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采用4种预处理方式对35个地表水监测断面进行样品采集并对采集后的样品进行了化学需氧量(COD Cr)的测试。采用spss t配对检验等方法对不同预处理方式的监测结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静置30min-离心处理、静置30min-直接灌装、离心处理-63μm尼龙筛过滤、离心处理-直接灌装、63μm尼龙筛过滤-直接灌装五个配对组COD监测结果呈显著性差异;直接灌装绝大多数断面监测结果大于其他3种方式,离心处理绝大多数断面监测结果低于63μm尼龙筛过滤和直接灌装,此次研究为监测工作中地表水COD Cr预处理方式的选择方面提供参考性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2.
化学需氧量测定方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化学需氧量是水质监测的一项重要指标。对化学需氧量标准测定法围绕提高分析速度,缩短回流时间,降低试剂费用而进行的样品消解方法、测定手段、催化剂和氧化剂等方面的改进,及间接预测、在线自动监测研究进展作了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3.
在开放的光催化反应器中,以紫外(UV)光为光源,以二氧化钛为催化剂,研究了不同水质条件下对模拟丙烯腈(AN)污水中化学需氧量(COD)的控制效果及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UV光-TiO2催化体系对AN污水中COD具有良好的去除效果。当在浓度为300mg/L模拟AN污水中投加浓度为20mg/L的二氧化钛及紫外光照射180min时,污水体系中的COD残存率为7.9%。同时,反应过程中不会对环境产生二次污染。  相似文献   

4.
张洪 《四川环境》2009,28(1):41-42
化学需氧量测定中,样品的代表性和滴定的误差直接影响结果的准确性。采用水浴超声器均化水样,可提高样品的代表性,通过调整滴定液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的浓度,可以减小滴定的误差,从而提高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5.
化学需氧量测定方法的改进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葛福玲 《四川环境》2012,(1):109-113
化学需氧量是综合评价水体污染程度的重要指标,是水质监测的重要水质参数。文章就国标方法的众多改进措施分类进行了探讨,包括消解方法的改进、氧化剂、替代催化剂和酸体系的研究、氯离子干扰的消除以及取样均匀性的改进,然后介绍了相关系数法、分光光度法、连续流动分析法、原子吸收法、电化学法、化学发光分析法、生物法、臭氧氧化法、光催化氧化法等COD测定替代技术,评价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最后指出,建立灵敏、准确、适应性强、低耗、无二次污染、性价比高COD监测分析方法是COD监测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以降低成本、减少二次污染、提供多元化实验条件为主要出发点,开展GB 11914-89中氯离子掩蔽剂加入量和催化剂种类等优化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按比例加入的方式可以降低硫酸汞使用量,m[HgSO4]:m[Cl-]=10∶1即可达到有效掩蔽效果;在标准样品、地表水和一般废水的COD测定中,硫酸镍、硫酸铝钾和磷酸二氢锰作为硫酸银的替代物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建议最低加入量为4g/L。  相似文献   

7.
在加大氧化剂用量的条件下,用COD_(Cr)常温容量测定法对石油勘探开发污水进行了测试研究和探索,并与加热回流法和仪器法进行了对比试验。认为COD_(Cr)常温容量测定法准确度较高,设备简单,操作方便,特别适用于现场应用及应急情况下的分析及监测。  相似文献   

8.
大庆油田化工总厂废水中化学需氧量(COD)的测定采用库仑法。为了提高质控合格率,从人员素质、仪器设备、电级内液等9个方面分析寻找导致误差的主要影响因素并制定对策。同时对影响电极内液及消解的因素进行正交实验确定最佳条件。结果使库仑法质控合格率由90%提高到95%,测定38次标样全部合格。  相似文献   

9.
基于便携水质测定仪,结合行标法HJ/T399—2007《水质 化学需氧量的测定 快速消解分光光度法》的实验原理,通过调节消解液的酸度和增加消解时间方式,建立化学需氧量(COD)现场快速消解优化法。 实验结果显示此优化法标准曲线相关系数达0.9994以上,标准偏差为1.3%~2.1%,加标回收率95.4%~103.5%,均符合实验要求,在实际废水样品检测中,比行标法(HJ/T 399—2007)准确度更好,与便携分析仪方法检测结果具有一致性,与滴定法HJ 828—2017《水质 化学需氧量的测定 重铬酸盐法》验证也无差异,此优化法具有成本低、操作简单快捷、准确度高的优点,适合于废水大批量的现场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10.
应用六西格玛管理法分析和改进环境监测系统水平.以化学需氧量为方法探索项目源,该测量系统较为稳定,适合做六西格玛管理方法研究.通过实验设计,计算化学需氧量系统测量能力和系统分辨力,并判断是否符合六西格玛要求.结果表明,六西格玛方法可以与环境实验相结合,计算得到化学需氧量系统分辨力为六西格玛合格水平,测量能力为可接受水平,...  相似文献   

11.
为了快速监测油田废水中的化学需氧量CODCr,因此采用TL-1(A)型污水CODCr速测仪进行加热催化消解,然后再用分光光度比色法测定CODCr,实验中进行了方法的准确度、精确度及Cl-影响实验,并与标准的重铬酸钾法进行了对比实验,结果说明分光光度法简单快速、重现性较好、准确度较高,对同一产品的测定结果与重铬酸钾法非常一致。因此,本方法可用于油田废水中的CODCr监测。  相似文献   

12.
通过鼠伤寒沙门氏菌致突变试验(AMES)对江苏油田含油污水、钻井液废水、废弃钻井液的致突变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本次检测条件下,以四氢呋喃做溶剂,江苏油田含油污水、钻井液废水及废弃钻井液均具有直接及间接碱基置换致突变性。  相似文献   

13.
废水中化学需氧量的测定采用重铬酸钾法[1],大多数情况下都存在Cl-干扰,其排除方法用HgSO4掩蔽,通过实验探讨不用剧毒药品HgSO4掩蔽Cl-的干扰,而用CODCr总量减去Cl-的量。实验结果表明:当测定化学需氧量较低而Cl-含量高的水样时,即使采用掩蔽Cl-也会产生较大的误差,而用测定值减去0.226[Cl-]之值更接近真值。  相似文献   

14.
石油加工与石油化工废料,包括废白土、酸渣、碱渣、渣油、油泥、生产润滑油添加剂的废料、废催化剂、环烷酸釜残等,在钻井液中的用途较广,可以分别用作钻井液原始组分和润滑剂、消泡剂、多效防塌剂、抑制剂、稳定剂、废钻井液固化剂以及制备这些处理剂的基础材料。文中介绍了前苏联及独联体等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和现场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5.
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化学需氧量CODCr,通过正交试验选择氧化的最佳选择。试验结果表明对CODCr值为50~1000mg/L的水样:氧化剂K2Cr2O7用量为0.20~0.40mol/L,催化剂Ag2SO4用量为10g/LH2SO4,消解时间10min,加热温度180℃。用CODCr为138mg/L的质控标样进行验证试验,其绝对误差为0.5~3.0mg/L。与标准方法相比用分光光度法测定CODCr具有分析误差小,省时、省力,节约药剂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大庆油田废钻井液对农作物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了阐明废钻井液对农作物的生物效应,以大庆油田典型的水基废钻井坡进行了玉米、大豆种子发芽率试验及大豆盆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各浓度组玉米、大豆种子发芽率均在93%以上,废钻井液未对种子幼芽产生毒害作用;对盆栽大豆籽实中金属及有机污染指标未造成影响;对大豆中营养指标─—蛋白质含量有增加的趋势,其淀粉含量有显著增加效应,脂肪含量无影响;对大豆株高增效明显,相对平均增高21.03%,各浓度组千粒重无明显区别。  相似文献   

17.
大庆油田废钻井液对土壤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钻井液成分分析及废钻井液在四种土壤中淋渗模拟试验,阐述了废钻井液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钻井液中有毒性的重金属和石油类有机物在黑钙土、草甸土、盐碱土、沙壤土中运移、积累及降解情况。  相似文献   

18.
钻井液化学剂可生物降解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实验测定了16种钻井液化学剂的BOD_5和COD_cr,并计算其BOD_5/COD_cr比值。提出了以BOD_5/COD_cr的比值划分钻井液化学剂可生物降解性的分级标准,并对16种钻井液化学剂的可生物降解性进行分级,为其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利用发光海藻快速检测钻井液毒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借助一种发光海藻Pyrocystislunula可以快速、准确地对钻井液毒性进行检测和评价,利用此原理设计的便携式毒性测试仪已经问世。文章介绍该方法的检测原理和步骤,并对该领域最新的研究成果及发展趋势进行了概述与讨论。  相似文献   

20.
江汉油田废弃水基钻井液对环境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废弃水基钻井液基本组分及生物毒性效应的分析,详细评价了废弃水基钻井液对浮游生物生长、卤虫孵化、土壤植物及糠虾的生物毒性影响。结果表明:江汉油田废弃钻井液对无节生物幼虫的影响不严重,不会影响卤虫的孵化率,但会影响其孵化速度;由于废钻井液中的含盐量高,pH值较高,因此对土壤及植物的生长有一定影响;其LC50均大于3000mg/L,基本上符合美国联邦环保局(EPA)颁布的陆相水域排放钻井液和钻屑的条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