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石油污染包气带中降解微生物的分布特性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李广贺  张旭  黄巍 《环境科学》2000,21(4):61-64
包气带土层系统中油类污染物的性质和降解微生物的分布特性是影响污染物自然衰减和污染包气带强化生物治理的重要自然和生物学因素 .对淄河滩油污土层的石油类污染物的含量、污染物质组成的分析 ,以及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的研究结果表明 ,饱和烷烃、环烷烃和多环芳烃构成淄河滩油污土层中主要烃类污染组分 ,其含量高达 90~200 g· kg-1干土 .淄河滩石油污染土层中降解菌主要为好氧异养菌 ,菌群数量高达 106~107个·g-1干土 .为包气带土层石油类污染物的自然衰减和净化提供了良好的生物条件 .  相似文献   

2.
包气带土层中石油污染物生物降解的温度效应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张旭  李广贺  黄巍 《环境科学》2001,22(4):108-110
温度是影响包气带土层中石油污染物自然衰减的重要因素.通过室内模拟实验对油污土层微生物降解的温度效应进行研究,并预测不同温度下石油污染物的半衰期.结果表明,温度对生物反应速率常数的影响符合关系式K=3145exp(-5233/T).根据该式对石油污染物的半衰期进行预测,得出5℃、10℃、20℃和30℃时包气带土层中石油污染物的半衰期分别为1499 d、1075 d、572 d和317 d.  相似文献   

3.
油污土微生态环境非生物因子与微生物活性关系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贾建丽  李广贺  钟毅 《环境科学》2004,25(3):110-114
油污土微生态环境的非生物因子通过改变降解优势菌的含量及活性最终影响石油烃的生物降解速率及模式.本研究通过对我国北方部分油田和石油化工区的取样分析,揭示油污土微生态环境的非生物因子与微生物活性的关系,研究影响微生物活性和石油烃降解效率的环境及污染物等非生物因子.结果表明,我国北方油田区及石油化工区土壤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石油烃污染,石油烃含量最高可达34 000mg/kg干土.柱层析分析结果表明,污染物中烷烃、芳烃等轻质组分含量超过50%,有利于微生物活性的提高.油田区土壤的pH值一般在7.8以上,不利于石油烃降解微生物生长代谢;油污土的营养水平普遍较低,如可被生物利用的速效氮含量低于30mg/kg干土,速效磷含量低于10mg/kg干土,仅占土壤总氮、总磷的5%左右,远远达不到石油烃生物降解所需的营养水平(C:N:P=100:10:1).毫无疑问,调节土壤pH值,增加对营养水平等非生物因子的调控对于提高微生物活性,加快石油烃的降解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X532(X) 300192包气带土层中重质油的生物可降解性/邵辉煌…(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清华大学一2(X)2,42(5)一708-710环图N一5 通过投加高效微生物和半腐熟堆肥材料,改善微生物生态环境,促进重质油的生物降解。利用乳刘旧et抽提重量法评价重质油污染土层生物修复的进程,并探讨了微生物活性与石油污染物生物降解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重质油生物降解的半衰期长,经过卯d,生物降解量仅占总量的20%。微生物计数和脱氢酶活性与石油污染物生物降解之间存在良好的相关性,表明了微生物量和脱氢酶活性是油污土层生物…  相似文献   

5.
海洋石油污染研究现状及防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石油是海洋环境的主要污染物,已经对海洋及近岸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危害.文章概述了海洋石油污染的原因、危害、微生物降解机理以及生物修复技术等内容,提出了微生物降解是海洋石油污染去除的主要途径.最后,提出以生物降解为基础,配合使用不会影响生物生长、繁殖的化学处理剂,将更好的处理海洋石油污染.  相似文献   

6.
海洋石油污染的微生物降解过程及生态修复技术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洋石油污染物的微生物降解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石油组分与物理化学性质、环境条件以及微生物群落组成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氮和磷营养的缺乏是海洋石油污染物生物降解的主要限制因子。文章阐述了石油烃类的微生物代谢途径、影响因素、常规的生物修复技术以及两种海洋专性解烃菌降解石油的协同效应和极地海洋石油污染的生物降解过程和方式,对未来海洋石油污染控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石油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技术及微生物生态效应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利用投菌法和生物刺激法对陕北子长石油污染土壤进行微生物修复研究.通过利用红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处理方法对石油烃的去除效果确定了修复陕北石油污染土壤的最佳方案.修复过程中利用最大可能计数法(MPN)、PCR-琼脂糖电泳法、PCR-DGGE法分别测定了石油烃降解菌数目、催化基因、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对土壤微生物生态效应进行研究.结果发现石油污染土壤不同生物处理修复效果为:生物刺激(加入N、P营养物质)生物强化(投加降解菌)其他.土壤中石油烃降解率与可降解石油烃的催化基因含量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修复过程中土壤中的石油烃和烷烃降解菌数量显著多于多环芳烃降解菌数量,投加外源降解菌SZ-1可以显著提高土壤细菌群落的多样性.研究结果有助于深入理解生物修复石油土壤过程中的微生物生态效应变化.  相似文献   

8.
石油污染土壤生物修复的中试系统构建与运行效果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构建了石油污染土壤生物修复中试系统,考察了中试规模下石油烃生物降解效率、矿化过程在生物降解中的作用.揭示生物修复过程中的系统微生物特性及其降解活性的关系,为现场污染土层生物修复工程评价和关键技术参数选择提供技术依据.结果表明,经过93d的运行,石油烃去除率达25.8%,其中典型轻质组分烷烃生物降解率最高,可达43.12%.中试系统运行稳定后,与现场调研的土壤微生物相比,其数量提高了1个数量级,活性提高了1.5倍.  相似文献   

9.
生物炭输入土壤对其石油烃微生物降解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露露  周启星 《环境科学学报》2016,36(11):4199-4207
以木屑和麦秆为原料,在300℃和500℃下热解制备生物炭,分析了生物炭输入对大港油田污染土壤中总石油烃及其组分(正链烷烃n C8~C40和16种PAHs)微生物降解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炭输入强化了土壤中总石油烃及其组分的生物降解.生物炭原料的选取对烷烃降解影响显著,对PAHs影响较小;高温制备生物炭对污染物降解的强化效果较好,这归因于生物炭表面性质和降解微生物种类的不同.土壤中加入生物炭后,低环PAHs的降解效率显著高于高环PAHs.添加典型的土壤易分解有机质(葡萄糖)产生正激发作用,导致生物炭矿化,促进了烷烃降解,抑制了PAHs的去除.可见,生物炭输入可有效促进石油烃的微生物降解,对修复石油污染土壤起正效应.  相似文献   

10.
寒冷地区石油泄漏造成了严重的土壤污染问题,低温条件下土壤微生物降解石油烃已成为生物修复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微生物修复在土壤污染修复中有着显而易见的优势,许多学者对土壤石油烃的微生物降解机理和限制因素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同时,通过研究低温条件下微生物土壤石油烃降解的影响因素可以明晰土壤生物修复的应用方向。微生物修复低温石油烃污染土壤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石油组分和性质、微生物菌群组成和性质以及其他相关的环境条件。在应用方向上,目前低温土壤石油烃生物修复应用技术主要包括生物刺激和生物强化等。  相似文献   

11.
辽河油田石油污染土壤的2阶段生物修复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建立了污染土壤预制床处理工程,对不同类型原油污染土壤分别进行堆腐处理,历时2个阶段,共运行210d.当稀油、稠油、特稠油和高凝油污染土壤中石油烃总量(TPH)为25.8~77.2g·kg-1时,经过53d(为第1阶段)的运行,TPH去除率38.37%~56.74%.第2年(为第2阶段)继续处理156d,TPH降解率达到66.59%~80.96%.连续运行结果表明,污染土壤中易分解的石油烃污染物大部分在第1阶段得到降解,第二阶段降解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2.
酸性土壤环境石油烃生物降解效应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污染场地酸性土壤环境和生物修复土壤酸化,使得酸性土壤环境石油烃生物降解效应影响与有效调控成为污染土壤修复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监测酸性和偏碱性土壤中微生物数量、活性以及石油烃含量变化,探讨酸性环境对除油微生物及烃降解效率的影响.通过投加富集菌液和生物载体,调控酸性土壤微生态环境,揭示微环境调控对于烃生物降解效应影响.研究结果表明,pH为5.4~5.7的酸性土壤,对土著除油微生物活性和数量具有显著抑制性,烃降解处于停滞状态.投加富集菌液未能有效地减弱酸性环境对除油微生物的强烈抑制作用.微生物数量在14d内从106个/ g减至0,微生物FDA(FluoresceinDiacetate)活性很低,约0.10Abs/g .生物载体的投加,能有效改善介质界面微生态环境,明显减弱酸性环境的抑制效应,减缓除油微生物死亡速率.19d时土壤中降解微生物由原来的2×106个/g下降到2.2×102个/g ,第49d石油烃的生物降解率为13.02%.  相似文献   

13.
石油污染土壤的生物整治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对被石油污染的包气带土层中微生物生态分布特性进行了调查,并从该土层中分离出159株烃降解细菌和真菌,其中17株可以不同程度地分别利用烷烃(nC9~nC18)和芳烃(酚、萘、甲苯和二甲苯)作为唯一碳源生长,在最适氮源和磷源的条件下,假音胞菌在52在7d内可利用石蜡作为碳源,生物量连续增加;3d可将初始浓度为500mg/L的机油降解99%,投加选育出的混合菌株,进行土壤石油污染的生物整治模拟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14.
微生物降解油田含油污泥中烃类污染物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增德  张建  祝威  孔瑛 《环境科技》2005,18(4):9-11
微生物法治理油污土壤具有成本低、效果好的特点。其原理是微生物利用油烃作为碳源合成自身物质.进行生长繁殖,从而使油烃含量减少。在好氧和厌氧条件下,从油污土壤中分离纯化出4株能降解石油烃类的微生物CH1、CH2、CH3和CH4。经鉴定菌株CH3为假单胞菌属,通过生理特性实验,确定了其生长的最适pH值为7.5,油泥中石油烃类的降解率达85%。按照文中微生物处理舍油污泥的现场施工方案,可使处理后舍油污泥中烃类含量〈1500mg/kg(符合国标GB4284—1984要求)。  相似文献   

15.
地膜可保持土壤湿度,调节土壤温度及限制杂草生长从而促进农作物增产,在现代农业生产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然而,地膜主要成分聚乙烯(PE)性质稳定,难以降解,极易在农田土壤中残留并积累.此外,地膜在生产过程中添加邻苯二甲酸酯类(PAEs)作为塑化剂,该类有机物极易在土壤和水体环境中积累和迁移,且生物毒性大,对生态环境、粮食安全和人体健康构成极大威胁.聚乙烯和邻苯二甲酸酯复合污染是土壤有机污染治理的重点和难点.因此,农用地膜污染土壤修复是环境科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亦是作物生产安全和人类健康的重要保障.微生物降解的生物修复较物理化学技术具有效率高、无二次污染、成本低、环境扰动小等优点,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由此,本文综述农用地膜使用和土壤残留现状及其生物降解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地膜污染农田土壤的生物修复提供基础信息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6.
石油污染土壤生物修复中试系统对微生物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微生物作为土壤石油烃生物降解的主体,其活性是提高石油降解效率的关键要素.在石油污染土壤生物修复过程中,环境条件的改变造成微生物特性及其降解活性的相应变化.与现场调研的土壤相比,生物修复中试系统中微生物密度提高了1个数量级,FDA活性提高了1.5倍.由于环境胁迫产生的诱导作用,除油微生物优势明显.中试系统运行稳定后,除油微生物密度比微生物总密度低1个数量级,污染土壤中微生物的活性与除油微生物的密度变化更趋于一致.扫描电镜和显微镜观察结果表明,生物修复系统微生物以杆菌、球菌为主,革兰氏染色呈阳性.生物修复不同时期土壤与现场土样相比,其种群构成呈现各自的特点.在生物修复后期,微生物种群多样性有所降低,在强化生物修复中试系统中更为明显.这主要是因为随着反应的进行,环境胁迫对微生物的种群多样性及其相对丰度都产生了诱导.   相似文献   

17.
以草炭为生物基质,与陈化油泥按质量比1:1混合,采用现场土耕法研究草炭对陈化油泥强化生物降解的影响。经过26个月的现场试验,结果表明,草炭能显著提高陈化油泥的生物修复效果。陈化油泥中总石油烃(TPH)的降解率为38.9%;其理化性质得到显著改善,盐碱浓度显著降低(pH由8.7降至6.9,全盐量由20.3g/kg降至7.3g/kg),有机质浓度增加17.3%,有效态氮、有效态磷、有效态钾营养元素浓度显著增加;与陈化油泥自然衰减结果相比,草炭强化生物修复能提高微生物数量和生物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8.
泥浆生物反应器技术可用于极端环境、高浓度污染土壤的修复,相比于其他生物修复技术具有处理效率高和环境条件易控制等优势。介绍了泥浆生物反应器对多环芳烃(PAHs)、多氯联苯(PCBs)、五氯酚(PCP)和总石油烃(TPH)等难降解有机物的处理效果,比较了污染物特性、降解途径、水土比和运行条件(pH、温度、溶氧量等)等因素对污染物去除效果的影响,综述了该技术的相关工艺、工程案例及应用成本。由于泥浆生物反应器综合应用成本较高、微生物修复过程复杂,目前国内的相关研究大多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未来需进一步提升反应器修复效率,降低应用成本,推动泥浆生物反应器技术在国内的产业化应用。  相似文献   

19.
The distribution of actinomycetes in oil contaminated sandy loam ultisols of the Niger Delta region of Nigeria was studied to aid in understanding the effect of hydrocarbons on indigenous microbial population in tropical soils. The average total counts of actinomycetes in all the oil samples analysed was 103 cfu/g. Higher counts of actinomycetes were observed during the dry season than during the wet season. The counts of hydrocarbonoclastic actinomycetes correlated positively with the total count of actinomycetes.The actinomycetes were generally restricted to the top soil(0-10 cm soil depth) although a seemingly deeper(down to 40 cm soil depth) distribution was noticed in the dry season. The isolates included oil degrading species of Actinoplanes, Norcadia,Streptomyces and Streptosporangium. Their high oil utilization ability indicates their positive potential and role in the bioremediation of oil-spilled soils.  相似文献   

20.
固定化微生物技术修复PAHs污染土壤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钱林波  元妙新  陈宝梁 《环境科学》2012,33(5):1767-1776
多环芳烃(PAHs)是环境中普遍存在的一类典型有机污染物,绿色修复PAHs污染土壤已成为国内外环境和土壤界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作为一种新型的微生物修复技术,固定化微生物修复有机污染土壤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国内外相关研究刚刚开始.本文重点评述了近几年国内外有关固定化微生物技术修复PAHs污染土壤的最新进展,总结了固定化微生物技术的修复原理、微生物固定化载体的选择、高效降解菌的筛选、固定化方法及影响因素等方面,并提出今后的发展方向,为我国开展固定化微生物技术修复有机污染土壤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