卷调研数据进行了基于SPSS软件的克朗巴哈α系数的信度分析以及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并按各二级指标中所含因素的重要程度确定了影响生态化工产业发展的12个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化工产业生态化发展的建议,为化工产业生态化建设提供相应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4.
王晶 《环境保护科学》2017,43(1):111-113
目前,生态文明视角下县域经济产业结构调整面临着工业化快速发展和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局面,面对新的挑战,一方面必须大力发展县域绿色经济、建立县域生态消费保障机制;另一方面要转变传统产业发展模式,通过以产业结构重组实现产业结构生态化,推进生态产业发展,从而创造出一种由生态产业支撑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5.
从城市生态承载力的三类变量之间的关系出发,构建城市生态承载力评价模型;并以资源型重工业城市抚顺市2000~2009年数据为基础,分析了该市的生态压力参数和生态弹性力参数的变化情况,评价了抚顺市的生态承载力水平。结果表明:抚顺市生态承载力变化分为3个阶段,平稳期(2000~2002年)、起伏期(2002~2007年)和递增期(2007~2009年);生态承载力水平由2000年的-0.311增长到2009年的-0.017,抚顺市一直处于重载状态,属于高耗损型,强不可持续发展模式,但有趋于可持续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生态文化--生态城市建设的软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生态文化的内涵以及其在生态城市建设中的软件作用。城市的生态文化建设应该从物态、行为、体制、心智四个层面进行,并且互相促进,形成一个循环的整体;城市生态文化建设的核心是利用教育和宣传积极培育生态意识,同时加强生态体制这一保障体系的建设。  相似文献   

17.
抚顺市生态环境现状:(森林覆盖率较高,但生态系统结构不合理,生态功能的发挥受到影响;矿产开发严重破坏生态平衡,矿区生态环境恶劣,历史欠帐大;自然保护区植被覆盖率较高,但生物多样性仍遭受严重威胁;农业生态问题严峻;水土流失严重;建成区布局紊乱,绿地系统缺乏连通性。)指出生态环境建设面临的制约因素为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不协调、经济发展模式粗放,生态恶化、缺乏有效的生态经济政策,资金短缺。  相似文献   

18.
开发区扩区或与行政区合并是近年来开发区二次创业的发展趋势,有必要对并区前后的土地利用和产业布局合理性进行评估。应用层次分析法和专家打分法分析了大连金州新区并区前后的生态适宜度。结果表明:原金州区的工业区和居住区在合并前后生态适宜度得分从63.75分和60.25分上升到82.75分和85.75分;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区和居住区从82.75分和77分上升到82.75分和85.75分。均从不适宜、适宜上升到很适宜。  相似文献   

19.
在介绍生态完整性的概念及其度量方法的基础上,以湖北省丹江口市田家沟矿区钛磁铁矿为例,从自然体系生产力、景观生态体系质量与生态系统脆弱性3个方面,阐述了露天矿开采对区域生态完整性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区域生物生产力的变化仅局限于项目区内;作为模地的林地优势度值从84.64%降低到80.15%,下降的幅度较小,恢复稳定性和阻抗稳定性变化也不大;各植被群落的脆弱性均属于轻微脆弱,在受到人为干扰时,森林生态系统具有稳定性和可恢复性。因此工程建设对区域生态完整性的影响在可承受的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20.
珠江三角洲产业结构调整与生态环境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珠江三角洲产业现状的基础上,指出其对生态环境的不利方面,并提出关于珠江三角洲未来产业结构调整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