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幼儿英语学习是我国台湾地区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逐渐成为台湾地区学前教育的一种发展趋势。为了纠正这一热潮对幼儿教育所带来的不良影响,保障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台湾地区针对幼儿英语学习与教育中的迷思与乱象,结合学者的调研结果,十多年间颁行了一系列幼儿英语教育政策。这些政策对我国大陆地区的幼儿英语教育具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台湾地区VOCs污染控制法规、政策和标准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栾志强  王喜芹  郑雅楠  刘平 《环境科学》2011,32(12):3491-3500
台湾地区已经制定了比较完善的挥发性有机物(VOCs)控制法规、政策和标准体系,并在VOCs控制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本文对台湾地区涉及VOCs控制的政策框架,包括行政管制措施和经济奖惩制度进行了完整的总结和分析,对我国大陆地区VOCs控制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台湾地区推进《友善校园营造计划》,涉及到法治化校园建设的诸多举措。在法治校园建设中,完善的法律体系、规章制度是基础条件,多元管道的配合是发动机,重视弱势群体的权利保护是核心内容,提高师生的法治思维是法治校园建设的核心目标。在校园物质文化、心理文化以及制度文化中全方面引入教育法治化的理念,能有利于法治化校园的实现。台湾地区《友善校园营造计划》体现的法治化基调值得大陆地区借鉴。  相似文献   

4.
《环境》2010,(Z2)
当今世界环境持续恶化,环境问题异常严峻,但目前我国公众环境知识缺失、环境意识薄弱,我国的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情况令人担忧。要提高人民的环境保护意识,使我们的家园——地球可持续发展,教育对于促进地球可持续发展和提高人民解决环境与发展问题的能力,具有至关重要的的作用。笔者认为只有大力提倡并实施全民的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才能保护环境,才能使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本文通过分析了目前我国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现状,有针对性地探讨了在我国实施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策略与实施途径。  相似文献   

5.
以环境顾问公司、环境检测公司以及学术研究机构为主的第三方全面参与了台湾地区环保部门的排污许可管理工作,对台湾排污许可制度的顺利有效实施发挥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本文重点梳理了台湾地区第三方在排污许可制度中的参与和监督机制,并分析了第三方参与排污许可管理的原因。总结台湾地区经验对大陆排污许可制度的启示如下:明确第三方参与身份及范围;完善契约管理,优化第三方参与机制;加强对第三方的监督管理;重视第三方机构人员的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6.
高校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分析了目前高校中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在此基础上,揭示了高校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研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提高高校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研究意识,深化高校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研究内容,协调高校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研究比例等建议。  相似文献   

7.
环境教育与可持续发展教育不是对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各有侧重点.环境教育关注的焦点是以自然保护价值为中心,强调看得见的某些环境问题,往往被简单处理为环境问题的研究,从而朝向技术主义的解决途径.可持续发展教育则是对教育进行重新定位和创新,从而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兼顾了内部和外部的问题.通过搜索国内文献对于环境教育和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关注度情况,以期能够在各学科教学中更好的融入环境教育和可持续发展教育.  相似文献   

8.
可持续发展研究与环境教育是当今学术界的热门课题。文章从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环境教育的发展历程出发,阐述了发展环境教育是走向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并论述了二者的相互关系及可持续发展观下环境教育综合性、多样性、全民性、连续性、社会性、实践性的特点,指出环境教育应从知识、意识、道德、价值、实践几方面确定目标。并从加强环境伦理学教育、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与能力、开展三维教育模式等几方面阐述了相应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9.
最近出版的台湾地区《环境资讯》(1991年版),是由台湾环境保护署组织、出版的,全面系统地反映台湾地区当前生活环境、自然环境及社会人文环境面貌的资料书籍,它翔实地描述了台湾地区环境背景资料:陆域生态、海域生态、空气品质、居住环境,以及与环境质  相似文献   

10.
正世界环境教育大会(World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Congress,WEEC),是一个国际性的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大会,目前每两年举行一次,它是将环境教育领域行动者联系在一起的最重要方式。自2003年以来,WEEC共组织了9次大会,总共来自100多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近万人参加,其中有大学教师、政府官员、环境教育行动者和国际组织代表、记者、企业代表、非政府组织代表等。  相似文献   

11.
目前中国绿色校园建设呈现阶梯状快速发展,高校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近几年也蓬勃发展。本文在研究中国绿色校园建设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分析高校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发展的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高校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12.
近10多年来,国际环境教育的发展早已进入“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新阶段因为国际社会已经一致认识到单纯的环境保护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只有改变发展模式,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人类才有可能走出环境与发展对立的困境也就是说,环境的可持续性有赖于经济的可持续性和社会的可持续性。把三者结合起来的环境教育,也就是可持续发展教育,才是环境教育正确的发展方向。我国的环境教育应该顺应这一潮流,把“根”从警示宣传和科学知识普及的浅层次牢牢地扎到可持续发展的“深层土壤”中去。当前,在环境教育中如何加强循环经济理念的教育以及教育行…  相似文献   

13.
以中国大陆31 个省级区域2000—2009 年的面板数据(因资料有限,未计算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为例,运用熵值法对各地区旅游资源禀赋状况进行评价,进一步构建错位指数,对各地区旅游业发展的“错位(诅咒) ”现象进行定量分析,同时结合旅游资源相对效率,对各地区旅游资源开发提出相应的建议。研究表明,总体上大陆旅游资源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负向错位现象,正向错位的地区主要位于东部地区,且集中分布在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地区;发生负向错位现象的地区主要位于广大中西部地区。不同区域效率的驱动模式各不相同,东部地区旅游资源总效率主要受纯技术效率驱动,西部地区旅游资源总效率主要受规模效率驱动。效率排名与错位指数排名表现出很强的正相关性,结合两者的关系为未来省域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提供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深化环境教育实现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世界紧迫而艰巨的任务,也是世界各国必须选择的发展道路.提高全民环境意识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而环境教育是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基本手段之一.本文全面阐述了可持续发展和环境教育的关系,环境教育的特征和教学方式以及环境教育怎样才能适应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与环境     
X22 2001(X) 107中西部地区可持续发展中的水资源环境问题/宋新山…(中科院长春地理研究所)//环境与开发/江西省环保局一2(X)0,l5(2)一l一4 环图X一16 通过对我国中西部地区水资源问题的探讨,尝试利用水资源环境的观点透视中西部地区可持续发展中水资源问’题的严峻性。结合中西部地区水资源环境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保护水资源可持续空间、对受损水资源环境进行生态恢复与治理、发展农业节水灌溉等技术性措施和实行生态环境可持续优先原则及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等政策性对策。图2表2参11X222(X) 100108环保标识与区域性可持续发展评估/温志刚…  相似文献   

16.
结合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区域环境规划,提出了乡域可持续发展环境规划的基本观点.根据农村地区特点就规划的编制原则、规划项目、编制方法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深入探讨,详细论述了可持续发展环境规划编制重点,为乡域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环境决策思路.  相似文献   

17.
《环境》2010,(Z2)
伴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环境问题日益严峻,大力推进可持续发展与可持续发展教育已经成为当前社会各界的共识。本文以广东实验中学环境教育发展为例,总结经验,探讨理论,以期对新形势下教育发展的趋势和规律能有所认识。  相似文献   

18.
国际生态学校项目(Eco-Schools Programme)开始于1 994年,是国际环境教育基金会(FEE)在全球开展的五个环境教育项目之一,是当今世界上面向青少年的最大的环境教育项目.项目旨在帮助学校改善当地环境,节约资源并减少碳足迹,鼓励青少年为应对气候变化和促进可持续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为帮助中小学校和幼儿园更好地开展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该项目提出了创建国际生态学校的"七步法",即建立生态学校委员会、开展环境评审、制定行动计划、监测和评估、与课程建立联系、社会宣传和参与以及制定生态规章.  相似文献   

19.
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8月26日在南非约翰内斯堡开幕。这是迄今为止在非州大陆召开的最大规模的国际会议,也是继1992年里约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之后再次由发展中国家承办的全球环境问题峰会。  相似文献   

20.
根据我国环境类和教育类学术期刊上刊登的环境教育文献的比重和内容的调查结果来看,不管是环境科学界,还是教育界对环境教育的重视程度与环境教育本身的重要性不成比例,环境教育研究的落后已成为制约我国环境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