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天津市环境教育条例》出台后,天津市规范了重点单位和人群的环境教育培训工作。面向不同层面的群体,有针对性地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环境宣传教育培训。天津市环境宣传教育紧紧围绕环境保护部、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联合发布的《全国环境宣传教育工作纲要(2016—2020年)》,并结合天津生态城市建设、  相似文献   

2.
天津市津英中学是1998年成立的一所民办完全中学。建校以来,学校先后获天津市“三A”校、天津市文明学校、天津市《落实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示范校、天津市学校体育工作先进单位、天津市优秀家长学校、天津市民办教育先进学校。2000年4月,津英中学被天津市教育局、天津市环保局、天津市科委命名为天津市首批绿色学校。2005年3月,在创建绿色学校活动中,被国家环保总局、教育部授  相似文献   

3.
<正>天津市以生态环境教育法制化为抓手,实施生态环境教育精细化管理、规范化建设,全市生态环境教育工作再上新台阶,不断向纵向、横向发展,实现了环境保护宣传教育的"全面开花"效果。近年来,天津市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中心紧紧围绕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工作部署和《天津市环境教育条例》《环境保护工作要点》及《天津市环境教育工作计划》要求,广泛搭建公众参与平  相似文献   

4.
<正>天津市第九十中学位于天津市和平区,始建于1864年,原名新学中学,距今已有150年的历史。近20年来,学校的环保教育工作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以"根与芽"为主题的开展关心环境、关怀动物和关怀社区的活动;积极参与"壳牌美境"环保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发现身边的环境问题,以  相似文献   

5.
读者评刊     
<正>@刘金城:《天津以宣教推动全民参与体系》一文值得深思。《天津市环境教育条例》于2012年9月11日经天津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条例》规范了重点单位和人群的环境教育培训工作,为面向不同层面的群体有针对性地开展环境宣传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正>近年来,天津市按照《全国环境宣传教育工作纲要》和《天津市环境教育条例》要求,紧紧围绕环境保护中心工作,积极搭建公众参与平台,不断创新形式内容,突出宣传生态文明理念,大力普及生态环境教育,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夯实基础,环境友好型创建精细化。天津市始终将环境友好型创建作为加强环境保护、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细胞工程,面向学  相似文献   

7.
<正>天津市在环保方面开会传达多、研究部署少,一些领导干部在工作中担当意识、责任意识欠缺,好人主义盛行。大气环境质量改善程度时好时差,甚至个别时期还出现污染反弹。日前,天津接收到中央环保督察组的督察意见反馈。在反馈会上,中央第一环保督察组组长蒋巨峰批评"天津市一些地区工作导向存在偏差"。滨海新区、武清区"走捷径",分别于2015年  相似文献   

8.
2007年5月10日至11日,国家环保总局宣教中心组织绿色社区专家抽查组,对北京及天津市已申报2007年“六·五”世界环境日期间表彰的4个绿色社区进行了抽查。作为抽查组的成员,通过现场观摩、交流,了解到不少先进的经验和做法,感受颇深。  相似文献   

9.
地方     
《环境教育》2013,(9):9
天津市举办生态文明建设专题研究班作为2013年天津市环境教育计划的重点任务之一,7月2日至4日,天津市委组织部和天津市环境保护局联合举办了生态文明建设专题研究班。来自全市各区县主管环保工作的区县长、环保局长,市相关委办局负责人及市环保局各部门、各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共140多人参加了此次培训。  相似文献   

10.
《中国环境管理》2013,(4):11-11
2013年7月29日至30日,《中国环境管理》杂志理事会在天津市召开工作会议。环境保护部信息中心程春明主任、天津市环境保护局谢华生副局长、环境保护部固体废物管理中心邱琦副主任、天津市危险废物处理处置中心袁倩主任出席会议,各理事单位17位成员及理事会执行委、秘书处成员参加了会议。会议由《中国环境管理》杂志王玉振主编主持。会上,程春明主任总结了理事会上半年完成的工作,理事单位成员分别就目前的生态文明建设下的环境形势,结合本企业的工作性质,对未来的环境信息化的建设工作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需求。  相似文献   

11.
正天津市高度重视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工作,积极组织和推动相关设施向公众开放。精心筹备,搭建公众开放平台。天津市按照《关于推进环保设施和城市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向公众开放的指导意见》的要求,由天津市环境保护局、天津市市容园林委、天津市水务局共同协商,选定了天津市环境监测中心(现  相似文献   

12.
采用STIRPAT模型,探究天津市2000年以来碳排放变化,分析碳排放影响因素,对天津市碳达峰时间和碳中和路径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人口总量、城镇化率、地区生产总值、能源强度和高技术比重都影响天津市碳排放,其每变化1%,碳排放平均变化-1.10%,9.46%,0.70%,0.98%和-0.42%;天津市2013年碳排放达...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产业结构高级化与土地集约利用之间的相互关系对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和协调产业结构布局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天津市1995—2014年的面板数据,构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体系,分别测算天津市土地集约利用度和产业结构层次系数;运用脉冲响应函数分析天津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和产业结构高级化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通过拟合两者最优函数,确定目前两者的作用状态。结果表明:天津市土地集约利用程度和产业结构水平不断上升,长期来看天津市产业结构高级化对土地集约利用有较强的正向促进作用,土地集约利用对产业结构高级化影响较小且较稳定,目前天津市正处于产业结构高级化对土地集约利用正向促进时期。  相似文献   

14.
各省动态     
《绿色视野》2010,(11):5-5
津冀:联手保护水源地 天津市和河北省将共同加强水源地保护,共同推动潘家口、大黑汀水库水源地保护规划实施工作,加大“天津市在河北省境内实施引滦水源保护工程”合作力度。2011~2014年,天津市每年安排专项资金3000万元,用于河北省境内引滦水源保护工程。同时,完善两地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防治的联动机制,逐步改善引滦水源水质。  相似文献   

15.
正通过十几年的发展,天津市绿色学校创建工作走出了一条自己的特色之路,多次得到环保部有关领导的肯定和积极评价。多年来,天津市坚持"环境保护,教育为本"的原则,深入扎实推进环境教育工作。结合天津实际,以绿色学校为抓手,着力加强对青少年和幼儿的环境教育,自1998年,全市启动绿色学校创建工作以来,始终以"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为目标,积极探索新思路,新模式和新方法,开  相似文献   

16.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天津市塘沽二中创建于1954年,于2000年被命名为首批天津市绿色学校。2001年、2003年,四名老师和二十名学生获得天津市青少年绿色承诺行动先进个人的表彰。2003年,初子嘉老师获得"天津市青少年绿色承诺行动做出贡献的老同志"奖章。2001年、2003年连续两次被评为天津市青少年绿色承诺行动先进单位。  相似文献   

17.
调整土地利用结构、控制碳排放量是减小温室效应的有效途径之一。在对天津市2008—2012年土地利用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天津市及其各区县的碳排放变化特征与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研究时段内,天津市建设用地面积增加,耕地和林地呈现减小特征;建设用地为天津市碳排放的主要来源,林地为碳吸收量的主要来源;耕地的碳排放量呈正空间自相关效应,高值高聚集区域集中在宝坻区;林地的碳排放量呈负空间自相关效应,低值低聚集区集中在东丽区和塘沽区。该研究以期为未来天津市进行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和编制土地利用规划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8.
《环境教育》2005,(3):37-37
学校简介: 天津七中创建于1951年,是天津市首批重 点中学,占地面积47600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 51089平方米,学校绿化面积达15000平方米以 上,实验室、信息技术教室、学科专用教室、图 书馆、体育场馆等设施均达国家一类标准。1999 年确定为国家级示范性高中校,2002年列为天 津市首批创建天津市高质名牌十校之一,同时 天津七中还是天津市素质教育"三A"学校、天 津市文明学校、天津市花园式学校、天津市青少 年科技活动示范校、天津市实施"中小学日常行 为规范"示范校、天津市德育工作特色校,2002 年又被确定为天津市绿色学校。  相似文献   

19.
畜牧业发展规划环境承载力的研究对促进畜牧业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实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采用系统分析模型建立了畜牧业规划环境承载力评价模型,将灰色数列预测方法用于畜牧业发展规划环境承载力的预测;并以《天津市现代畜牧业发展规划(2007—2011年)》为例,对天津市畜牧业发展规划环境承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灰色数列预测方法应用于天津市畜牧业发展规划环境承载力预测,具有较好的预测效果;规划方案的实施将有利于天津市畜牧业环境承载力的提高,并能有效缓解环境承载力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20.
<正>学校各部门将“无废学校”创建工作与日常分管工作相结合,强化监督指导,共同推进创建工作有序开展。将“无废学校”创建列入学校每周工作计划,坚持问题导向,及时梳理创建清单,保证工作有序进行。作为国家级绿色学校、天津市首批文明校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