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天津市海洋环境风险源调查成果,在对海域赤潮、危险化学品和溢油3种环境风险进行评价的基础上,构建了海洋环境风险综合评价的方法和指标体系,并以海域划分的245个2′×2′的网格为对象,对天津市海洋环境风险进行了综合评价。评价结果显示:天津市海域总体上处于中低风险态势,中、低风险海域面积分别约占海域总面积的59.18%和24.90%;高风险海域占海域总面积的15.92%,碎片化地分布于汉沽大神堂牡蛎礁海洋特别保护区、北塘旅游区、大港湿地、天津港、南港工业区等敏感或重点海域。评价成果可为天津海洋环境风险管控、海域资源使用配置、海洋环境保护规划等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2.
随着海洋运输业的高速发展,通航环境日趋复杂,船舶溢油事故风险不断加大,溢油事故对环境的破坏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以青岛市附近海域为研究对象,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水文气象情况、清污情况、油污染情况和溢油地点情况评价指标各因子权重,并通过Arc GIS的Model Builder环境建立自动化数据处理流程对研究区域做出了模糊综合评估,得到了溢油区域的事故危害评估结果,为划定事故区域隔离带、规划清污船只航行路径以及降低海上溢油事故影响提供了指导性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对青岛市重点工业行业橡胶制造业、塑料制造业、化学品制造业、涂料制造业、石油加工业、金属制品业、制鞋业、包装印刷业、铁路船舶制造业、汽车制造业的挥发性有机物(VOCs)排放浓度开展了调研,探讨了其对二次污染物O3和二次有机气溶胶生成的贡献,并评价了非致癌风险。结果表明,青岛市各重点工业行业排放VOCs浓度总体较低,石油加工业和化学品制造业VOCs排放浓度占比较大,而金属制品业、铁路船舶制造业、汽车制造业等行业排放的废气VOCs对二次污染物生成的贡献较高。化学品制造业、包装印刷业和汽车制造业排放的废气VOCs的非致癌风险总和略超过了风险阈值1,主要是由芳香烃类引起的,普通人群不会直接接触工业行业排放的废气,基本处于安全水平,一线工人可能存在一定潜在危害,应加强防护。对工业企业进行VOCs治理,除控制排放总量外,更应该针对行业类型、VOCs来源及组分进行有的放矢的管控。  相似文献   

4.
城市危险化学品事故统计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通过对2002-2004年发生在中国内地12个主要城市的435起非爆炸品类危险化学品事故统计分析,发现:(1)危险化学品事故总体呈进一步发展趋势;(2)处于城市生活区的化工企业发生危险化学品事故对城市的影响最大;(3)危险化学品在运输阶段,发生事故的比例最高;(4)民用燃气是造成使用阶段危险化学品事故的主要危险源,而人为失误和违规操作是民用燃气类危险化学品事故的主要原因.在统计分析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基于2000-2008年突发环境事故资料及社会经济统计数据,研究了上海市近10年突发环境事故的动态变化趋势和空间分布格局;通过系统聚类分析及回归分析法,探讨了引发突发环境事故的内外部因素.研究发现:(1)上海市近10年的突发环境事故逐年递增,年均增加率总体呈先升后降趋势,平均87.9%的事故为水污染和大气污染2类事故;(2)从污染源上看,48.8%的事故由有毒物质泄漏引发的,最常见化学品是二甲苯、氨和氯;(3)从空间分布看,事故集中在上海东北部与西南部区县,以郊区为主,其中宝山区事故发生最为频繁;(4)道路交通事故是上海市风险程度最高的突发环境事故动因,其次为企业管理不善、违反操作规程和规定、操作失误等安全事故以及放射源丢失、被盗事故;(5)监管上的缺陷使工业总产值、人口数、GDP、载货车数、货物运输量、废气排放量和固体废物排放量等社会经济指标与突发环境事故发生次数呈极显著正相关,行之有效的突发环境事故削减措施是加强对污染物或具有环境风险的化学品在生产、储存、运输、使用、处置等各个环节中的监管.  相似文献   

6.
石油化工行业规划涉及多个石油化工项目的选址和多个备选方案的比选,增大了环境风险评价的不确定性.基于区域环境风险敏感性分析,研究了环境风险评价方法.在传统的环境风险分析框架即事故的发生概率(风险度)与事故的环境后果的基础上,考虑区域环境风险敏感性对环境风险评价的影响,对规划布局涉及区域的环境风险进行评价,最后将该方法初步应用于实际案例中.研究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地分析多个备选方案的规划的环境风险,分析结果直观、可行,且可以辅助决策者对产业布局的合理性作出准确的判断,通过对该方法在应用中存在问题的分析,展望了规划环境风险评价的进一步工作.  相似文献   

7.
危险废物事故排放的河流水环境健康风险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基于水体中污染物迁移转化方程的水质预测模型,并借鉴美国环保局推荐使用的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建立了一种危险废物事故排放时水环境对人体健康风险的评价方法。以电镀污泥为例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结果显示:该方法需要参数少且计算简单;电镀污泥中目标污染物(Cr、Cu、Ni、Zn)所引起的河流水环境非致癌风险(1.67)超过了美国标准中的可接受风险水平1.00,不可接受;致癌风险(0.88E-11)则小于美国标准中的可接受风险水平1.00E-06,风险不明显。  相似文献   

8.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风险管理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介绍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概念、类型与特性的基础上,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风险管理的进展。要对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进行风险管理,需要有组织的风险管理体系和风险管理计划。风险管理计划应当包括危害的风险评价、预防和应急反应三部分内容。文中详细阐述了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预防、应急处理与对策、善后处理与影响评价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糎T] "7.16"大连新港石油管道爆炸事故中的热红外溢油监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有效的监测手段、降低溢油事故的风险是海洋环境保护和社会经济节约的关键问题。"7.16"事故中使用3.0~5.0μm红外热像仪作为机载监测的一种手段,对事故海域进行常规监测,识别海面油膜,利用热红外油膜厚度模式分析油膜的相对厚度,并且结合其他遥感数据,在GIS系统中绘制每日的事故海域溢油分布图,为清污指挥部门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0.
船舶引起海域油污染主要通过两个途径:船舶事故(如海难事故)引起瞬时大量排油,油轮等船舶在日常航行中排泄各种洗舱水、机舱水、压舱水、原油渣等含油废水。前者称为急性油污染,后者称为慢性油污染。事故性溢油瞬时流量大,但是流出油集中,如果及时采取措施,可以消除其大部分污染影响。而日常性油轮的油性污染物系连续排出的,比较分散,不易治理。近十多年来,国际海运油运事业迅速发展,1980年世界石油海上运输量达到20多亿吨,通过船舶作业进入海中的油类为149万吨,石油海上运输带来的海洋油污染日趋严重。船舶正常运输造成的油污染比事故性油污染严重得多。据美国有关部门统计,船舶排放油性污染物中洗舱水、压舱水占70%,海难事故占18%,装卸漏油和其他漏油各为5%和7%。  相似文献   

11.
当前国际形势下,中国半导体行业不断创新发展。由于半导体行业的工艺技术特点,生产过程中必然涉及各类易燃易爆、有毒有害化学品。根据半导体生产行业特征及其环境风险水平,提出环境风险预防、控制、减缓措施,明确环境风险防范及应急要求,运用科学的技术手段和管理方法,尽可能降低环境风险事故发生。  相似文献   

12.
提出了农药企业生态风险评价由4个部分构成:受体评价、危害评价、暴露评价和风险表征。评价以生态资料、环境资料、化学资料、毒理学资料为基础,通过工程分析、源强分析,确定目标污染物,鉴别其危害性,计算风险发生的概率、程度、范围等,选择评价终点,利用评价模型预测目标污染物的暴露浓度,分析风险源对受体的危害程度,进行风险表征。  相似文献   

13.
探索并建立了模拟与计算化学品突发爆炸事故对环境破坏影响的基本程序,提供了有关液化石油气突发性爆炸事故的计算实例。  相似文献   

14.
于铜陵矿区采集147个农田土壤样品,分析土壤样品中Cd、Cu、Pb、Zn 4种重金属总量和有效态含量,探讨该地区农田土壤重金属的污染现状、潜在生态风险和来源,并基于不同类型农田土壤有效态重金属的风险评价提出农作物种植建议。结果表明:铜陵矿区农田土壤重金属平均值普遍高于铜陵市土壤背景值,局部地区潜在生态风险极大;4种重金属元素的单项潜在生态危害指数依次为CdCuPbZn,铜陵矿区农田土壤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程度为中等,Cd为最主要的潜在生态危害因子;基于有效态重金属对不同类型农田土壤进行潜在生态风险评价,春季农田土壤的综合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排序为油菜地蔬菜地麦地,秋季农田土壤的综合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排序为稻田蔬菜地。基于上述结果,建议在重金属污染程度较高的区域实施小麦-蔬菜轮作,而在蔬菜种植中选择对重金属吸收能力较低的种类或品种。  相似文献   

15.
化学品安全评价也叫化学品危险评价或风险评价。它们虽然从术语学角度上来说有所差异,含义不尽相同,但总的目的都是为了确定一种化学品从生产、运输、消费、乃至最终进入环境的整个过程中,甚至在进入环境之后,对人体健康、生态系统及环境的  相似文献   

16.
溃坝风险评价作为管理者开展尾矿库风险管理的重要手段,对减少和防止尾矿库溃坝事故的发生,保障其安全运行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进行尾矿库溃坝风险评价相关理论和方法的研究非常必要。通过大量的文献调研和分析,较系统回顾和总结了中国尾矿库溃坝风险评价方法的运用现状,并对不同方法存在的问题和局限性进行了探讨。在此基础上,指出了尾矿库溃坝风险评价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武烈河的水环境健康状况,基于US EPA健康风险评价方法,将正态模糊数和随机模拟方法进行耦合,建立基于正态随机模拟的环境健康风险综合评价模型,对武烈河干支流主要断面进行环境健康风险评价。评价结果表明:所有监测断面的成人健康风险值和儿童健康风险值均小于最大风险可接受水平(5.0×10~(-5)a~(-1)),处于可接受范围内,说明武烈河流域水环境健康风险状况良好;在已有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将三角模糊数改进为正态模糊数,考虑小概率事件发生的情况、选择99%概率所对应的风险值进行评价,使监测值模拟概率分布更加合理、预测结果概率分布更符合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8.
针对具有环境污染隐患的一类危险源界定模糊的研究现状,在与一般危险源比较基础上,首次探讨了环境危险源的内涵和外延。系统梳理和总结了危险源分析方法,结合环境问题的特点提出了环境危险源分析方法建议。借鉴环境风险分析一般过程,首次明确提出环境危险源分析可按照"系统分析—概率分析—后果评价—风险表征"这4个步骤进行。环境危险源分析方法与应用研究对于提高环境危险源评价的科学性、降低环境危害事故发生的概率和危害程度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环境风险评价的特点和程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列举了一些国内外重大事故案例,说明开展风险评价的必要;介绍了事故性排放与扩散、事故频率统计以及风险度估值方法;叙述了几种风险评价的标准和综合评价思路。  相似文献   

20.
苯胺所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如何正确地选择处理处置技术,对降低化学品所造成的影响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为了在事故发生后能够最短时间内有效地消除污染物对环境的影响,选取最适合的处理处置技术,提出了苯胺污染事故处理处置技术评估指标体系,从技术性能、经济成本、环境影响和社会影响4个方面进行了评估指标选取;另外,采用基于群决策的层次分析法(AHP)进行了数据处理,以降低评估过程中专家的主观性对评估结果的影响,结合评分标准最终获得最佳的应急处理处置技术方案,可为苯胺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的制定与事故应急处理处置技术的选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