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采用OECD的可持续消费指标,通过问卷调查,分析包头市的消费结构现状,评价市民的可持续消费水平、消费意识和消费行为,提出了可持续消费发展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2.
李笑诺  易诗懿  陈卫平 《环境科学》2022,43(5):2699-2708
以可持续发展理论和风险管理理念为基本原则的污染场地可持续风险管控已成为当前国际社会场地管理的重要决策问题和研究前沿热点,为明确影响污染场地风险管控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基于国内外污染场地可持续风险管控相关文献的系统调研,构建契合我国场地管理背景的区域污染场地风险管控可持续评价体系,通过指标综合权重计算判定影响风险管控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关键因子.结果表明,区域尺度上可能影响我国污染场地风险管控可持续性的指标多达44个,涵盖环境、社会、经济和技术这4个维度,单指标影响程度为0.26%~5.01%(平均值2.27%).潜在风险和温室气体排放(环境指标)、健康与安全和公众参与(社会指标)、管控成本和环保投资(经济指标)、修复周期和修复效果(技术指标)是影响我国污染场地风险管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子,影响程度为1.89%~5.01%(平均值3.58%).具有较强政策敏感性的指标,包括考核指标、投融资创新、名录管理、能力建设、安全利用和制度建设等,对风险管控可持续性已经产生1.18%~3.48%的正向影响,随着政策制度的深入落实与全面地域推广,其对风险管控可持续发展的助力效应将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3.
林俊宏 《环境科学与管理》2009,34(12):155-160,164
水不仅是人类生存之本。而且支撑着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直接关系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从水资源数量、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水资源质量等方面对2001年-2007年厦门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进行评价,评价结果表明虽然厦门市在节水工作上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是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厦门市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而且水环境质量也有待改善。最后针对厦门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从开源、节流、保质方面提出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4.
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的指标体系与方法   总被引:258,自引:10,他引:258  
本文分析了土地利用系统和土地可持续利用的特点,阐述了土地利用的持续性是土地利用适宜性在时间上的扩展,从生态、经济和社会3方面建立了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的指标体系。在不同的空间尺度上,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的主导因素也不同,从田块-农场-流域或景观-区域或国家-全球,土地利用可持续利用的主要约束因素分别是农业技术-微观经济-生态因子-宏观经济和社会因子-宏观生态因子,依据这一特点,提出了区域土地可持续利用的评价过程。  相似文献   

5.
周国梅  李霞 《环境保护》2012,(11):16-19
可持续生产与可持续消费都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机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消费行为会引导生产行为,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说,可持续消费比可持续生产对社会的影响更为深远,转变现有的消费模式不仅是破解资源与环境困境的需要,更是从深层次推动可持续生产的市场驱动力.  相似文献   

6.
中国作为当今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改革开放后持续保持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改善,对生活品质的追求和要求不断提高。与此同时,中国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差异较大、消费能力不足和消费水平低的问题仍然十分突出。目前,中国的可持续消费呈现既有进展又受制约的双重态势,消费不足与消费过度并存。  相似文献   

7.
根据可持续发展理论,构建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应用主、客观相结合的方法对指标进行权重赋值,并给出具体的评价计算方法.最后将本方法应用于福建省的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识别其存在的问题和限制性因子.结果显示,构建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可较好的反映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特征,可为海洋经济可持续...  相似文献   

8.
海岛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与探讨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在参考国内外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海岛地区的实际情况及数据资料的可获得性,利用系统科学的理论和方法,通过对海岛地区社会、经济、资源、生态环境的系统分析,给出了海岛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及其评价指标体系设置的原则,同时构建了海岛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为进一步探讨海岛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及区域的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模式奠定基础,为沿海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决策、管理和调控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9.
可持续消费是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关键内容之一。如何在增加人类福利的同时,通过践行可持续消费模式以实现生态环境持续健康发展,是我们迫切需要总结和讨论的重要议题。在系统梳理可持续消费概念、必备条件以及可持续消费效果评估的基础上,综述了消费与人类福利的关系以及水足迹视角下消费的环境影响评估研究,通过阐释人类福利、环境影响以及可持续消费模式之间的内在联系,指明当前研究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1)在可持续发展模式实践中,缺少系统、科学、合理、针对性强、有效的“战略指导”和“战略引导”;(2)缺少对可持续消费状态的系统评估和评判标准;(3)虽明确了可持续消费模式优化的方向,但个人实践可持续消费的潜在行为能力仍有待评估;(4)宏观层面的可持续消费机制或约束机制较为缺乏、可持续消费实践研究相对缺位;(5)可持续消费模式与可持续生计关联机制研究较为缺乏。最终反思提出未来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深入研究:(1)明确可持续消费的战略定位,完善顶层设计;(2)深化对可持续消费的系统评估,构建科学合理的可持续消费评估指标体系;(3)加强个人实践在可持续消费中潜在行为能力的测度;(4)深入研究宏观层面的可持续消费机制,以推动可持续消费的实践发展;(5)深入研究可持续消费模式与可持续生计关联机制,达成脱贫与长期福利的双赢红利。  相似文献   

10.
改进层次分析法评价区域工业污染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了保证区域环境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从环境、经济和社会的整体效益出发,对区域工业污染源进行系统分析、评价,并进行宏观控制本文基于环境、经济和社会三效益指标的系统要素影响,设计一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描述判断矩阵的多指标决策的层次分析法来IF价了业污染源,克服了等标污染负荷法只考虑主控污染因子排放总量的单一性以及层次分析法量化标度时产生的主观性影响,评价结果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11.
发展循环经济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载体、最佳模式,同时也是保护环境和削减污染的根本手段。循环经济就是在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指导下,运用生态学规律指导人类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重构经济系统,把清洁生产、资源及其废弃物综合利用、生态设计和可持续消费等融为一体,使经济系统和谐地纳入  相似文献   

12.
文章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提出当前影响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消费行为已经逐步转变为家庭个体为主的消费模式;对家庭消费的重要性及其对环境所造成的压力进行分析;最后通过对国内三大城市消费情况研究了影响家庭消费模式驱动力,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构建中国可持续家庭消费模式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正>发展绿色零售的意义实行可持续生产和消费模式,走循环经济之路,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是必然趋势。连接生产者和消费者的中间桥梁是零售商,零售商不仅可以引导消费者养成绿色消费习惯,还可以影响上游生产者,改变生产者的设计和生产方式。同时,零售商自身也可在绿色  相似文献   

14.
循环经济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60,自引:0,他引:60  
循环经济随着全球对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普遍认同和广泛推行,发达国家正在把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循环型社会作为实现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发展循环经济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载体、最佳模式,同时也是保护环境和削减污染的根本手段。循环经济已逐渐成为当今世界发展的一股潮流和趋势,是21世纪的战略选择。循环经济就是在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指导下,运用生态学规律指导人类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重构经济系统,把清洁生产、资源及其废弃物综合利用、生态设计和可持续消费等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15.
中国水土资源态势与可持续食物安全   总被引:60,自引:8,他引:60  
21世纪前期是中国工业化、城市化迅速推进的重要时期,也是中国走向国际贸易一体化和进入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关键时期。未来人口持续增长与消费水平的提高、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全球贸易一体化格局的形成、国内体制和制度的转型,使中国人地矛盾更趋尖锐、市场竞争空前激烈,这无疑对中国农业生产的资源基础和农产品的供需平衡产生巨大影响,进而影响到中国食物安全。论文重点分析了我国水土资源态势及其对可持续食物安全的影响,指出水土资源总量短缺及其空间上的不匹配状况将直接影响着中国可持续食物安全,到2030年中国粮食缺口可能在760×108kg左右;实现中国可持续食物安全应立足21世纪中国农业与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重点选择产业化、生态化、国际化和地区专业化的发展方向与模式,并须在优化制度环境、完善保障体系和突破结构制约等几个方面进行深化改革与创新。  相似文献   

16.
土壤修复技术的可持续性是评价土壤修复工程的可持续性和选择土壤修复技术的重要依据。以上海市某重大工程的污染场地土壤修复为例,基于欧盟组织CLARINET和英国开发的污染土可持续发展的指标评分系统,制定了评价原则;运用多标准分析法(MCA),从人体健康、社会、能源消耗以及环境保护等角度.对2种典型的修复技术(原位稳定/固化,异地填埋)的可持续性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稳定/固化技术是1种较为经济且环境污染少的可持续的修复方法;填埋技术不仅经济成本较高,而且温室气体排放种类多.对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较为不利。  相似文献   

17.
从经济可持续、社会可持续和生态可持续三个角度出发,建立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的指标体系,根据山东省1996年、2000年及2004年可持续发展调查数据,建立多目标线性加权函数对该可持续发展体系进行了综合评价模型,运用层次分析法(AHP)计算评价体系中各单项指标、领域层及子系统层的评价权重,分析结果表明山东省的可持续发展呈现逐步上升的态势,但与建立"和谐山东"的发展目标仍存在很大差距.该评价模型原理简单,可操作性强,对于政府管理及宏观决策部门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传统的消费模式对环境造成的很大的影响。章通过对传统消费模式的环境影响分析,提出推行可持续消费,把消费与环境保护结合起来,使社会、经济、环境效益得到同步发展。  相似文献   

19.
生态环境是指以人为中心的各种社会因素-及天然因素的综合体,也是展开循环经济以及天然谐和同处的最基本条件。生态环境质量则是指在特定时空内,生态系统全体或许有些生态环境因子组合对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及人类生计的相符或适合程度。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则是在运用指标系统及特定质量规范的前提下,选用适合的办法来评价特定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的好坏及其影作用的联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进程发展的速度十分迅速,发掘矿、消耗石化石动力和化工工业及建筑行业的高速发展在给区域生态环境带来了很大的不良影响,这些影响首要包含土地荒漠化、污染水资源、土壤资源的缺失、污染大气环境等因素,总结运用生态环境质量评价评价即是社会环境因子及土壤、水、大气等天然环境因子的改变状况,对于定性剖析及动态评价区域对天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含义。  相似文献   

20.
董越  徐琳瑜 《环境科学学报》2019,39(9):3171-3179
随着城市的发展,其对资源、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社会经济等各种承载的需求同步增长,单一承载力逐渐无法满足对城市发展可持续状态的综合全面评估.城市综合承载力是社会、经济、环境、资源协调作用和协调程度的具体表征.综合承载力与人口规模、社会经济活动发展带来的压力之间存在动态互动关系,只有承载力和压力维持动态平衡,才能实现城市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本文通过构建城市双向复合动态可持续评估方法,量化负向城市压力(UP)和正向城市综合承载力(UCCC)及其二者之间的复合动态关系,结合层次分析法和蒙特卡洛模拟,从经济、资源、社会三方面构建评价指标,综合考虑各影响因素的不确定性和相互作用,实现逐个单点时间城市综合承载力的概率分布模拟,进而通过复合动态关系判断模型实现单个区域单点时间的可持续发展状态的判断.最后,以广州市为例,对所提出方法进行应用.结果表明,2004—2016年,广州市的综合承载力和城市压力相互协调、相互适应,城市发展整体呈可持续状态.但2012年以来资源环境承载力有一定的下降,尤其是水资源承载力和大气环境承载力下降,需要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