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针对化学混凝处理含油污泥中混凝剂投加量大而混凝效率较低的问题,通过实验研究了Cl-对混凝剂处理含油污泥絮凝效率的影响。实验中采用抽滤的方法来测定絮凝效率。实验结果表明Cl-是影响絮凝效率的重要因素,Cl-<10000mg/L时,Al2(SO4)3、PAC混凝效果较好,Cl->20000mg/L时,PAM的混凝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
通过室内和现场试验表明,自然除油。混凝除油-压力过滤流程是适合百色油田含油污水处理的,通过投加混凝剂PAC-4(加入量为30~50mg/L时),污水处理即可达到石油开发工业污水排放标准(COD除外),从而减轻和防止了对周围环境的污染,同时进一步处理后可作为油田回注地层水。  相似文献   

3.
含油污水浮选剂的评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目前炼油厂以聚合铝(PAC)作浮选剂时所出现的试剂用量大、浮选效果差、浮渣量多、除油率低、出水水质差等问题,用江汉油田石油化工厂含油污水为样品,在实验室和现场模拟试验的条件下,评选出能降低出水水中主要污染物浓度的复配优化配方,并对此配方的经济实用性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4.
胜利油田采油废水污染现状及达标处理技术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油田采油外排污水的污染现状,并对油田主要的采油污水处理技术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与评价。调研结果表明:油田采油污水的外排量较大,处理达标率很低,环境污染严重;目前采用的大部分采油外排污水处理技术已不能适应油田生产的需求,必须研究开发新的采油外排污水处理技术。利用氧化塘技术处理桩西联采油废水和利用生物接触氧化法处理孤岛采油废水的工程实验获得成功,废水最终达标排放。  相似文献   

5.
沉淀浮选法治理含重金属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沉淀浮选法治理含重金属废水,找到了气浮活性好,来源广泛,价廉,几乎无毒的气浮剂AS;考察了沉淀浮选法的影响因素,确定了沉淀浮洗法治理含重金属废水的最佳工艺条件,处理实际废水的实验证明,沉淀浮洗法不仅能治理含重金属废水,还十分有效地回收了废水中的有价元素,总金属回收率达99.27%,且总金属富集比达113.5(倍),此外,还对气浮剂AS的作用机理进行了探讨,本研究结果对沉淀浮选法治理含重金属  相似文献   

6.
以二甲胺、氯丙烯等为原料合成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再与丙烯酰胺(AM)共聚生成共聚物。利用胶体滴定法测定共聚物的阳离子度、一点法测定特性粘数,并利用充气浮选法对阳离子共聚物进行浮选效果评价。结果表明,当产品的阳离子度在30%~40%的范围内除油效果最好,其效果明显优于阳离子聚丙烯酰胺(CPAM),与复配的聚合铝加聚丙烯酰胺(PAC+PAM)相当。  相似文献   

7.
常用钻井液填加剂对钻井污水化学需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石油工业钻井污水化学需氧量(COD)严重超标的状况,从分析测定目前油田常用的8种钻井液添加剂的COD入手,探讨了钻井液添加剂对钻井污水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8种钻井液添加剂按油田现场配比复配后,对钻井污水COD的影响程度各不相同,其大小依次为:柴油、HPAN、磺化沥青、PAN、PAM-1、FA-367、XY-27、CMC;钻井污水中COD值严重超标的主要因素是钻井液添加剂;并且钻井液添加剂浓度与其对应的COD之间存在良好的一元线性关系。根据一元线性回归方程可较好地预测油田现场各钻井液添加剂对COD的影响,为解决钻井污水处理这一难题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油田污水深度处理与回用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冀东油田采油污水经过处理合格后,用于采油注水,污水处理后质量合格与否直接影响油田原油开采效果。通过联合站原污水处理工艺的改造,特别是核桃壳过滤器增加加药口,加强反冲洗及生化处理技术的改进等,达到了一定的效果,使水质有了很大的改善,促进了油田的开采和污水回用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新疆油田风城油田作业区稀油污水处理为例,针对污水水质不稳定的问题,分析了污水处理工艺、运行状况及影响水质的原因.针对水质恶化的原因,在原污水处理流程不同位置开展电絮凝技术处理效果研究,优化出适宜的电流密度、极板间距以及电解时间等条件.试验结果表明:在二级过滤器进口安装电絮凝装置后,其出水石油类为0,悬浮物为2 mg/L以下,达到了油田的处理要求.  相似文献   

10.
用二级絮凝强化技术处理钻井污水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絮凝沉降法是国内外普遍采用的钻井污水处理方法。对辽河油田的钻井污水采用二次絮凝处理工艺进行了实验。该油田钻井污水处理中选用CaCl2作为一级絮凝剂,利用离心强化固液分离法,污染物的脱除效率高,处理时间短。用二级絮凝强化技术处理钻井污水时采用了调质剂C和助凝剂D与絮凝剂PAC或LX复配,出水中铬的化学需氧量低于150mg/L,处理后的水质满足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比国外的有机絮凝剂和无机絮凝剂复配使用情况,对钻井污水用新型絮凝剂一有机一无机复合絮凝剂WBY进行了评价,结果证明该絮凝剂能经济、高效地处理钻井污水。  相似文献   

12.
填料式浮选柱操作参数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实验室装置上研究了不锈钢波纹板填料柱的主要操作参数对除油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填料可以明显改善气体在柱内的径向分布,可以明显提高浮选柱的操作稳定性。实验确定了波纹板填料式浮选柱的主要操作参数是:最低气体表现线速度3.8cm/s,污水停留时间为5min,浮选剂投加量为5~10mg/L。  相似文献   

13.
在含油污水水质分析的基础上,采用烧杯实验和分光光度法研究絮凝剂的絮凝效果。筛选出以无机絮凝剂硫酸铝与两性高分子聚合物CE-3090的复配体系,同时研究了影响絮凝效果的因素并探究了其影响机理。结果表明:在温度为40℃,pH为7.72,170 r/min时高速搅拌1 min,然后50 r/min低速搅拌5 min,硫酸铝的加量为90 mg/L、CE-3090的加量为0.5 mg/L,絮凝沉降30 min后其絮凝效果较好。实验证明:该复配处理剂处理含油污水后,含油量和杂质含量都达到了SY/T 5329-94《碎屑岩油藏注水水质推荐指标及分析方法》油田污水回注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针对五里湾采油污水含油量、悬浮物、细菌含量高、成垢离子含量较高的特点,文章通过对pH值、除铁剂、絮凝剂、加药间隔时间进行优选,得出适宜的絮凝条件:pH值为7.5、除铁剂加量为40mg/L,无机絮凝剂加量为40mg/L、有机絮凝剂加量为1.0mg/L、加药间隔时间为30s。分析了处理前后的水质,并进行了与地层水的配伍性实验。结果表明:处理后水质达到《碎屑岩油藏注水水质推荐指标及分析方法》SY/T5329—94中回注水水质标准,并且水质稳定,与地层水配伍性良好。  相似文献   

15.
絮凝- 电气浮法处理乳化油废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含乳化油废水由于表面活性剂的存在处理难度较大。通过絮凝——电气浮方法处理乳化油废水,确定絮凝及絮凝——电气浮所需的最佳絮凝剂用量;通过正交试验考察了pH值、电流密度、电极间距及气浮时间等操作参数的影响,得到絮凝一电气浮的最优操作条件为电流密度为20.83A/m^2,电极间距为1cm,pH值为7.4。在聚合硫酸铁投加量为50mg/L,电气浮30min时COD去除率可达95.2%。此方法对轴承厂废水的COD去除率可达75%,出水COD可降至91.9mg/L。结果表明用这种方法处理乳化油废水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CW-O1反相破乳剂在油田采出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田进入高含水期后,采出水量急剧增加,污水脱油处理难度加大。本文介绍了CW─01反相破乳剂脱油性能的评价方法及其与国内外样品除油性能的对比结果,并举例介绍了该破乳剂在油田和炼厂含油污水处理中应用的显著效果,说明CW─01反相破乳剂是用于含油污水处理的高效脱油剂。  相似文献   

17.
PDW-Ⅱ型石油钻井污水处理机的研制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介绍了PDW-Ⅱ型石油钻井污水处理机的开发研究及现场试验结果。该机采用一步絮凝沉淀的工艺过程,适用于低色度、低浊度石油钻井污水的处理。试验表明:处理后出水达到国家综合污水二级排放标准,可以排放或回用于井场。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在实验室装置上着重考察了化学药剂对吸入式气浮净化机除油浮选动力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化学药剂对浮选速率常数有明显影响,不同化学药剂及用量其影响效果不同。  相似文献   

19.
伊利金川污水处理厂的设计与运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乳品生产中产生的污水水质特点,对伊利金川污水处理厂采用“调节-隔油-UASB-SBR”工艺进行了工程设计。运行结果表明,采用UASB工艺处理乳品生产中的污水,绝大部分有机物可由厌氧微生物进行降解及去除,每天可减少供氧能耗约7900kW·h,每年可节约电费约130万元。出水水质符合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的一级标准。同时,污水处理厂每天可产生约14300m3沼气(含9875m3甲烷),相当于9.8吨标准煤。沼气可用于低压锅炉燃烧原料,对于缓解目前能源日益紧缺的压力和发展企业的循环经济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该工艺还具有路线短及能源回收等优点,实用性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