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国家针对细颗粒物的排放制定出愈发严苛的排放标准,这也掀起了相关领域对细颗粒物高效捕集研究的热潮。综述了国内外有关纤维过滤细颗粒物的研究,包括单纤维捕集理论、颗粒物滤料捕集的模拟研究、静电增强纤维对亚微米颗粒的捕集效果、细颗粒物在滤料中的沉积与穿透特性以及纳米纤维对细颗粒物的捕集研究等,旨在为探索细颗粒物的滤料捕集机理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2.
以麻江县2021—2023年城区省控点细颗粒物监测数据为研究基础,分析麻江县城区细颗粒物的污染状况及变化趋势,阐述了细颗粒物(PM2.5)对人体及环境的影响,提出控制与降低细颗粒物(PM2.5)污染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3.
控制细颗粒物污染可以改进人群健康水平,产生重要的环境效益和直接的经济效益,有效地促进社会福利的增加。为此,需要加强控制细颗粒物的政策研究,采取措施进一步控制细颗粒物。  相似文献   

4.
细颗粒物是目前复合型大气污染环境下的典型污染物,由于其粒径细小,极易被人体吸入至肺部而引发疾病。开展细颗粒物个人暴露研究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也是实现国民健康长寿,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本文旨在总结细颗粒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开展细颗粒物的个人暴露研究的必要性以及介绍细颗粒物个人暴露研究的成功案例,为我国今后健康暴露的研究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5.
彭犇  张业玲  岳昌盛  杨景玲 《环境工程》2018,36(12):151-154
降低烧结烟气细颗粒物排放是控制钢铁烧结领域污染物排放的重要手段。将烧结除尘灰和水洗后的烧结除尘灰以2%比例加入烧结配料中,开展烧结杯实验和烟气细颗粒物组成分析。结果表明:除尘灰和除尘灰中碱金属是影响烟气细颗粒物排放的重要因素,原除尘灰和水洗后的除尘灰配加后的细颗粒物排放值分别为127,90.9 mg/m~3。其中:水洗后飞灰配加下烟气细颗粒物中的碱金属排放较原除尘灰配加下的烟气减少了40%。因此,降低烧结配料中的碱金属将有助于控制烧结烟气细颗粒物的排放。  相似文献   

6.
正大气污染物包括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颗粒物和臭氧等。其中,颗粒物中粒径小于2.5微米的部分,即PM2.5,称为细颗粒物。细颗粒物污染是中国目前面临的最主要的环境问题之一,对气候、能见度、人体健康均可以造成显著的不良影响。细颗粒物对太阳光线的散射和吸收作用可以降低能见度,导致雾霾现象的发生,长远来看还影响区域与全球气候。另外,细颗粒物可以进入人体肺部和血液,导致心血管和呼  相似文献   

7.
高浓度的细颗粒物(PM2.5),是造成"灰霾"和"雾霾"天气的主要空气污染物之一。细颗粒物(PM2.5)在环境空气中的监测,是了解和分析空气质量的重要依据。本文旨在分析认识细颗粒物(PM2.5)自动监测方法中常用的β射线法,通过与天平振荡法进行对比,了解细颗粒物(PM2.5)监测仪器的使用情况。  相似文献   

8.
在常规除尘设备之前,通过细颗粒物团聚方法由不同的作用机制引起细颗粒物的团聚长大,能够有效地提高系统的除尘效率。利用细颗粒物PM_(2.5)团聚技术对燃煤烟气进行团聚处理,在降低细微颗粒物排放的同时,还可实现烟气中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联合脱除,净化大气环境。综述了现有的多种细颗粒物团聚技术,分析了不同技术方法的实验研究、影响因素以及优缺点,对细颗粒物PM_(2.5)团聚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论述和展望,并指出未来的研究热点将集中于能有效整合多种团聚技术优点而形成的复合团聚方法。  相似文献   

9.
燃煤电厂排放的烟气中含有大量的微细粉尘,是引起空气中细颗粒物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湿式电除尘器对细颗粒物的捕集率较低,未能有效控制其排放。将化学团聚方法应用到湿式电除尘器中,通过改变化学团聚剂种类、浓度、团聚液pH值等因素,考察化学团聚剂对细颗粒物的凝并效果及除尘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添加化学团聚剂能够促进细颗粒物的凝并,其中羧甲基纤维素钠和黄原胶的凝并效果最佳,粒径在100μm的大颗粒物的增长率分别为8.54%和2.31%;降低团聚液pH值会增强细颗粒物的凝并效果,大颗粒物分别增长了9.66%、3.21%;添加化学团聚剂可提高除尘效率,最佳除尘效率可达到99.76%。在湿式电除尘器中添加化学团聚剂可高效去除燃煤电厂烟气中的细颗粒物。  相似文献   

10.
大气细颗粒物的透射电子显微镜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北京市区和背景点的细颗粒物(PM2.5)的形貌特征和集聚状态进行分析,结合颗粒物能谱(EDX)和选区电子衍射(SAED)特征,将北京市大气细颗粒物分为烟尘集合体、飞灰、矿物颗粒、硫酸盐和有机颗粒等5种单颗粒类型,并讨论了它们的来源.TEM分析表明,北京市区和背景点大气细颗粒物中不同类型的单颗粒所占比例不同,表明市区和背景点细颗粒物的污染物源有所不同.研究还表明,不同类型的细颗粒之间常常发生聚集.  相似文献   

11.
国内对固定源细颗粒物研究还较为薄弱,主要是缺乏合适的测试方法.由于基于大气环境的稀释测试法可在一定程度上模拟烟气排放至大气环境的物理化学过程,所以该法正成为研究固定源细颗粒物排放特征的重要手段.本文对国内外基于大气环境的固定源细颗粒物测试方法进行了系统介绍与分析,指出该测试系统应向小型化、便携式方向发展,以满足不同浓度、不同湿度、不同温度固定源细颗粒物的测试需要.  相似文献   

12.
利用SPAMS研究南宁市四季细颗粒物的化学成分及污染来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研究南宁市四季大气颗粒物的化学成分及污染来源,利用单颗粒气溶胶质谱仪(single particle aerosol mass spectrometer,SPAMS)对南宁市2015年四季大气细颗粒物进行观测.SPAMS所测得4个观测阶段大气细颗粒物数浓度与细颗粒物质量浓度线性相关系数均在0.75以上,在一定程度上颗粒物数浓度可反映大气污染状况.南宁市四季大气细颗粒物平均质谱图体现出冬、春两季二次反应生成的污染物质较多.利用自适应共振神经网络分类方法对细颗粒物化学成分进行分类,南宁市细颗粒物各化学成分数浓度占比和污染来源在四季均有差异,且化学成分能体现污染来源.冬季元素碳最高,对应较高的燃煤源;秋季有机碳最高,对应较高的机动车尾气源;夏季富钾颗粒、左旋葡聚糖和矿物质较高,对应较高的生物质燃烧源和扬尘源;春季富钠颗粒和重金属略高.在污染升高过程,生物质燃烧源和燃煤源等贡献较大.  相似文献   

13.
选取三辆满足国六排放标准的缸内直喷汽油车进行常温冷启动WLTC循环排放试验,研究不同车辆排放的粒径在23nm以上的固态颗粒物、6nm以上包含挥发性/半挥发性组分的颗粒物数量排放特性,并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发现,在缸内直喷汽油车排放的6~30nm范围内包含挥发性/半挥发性物质的细颗粒物主要产生在WLTC循环减速段、高速段和超高速段;30~2500nm范围的挥发性/半挥发性的颗粒物主要在超高速段生成;其它工况下,23nm以上固态颗粒物在颗粒物数量排放中占主体.试验研究还发现GPF对6~30nm大小的细颗粒物捕集效果不佳,并且GPF再生时会产生高浓度6~30nm大小的细颗粒物排放.颗粒物碳质成分分析表明挥发性/半挥发性细颗粒物对法规测量的23~2500nm颗粒物的数量排放影响甚微,但对颗粒物质量排放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14.
部分城市空气中颗粒物的元素组成比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数浓度图和分歧系数对中国广义、武汉、兰州和重庆4座城市空气中粗细颗粒物的42种元素组成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与人类活动有关的污染元素主要富集在细颗粒物中,而粗颗粒物中元素相对于细颗粒物来说更多的来自于土壤;同一座城市内城区同郊区相比,元素污染更严重,城郊之间细颗粒物中元素在短距离和有利地形下传输作用十分明显。同时还比较了城市之间的元素污染程度。结果表明,兰州城区相对于其它采校点位颗粒物中元素污染较为  相似文献   

15.
依据实际监测数据,分析了贵阳市城区冬夏两季颗粒物(以PM10为主)的质量浓度分布特征、粒径分布特征和化学组成特征。由于冬季燃煤排放烟尘量多,近地面大气稳定度高,细微颗粒不易向高空扩散,因此贵阳市冬季各个监测点的PM10浓度都较夏季高;夏季较冬季空气扩散能力强,颗粒物易向高空扩散,地面颗粒物浓度较低,尤其是细颗粒物的浓度,因此冬季细颗粒物的比例明显增加;监测期间颗粒物的主要化学组分是TC、SO4^2-、Si、NO3^-、Al和Ca,除太慈桥点外,其它4个点的多环芳烃质量含量均是冬季大于夏季,环科院冬夏季和监测站夏季都是细颗粒物中的多环芳烃质量含量要高于粗颗粒物的,监测站冬季是粗颗粒物中的多环芳烃质量含量要高于细颗粒物的。  相似文献   

16.
燃煤细颗粒物对大气环境和人体健康均会产生严重影响,化学团聚是促进细颗粒形成大粒径团聚体而易被常规除尘器捕获的重要方法。化学团聚技术中团聚剂的组成是影响细颗粒物团聚效果的重要因素。由表面活性剂、无机盐和高分子絮凝剂构成多元团聚剂体系,经雾化形成液滴喷入细颗粒物团聚室,研究其对细颗粒团聚促进作用的影响。研究表明:选用含有无机盐的二元团聚剂体系均对细颗粒团聚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吐温-80体系对细颗粒物的清除效率可达44.1%;随着团聚剂溶液浓度的增加,细颗粒物的清除效率不断提高,阳离子型团聚剂体系对细颗粒物团聚的促进作用优于阴离子型团聚剂体系;团聚剂体系中无机盐,特别是氯化铵,能有效提高细颗粒清除效率;调节团聚剂体系的pH为弱酸性更有利于细颗粒的团聚。三元团聚剂体系各组分的协同作用可使颗粒间的黏附力提高3.5倍,团聚后细颗粒物的质量减少45%~49%,中位粒径由3.5 μm增加至7.5~8.6 μm。  相似文献   

17.
广州市空气可吸入性颗粒物化学元素组成特征   总被引:21,自引:3,他引:18  
用安德森双道采样器、Teflon膜采集细颗粒物(PM2.5,Φ<2.5μm)和粗颗粒物(PM2.5~10,2.5≤Φ≤10μm),按时间分布均匀原则选取20个样品,用X-射线荧光光谱法测定其中的元素含量。分析了细、粗颗粒物中与人类活动污染有关的元素和典型的地壳元素的体积分数、与人类活动污染有关的元素的质量分数和富集系数。结果表明,广州市市区颗粒物元素污染相当严重,并以细颗粒物中更明显;与人类活动污染有关的元素更易在细颗粒物中富集,并在远离市中心区更明显;市中心区和远离市中心区的粗、细颗粒物污染最严重的元素均是S,Cl,Zn和Pb,显示了广州市的大气污染具有煤烟型硫氧化物污染的特点,同时又具有汽车尾气排放污染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南京北郊大气细颗粒物的粒径分布特征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2006 年7~12 月南京北郊大气细颗粒物的观测资料,研究了粒径0.01~2.5µm 颗粒物的浓度变化和粒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该地区大气细颗粒物数浓度比较高,达104 个/cm3,其中超细粒子(粒径0.01~0.1µm)对总粒子数浓度贡献较大,约占87%.夏、秋、冬季的数浓度谱分布均呈单峰型结构,峰值集中在0.02~0.05µm;大气细颗粒物数浓度在正午太阳辐射最强时达到峰值;降雨对细颗粒物的去除作用明显.夏季的超细粒子浓度最高,可能与高温、高湿的气象条件有关,同时,较强的太阳辐射也使得该季节大气细颗粒物的生成率较高.  相似文献   

19.
城市大气颗粒物污染和致敏花粉的污染已经对人群健康和城市空气质量产生了较为严重的影响.这2种污染物的协同生物效应正在成为大气环境科学、环境毒理学、免疫学等学科研究的前沿和热点研究领域.以上海大气中的细/超细颗粒物和日本关东地区致敏花粉(柳杉)为例,阐述了大气细/超细颗粒物的表征以及花粉致敏的过程.在研究中,观察到了日本柳杉花粉壁附着有直径0.7μm的含变应原蛋白的微粒(Ubisch body),并用ELISA法揭示了日本关东地区大气颗粒物中含变应原蛋白的颗粒主要分布在1μm的粒径范围内;而在上海大气颗粒物中,化学元素总量的最大值出现在细/超细粒径颗粒物(0.3~0.18μm)范围,污染元素S和Pb的质量浓度在超细(纳米尺度)/细颗粒物中比在其他粒径范围颗粒物中要高,另外还发现在上海大气颗粒物中有植物花粉的存在.城市大气颗粒物中的主要组分,柴油机车尾气颗粒物(DEPs)与飞散花粉之间存在协同生物效应,但其机制和过程还不清楚,在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并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领域的进展,对飞散花粉与大气细/超细颗粒物的协同生物效应的研究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今后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高速公路大气细颗粒物的污染特征及其对周边环境的影响,采集了成雅高速公路双流段的大气细颗粒物,分析了其质量浓度,无机元素,碳组分。研究表明:距高速公路2 m和120 m处大气细颗粒物的质量浓度平均值分别为97.36μg/m~3和89.44μg/m~3;OC质量浓度占PM_(2.5)质量浓度分别为23.1%和23.2%;EC质量浓度占PM_(2.5)质量浓度分别为12.9%和10.6%,120 m处细颗粒物中OC/EC的值(2.2)2,表明在扩散过程中发生了二次有机碳转化。富集因子法分析表明与机动车排放相关的Cd、Pb、Zn、Cu和Ni 5种重金属元素在细颗粒物中富集程度严重。相关性分析和因子分析均表明高速公路对周围环境有很大的影响,大气细颗粒物不仅来自机动车直接排放的尾气还有车辆行驶过程中的二次扬尘及农田产生的土壤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