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环境教育基地是指拥有环境特色资源的场所,它通过有效的环境管理、丰富的环境知识展览展示及专业人员解说与教育活动,使公众在环境中学习,并养成对环境负责任的行为。环境教育基地是推动环保公众参与的重要抓手,在环境教育事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环境教育基地是开展环境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场所。本文通过对环境教育基地基本概念的简述,结合环境教育基地的不同分类和特点,就环境教育基地在建设中应该遵循的原则提出了见解。  相似文献   

3.
张晓芒 《环境》2022,(3):67-69
自1998年以来,广东省就在全国率先尝试开展包括广东省环境教育基地在内的绿色创建系列工作,目前已经命名省级环境教育基地195个,涵盖教育场馆类、生态保护、环境治理和绿色创建多个类型,近年来通过举办"绿色有约""环保设施公众开放日"等生态惠民活动,每年线上线下接待群众参观470多万2人次,成为传播生态文明理念、普及环境科...  相似文献   

4.
由南京市环境保护局创办,全国首家面向社会公众,特别是面向青少年开放的环境教育基地——南京市环境科技馆,已正式对外开放。南京环境科技馆是集环境科普宣传、环保产业窗口展示、环境文化艺术展览和环境科技讲座为一体的环境宣传教育场馆。该馆由环保展厅、环保产业、  相似文献   

5.
本文提出了创建环境教育基地的重要性,并反映出内蒙古自治区环境教育基地创建情况、类型、特色及发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环境公众参与意愿调查研究是公众环境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本文针对福州大学城部分在校大学生的环境知识、意识及行为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得出福州大学生环境公众参与意愿的程度,从而进一步探索如何使大学生环境意识真正内化为自觉环境保护行动,为提高大学生在环境保护公众参与方面提出有意义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柯文仲  初志春 《环境》2000,(4):29-29
广东大亚湾核电站在发展核电的同时非常重视环境保护工作,自投入商业运行以来,三道屏障保持完整,三废与环保设施运转正常,未发生向环境异常排放事件,放射性排放远远低于国家规定的标准,对电站周围公众造成的辐射剂量也远低于天然辐射照射对人体产生的剂量水平。1997年,公司荣获了“全国环境保护先进企业”称号。公司继1998年被深圳市定为环境教育基地之后,1999年被广东省命名为环境教育基地。  相似文献   

8.
本文就公众的环境伦理观在环境教育方面的重要作用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正>国际上,最早对环境教育进行专门立法的国家是美国,它早在1970年就已公布了《环境教育法》,后又在1990年重新出台了《国家环境教育法》。环境教育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实施环境教育,可以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更好地凝聚全社会加强环境保护、建设生态文明的强大力量,是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近年我国的环境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同时也呈现出了诸如公众参与不够、偏重学校教育、缺  相似文献   

10.
<正>环境教育基地是联结正规教育系统和非正规教育系统的桥梁。随着国内外环境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深入发展,环境教育基地建设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生态文明意识传播途径,被许多国家认可。湖北省的环境教育基地建设受惠于国家、湖北省环境政策与国内外环境教育基地经验的濡染,发展呈现出蓬勃繁荣之  相似文献   

11.
加强环境宣传教育,开展多样性活动激励更多人参与环保,凝聚社会力量,形成污染治理和保护环境的合力是环境保护的一项核心工作。通过在环境监测站创建环境教育基地,能够有效地搭建基层环境保护宣教平台,把基层环境保护工作情况全面生动地反映给公众,促进基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各项工作顺利开展,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2.
谈环境教育     
环境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环境教育是保护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这一时代主题的基础和关键。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我国环境保护事业的成败。而提高公众环境意识,培养公民环境道德,最主要的途径就是有效开展环境教育。本文拟从环境教育的目的出发,阐释环境教育的必要性,并提出环境教育要从环境道德观入手付诸实践,环境道德观教育是环境教育得以开展的首要和必要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本文概要介绍了公众环境教育提出的国际背景、成功经验,并就公众环境教育的目标、原则、研究方向及工作重点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4.
讨论了发展野外环境教育基地的必要性,并以天童生态实验站为例,指出野外环境教育基地含有传承和发展两方面的功能,探讨了野外建设野外环境教育基地的策略。  相似文献   

15.
阮少壮 《环境》2022,(4):77-79
本文从环境教育的发展历史出发,以“广东省环境教育基地”东莞市大气环保体验馆的运营管理为例,探讨环境教育基地运营管理的三点经验,分别是规划以城市环境议题为核心的教育内容、启动具有可持续及专业化特点的志愿服务项目和设计以城市环境资源为背景的自然教育课程,期望为环境教育基地的运营管理提供理论与实践案例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环境墙报     
《环境》1997,(8)
一靠教育。要进一步加大环保教育力度,提高全民环保意识。解决环境问题要靠公众的自觉参与,环境宣传要坚持提高社会各界的广大公众的环境意识为宗旨,面向领导、面向企业、面向社会。要发挥新闻媒体的宣传教育及舆论监督作用,继续开展“广东环保千里行”活动,对违法行为和污染事故进行公开曝光,报道群众关心的环境热点问题,增强各级领导和公众的环境意识。要把环境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开展创建“广东环  相似文献   

17.
司徒尤正 《环境》2010,(8):40-40
近日,河源市环保局、市委宣传部、市教育局联合命名河源市污水处理厂、河源市市区城南污水处理厂为河源市首批市环境教育基地。至此河源市已成功创建省环境教育基地2个,市环境教育基地2个。  相似文献   

18.
政府公开环境信息,是保障公众环境知情权的重要前提。随着人们文化素养的提高,公众维护自身基本权利的意识越来越高。因此,政府应满足社会的需求,提高环境信息公开制度,以保障公众的环境知情权。本文通过简要概述公众环境知情权的基本含义,阐发笔者关于公众环境知情权的保障与政府环境信息公开的思考。  相似文献   

19.
公众参与是环境影评价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而受多种因素的限制目前我国面临的现状是公众并不能有效参与到环境影响评价中去。为使公众参与在环境影响评价中发挥积极有效的作用,笔者建议从重视高校环境教育、加强环境信息公开、加大环保宣传力度三方面提升公众参与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预防和减轻拟开发或建设行为可能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的一项重要制度,公众参与贯穿于环评全过程,是确保环境决策科学性和民主性的关键所在,对环评中的信息公开制度进行保障则是确保公众环境知情权及有效参与的重要基础。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明确规定了"公众参与"原则,且对"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进行了专章规定,在环评过程中及时准确披露各类环境信息,对于完善公众参与制度及维护公众环境权益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