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这是发生在吊装二炼钢脱模车间时的事。当时,我们起重班和铆工班开始安装车间东面的山墙梁,要把山墙梁上的四根角钢与上面的山墙梁相连。吊车起吊后,由于跨度过大,两根钢丝绳挂得不平衡,靠近柱子两头的两根小角钢勉强对上了连接螺丝,然而连接中间的两根就显得困难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事故发生时楼梯宽度对多层建筑疏散效率的影响,结合多层建筑楼梯疏散特点,建立多层建筑楼梯疏散模型。基于多层建筑疏散过程,以社会力模型为基础,分析多层建筑行人疏散方式,构建楼梯疏散汇流模型;计算各楼层行人汇流时间以及楼梯汇流疏散效率;以某多层教学楼为仿真案例,构建不同楼梯宽度组合疏散场景,仿真多层建筑物疏散过程,获取各楼层汇流时间及楼梯疏散效率。结果表明:楼层平台汇流持续时间与楼层所在位置正相关,楼层所在位置越高,汇流持续时间越长;低楼层楼梯宽度增加有利于优化中间楼层行人汇流作用,提高多层建筑疏散效率,而高楼层楼梯宽度增加则会加剧中间楼层行人汇流对疏散的不利影响,降低多层建筑疏散效率。  相似文献   

3.
在一些大型厂矿里,由于工艺流程、设备配置、场地和环境等因素的影响,除了设置常见的普通楼梯以外,还需要一些特殊的专用梯来解决一定高度上的人流疏导问题。交错式楼梯(亦称莱培尔楼梯)是因空间、场地狭窄而研制的一种特殊专用梯,它适用于人流小、坡度在45°~90°之间的狭小空间。  相似文献   

4.
姜梓田 《劳动保护》2003,(11):60-61
60劳动保护 2003·11建筑业安全监管工作千头万绪,安全监管机构应如何重点切入呢?根据《安全生产法》的精神及几十年来的实践经验,可以归纳为“两句话,六个字”,那就是“抓两头,促中间”。 一、 抓两头1.抓建筑市场准入准入必须在两个方面展开工作。第一,依法严把房屋建筑施工单位安全资质关。按照《建筑法》规定的精神和有关地方建筑立法规定,房屋建筑施工单位必须取得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的安全生产资格认证,否则视为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因此,准入问题实质上就是建筑安全资格问题,江西省建筑市场就实行了“建筑资质证”和“建…  相似文献   

5.
<正>创建于1955年的明通小学,是教育部首批命名的"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是"云南省实验学校"、"云南省文明单位"。在学校教学楼一楼大厅最显眼的地方,挂着《明通小学楼道安全管理制度》,其中规定:"在集中上下通过楼道的时间,全校各班严格按照学校规定的楼道通过楼梯。学生集中上下楼梯时,各班正副班主任必须有一位教师带领学生通过楼梯,并在行进中负责组织、维护学生行进秩序、确保学生安全。"同时,在楼梯  相似文献   

6.
针对高层建筑楼梯疏散过程中的汇流行为,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5种不同楼梯间入口设置方式下的人员疏散过程。结果表明:高层建筑的各楼层人员进入楼梯间的疏散时间与楼层符合线性关系;楼梯间入口临近平台上段楼梯比临近下段楼梯更有利于人员的安全疏散,楼梯间入口位于楼梯对面比位于楼梯两侧更有利于人员的安全疏散;楼梯间入口位于平台上段楼梯对面最有效地促进了人员在平台的汇流行为,减少建筑中人员的疏散时间。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悬挂式轨道列车火灾时不同疏散模式对人员安全性的影响,首先基于竖向疏散模式的特性,构造人员下行速度与楼梯高度、坡度的耦合关系式;然后采用Pathfinder软件,分析不同疏散模式下疏散设施参数与人员必需安全疏散时间(tR)的关系。结果表明:采用竖向设施的疏散方式,tR与列车距地面的高度呈正相关关系,独立楼梯、充气滑梯均满足安全疏散要求;采用双充气滑梯的疏散方式,tR比采用单个充气滑梯的tR减小约35.6%;独立楼梯坡度设计宜为30~35°、宽度不小于1.3 m;横渡板宽度优选1.5 m,疏散平台宽度不小于1.3 m;疏散平台+楼梯组合疏散,楼梯间距为200 m时,列车在区间任意位置的tR约等于415 s,小于900 s,满足安全疏散要求。从经济性和可持续性角度,推荐采用独立楼梯为主、其他设施为辅的疏散方式。  相似文献   

8.
为选择最优疏散模式,提高商业综合体应急疏散效率,运用Pathfinder仿真软件,求解最优自动扶梯与楼梯双通道耦合模式,并探讨自动扶梯、楼梯与电梯多通道耦合疏散模式实效性。结果表明:自动扶梯与楼梯双通道耦合疏散模式中,自动扶梯双下行与楼梯耦合疏散模式疏散效果最好,疏散时间最短,总疏散时间465.95 s,比单一楼梯疏散模式缩短16.24%;自动扶梯、疏散楼梯与电梯多通道3重耦合疏散模式,比自动扶梯与楼梯双通道耦合疏散模式中最优组合方式疏散时间减少10.45 s,减少了2.24%;通过电梯疏散人数86人,占总疏散人数1.30%,表明电梯疏散效果提升不明显。研究结果可为紧急情况下自动扶梯反转时间确定以及密集场所应急预案编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楼梯汇流过程中被疏散者流的运动规律,提高楼梯疏散时间计算的准确性,首先,以社会力模型为基础,分析汇流过程中人员受力情况,运用动量方程与能量守恒方程,推导计算出汇流过程中被疏散者的动量变化率与动能变化率,进而构建楼梯疏散汇流模型,用以描述楼梯疏散过程;然后,以实际楼梯疏散环境为背景,模拟被疏散者流汇流过程,计算楼梯汇流时间,归纳汇流过程被疏散者流运动状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汇流时间的增加,楼层人流量逐渐增长,并达到稳定状态;被疏散者运动速率先增后减,最终趋于稳定。对比实际疏散时间与模拟疏散时间,各楼层最大疏散时间差异值为4. 4 s,证明楼梯疏散模型有高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那团火     
火“腾”地升起,在红旗加油站,高十几米,像旋转着的火柱,地上的落叶被热浪带起来,摇摇曳曳向空中升腾,飞飞扬扬。二柱子整个人像一团火球,在地上翻滚,挣扎着,凄厉的惨叫声传得很远很远。老班长冲上去,拼命地用铁钳般的大手抹柱子的两条腿,火苗是灭了,烧化了的裤片和皮肤也被撕了下来……消防队赶到了,火被扑灭了,柱子被送往医院。我赶到现场,这个加油站有十几年了,在三叉路口的拐弯处。现场一片狼籍,柱子穿的胶布鞋被烧得漆黑,东一只,西一只,像两只乌黑的大眼瞪着天空,只有落叶静静地铺盖着,好像什么都没发生过,静,静得渗人。3只老油罐埋在…  相似文献   

11.
开口位置对楼梯井内烟气运动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在1/3尺寸的高层建筑楼梯井实验台内开展火灾烟气运动试验,对不同开口位置情况下,楼梯井内烟气的竖向温度分布、进出风口速度以及烟气前锋上升时间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烟气温度沿楼梯井竖直方向衰减较快,并且开口位置对井内的竖向温度分布有较大影响,随着开口高度的减小,其上方楼层的烟气温度降低.开口的存在也会减缓烟气向楼梯井上部蔓延,且开口位置越低,烟气的蔓延速度越慢;反之,升高开口位置,楼梯井上下贯通的竖向结构与外界环境间的对流加强,烟气在楼梯井内的竖向蔓延速度也会加快.  相似文献   

12.
眼睛     
今儿个,马老蔫来不了了。哎!采场少了一双眼睛。瓦斯早不超限,晚不超限,偏赶年根儿时超限。队长柱子是双手捧刺猬——左右为难。矿上怕出问题,委派安监员马老蔫专门负责采场安全。他像哨兵一样,恪尽职守。这些日子,他不上白班,专值夜班。他用瓦检仪时不时测量一下,发现瓦斯浓度大了,就找柱子撤离人员。柱子想违章都没有那条件。  相似文献   

13.
楼梯井内烟囱效应对着火房间燃烧和溢出烟气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研究了楼梯井内的烟囱效应对着火房间燃烧速率、补风速度、羽流温度等的影响.实验在一个模拟尺寸的十二层的楼梯井实验台内进行,实验时开启楼梯井顶层直通室外门.火灾时楼梯井内的烟囱效应加速了空气在楼梯井内的对流,使火源区从外界单侧卷吸空气,形成着火房间单侧强补风下的燃烧,燃烧速率比开放空间下的燃烧快,同时使得火焰向前室一侧倾斜,出现火焰"分岔"现象.与火源位于一层的工况相比,当火源位于六层,且首层门开启时,楼梯井内下部空气向上部烟气的掺混较大,着火房间门口进风速度减小,羽流的倾斜角度变小,温度较高,而当首层门关闭时,则减小了楼梯井下部空气与上部烟气的掺混,使得楼梯井内的上部烟气温度较高.  相似文献   

14.
单跑楼梯井内火灾过程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单跑楼梯井内的火灾过程,采用大涡模拟方法,通过改变单跑楼梯井顶层门的面积,探讨了门面积的改变对楼梯井内火灾过程中空气卷吸量、排烟量、楼梯井内平均氧气浓度以及楼梯井内外压差的影响,分析了火灾烟气流动的动力学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单跑楼梯井门开口面积的增加,空气卷吸量和排烟量均增加,井内平均氧气浓度增加而井内外压差逐渐降低。计算结果显示,在火灾场景中,当单跑楼梯井顶层门面积较小时,以上物理量对门高度的变化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15.
为深入研究电动汽车火灾特点,基于电动汽车整车燃烧实验平台进行整车燃烧实验,探讨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热失控引发火灾的燃烧蔓延特征、烟气蔓延特征和典型痕迹特征。结果表明:热失控引发的电动汽车火灾燃烧过程由底盘向车头和车尾蔓延,烟气火焰通过底板处的空隙进入乘员舱,烟气浓度短时间内便可使车内乘员丧命;整车烧损痕迹呈现两头重中间轻的特征,电池模组及单体呈现向早期热失控模组或单体挤压变形的痕迹。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楼梯瓶颈处群组行为对行人流通行效率的影响,基于校园内的观测试验获取群组运动参数,采用Anylogic仿真平台建立考虑群组行为特征的楼梯瓶颈处人员运动模型,根据不同的群组运动参数、楼梯几何参数和障碍物布置方式对行人流通行时间与密度分布的影响开展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较大的群组比例和群组规模均会延长行人流通行时间,增加通行过程中的拥堵持续时间;在链状构型下,群组通行效率较高,而并排构型对人员通行造成的负面影响最大;在有群组和无群组情况下,楼梯位置变化会产生相反的通行效果;平行放置障碍物可以有效降低人群密度,提高群组行人流的通行效率。  相似文献   

17.
不锈钢夹层锅腐蚀开裂机理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漳州市罐头行业中不锈钢夹层锅作为制汤、溶浆设备用得比较普遍,但对这些夹层锅的检验中发现普遍存在着腐蚀裂纹,其初起部位在锅内(材质为1Cr18Ni9Ti)的焊缝或热影响区上,呈树枝状,其方向都是顺延焊缝或热影响区,其产生裂纹的时间大都在投用6~12个月内出现,大约在裂纹出现后的半年至一年时间里可发展到布满整条焊缝或热影响区上,裂纹数量也迅速增加,且交叉成龟裂状,其深度也迅速由外向内发展,直至穿透.后期其腐蚀裂纹特点呈两头小中间大,中间形成空穴而造成报废.  相似文献   

18.
楼梯着火,楼上的人如何脱险楼梯上着火,人们往往会惊慌失措。尤其是在楼上的人,更是急得不知如何是好。一旦发生这种火灾,要临危不惧,首先要稳定自己的情绪,保持清醒的头脑,想办法就地灭火。如用水浇、用湿棉被覆盖等,如果不能马上扑灭,火势就会越烧越旺,人就有被火围困的危险,这时应该设法脱险。有时楼房内着火,楼梯未着火,但浓烟往往朝楼梯间灌,楼上的人容易产生错觉,认为楼梯已被切断,没有退路了,其实大多数情况下,楼梯并未着火,完全可以设法夺路而出。如果被烟呛得透不过气来,可用湿毛巾捂住嘴鼻,贴近楼板或干脆跑走。即使楼梯被火焰封…  相似文献   

19.
针对高校教学楼出口人员疏散问题,基于现场观测数据,运用Pathfinder2015软 件平台设置建筑物和人员运动参数,对某高校教学楼进行人员疏散模拟仿真。通过设计 调整教室排课疏散场景,仿真不同场景下各楼梯出口的疏散时间、累计疏散人数和平均 人流量变化情况,利用Origin9.1数据图形可视化对比分析教室排课调整使用前后教学 楼的人员疏散情况。结果表明:充分利用低楼层教室排课,适当将人数较多班级分散安 排至靠近楼梯出口教室,疏散时间从609.3 s缩短至591.6 s;5楼可疏散人数由410人减 至187人,且部分楼层楼梯出口人群分布均匀;4、5楼楼梯出口平均人流量降低且小于1 人/s。因此高校应该对各班级合理安排课程,适当控制学生人数,调整教学楼的人群分 布,提高低楼层教室使用率,且充分利用各楼梯出口,缩短较高楼层人员疏散时间,提 高疏散效率。  相似文献   

20.
为提高垂直升船机的疏散效率,开展初期火灾疏散策略研究。基于垂直升船机结构特征与疏散通道布置方位,确定升船机水平与垂直方向的疏散路径;考虑年龄跨度等因素,修正应急疏散速度,计算水平廊道入口至垂直疏散通道入口处的水平疏散时间;确定承船厢停靠位置与疏散层之间的对应关系,计算垂直疏散通道入口经由楼梯或电梯至上游或下游平台的垂直疏散时间;比较计算楼梯疏散方案和楼梯与电梯组合疏散方案这2种工况下的疏散时间,优选疏散策略。研究结果表明:在垂直升船机初期火灾应急疏散时,承船厢停止高程与疏散点高程距离越大,使用楼梯与电梯组合疏散方案越有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