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随着滇池污染治理工作的深入,滇池流域村庄生活污水收集处理得到社会各方面的高度重视。在当前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艺中,由沉砂池-隔油池-生态净化池构成的"三池"处理系统由于投资小、污水处理成本低、易于管理、环境效益高等优点,极为适应当地经济发展和周边环境状况,因此在滇池流域村庄生活污水的治理中得到了广泛的推广运用。以大渔村"三池"处理系统为例,通过与村庄生活污水其他处理工艺对比以及对"三池"处理系统进行效益分析,为滇池流域村庄生活污水处理工艺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滇池流域硝酸盐污染的氮氧同位素示踪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滇池流域硝酸盐污染严重,厘清其来源对硝酸盐污染治理至关重要。本研究在滇池流域收集河水、湖水、井水、雨水样品,分析了无机氮浓度和硝酸根氮、氧同位素比值。总体上,硝酸盐浓度变化范围较大,从低于检测限到高达13.44mg-N/L,显示流域硝酸盐污染存在较大的空间差异。最高浓度出现在流域南部农田区的井水中,井水样品的氮、氧同位素数据大部分落在化学肥料和大气干湿沉降区,表明农业面源和大气输入对流域浅层地下水产生了污染,污染的浅层地下水又是湖泊水体的一个潜在污染源。流域内河流硝酸盐浓度变化范围较大,总体污染程度高于滇池湖泊水体,氮、氧同位素组成表明大部分河流中硝酸盐来自生活污水和人畜粪便。滇池水体的硝酸盐氮、氧同位素组成和河流的相似,说明人畜粪便和生活污水是主要来源。湖泊水体硝酸盐浓度从南向北有逐渐增加的趋势,这与滇池北部紧邻城区(生活污水)、流域南部主要为农田区(面源污染)的空间格局是一致的。总体上,滇池水体的硝酸盐主要来自城市生活污水,农业面源和大气输入。通过地下水途经进入湖泊主要发生在流域南部地区,具体的贡献份额还需要进一步的计算。  相似文献   

3.
滇池流域农村生活污水产排污系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滇池流域农村生活污水产、排污系数的调查、监测和研究,统计分析得出滇池流域农村生活污水产、排污系数,为滇池流域农村生活污染治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昆明市主要排污河道之一的大清河入滇池的小流域为研究对象,针对小流域范围内城郊型面源污染状况,通过详细的问卷调查和实地采样分析,初步得出研究区污染物产生的来源、产生特点和发生量。结果表明:生活污水排放、地表径流产污、农田排水是该研究区氮、磷污染物排放的三大来源;其中,总氮排放量有54.7%来源于生活污水,25.9%来源于农田化肥流失;总磷排放量有61.5%来源于生活污水,24.8%来源于地表径流。滇池周边地区面源污染物来源和特征有别于滇池全流域的各污染类型比值,面源污水已成为城郊区面源污染物的主要来源,是控制之要点。因地制宜,就地处理城郊型的农村生活污水,科学平衡施肥,降低地表径流排污浓度,是城郊型滨湖带小流域面源污染治理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滇池流域农村生活污水产排污系数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对滇池流域农村生活污水产、排污系数的调查、监测和研究,统计分析得出滇池流域农村生活污水产、排污系数,为滇池流域农村生活污染治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对滇池湖滨区农村环境现状及主要环境问题进行了详细分析,就工程总体思路、设计原则及主要考核指标体系等进行了探讨,提出沿湖农村非点源污染防治工程技术方案,即通过以沼气池为纽带的农村能源结构改造、村级污水处置处理和配套沟渠系统建设、村内垃圾处理处置以及普及卫生旱厕、村庄道路修缮及绿化等工程和管理措施,从源头上控制污染物产生量,减少入湖污染负荷,有效地解决滇池环湖新农村建设中的环境保护问题.  相似文献   

7.
对滇池湖滨区农村环境现状及主要环境问题进行了详细分析,就工程总体思路、设计原则及主要考核指标体系等进行了探讨,提出沿湖农村非点源污染防治工程技术方案,即通过以沼气池为纽带的农村能源结构改造、村级污水处置处理和配套沟渠系统建设、村内垃圾处理处置以及普及卫生旱厕、村庄道路修缮及绿化等工程和管理措施,从源头上控制污染物产生量,减少入湖污染负荷,有效地解决滇池环湖新农村建设中的环境保护问题。  相似文献   

8.
滇池水质恶化,富营养化进程加剧的原因,主要是滇池流域人口倍增,工农业及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工业和生活排污量剧增;流域生态环境的破坏,水土流失加剧,非点源污染量增加。囚此,污染源的防治是改善滇池环境状况的根本措施。 1 滇池污染源现状滇池的污染源可分为湖外环境和湖内环境污染源。湖外环境污染源主要指通过排污河渠注入滇池的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其次是大气降水产生的地表径流、以及湖面降水、降尘、  相似文献   

9.
滇池不仅是昆明市区主要的水资源,而且是美丽的风景资源,周总理生前曾把她经喻为“掌上明珠”。但是近几十年来由於周围水源涵养区森林植被遭破坏,水土流失,以及城市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污染,滇池这颗明  相似文献   

10.
凤眼莲(Eichhoreia crassipes)对各种污水的净化作用早已引起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日本、美国、印度、中国等都有许多成功利用凤眼莲处理污水的报道。随着凤眼莲越冬问题和二次利用问题的解决,凤眼莲的综合利用将大大拓宽。昆明滇池四季如春的气候,适宜于凤眼莲长期连续地生长。而滇池有机污染为主的污染特点,为凤眼莲的二次利用提供了条件。利用凤眼莲处理滇池入湖污水,无疑是滇池综合防治的途径之一。本文研究了滇池自然环境条件下,凤眼莲的最大生长潜力,以及随着凤眼莲的打捞、氮、磷和其它元素的去除潜力,为凤眼莲资源的综合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滇池流域自然和社会经济概况,分析了非点源污染的特性。认为滇池流域农村面源主要由村镇生活污水、农村固体废物、化肥施用、地表径流、土壤侵蚀和流失、畜禽养殖粪便构成。在得出结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措施。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滇池流域自然和社会经济概况,分析了非点源污染的特性。认为滇池流域农村面源主要由村镇生活污水、农村固体废物、化肥施用、地表径流、土壤侵蚀和流失、畜禽养殖粪便构成。在得出结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措施。  相似文献   

13.
汇入滇池的主要河道有35条,携带大量污染物进入湖体。河道整治工程是滇池治理"六大工程"之一,在滇池水污染防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最早可追溯到"九五"期间。基于"九五"以来的滇池水污染防治规划,总结了滇池流域河道整治工程的发展历程,即缓慢发展时期、快速发展时期和全面提速时期。分析了滇池河道整治工程的环境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现阶段以环境效益为主,表现为污水收集率提高、河道水质改善、河道入湖污染负荷削减和河道底泥污染物释放风险降低等。总结了河道整治成功的经验,探讨了河道整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提出滇池流域河道整治应由工程治河向生态治河转变,下一阶段整治重点是河道的生态恢复。  相似文献   

14.
滇池20年污染治理实践与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滇池的自然地理概貌、滇池的富营养化演变过程,分析了滇池污染的主要成因,回顾了滇池污染治理思路的创新和演进过程,总结了滇池污染治理主要骨干工程、滇池治理实施的主要政策法规,提出了下阶段滇池治理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财政投资政策绩效评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巨额的治理投资尚未带来根本性的水质改善,因此,开展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财政投资政策绩效评估研究,对提高投资资金的效益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本文利用数据包络分析(DEA)的方法,应用数据包络C2R模型和BC2模型,对2001—2012年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财政投资政策绩效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2001—2012年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投资综合效率值均值为0.708,总体效率水平不是很高,且只有2001年、2006年和2010年DEA有效,DEA无效年份中2011年效率值最低为0.441;影响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投资综合效率的主要因素为城镇污水处理率和滇池综合营养状态指数(外海),同时,工程治理投资和面源污染治理投资存在较多冗余.因此,未来滇池治理可适当调整工程治理和面源污染投资金额,进一步提高城市污水的收集和处理率,以减少污水的排放和降低入湖污染负荷.  相似文献   

16.
张志斌 《环境工程》2014,32(12):26-29
通过调查分析,滇池水污染成因主要为城市点源直排、污水处理厂尾水及面源污染。重点介绍了近年来已经实施的控源截污、外流域调水、污水处理厂尾水外排、农业面源治理、生态清淤、生态修复等截污、治污工程,结合这些工程建设及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对今后的滇池治理思路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草海底泥疏浚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占滇池面积2.7%的草海(8.15平方公里),所接纳的污水占滇池纳污总量的44.83%,污水中有41.2—56.9%的污染物沉积于草海内,使草海底质受到重金属、有机物质、尤其是氮和磷营养物质的严重污染。沉积于草海底泥中的氮、磷污染物在适当条件  相似文献   

18.
建设污水处理工程对滇池水质的影响吴为(云南省环境科学研究所)为实现《滇池保护条例》和《滇池综合整治大纲》提出的目标,昆明市有关部门计划在“八五”期间再兴建两座污水处理厂。处理厂建成投产后,将使昆明城市的污水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对滇池的污染将起到一定的...  相似文献   

19.
当前制约云南可持续发展的环境问题主要是水污染日趋严重和大气污染加剧为此,应在2010年以前治理好滇池,禁止污水流入滇池和实施引水济昆工程,并按期完成污染源治理项目,限期限缔、关闭污染环境的企业,恢复和改善生态环境,到2010年,使森林覆盖率达到40%左右。  相似文献   

20.
以消除昆明市滇池流域黑臭水体为目标,结合流域水环境状况及黑臭现象具体原因,核算黑臭水体污染来源。结果表明造成滇池流域黑臭水体污染的主要原因为生活污水直排污染、合流制溢流污染及面源污染。通过实施控源截污、内源治理、生态修复、活水保质、长“制”久清等多项措施,全面消除主城区黑臭水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