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钱夙伟 《环境教育》2014,(10):19-19
正"捡垃圾换门票"是湖北恩施大峡谷景区2014年十一黄金周推出的活动,游客在景区捡拾一斤垃圾,在出景区的时候就能换取下一景点的门票一张。据称和每天三万多人的游客量来比较,来这里用垃圾兑换门票的人并不是很多。但通过在景区里的宣传,很多游客主动准备起了自己的垃圾袋。捡垃圾最多的一名游客,半天的时间里在景区捡了8斤重的垃圾,送到了回收点。当然,对于不少游客,并非是为了一张门票才去捡垃圾。一位游  相似文献   

2.
正1994年夏天的北京街头,忽然出现了一群捡垃圾的外国孩子。他们在外籍老师的带领下,手拿着长夹子,一下一下地把丢弃在街头的垃圾捡起来集中处理。当时的中国人,理所应当地把捡垃圾归口到环卫系统,当得知这支捡垃圾的"专业"队伍来自北京的一所国际学校时,人们既感新奇又感不解。新奇的是,外国孩子居然跑到中国来捡垃圾;不解的是,捡垃圾这样的事情有多大意义,还值得在异国他乡也不放弃?就在中国人对此事街谈巷议的同时,一个国际  相似文献   

3.
正社会从来不缺少键盘侠、评论家,我们缺少的是真正行动人。他在长城上捡垃圾,从一个人,到两个,到三个,再到一群人。"一袋袋的垃圾,就是我们的勋章。"他说。他是许宁,自然之友会员、沈阳小组的成员。他征服了高峰,大自然却征服了他。2001年4月,许宁参加了人生第一次的爬山活动。当时他跟着一个户外俱乐部去爬辽宁第一高山,三天里穿越森林,翻过大山,碰上过野兽,经历过迷路和食物  相似文献   

4.
正假期,爸爸妈妈带着我和明明去水库游玩。那里绿树成荫,水波荡漾,成群的水鸟时而在天空中盘旋,时而掠过水面。游人络绎不绝,人人脸上都流露出真诚笑意。我和明明在水库边的沙滩上玩得很开心,这时忽然刮起一阵旋风,地上的塑料袋等垃圾随风被卷上天空,十分煞风景。于是,我和明明决定玩"捡垃圾"游戏,规则是把捡到的垃圾分类送垃圾桶,谁捡的多谁就获胜。  相似文献   

5.
陈勉 《环境教育》2015,(Z1):107
<正>走在放学回家的路上,我经常可以在大街小巷一些偏静处的墙壁上看到这样的告示:此处禁倒垃圾。但颇具讽刺色彩的是,往往就在这个告示下面,堆满了臭气熏天,污水横流的垃圾,特别是在夏天,还能看得见苍蝇在上面翩翩起舞。我也悄悄观察过,倒垃圾的不只有大人小孩,连过路的行人也随手把垃圾扔在那。公正地说,大部分市民还是讲究卫生的。要不大家怎么会把自个儿家里打扫得一尘不染,将垃圾一袋又一袋地提出来扔掉呢?他们也知道需要一个  相似文献   

6.
德国雕塑家用城市垃圾精心制作了数千件栩栩如生的艺术品;英国亨德尔影院的建筑物和所有用品,都是用从垃圾堆里回收的废物再加工而成,就连工作人员的穿戴也是从垃圾中捡的;加拿大某地的现代化游泳池不收门票收垃圾……  相似文献   

7.
正暑假的一天下午,我悠闲地坐在沙发上看着书,奶奶从房间里走出来对我说:"家里的米不多了,奶奶出去买一袋米,你在家里要注意安全。"说完,便拿着一个绿色本子出门了。我心里有点奇怪:奶奶并没有带钱包或手机,没有钱怎么买米呢?忽然一阵敲门声响起,原来是奶奶提着一袋米回来了。我立刻打开门问道:"奶奶,您怎么这么快就回来了?您是怎么买的米啊?"奶奶得意地扬了扬手里的绿色本子,对我说:"用它买的呀!"我更加  相似文献   

8.
正从去年六月起,我们小区就刮起了垃圾分类的"大风"。我一直懵懵懂懂,垃圾分类那么麻烦,真的有必要吗?直到那一次……"小雨,去帮妈妈把放在门口的垃圾扔到垃圾桶里。"妈妈把垃圾袋递给我,转身又忙去了。我撇撇嘴,极不情愿地拎着袋子下了楼。哎,怎么这么多垃圾!垃圾桶已经堆满了各种垃圾,如一座高山,时不时还  相似文献   

9.
21世纪,我们的世界发展得非常快,但发展迅速的世界却忽视了环境保护。曾经听到过这样一则故事:一个小女孩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公园游玩,她在吃完零食的时候,跑到离她很远的地方去丢垃圾,他的父母就说"宝贝,乖!丢在地上吧,很快就有人会来捡的。"  相似文献   

10.
上山捡垃圾     
梁雨 《环境教育》2014,(4):78-78
正"叽叽。""啾啾。"伴随着清脆的鸟鸣,我们一行人踏上了保护环境——上山捡垃圾的"旅行"。我们挑选了一座较近的小山,刚到山脚下,便觉得一片生机盎然,虽然还只是初春,但是藏在枯黄的干草下的幼嫩的小草已经耐不住性子,偷偷地露出头来,带给大地一点新绿。虽然只有那么一点的绿意,但千百株好奇的小草都露出头儿来,染绿了山脚下的草地。我们继续向山上爬去,渐渐地,挂在树枝头、草杆上的垃圾多了起来。卫生纸、食品包装袋、塑料袋……一块、两块、三块……  相似文献   

11.
生活中有不少随手可做的善事,随手关灯,节约用电;随手捡放垃圾,美化生活环境;随手关闭水龙头,珍惜水资源……这些捎带、顺便的举动,就像及时雨一样暖心,给不少人带来福祉,传递着人间"大爱"。每个人都是节约能源的主体。节能,是一种文明的生活方式,更是一种社会责任。一些看起  相似文献   

12.
<正>上海生活垃圾分类效果初显:居民家里的垃圾桶多了,垃圾厢房变整洁了,高科技产品也用上了,志愿者的活儿逐渐少了,就连来上海的游客也初步知晓如何分类了……弹指之间,《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已经正式实施一个多月了,经历过每天垃圾房前志愿者"你是什么垃圾"的"灵魂拷问"之后,上海市民在心中已经逐渐把垃圾分类从一项任务变成了日常生活重要的一部分。垃圾分类这件事不能一蹴而就,它需要持久的恒心和耐心,需要一代人甚至几代人的努力。全市上下从各方面铆足了劲下工夫、想对策,软硬结  相似文献   

13.
<正>他有一个小小的愿望,就是希望更多的人加入到环保公益事业中来。大家携手同行,引领公众践行生态环境责任,共建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在山东禹城,有这样一个人。他身材魁梧,脸膛黝黑,虽年逾五旬,但说话浑厚有力,做事干净利落,典型的山东大汉形象。他虽然看上去有点"粗线条",心却软得很。无论谁家遇到困难,他都有求必应,有时候忙起来都顾不上吃饭。他每天早上起来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带着一群人走街串巷到处"捡垃圾",逢  相似文献   

14.
盛华 《环境教育》2003,(4):33-33
无论在城市还是乡村,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总会产生一些垃圾,有些垃圾是可以被生物降解的。可被生物降解的垃圾在一些自然因素的作用下能够分解成为无害物质,这些因素包括微生物(如细菌)、水、光和空气等。但是,这些因素是如何作用于生活垃圾的呢?为此,我们设计了以下简单的实验,通过研究,将帮助我们找到其中的答案。实验用品:可粘贴标签;新鲜柑橘皮5个;5个密封袋;小铲子一把;泥土若干;洁净河水一瓶;削尖了的铅笔等。实验步骤:1.把柑橘皮分成差不多大少的5份,往每个密封袋里各放入1份,在袋外贴上标签,注明1、2、3、4、5号。把1号袋里面的空气挤…  相似文献   

15.
视界     
《环境教育》2014,(8):38-39
正美国现在面临着垃圾的难题。根据美国环境保护署的数据,一个美国人平均每天要制造4磅多垃圾。这个量比1960年的数字翻了一倍还多,比西欧国家的平均产量还高50%。2014年1月,美国一位摄影师决定用真实的照片让数字更直观得展现在人们眼前。他的摄影系列作品名为"7天的垃圾"。拍摄对象是自己的亲朋好友、邻居以及陌生人。照片主题是他们躺在自己一周制造出的垃圾中的样子。  相似文献   

16.
正"平常这些废瓶子、塑料袋都随手一丢,十几个废瓶子拿到这里就能换一袋盐或其他生活用品,真是太好了。"73岁的洪仙红老人举着刚兑换来的牙刷和肥皂满脸笑容。在发达地区的城市社区,垃圾兑换超市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城市垃圾产生量大,公众素质高,可兑换的生活用品品种丰富,甚至可以把垃圾计价后储蓄进社区银行,等留守老人需要志愿者服务时,换取一定时间段的公益服务。垃圾兑换超市作为对垃圾减量化、资源化、  相似文献   

17.
缘系环保     
去年这个时候,也就是6月份,我中考落榜,没考上镇中,我很沮丧。爸妈也一时手足无措。听到邻居说镇上有一个环保学校还不错,爸妈让我来这个学校读。我气愤地说:"我是要读书的,又不是想学环保。捡垃圾不关我的事儿……"但爸妈执意让我去那个学校一永嘉县第十五中学。在去学校的路上,我一边扔刚吃过的香蕉  相似文献   

18.
张杰  蒲颖 《环境教育》2015,(Z1):122-123
<正>走进自然的理念目前已被许多人所接受,人们希望走进自然,认识自然,感悟自然,但是由于自然知识的匮乏,走进自然的途径多被"露营、捡垃圾、徒步、野餐"所充斥,缺乏观察、探索、认识自然的乐趣。经过长期的实践与思考,我们认为充分利用身边的生态资源,把生态观念、环境意识与这些生态资源背后的科学知识结合起来,开展一系列自然教育活动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方式。深圳有公园800多个,是当之无愧的"公园之城"。若是只把公园当成锻炼身体、休闲娱  相似文献   

19.
<正>讲述人:梁磊年龄:28岁外出打工时间:4年现在打工城市:深圳上学没有优势可言,深圳这边的小商贩或者捡垃圾的都可能比你挣得多。只不过,那是力气活。我2006年重点大学毕业,学机械制造专业。当时已经扩招,所以我们是"先毕业,后失业"。毕业后换了不少单位,先在安阳一个私人企业,生产光盘的厂子,与香港合作,摇身一变,成外资了。我一个月2500元,拿那边的工资却被派到东莞干活。刚毕  相似文献   

20.
《绿叶》2017,(4)
正"垃圾"在全球范围内都是人们不得不面对的严峻问题。根治垃圾问题,必须依靠"零废弃"理念,这是全球趋势,也是世界各国努力的方向。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垃圾分类、垃圾减量,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而归根结底,需要从每个个体开始实践。自2013年起,自然之友垃圾减量项目组开启了"零废弃大挑战"活动,针对个人、家庭、中小学生,以挑战赛的形式倡导从自身开始实践垃圾减量,推广零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