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以二甲胺、氯丙烯等为原料合成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再与丙烯酰胺(AM)共聚生成共聚物。利用胶体滴定法测定共聚物的阳离子度、一点法测定特性粘数,并利用充气浮选法对阳离子共聚物进行浮选效果评价。结果表明,当产品的阳离子度在30%~40%的范围内除油效果最好,其效果明显优于阳离子聚丙烯酰胺(CPAM),与复配的聚合铝加聚丙烯酰胺(PAC+PAM)相当。  相似文献   

2.
利用价廉、来源广的石灰复配聚丙烯酰胺(PAM)作为絮凝剂,处理镍磷化学镀废水。实验结果表明:石灰复配PAM,明显加快絮体的沉降速度并减少絮体的体积,经处理后水质符合外排标准,处理费用大幅度下降,是一种经济可行的方法。根据实验结果为中原油田总机厂设计出镍磷化学镀废水治理方案。  相似文献   

3.
采用无机絮凝剂硫酸铝和三种不同分子量的聚丙烯酰胺对麦草浆中段废水进行絮凝沉降处理。通过对各种影响絮凝作用的因素进行系统研究,比较得出,分子量为800万的聚丙烯酰胺与硫酸铝配合的絮凝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4.
聚丙烯酰胺对油田污泥脱水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描述了油田污泥的状态、组成和胶体性质。在实验室系统地考察了聚丙烯酰胺(PAM)对油田污泥的脱水作用,发现:PAM的平均分子量、水解度和浓度与脱水效果密切相关;污泥体系的pH值对脱水效果影响十分敏感。通过室内试验确定:当污泥体系pH为8,PAM的平均分子量为300万~600万、水解度为零时,PAM的最佳使用浓度为3×10-5mg/L,大于或小于该浓度脱水效果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5.
废弃聚合物钻井液化学脱水处理技术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废弃聚合物钻井液组成的基础上,对采用化学固液分离无害化处理方法进行了实验研究。以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HPAM)、聚电解质A为絮凝剂和混合酸为凝聚剂的复合絮凝剂配方,可以彻底破坏HPAM类型废弃钻井液的胶体体系,使废浆液絮凝脱水。通过3口井废钻井液样品的絮凝试验,加药剂后废浆液自然脱水率为25%~35%,13.3kPa压差下抽滤出水率为51%~60%,絮凝残渣无再造浆能力。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棉纺织印染废水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无机高分子絮凝剂PAC与有机高分子絮凝剂PAA复配使用,对印染废水、二硝基重氮酚(D.D.N.P)起爆药废水、造纸中段水及呋吗醋酮制药废水等进行脱色实验。试验结果表明:PAC与PAA的复配使用对印染废水具有优良的脱色性能,色度去除率达80%以上,COD可降低20~30%。所用絮凝剂对这几种有色废水具有一定的广谱脱色性能,有较好的工业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用聚合氯化铝(PAC)、聚合硫酸铁(PFS)、聚丙烯酰胺(PAM)及改性蒙托石等不同无机—有机高分子絮凝剂复配使用处理炼钢厂连铸含油废水的除油效果,考察了不同絮凝剂的复配以及絮凝剂的不同复配比例对处理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用聚合氯化铝(PAC)+聚合硫酸铁(PFS)+聚丙烯酰胺(PAM)3种絮凝剂复配使用除油效果最佳,当3种絮凝剂的复配比为2∶2∶3时除油效果最好,除油率达到88.2%,达到国家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8.
黄方  张洁华  钟靖  胡婧 《四川环境》2006,25(4):25-28
本研究采用絮凝法对再生造纸废水中含细小纤维、无机填料的悬浮物进行处理试验,比较了硫酸亚铁与聚丙烯酰胺复合絮凝剂和聚硅酸氯化铁盐两种絮凝剂的絮凝效果,研究了制备聚硅酸氯化铁盐的铁硅比、pH值、碱化度以及投加量与废水除浊率之间的相互关系。实验结果表明:在最佳条件下,絮凝效果优异,除浊率达到98%,上清液无色透明。  相似文献   

9.
针对化学混凝处理含油污泥中混凝剂投加量大而混凝效率较低的问题,通过实验研究了Cl-对混凝剂处理含油污泥絮凝效率的影响。实验中采用抽滤的方法来测定絮凝效率。实验结果表明Cl-是影响絮凝效率的重要因素,Cl-<10000mg/L时,Al2(SO4)3、PAC混凝效果较好,Cl->20000mg/L时,PAM的混凝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
阳离子聚合物絮凝剂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筛选合成条件,成功地研制了一种絮凝效果优良的阳离子聚合物絮凝剂,并就聚合物的阳离子度、特性粘度以及pH值、搅拌时间对絮凝能力的影响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得出结论:在大分子量时,阳离子度24%左右,体系的絮凝效果最佳;体系pH一8左右,絮凝剂WF-1最有效;选用WF-1与其它无机絮凝剂复配使用,应用效果很好;WF-1是一种很有效的絮凝剂。  相似文献   

11.
反相乳液聚合制备阳离子聚丙烯酰胺及其絮凝性能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单体浓度、单体配比、反应温度、引发剂用量等因素对所制备的阳离子聚丙烯酰胺特性粘度、转化率、阳离子度的影响,并对产品的污水絮凝性能进行了评价。较佳的制备条件为:单体浓度为45%,单体配比为7∶3,引发剂用量m(引发剂)/m(单体)为0.5%,引发温度为45℃。用红外光谱对共聚物进行了结构表征,结果表明聚合物中有六元氮杂环的存在,达到预定要求。对共聚物进行了油田污水絮凝性能评价,研究表明单独使用自制阳离子聚丙烯酰胺(CPAM)时浊度的去除率为86.22%,COD去除率为87.95%,与聚合氯化铝复配使用时浊度去除率提高到92.91%,COD去除率提高到92.68%。  相似文献   

12.
聚合物在粘土及钻井液固体颗粒表面的吸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围绕废弃钻井液的处理,采用非分散红外TOC仪测聚合物吸附量,研究了聚合物PAM、PHP、FA367、CPAM在粘土及钻井液固体颗粒表面的吸附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聚合物在粘土颗粒表面的吸附是高度不可逆的,聚合物高分子与粘土因氢键、静电及嵌入三种相互作用方式而吸附,阳离子型聚合物絮凝剂在钻井液固体颗粒表面比阴离子和非离子型絮凝剂有高得多的吸附性能,废弃钻井液的絮凝主要以“吸附架桥”机理为主。  相似文献   

13.
在无机高分子絮凝剂聚合氯化铝(PAC)中引入有机高分子水解聚丙稀酰胺(PHP),制备出一种复合絮凝剂JX-3。PAC和PHP在其中可起到电性中和及絮凝桥架的的双重作用,使絮团紧密结合,提高絮凝效果,室内评价试验表明JX-3处理含轻油污水效果优于PAC和聚丙稀酰胺(PAM)。  相似文献   

14.
利用絮凝剂阳离子聚丙烯酰胺(CPAM)和混凝剂聚合氯化铝(PAC)对有机颜料废水进行混凝处理,考察了单独使用CPAM、PAC及两者联合使用的处理效果,探讨了初始pH值、混凝剂投加量对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CPAM与PAC复配处理该废水时效果较好,水样pH值为7.0;CPAM与PAC的投药量分别为10mg/L和150mg/L时,浊度去除率可达97.56%.  相似文献   

15.
对二级化学混凝、Fenton氧化与微孔膜过滤耦合技术工艺处理钻井污水进行了实验研究。首先通过对不同混凝剂的对比实验,确定了最佳混凝剂及试剂最佳投加量,探讨了耦合条件对处理出水COD的去除效果。实验结果表明,采用PAC和PFS的二级混凝、Fenton氧化与微孔膜过滤耦合技术工艺可使钻井污水COD去除率达到95%,其余各项指标亦达标。  相似文献   

16.
介绍复合高分子絮凝剂CM─3的研制。CM─3是以无机高分子聚合铝(PAC)、有机高分子改性聚丙烯酰胺(APAM)为主,添加少量的硫酸根离子及破乳剂复配而成的。经室内实验研究确定了适合的PAM分子量、改性PAM的胺甲基化度、PAM与PAC的比例以及其他组分的添加量,并与PAC比较进行了室内及现场应用试验,结果表明CM─3投药量为20~30mg/L时,炼油厂含油污水处理后的水质符合GB8978─88的标准。  相似文献   

17.
研究絮凝剂硫酸铝Al2(SO4)3与助凝剂聚丙烯酰胺(PAM)联合处理生活污水的效果。研究表明:Al2(SO4)3与PAM联用比单独用Al2(SO4)3处理生活污水效果更好;Al2(SO4)3 PAM对生活污水CODCr和浊度具有良好的去除能力;当投加1:1的50mg/L的Al2(SO4)3 0.5mg/L的PAM,调节水体pH=7时,处理效果最理想,CODCr去除率可达95.8%,浊度去除率可达97.5%。为复合絮凝剂Al2(SO4)3 PAM处理生活污水的应用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回收与降解聚驱采出水的工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含聚污水的处理是困扰石油行业的难题之一。基于聚驱采出水的特点,围绕聚合物的回收利用和降解理论及技术,探讨国内外含聚污水处理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现状,对比分析现有处理技术存在的问题及适应性,提出采用化学混凝、气浮和水质改性等技术来回收利用PAM(聚丙烯酰胺)的新思路,打破了降解PAM的传统思维,同时分析含聚污水处理与利用技术的可行性与应用前景,有望实现含聚污水的循环利用。  相似文献   

19.
Determination of polyacrylamide (PAM) concentration in soil waters is important in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PAM application and understanding the environmental fate of applied PAM. In this study, concentrations of anionic PAM with high molecular weight in soil waters containing salts and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 (DOM) were determined quantitatively by size exclusion chromatography (SEC) with ultraviolet (UV) absorbance detection. Polyacrylamide was separated from interferential salts and DOM on a polymeric gel column eluted with an aqueous solution of 0.05 M KH2PO4 and then detected at a short UV wavelength of 195 nm. Analysis of PAM concentrations in soil sorption supernatants, soil leachates, and water samples from irrigation furrow streams showed that SEC is an effective approach for quantifying low concentrations (0-10 mg L(-1)) of PAM in waters containing soil DOM and salts. The method has a lower detection limit of 0.02 microg and a linear response range of 0.2 to 80 mg L(-1). Precision studies gave coefficients of variation of < 1.96% (n = 4) for > 10 mg L(-1) PAM and < 12% (n = 3) for 0.2 to 3 mg L(-1) PA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