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山区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同时也是生态脆弱的地区。山区经济发展可为生态建设提供驱动力,同时林业生态建设也能为山区的综合发展提供良好的物质基础和生态保障。基于湖南省湘西州林业和社会经济的特点,对实现林业生态建设与山区发展相协调的发展模式进行了探索,提出林业经济驱动、生态恢复与保护、森林生态服务市场化和特色林业产业发展四种模式,为实现湘西自治州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相互协调的目标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2.
昌吉州区域经济开发在新疆地方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发展区域经济时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影响或污染,加强生态建设,做好区域环境保护的规划十分必要。昌吉州在石油勘探开发、土地资源开发中重视生态建设,在保护耕地、保护森林、野生动、植物方面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措施,行至有效,取得了一定的实效。  相似文献   

3.
从沼气工程及综合利用与生态农业的深刻内涵入手,阐述了沼气工程及综合利用与生态农业互促共进的关系。指出发展沼气工程及综合利用将促进生态农业建设,生态农业发展必将推动沼气工程及综合利用开发,并提出福建省加快发展沼气工程及综合利用促进生态农业建设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4.
全省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工作座谈会,经过全体与会同志两天的努力,现在就要结束了。在这次会议上,传达学习了去年11月全国人大环资委在贵阳召开的中西部地区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工作座谈会精神,使与会同志受到了很大启发。两天来,各地区、各部门紧密结合各自的实际,围绕会议的主题,就实施西部大开发,实施青海大发展的战略过程中,如何依法加强环境与资源保护工作,促进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和环境资源保护工作协调同步进行,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一系列重大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交流了经验,昨天,省委副书记姚湘成同志亲临会议,并作了重…  相似文献   

5.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李鹏在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举行的2000年“6·5世界环境日”西部开发生态建设座谈会上强调,西部大开发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实现资源开发和生态保护的良性循环,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空间。李鹏指出,改革开放20年来西部地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但由于自然条件和历史等原因,与东部地区还存在很大的差距。西部大开发要抓紧进行,但必须有规划、循序渐进,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不能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把西部地区自然资源优势转变为…  相似文献   

6.
我国生态建设进展及主要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生态建设是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实现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持续利用为目的,通过统一规划,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重点领域和重点项目的建设,促进区域生态环境的改善,推动技术创新,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本文通过参加生态建设的实践经验并整理了近几十年来有关生态建设研究的主要著作和论文,概括国内主要的工作,提出目前存在的问题。旨在为今后的生态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7.
何爱红 《资源开发与市场》2012,(12):1129-1130,1135
旅游资源经济价值的量化能促进资源的合理开发和保护利用,对旅游资源价值的评估是监测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开发利用效果的理论基础。以甘肃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运用游憩费用法对甘肃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旅游资源的游憩价值进行了评估,计算出其游憩总价值。这些结果可为甘肃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旅游资源管理决策和旅游资源补偿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庐山野生观赏植物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园林用途对庐山的野生观赏植物资源进行了分类介绍,分析了在保护、开发和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同时对野生观赏植物资源在我国园林生态建设方面的独特作用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9.
文章系统分析了青海省土地资源特点和土地利用现状,以及“十五”到2015年期间在西部大开发形势下,土地规划、管理所面临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在明确规划指导思想、目标任务的基础上,提出了农用地保护、土地用途管制、土地集约利用、合理安排建设用地和分步骤实施生态退耕的基本方针,重点论述了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中如何处理经济发展、耕地保护和生态建设的关系,并分别就农用地向非农用地转化、基本农田保护、村镇居民点建设、土地开发复垦及3个重点区域(江河源、河湟谷地和柴达木盆地)生态整治等方面进行了纲要性论述,在规划的措施中,指出除加强宣传教育和法规建设外,还须因地制宜,用市场机制和经济手段来促进规划的实施。  相似文献   

10.
建立地质公园是保护地质遗迹、普及地质知识和促进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在野外综合地质考察和全面收集资料的基础上,对延庆国家地质公园内地质遗迹进行了系统的分类和描述,概括了地质公园内人文景观资源。在此基础上,对公园的资源及旅游开发条件进行评价,进而从地质遗迹保护、管理体制和公园发展等方面提出地质遗迹保护和旅游资源开发的初步构想,为延庆地质公园的建设和发展提供思路,确保公园内地质遗迹资源走上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1.
上海市七宝古镇文化资源形成了"海派文化—江南文化"谱系结构,"海派认同"与"江南认同"是认同性经济的依据,由此可探索古镇开发的实践路径,包括文化产品的生产、文化平台的构建和文化资源的创新性开发几个方面。认同性经济提供了古镇开发的一种思路,避免因为过度开发而带来的文化损伤,平衡文化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并能突出古镇的文化个性。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工作受到以商住房地产开发为主要形式、"投资者主导型"为开发模式的旧城改造浪潮的冲击.历史文化名城主题公园以保护古城风貌、延续城市历史文脉为宗旨,运用主题公园的规划设计、经营管理等方法和开发模式,以保留、修复、移植和改造古城建筑为技术手段,建设成为集名城风貌观光、史籍博览、特色商品购物、民俗文化娱乐为一体的旅游目的地,从而达到保护历史古城风貌,树立文化名城形象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西部开发与生态经济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论述了西部大开发必须走生态型经济发展的路子,并依托西部地区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提出了西部经济开发类型的选择和有关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14.
哈密地区在未来优势资源转换战略,社会经济跨越式发展过程中,将如何面对脆弱的生态环境,日益突出的工业污染以及局部区域环境质量恶化的状况。文章对加快地区生态规划建设,寻求解决生态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完成"十二五"期间生态建设目标和任务的对策做了阐述。并就加强生态保护监督与管理、生态基础建设和加强农村生态建设与保护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5.
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后,我国在资源利用与保护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和利用效率不断提高,资源保护法制化步伐明显加快.但是,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人均占有资源量不足和后备资源缺乏,重要资源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制约作用逐步加大,资源问题成为我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瓶颈".  相似文献   

16.
阿尔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机制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是环境保护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保护自然资源和生物多样性、建设现代文明的需要,因此对保护区管理的指导思想应立足于保护,着眼于开发,以保护带开发,以开发促保护,走保护与开发组结合的路子。为适应当前形势,切实加强阿尔金山自然保护区(国家级)的管理工作及体制的改革,作者从保护区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探讨新形势下保护区的建设工作。为加强阿尔金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好自然保护区途径进行  相似文献   

17.
正《资源开发与市场》杂志是由四川省科技厅主管,四川省自然资源科学研究院主办的一家综合性学术期刊,1985年创刊,为全国优秀科技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CSSCI来源期刊(扩展版)、RCCSE中国核心期刊、万方数据核心期刊、人大复印资料来源期刊等,在国内学术界具有较高的学术影响力。"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推进生态建设,是我国保护和发展生产力的客观需要,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8.
研究旅游资源的空间结构特征并开展量化评价是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重要前提。海螺沟景区是我国西部的典型景区之一,探讨其旅游资源的空间结构特征,并为景区旅游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对我国西部山区旅游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对海螺沟景区旅游资源的空间结构参数(连接度、通达度与紧密度)计算结果表明,海螺沟景区旅游资源的连接度β指数为1.0、平均回路数为9、γ指数为0.4,整体连接度较差;旅游资源的平均通达度指数为46.9,节点平均径路长为3.8,通达度较差;旅游资源的紧密度为0.72,整体为中等。针对研究结果,提出了海螺沟景区旅游资源的空间结构优化对策,可为海螺沟景区乃至我国西部其他山区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期,红色旅游发展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如何保护与利用红色旅游资源成为当前亟需探索的科学问题。结合信息空间理论,深入探究了红色旅游资源数字化保护的技术路径。结果表明:红色旅游资源数字化本质上是以数字形式保护并加以利用的知识转化过程,以此构建了红色旅游资源采集与保存、展示与传播、修复与传承、监测与管理的数字化保护路径。研究结果丰富了红色旅游资源数字化保护的理论支撑与架构体系,可为我国红色旅游资源数字化保护提供基础理论与技术范式参考。  相似文献   

20.
青海的可持续发展要确立在可利用水资源的基点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永荣  李海明 《青海环境》2001,11(3):111-113,135
通过对青海省水资源量及分布特征、利用现状、开发前景、有利条件、不利因素和存在问题的系统分析,就如何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科学治理并开发利用、保护好水资源,正确处理好人口、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提出了作者的观点、思路、方法和措施,为有关部门提供了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