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环境教育》2014,(9):2-2
正最近,又一起环境污染事件震惊全国:内蒙古腾格里沙漠腹地惊现排污池。据媒体披露,数年来,当地工业园区里的企业一直将未经处理的污水源源不断地排入沙漠,形成巨大的排污池,让其自然蒸发,然后将黏稠的沉淀物用铲车铲出,直接埋在沙漠里面,严重地破坏了沙漠的生态环境。这起污染事件  相似文献   

2.
内蒙古和宁夏交界处的腾格里沙漠腹地部分地区出现排污池。据牧民反映,当地企业将未经处理的废水排入排污池,让其自然蒸发,然后将黏稠的沉淀物用铲车铲出,直接埋在沙漠里面。目前,相关单位已成立联合调查组,对污染事件进行调查和整改。  相似文献   

3.
日前,有媒体报道,河南省洛阳市宜阳县韩城镇官西村,从2004年开始受到一家企业的污染。村民们不断向有关部门反映情况,洛阳市环保局也三令五申要求这家企业停产整顿,但直到事态扩大,上级有关部门干预,这家企业才停止生产。由于农田受到污染,一些村民采取了过激行为,最终导致一起污染事件发展成一起刑事案件。  相似文献   

4.
<正>说到去年的环境污染大事件,腾格里沙漠污染事件无疑要居第一。一是性质恶劣,竟然连沙漠都不放过。二是反映强烈,连习近平等中央领导都被惊动并纷纷做出批示。三是处理涉及面广:从政府相关官员到企业负责人,免职的免职,处分的处分,判刑的判刑,罚款的罚款。其实应该还有四——四是该污染很难了结。虽然据报道,腾格里沙漠腹地的晾晒池废水底泥已处理完毕,现场没有闻到异味,受污染沙漠正按照技术方案进行生态修复,但内行人都知道,化工企业的污水处  相似文献   

5.
正2016年1月29日,收到最高人民法院终审裁定书时,距离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以下简称"中国绿发会")首次针对腾格里沙漠污染事件提起环境公益诉讼已经有半年之久了。该案提起于被称为"环境公益诉讼元年"的2015年8月,官司从中级人民法院打到高级人民法院,最后打到最高人民法院,这才被准许立案。状纸"过关斩将"到了最高人民法院2014年9月,腾格里沙漠污染被曝光,引起社  相似文献   

6.
正@陈主编:我叫杨景茹,是青岛开发区富春江路小学四年级六班学生,也是贵杂志的绿色小记者(记者证号:HJSD2259)。前几个月,我们黄岛发生了世界人民共同关注的油气管道大爆炸事件。这次爆炸让那么多无辜的人受到伤害!同时这次事件也让我们了解到我们周围竟然有那么多危险的、有害的、高污染的企业和工厂!大家都知道化工厂有污染,那为什么还要建呢?并且还建在美丽的海边,让大海和大海中的生物痛苦不堪呢?杨景茹  相似文献   

7.
3012年,在ZJX星球上有一家小诊所,这个星球是我发现的,但为什么要起名为ZJX星球呢?嘿,告诉你们吧!这是用我的名字开头字母命名的。这家诊所的医生就是我,你们不要小看我,我不是给外星人看病,也不是给地球人看病,而是给宇宙中的各个星球看病的。  相似文献   

8.
通过东莞市一起铜氨蚀刻液泄漏引致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处理过程,介绍了污染控制和应急修复技术的应用情况,通过将高浓含氨污水蒸发制取NH4Cl产品,以及将污水处理至优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之Ⅰ类水质要求,作为我国首例应急修复耦合资源回收制取化工产品的成功案例,为化工类企业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处理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9.
白洁 《环境教育》2014,(3):21-23
正究竟我们做了什么,让身边的环境变得如此糟糕?本次两会上,众多委员针对环境恶化的成因,分别从GDP、环境立法、资金投入以及处理技术等方面展开了讨论。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在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经济增长奇迹的同时,为什么会付出山不青水不秀的环境代价?中国的污染为什么难治理?从参加两会的代表委员的发言中,人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一条以GDP为旗帜的发展模式。带毒的GDP许多代表一针见血地指出,雾霾难去、污染难除,根子在发展方式。在某些地方,重点保护企业居然是高污染、高耗能的黑大户。发展经济可以先牺牲自然  相似文献   

10.
河流型铊污染的应急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某河流发生的铊浓度异常事件为例,详细阐述了该事件从发现到完成应急监测的全过程。本次铊污染被发现是分析技术发展的结果。通过应急监测,锁定了环境污染范围,并确定了排放铊的主要污染企业。根据应急监测结果,铅锌冶炼、钢铁等行业是减排铊的责任主体。论文还对如何优化环境监测资源的利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正>时下,因污染问题所引发的上访甚至群体性事件都在呈上升趋势,环境污染民告官数字也屡被刷新。纠其原因不外两方面,一方面,污染事件大量发生,导致上访激增;另一方面,则是由于污染企业所在地的一些地方政府(包括监管部  相似文献   

12.
<正>所有的环境监测由第三方来完成;拥有自己的自然保护区;在公司的各项重大决策中,可持续发展是其中的一个重点……这就是有着全球最大铁矿企业之称的巴西淡水河谷留给中国记者的印象。中国媒体记者赴巴西实地探访了这家全球最大的铁矿企业,通过走访总部、深入矿区、探秘企业自然保护区,淡水河谷留给中国记者的印象是:虽然是重污染企业,但是通过严格管理、自觉守法,污染问题完全可以做到最小化。淡水河谷的总部设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市,齐安·吉默是淡水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利用新《环境保护法》实施这一外生事件,采用双重差分模型,从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两个方面实证检验了政治成本对重污染企业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发现在新《环境保护法》实施后,相比于非污染企业,重污染企业面临更高的政治成本,其进行了显著的向上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向外界传递了企业未来发展良好的信息。上述研究结论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依然成立。进一步的异质性检验表明:①基于产权性质的分析表明,本文的研究结论在非国有企业的子样本组中更为明显;②基于企业规模的分析表明,小规模重污染企业更倾向于进行向上应计盈余管理,但不同规模重污染企业的真实盈余管理没有显著差异;③基于市场竞争程度的分析表明,高市场竞争环境下的重污染企业更倾向于采取向上应计盈余管理,低市场竞争环境下的重污染企业更倾向于进行向上真实盈余管理;④基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分析表明,东部地区的重污染企业倾向于向上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本文研究结论与西方的“政治成本假说”并不相符,为中国情境下的“政治成本理论”发展提供了另一种证据,同时为进一步加强新《环境保护法》的环境规制效果提供了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4.
造成甘肃省徽县“血铅事件”的企业已被有关部门查封,相关责任人正在接受审查。然而,这一切并不能改变62名儿童中、重度铅中毒的事实。令人更为担忧的是,当地一些“侥幸”躲过此次被查封命运的冶炼厂,依然在生产。面对村民愤怒的面孔和孩子们天真的笑脸,人们不禁要问:在过去十年中,为什么如此严重的污染,竟没有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并予以查处?带着疑问,国庆节前夕,《绿叶》杂志记者踏上列车,取道天水后,直奔徽县。  相似文献   

15.
<正>当人们对发生在2015年9月"济南环保局人员被打"事件记忆犹新之时,近日,媒体又曝出安徽省砀山县环保局执法人员在正常执法时遭到暴力阻碍,三部用于取证的手机被摔烂,几名执法人员不同程度被打伤(详情见本刊第四期)。面对暴力我们不禁要问:环保执法人员被打事件,近年来为什么一再发生?这类事情到底该如何解决?环保执法人员的人身安全到底该如何保障?  相似文献   

16.
<正>近年来,我国工业企业特别是石油和化工企业污染事件时有发生,对周边环境产生很大的危害,并对生态修复产生不利影响。企业要加强自律,依法严格防止污染,并要坚决实现达标排放。但总有一些企业,把金钱看得更重,为节约成本,将污染防治责任抛到一边。因此,在当前一些企业发展理念的支配下,要实现自觉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对污染企业实行刚性治理。当前,要重点做好以下四方面的工作:一是要提高环境准入"门槛",严格执行工程项目的环评准入制度,从源头上抑制重大污染项目建设,严控污染排放与  相似文献   

17.
《绿叶》2020,(Z1)
正一位知名的科学家,在形容生命起源及其微妙特点时,曾经十分感慨地写道:"这是宇宙历史上最难以置信而最有意义的事件。"的确,在大自然的一切杰作中,还有什么比这更令人惊叹的呢!譬如,有人会问:为什么地球上的生命是这么一副模样?组成它的为什么是这样一套分子系统而不是别的?这是偶然的还是必然如此的?  相似文献   

18.
正针对成都双流机场X射线安检仪事件,财经网近日发布了一篇题为《美国三年前全面撤除的人体安检仪为什么重新出现在国内机场里?》的文章,将此事又推向了一个高潮。文章中质疑,成都双流机场使用的安检仪,欧美早在三年前就淘汰了,凭什么让国人继续使用别人淘汰的仪器?人家现在使用的太赫兹人体检验仪就没有电离辐射,为什么我们不用?  相似文献   

19.
<正>应对气候变化政策对制造业企业竞争力有何影响?《环境与资源经济学家学会杂志》(Journal of the Association of Environmental and Resource Economists)根据污染避难所假说,环境规制会增加污染企业的生产成本,进而降低企业产出、增加净进口。那么,应对气候变化政策是否影响碳密集型行业的竞争力?Joseph E.Aldy和William A.Pizer等人近期发表在Journal of the Association of Environmental and Resource Economists上的文章构建简约形式的计量  相似文献   

20.
拉夫运河事件是20世纪70年代末期在美国发生的典型的有毒废气物掩埋造成严重污染的事件,该事件对运河周围居民的健康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威胁。人们在路易斯·吉布斯的领导下,以拉夫运河户主协会为组织,同污染企业及政府进行了艰难的斗争。在经历了疑惑、失望、绝望之后,最终,拉夫运河居民在这场漫长的环境维权运动中赢得了胜利。在这一维权运动中,有很多经验教训值得我们深思,并对当今中国的环境维权运动有很大的启示:首先,在一场环境维权运动中必须要有一个有组织的公民团体;其次,新闻媒体在环境维权中所发挥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最后,相关的环保法律法规在环境维权运动中同样是必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