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通过耦合、氧化和溴化等基本有机化学反应,合成并纯化了几种典型羟基多溴联苯醚和多溴联苯.通过C18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柱对反应粗成品进行分离与纯化,以气相色谱-质谱和氢谱核磁共振对产物进行结构鉴定与表征.结果表明,合成制备的产物与目标物一致,纯度达99%以上.  相似文献   

3.
张清  刘希涛  焦颖 《生态环境》2011,20(4):773-778
近年来,多溴联苯醚(PBDEs)的衍生物,羟基取代的PBDEs(OH-PBDEs)和甲氧基取代的PBDEs(MeO-PBDEs)作为新型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关注。这两类物质在各种生物体内(藻类、鱼、贝类、海豹、海鸟及人体血液和乳汁等)和环境介质中(地表水、瀑布和雪)都被检出。OH-PBDEs对生物体具有多种毒性效应,包括干扰甲状腺荷尔蒙动态平衡,干扰氧化磷酸化作用,影响雌二醇合成,并能引起神经毒性效应。而研究表明,在生物体内MeO-PBDEs可通过去甲基化作用转化为OH-PBDEs,因此对生物体内高含量的MeO-PBDEs应予以更密切的关注。OH-PBDEs既有人为源(来自PBDEs生物代谢或自由基反应)又有天然源(在海洋环境中合成),MeO-PBDEs主要来自天然源。在我国相关的研究刚刚起步。文章比较系统地总结了OH-PBDEs和MeO-PBDEs在环境中存在特征、生物毒性、来源及二者相互关系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在我国相关研究的开展提供参考。对于开展关于OH-PBDEs和MeO-PBDEs在特定区域存在特征和源解析的研究,建议重点考察物质的组成和含量与水温、盐度和富营养化程度等因素的关系,以及特定组分的季节性变化,从物质的存在形态和相关关系角度对OH-PBDEs和MeO-PBDEs的来源进行解析。  相似文献   

4.
多溴联苯醚的环境毒理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万斌  郭良宏 《环境化学》2011,30(1):143-152
多溴联苯醚(PBDEs)是一类广泛使用的溴代阻燃剂,其大量生产和使用导致了越来越严重的环境污染.由于PBDEs具有较高的亲脂性,化学性质比较稳定,它们可远距离传输到地球各种环境介质中,并通过食物链累积放大,在生物体内蓄积产生毒性效应.本文针对近年来PBDEs毒性效应和致毒机制的研究进展,从PBDEs的内分泌干扰毒性、发...  相似文献   

5.
通过偶合、氧化、溴化、甲基化等基本有机反应,合成制备了40种羟基(或甲氧基)-多溴联苯醚标样,并通过色谱-质谱(GC-MS)和氢谱核磁共振(1H-NMR)对产物的结构进行了测试与表征.结果表明,合成制备的产物与设计的目标产物结构完全一致,且纯度达到99%以上.  相似文献   

6.
北京市春季大气中的多溴联苯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测定了北京市春季大气中7种多溴联苯醚(PBDEs)同族体的浓度(BDE-28,BDE-47,BDE-99,BDE-153,BDE-183,BDE-206,BDE-209),PBDEs总含量(∑7PBDEs)范围为31-1049 Pg·m-3,与世界其它城市大气中PBDEs的水平相当.研究发现BDE-47的气粒分配比与温度呈显著止相关,相关系数r=0.860(α=0.01);大气中BDE-206和BDE-209的浓度分别与大气总悬浮颗粒物的浓度呈显著正相关(除风沙期间大气样品外),相关系数为r=0.762(α=O.05),r=0.869(α=0.05).研究表明气象条件会影响北京春季大气中PBDEs的水平和分布.  相似文献   

7.
沉积物中多溴联苯醚的测定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4  
采用索氏抽提、多层硅胶氧化铝复合柱净化和GC-NCI-MS检测对沉积物中的多溴联苯醚(PB-DEs)进行定量分析,以建立沉积物中多溴联苯醚的分析方法,指示物回收率为69.1%-118.3%,绝大多数目标化合物的回收率为65%-114%,沉积物样品的平均标准偏差为12.7%。  相似文献   

8.
本文设计了3种合成路线,通过偶合反应、Baeyer-Villiger氧化水解、硝基还原、加溴反应、去甲基化等一系列反应,合成了多种间位羟基/甲基多溴联苯醚.产物经过气相色谱-质谱仪(GC-MS)和核磁共振测试表明实验所合成得到的产物与设计的目标产物结构完全一致,其纯度达到标样要求.  相似文献   

9.
环境中多溴联苯醚分析方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溴联苯醚(PBDEs)是一类性能优异的阻燃剂,被广泛添加到工业产品和日常生活用品中.研究表明很多PBDEs单体具有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的特性,其中五溴和八溴联苯醚已被列入POPs清单.它们在环境中广泛存在,对环境和生态系统带来健康风险.本文概述了环境中PBDEs的前处理方法和仪器分析的研究进展,对不同的方法进行了综述和比较,并提出了PBDEs分析方法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多溴联苯醚的生物富集效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研究污染物的生物富集效应对于预测污染物在生物体内的含量、建立环境标准以及评估污染物的生态风险具有重要的意义.论文结合近年来国内外有关多溴联苯醚(PBDEs)的生物富集及其沿食物链(网)生物放大效应的研究文献,对PBDEs的生物富集效应进行了综述.文献计算的生物富集因子(BAFs)、生物-沉积物/土壤生物富集因子(BSAFs)和生物放大因子(BMFs)表明,生物对大多数PBDEs具有生物富集作用,且生物对PBDEs的富集能力与其生物进化等级及其营养级有关.文献计算的营养级放大因子(TMFs)表明,大多数PBDE单体可以在食物网上产生生物放大效应,但只有较少单体具有统计上的显著性.生物的生理生化参数、化合物本身的特性以及环境条件等因素影响了PBDEs在生物体内及食物链(网)上的富集与放大.  相似文献   

11.
赵茜  赵慧敏  全燮 《环境化学》2012,31(5):737-742
以五氟苯甲酰氯(PFBCl)作为衍生化试剂,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器(Gas chromatography-electron capture detector,GC-ECD)为检测手段,建立了水体中痕量羟基多溴联苯醚(Hydroxylated polybrominated diphenyl ethers,简称OH-PBDEs)的酰基化衍生-GC/ECD检测方法.通过实验讨论了衍生化缓冲溶液、衍生化时间以及衍生后萃取溶液异辛烷的用量对检测结果的影响,确定了最佳的衍生化条件.在最佳的衍生化条件下,4-OH-BDE 42、4’-OH-BDE 49、6-OH-BDE 47、2’-OH-BDE 68和6’-OH-BDE 99的衍生化产物均获得了良好的分离度和色谱响应值.本方法的仪器检出限为0.02—0.14 pg,方法检出限为0.61—4.67 pg.L-1,标准曲线线性相关系数的范围为0.9973—0.9996,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10%.3种采自大连市不同地区环境水样的加标回收率检测结果表明,所建立的分析方法适于水体中痕量OH-PBDEs的检测.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于2009年至2013年在全国20个省份按照中国总膳食研究方法采集食物样品160份,用高分辨气相色谱-高分辨质谱(HRGC-HRMS)结合同位素稀释技术测定8类食物中7种多溴联苯醚(PBDEs)组分含量,通过膳食消费量计算各省普通居民的PBDEs膳食摄入量和3种组分的暴露边界值(MOEs).7种PBDEs在所有食物类别中都有检出.含量平均值最高的食物为蛋类(316 pg·g~(-1)fw(fresh weight))、水产(169 pg·g~(-1)fw)和肉类(97.1 pg·g~(-1)fw).摄入量最高的地区为上海(1.88 ng·kg~(-1)bw·d~(-1))、福建(1.63 ng·kg~(-1)bw·d~(-1))和辽宁(1.55 ng·kg~(-1)bw·d~(-1)).与2007年比,膳食中PBDEs含量和摄入量总体呈下降趋势,不会造成健康风险;但个别食物以及上海、福建、辽宁趋于严重的污染状况值得重点关注和持续监测.  相似文献   

13.
多溴联苯醚(PBDEs)光降解研究现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多溴联苯醚(polybrominated diphenyl ethers,PBDEs)为一类新型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因其在环境中的广泛分布和生物累积性而备受关注,环境中PBDEs的降解也成为研究热点.光降解是自然环境中PBDEs降解的主要途径之一,而光降解过程中会形成毒性更高的溴代二英.本文在总结国内外PBDEs光降解研究的基础上,对影响PBDEs光降解的因素(诸如:分子结构、光源、介质等)、途径和产物,特别是溴代二英的形成进行了综述,对目前存在问题及进一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讨论和展望.  相似文献   

14.
多溴联苯醚(polybrominated diphenyl ethers,PBDEs)作为一种高效、添加型阻燃剂被广泛使用,因其具有蒸汽压低、亲脂性强、污染持久和可生物富集等特点,而成为近年来环境领域研究热点之一。在查阅近年相关文献和分析PBDEs性质的基础上,本文以PBDEs使用-环境分布-生物体内的分布-对生物毒性及机理为线索,重点总结了PBDEs在环境和尤其是在生物体内的分布情况,并分别从神经系统、甲状腺和肝脏等角度阐述了PBDEs产生毒性效应以及致毒机制的最新研究成果。在总结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应逐渐重视十溴联苯醚的环境风险、电子垃圾拆解地PBDEs修复、PBDEs代谢过程以及代谢中间物的毒性等建议,以期为PBDEs相关领域研究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多溴联苯醚在中国的污染现状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多溴联苯醚(Polybrominated diphenyl ethers,PBDEs)作为新POPs逐渐受到环境科研工作者的重视.本文综合评述了PBDEs在我国各种环境介质、生物体以及人体中的污染现状.研究分析表明,PBDEs在我国的污染尚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但在广东贵屿和浙江台州等电子垃圾拆解地PBDEs的污染较为严重.本文最后展望了我国PBDEs研究中需要加强的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利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建立了羟基多溴联苯醚3'-OH-BDE-7在S.D.大鼠肝匀浆中的体外代谢研究方法.实验结果表明,3'-OH-BDE-7的主要代谢产物为2,4-二溴苯酚和二羟基多溴联苯醚(diOHPBDEs),并且其在温孵30min,时代谢转化率为90%.3'-OH-BDE-7的代谢研究为其它羟基多溴联...  相似文献   

17.
多溴联苯醚(PBDEs)同系物有209种,溴取代数和位置不同,对其空间结构稳定性有影响,PBDEs分子平面可能会发生扭转,继而影响它们的物理化学性质,因此研究最稳定的存在构型及溴取代对PBDEs平面结构的影响尤为重要.本文以多溴联苯醚为研究对象,通过Gaussian03软件在B3LYP/6-31G*水平下运用量子化学方法分别对PBDEs进行强制平面结构优化和非平面结构优化,并对数据进行分析得出Br取代对PBDEs分子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所考察的PBDEs均为非平面结构更稳定,即Br取代会引起PBDEs平面结构扭转.从分子的量子化学参数分析,非平面结构优化的PBDEs的醚键键角(θ_(C—O—C))变小,1,1'位键长(R_(C1—O)、R_(O—C1'))和6,6'位键长(R_(C6—*)、R_(C6'—*))增大,偶极距μ值增大,但二面角(D)大小与R_(C6—*)、R_(C6'—*)无明显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8.
北江沉积物中多溴联苯醚的含量水平和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溴联苯醚(PBDEs)具有与多氯联苯(PCBs)相似的化学结构和环境行为,是一种典型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本文研究了珠江第二大水系北江流域沉积物中PBDEs的含量水平、空间分布特征和可能来源.  相似文献   

19.
任肖敏  张连营  郭良宏 《环境化学》2014,(10):1662-1671
多溴联苯醚(PBDEs)和全氟烷基酸(PFAAs)是两类使用量大、环境污染广泛、人体暴露严重的新型有机污染物,2009年已纳入《斯德哥尔摩公约》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名单,但其毒性效应及作用机制并不明确.本文综述了本课题组近几年针对多溴联苯醚PBDEs和全氟烷基酸PFAAs的分子毒理机制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这两类污染物对甲状腺系统、雌激素系统和肝脏脂肪酸代谢系统干扰效应的分子机制研究.本文分别从分子、细胞和活体三个层面,研究了污染物与核受体的直接结合作用、结合后受体的构象变化、细胞内受体的转录活性、以及活体暴露后受体调控基因的表达变化,由此阐明了污染物通过与受体直接作用导致细胞和活体生物功能改变的分子机制.同时结合计算模拟,探讨了污染物生物效应与其化学结构之间的关系,发现污染物的受体活性取决于它们与受体结合的空间构型,而其活性强度基本与二者的结合能力一致,主要受疏水作用和氢键的影响.此外,还通过研究污染物与天然配体转运蛋白的相互作用,明确了各个污染物与转运蛋白的结合能力,探讨了其构效关系,并评估了污染物对天然配体在体内转运过程的潜在干扰效应.通过上述研究工作,提出了多层面、多靶点研究环境污染物分子毒理机制的新思路,建立和引进了研究污染物与生物靶分子相互作用的新方法,发现了PBDEs、PFAAs与TR、ER、PPARγ核受体结合的新模式,为深入了解这些污染物的分子毒理机制提供了有用的信息和有效的研究手段.  相似文献   

20.
白春蕾  解春宵  李科 《环境化学》2019,38(12):2736-2745
多溴联苯醚(polybrominated diphenyl ethers,PBDEs)是一类常见的溴代阻燃剂,具有生育毒性、生殖毒性以及致癌性等慢性毒性.作为典型的溴代阻燃剂,多溴联苯醚常被加入到各种产品中以提高产品的安全性,但在各种商业产品的使用过程中,多溴联苯醚会不可避免地逸出至室内环境中,存在于空气或者灰尘中被人体摄入.研究表明,人类一生有80%—90%的时间处于室内环境中,因此,通过了解目前室内环境中多溴联苯醚的污染现状,进而评估通过室内环境暴露多溴联苯醚对人体的潜在危害极为重要.本文总结了室内环境中多溴联苯醚的浓度水平、组成特征以及人体暴露风险,并对未来的研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