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生态文明是以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为核心的观念。旅游业可持续发展中面临着“旅游景区”开发过程中的盲目性、生态旅游发展过程中的盲目性、文物古迹修缮过程中的盲目性,以及国民生态意识淡薄、旅游行为非生态化等问题。构建生态文明的旅游观,是旅游业摆脱困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3.
4.
大学生生态文明观建设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黄香 《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19(1):102-105
对近千名在校大学生有关生态文明政策、思想认识、行为规范等内容进行的问卷调查显示:大学生对生态文明政策存在认识缺乏、观念淡漠,行为时有失范,责任意识不强等问题,与我们党提出的“建设生态文明强国”的战略任务和大学生将承担的社会责任相距甚远。通过对造成大学生生态文明观淡漠的主客观原因分析,提出从重视理论教育入手,强化社会责任意识、健全考核评价机制、优化生态文明环境、重视社会大环境和不断优化融合校园育人环境等对策。 相似文献
5.
6.
<正>婺源县深入实施"发展全域旅游,建设最美乡村"战略,在打通"两山"双向转换通道上取得显著成效,为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提供了示范和引领。"等春天我们这里油菜花开的时候,人会多得路都走不了,家里自己种的农产品肯定都不够卖了。"近日,正在江西婺源篁岭梯田油菜地里干活的徐大娘充满憧憬地告诉记者。 相似文献
7.
生态创建是全国生态保护的样板工程,那么在生态创建中第一个创建成功的地区可以称之为生态创建的“领头羊”,以其示范作用带领其他生态创建地区闯出一条和谐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8.
正人类的基因会有远古记忆,所以,人对于自然、草木会有基因的亲近感和尊崇感。从历史纵向的把握上说,这话是对的,但从一个历史阶段来说,又显得很有局限性。因为,这种基因功能的打开,得有时机,得有介质。就拿现代人来说,由于竞争、生存的需要,身上贪婪、自私,甚至野蛮等动物性要多一些,独立而自由,本色而自然,不埋怨计较,知足常乐等植物性要少一些,或者说已经很少了。由于生活环境的变化,不少人远离大自然,五 相似文献
9.
10.
农业具有公共性、基础性和社会性等多功能属性,这种多功能属性的真正实现,首先不在技术层次和经验性层次,而是方向性、道理层次,根本上要靠"师法自然"、"尊重自然"的新型农业观的践行。本文以日本木村的苹果种植为例,归纳出对"尊重自然"的农业观的基本理解,并以长期所参与的乡村建设实践为经验,表明了结合中国地方和城乡关系实际状况而因势参与的行动之心志。 相似文献
11.
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基础,论述了“大生态”的概念,并据此提出了“大生态战略”, “大生态”之间的辩证关系及“大生态战略”实施的关键环节、 “大生态战略”与“三个代表”思想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2.
尽管在人的视野中,人类文明的历史渐渐地取代了自然演化的历史,但是我们却不得不承认,任何文明的形成和发展都需要依赖于自然环境。迄今为止,工业文明所建立的一切都是在自然环境中取得或发展起来的。现代人的生活虽然充满人工色彩,但仍然依赖于自然生态系统。人类文明和大自然的命运已相互交织在一起。自从进入工业化时代,环境问题犹如一面镜子, 相似文献
13.
为了落实可持续发展的国家战略,四川省提出了“生态四川”的发展方向。实践“生态四川”离不开法律的支持,而四川省现有的生态立法存在一些不足,成为制约建构“生态四川”的瓶颈。因此应在“生态四川”基本理念的指引下,在立法上进行价值取向、方法论和权利配置手段的创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生态四川”立法的指导思想、立法重点和制度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4.
“天人合一”的概念出于董仲 舒,本是中国哲学中一个涉及本体 论的命题。在理学中,“天”既是“人” 的开始,也是“人”的终点,即从 “天”、“人”开始,经过主体自身的 认识与实践,以实现二者的合一。今 日环保主义者在新的视角下,重新 阐释了这一概念:“天”即自然界, “人”即人或人类社会,“天人合一” 意味着“天地人和”,即人类社会与 自然界的和谐相处。 “天人合一”的思想萌芽于孔 子,发展于孟子,经董仲舒理论化、 系统化后成为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 部分。宋代理学家周敦颐博采众长, 融各家学说于一炉,对“天人合一” 有其独到的理解。 相似文献
15.
16.
一枝黄花、巴西龟、水葫芦、水花生……目前我国的入侵生物已达五百多种,带来的生态环境破坏难以估计。近几年,因为国人的"吃货"本色,又"招惹"来一些新的入侵物种,福寿螺、鳄龟、奇雅子……人们在饱了口福的同时,给生态环境造成进一步破坏。 相似文献
17.
“安南向往的生活,我们早在20多年前就过上了!”湖南省桃江县大栗港镇红云村的杨国锋、张建珍夫妇,说起话来比安南“还牛”。杨国锋夫妇是远近闻名“的生态夫妻”。这对普通的中国农民夫妇创造和经营的家庭生态农业,被联合国官员誉“为杨氏模式”…… 相似文献
18.
可持续发展的要义之一,就是生态保护;退耕还林,在原来的耕地上植树造林,是眼下生态恶化反省结论的针灸行为。几天前,在央视看到对一个山区“退耕还林”的回访,那地方山林保护真不错,老百姓由怨愤到理解到普遍配合生态保护工作。农民还是非常通情达理的。我们这个地方就大不一样了。我所了解到的退耕还林,就是把原来接近原生态的山林砍掉,树根用挖土机挖掉,再栽上经济苗木,如此套取国家用于此项的经济补偿。这里最大的滑稽是:退耕还林基本不是农民行为,农民只是某些事业主的佣工;那些最先了解政策动向并有敏锐的利润嗅觉的人,纷纷从高位上下… 相似文献
19.
20.
中华文明虽然是工业文明的迟到者,但中华文明的基本精神却与生态文明的内在要求基本一致。问题在于,思想与行动并不统一,传统中华文明也同样面临着创新发展的问题。18世纪英国工业革命开启了人类现代化生活。三百年的工业文明以人类征服自然为主要特征,产生了大量的工业废弃物,也导致水、空气、土壤污染日趋严重,一系列全球性生态危机说明,地球再没能力支持工业文明的继续发展。需要开创一个新的文明形态来延续人类的生存,这就是生态文明。1972年,第一次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通过《联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