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生态伦理:可持续发展的伦理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可持续发展是始源于人类所面面临的生态危机、以人与自然关系的协调发展为基本内容的一种生态化发展模式,它所面对和需要处理的是人类发展需求无限性与自然资源有限性这一矛盾,即人类对自然的价值取向、开发强度是否符合自然规律的问题.目前学界对它的研究已突破"经济-科技-政治"等实践层面,开始深入到"观念-价值-文化"等认识论、价值论领域.生态伦理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哲学反思中应运而生的一种革命性的伦理思想,本质上属于人类社会的"观念-价值-文化"领域,其理论构成、研究对象正契合人类的可持续发展.生态伦理作为可持续发展伦理基础是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选择:①生态伦理突破传统的道德定义,将伦理关怀的对象扩展到人与自然界关系的领域,为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提供可靠的伦理前提;②生态伦理肯定自然价值和自然权利,直接回应了在可持续发展中人为何要尊重自然价值与权利这一理论课题,为人类对大自然的价值认同寻到理论根基,使可持续发展寻找到坚实的价值支点;③生态伦理在反思和批判传统道德评价标准的基础上,提出全新的道德评价标准,为现实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设计与安排提供伦理支持和辩护.  相似文献   

2.
地方立法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具有不可或缺性,也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具体体现,考察地方立法的生态化程度具有新时代意义.当前,我国迈入了生态保护与现代化建设相协调发展的新阶段,生态文明的国家发展目标对立法领域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在国家根本法已经实现生态化的背景下,地方立法如何适应生态化要求,实现地方立法向生态化变革是亟待解决的...  相似文献   

3.
以我国东部沿海重工业城市—唐山市为例,通过分析其背景及发展特色,应用层次分析法结合专家评价法构建了一套唐山生态城市建设核心指标体系。体系主要包括4类1级指标、13类2级指标和49类3级指标,同时采用线性加权法计算得出唐山生态城市建设过程中不同发展阶段的生态化水平。结果表明,唐山市现阶段已经处于较高的生态化水平;2015年综合指数值可望处于Ⅰ级生态化水平,基本达到生态城市标准;且有望在2020—2030年建成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生态化城市。  相似文献   

4.
环境文化是构建生态文明的根基,由生态价值观、生态道德观和生态消费观三大部分构成.生态价值观是生态文明构建的价值基础和根本原则;生态道德观重构了人们的日常行为生态道德规范;科学的生态消费观是引导人们生活方式转向生态化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5.
论城市生态化与生态城市   总被引:134,自引:2,他引:132  
本文从人类文明发展史角度提出了生态化发展模式,论述了城市生态化及其发展对策,在此基础上对生态城市的内涵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建设生态城市实施步骤的设想,以期推动我国城市生态化和生态城市建设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6.
围绕生态住宅和住区的5大主题(健康、自然和环境保护、生态良性循环、风水、生态文明)中的健康与自然和环境保护2个主题,从建材、布局和结构、服务与管理4个方面阐述维护人的身心和环境健康;从合理利用和保护水、土、气、生物多样性等生态资产和生态服务功能方面阐述保护自然和环境的内容和措施.  相似文献   

7.
21世纪城市生活垃圾生态化处理展望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我国目前由于管理,经济,技术以及公众环境意识的薄弱,城市生活垃圾已成为污染环境的一大公富,大致使大量有用资源浪费,就生态城市建设中垃圾生态化处理的重要性和对策进行了探讨,以期推动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生态化处理和生态城市建设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8.
刘航  宋豫秦 《生态环境》2008,17(2):818-822
生态足迹方法是目前研究自然资本状况的常用方法之一,能够较好地体现区域可持续发展态势.文章运用生态足迹方法对武汉市1995年、2000 年、2005年自然资本消长情况进行了量化研究、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武汉市1995年、2000 年、2005年的自然资本需求和供给比例分别达到18.402∶1、20.765∶1、27.276∶1,供需矛盾显著;人均生态赤字分别达到2.4206 hm2·人-1、2.5163 hm2·人-1、2.9009 hm2·人-1,呈逐年上升趋势,成为制约武汉市可持续发展的瓶颈之一.生态用地类型分析显示,耕地、水域、化石能源用地赤字明显,应作为武汉市改善自然资本状况重点关注的对象.文章提出了倡导市民合理消费,同时健全绿色保障制度体系、优化城市生态服务功能等对策和措施,旨在为武汉市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讨资源-环境双重约束下地处我国生态环境脆弱区的西藏的生态整体性特征,利用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和生态现代化指数(EMI)对地处我国西南边陲的西藏地区的生态现代化水平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全球生态现代化水平在区域之间存在比较明显的空间分异。2004年西藏生态现代化指数为50,在全国排名为3位,较2000年的排名16位有了明显的提高。生态进步指数、经济生态化指数好于其他4个少数民族地区,但社会生态化指数落后于其他4个少数民族地区,人均SO2排放与新疆、广西相同,但高于内蒙古和宁夏;1980—2007年西藏现代化程度虽然有所提升,但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和中等发达国家以及我国平均水平和其他4个少数民族地区;1996—2007年西藏区域环境水平呈"W"型变动态势。资源转化率和水污染指数呈"N"型不稳定变动,生态保护指数和环境治理指数呈剧烈变动,生态脆弱性和环境支持系统的不稳定性没有明显改观。因此,西藏应立足地缘和资源优势,充分考虑西藏生态地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生态资产、生态敏感性以及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胁迫等要素的综合影响,依据青藏高原高寒生态大区和高寒草甸生态区、青藏高原高山草原、高寒草甸生态地区生态区划,发展人工设计生态方案的生态重建途径。建立严格的生态补偿制度,逐步提升生态现代化水平。  相似文献   

10.
城市自然生态空间的价值评估及规划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自然生态空间是城市生态文明建设重要的物质基础。在规划过程中,应该将城市自然生态空间的生态价值评估作为城市规划的重要理论基础,通过相应的规划方法引导城市生态化建设和品质提升。文章通过对城市自然生态空间的界定,以及对城市自然生态空间生态价值评估的理论模型的研究,提出对规划建设的启示:积极构建城市自然生态空间统一的评估指标体系和建立适应中国本土的动态评估模型能够理性的指导城市的生态化建设,同时通过对城市自然生态空间的价值评估能够科学制定城市生态调控政策和正确引导公共参与城市生态化建设。  相似文献   

11.
本项研究选择了四个农户单元系统,试图通过对单元农业生态经济系统中的自然(能量、养分)—人(农民心理)的综合分析,寻求在目前情况下,农村进一步发展的途径。对不同系统的能量效益、土壤养分平衡分析及农民心理模糊评判表明,种—养结合系统从理论上及农民心理方面均优于单纯的种植系统。  相似文献   

12.
阐述了生态住宅和住区的产生背景,提出生态住宅和住区是按生态学原理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的具有较完整的生态代谢过程和生态服务功能,人与自然协调、互惠互利、可持续发展的人居环境。以一树形图表示建设生态住宅和生态住区所倡导的5大主题,即健康(人的身心和环境健康)、自然和环境保护、生态良性循环、风水(所选居住地与自然环境间存在的地理和生态关系)、生态文明。认为营建生态住宅和生态住区是一类由许多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生相克、互为因果的成分和技术组成的生态工程。  相似文献   

13.
生态住宅和生态住区(Ⅰ)背景、概念和要求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阐述了生态住宅和住区的产生背景,提出生态住宅和住区是按生态学原理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的具有较完整的生态代谢过程和生态服务功能,人与自然协调、互惠互利、可持续发展的人居环境。以一树形图表示建设生态住宅和生态住区所倡导的5大主题,即健康(人的身心和环境健康)、自然和环境保护、生态良性循环、风水(所选居住地与自然环境间存在的地理和生态关系)、生态文明。认为营建生态住宅和生态住区是一类由许多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生相克、互为因果的成分和技术组成的生态工程。  相似文献   

14.
生态文明建设要点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文明是继工业文明之后更高层次的文明,而环境保护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在综合分析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任务、本质、路径、关键和保障等理论问题的基础上,提出生态文明建设的要点: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是人与自然和谐,核心任务是生态环境保护,本质是发展方式的转变,关键是科技创新驱动,保障是制度建设.认为通过生态文明建设,可最终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理论理性和实践理性的分野是人类作为实践主体对外在世界,以及处理人与世界关系之观念发展的自然结果.对于高校生态文明教育而言,以实践理性为指导,探寻培育"生态人"的有效路径,既是客观环境的紧迫之需,也是生态文明人才培养的内在需求.所以,在实践理性的指导下拓宽夯实课堂教学主渠道的同时,也注重各类生态文明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是高校加强生态文明教育建设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6.
绿色生态住宅小区水环境生态化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汤惠君 《生态环境》2004,13(2):281-283,292
生态住宅是我国当今房地产投资的热点,但目前的“生态住宅”很多只是炒作的时髦包装,有些问题亟待深入探索和研究。文章基于绿色生态住宅的内涵和特征及其水环境系统技术导则的基本要点,论述了水环境系统设汁的重要性和内容,并就水环境生态化问题进行了探讨。文章认为,将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雨水收集系统、景观水系统、中水回用系统和绿地系统综合起来进行总体设计,使人工湿地处理污水工艺与生态小区园林及其水景艺术相结合,建设集观赏、娱乐和污水处理于一体的景观湿地系统,是实现绿色生态住宅小区水环境生态化的理想途径。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讨资源-环境双重约束下地处我国生态环境脆弱区的西藏的生态整体性特征,利用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和生态现代化指数(EMI)对地处我国西南边陲的西藏地区的生态现代化水平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全球生态现代化水平在区域之间存在比较明显的空间分异。2004年西藏生态现代化指数为50,在全国排名为3位,较2000年的排名16位有了明显的提高。生态进步指数、经济生态化指数好于其他4个少数民族地区,但社会生态化指数落后于其他4个少数民族地区,人均SO2排放与新疆、广西相同,但高于内蒙古和宁夏;1980—2007年西藏现代化程度虽然有所提升,但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和中等发达国家以及我国平均水平和其他4个少数民族地区;1996—2007年西藏区域环境水平呈"W"型变动态势。资源转化率和水污染指数呈"N"型不稳定变动,生态保护指数和环境治理指数呈剧烈变动,生态脆弱性和环境支持系统的不稳定性没有明显改观。因此,西藏应立足地缘和资源优势,充分考虑西藏生态地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生态资产、生态敏感性以及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胁迫等要素的综合影响,依据青藏高原高寒生态大区和高寒草甸生态区、青藏高原高山草原、高寒草甸生态地区生态区划,发展人工设计生态方案的生态重建途径。建立严格的生态补偿制度,逐步提升生态现代化水平。  相似文献   

18.
生态住宅和生态住区(Ⅱ)健康、自然与环境保护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围绕生态住宅和住区的5大主题(健康、自然和环境保护、生态良性循环、风水、生态文明)中的健康与自然和环境保护2个主题,从建材、布局和结构、服务与管理4个方面阐述维护人的身心和环境健康;从合理利用和保护水、土、气、生物多样性等生态资产和生态服务功能方面阐述保护自然和环境的内容和措施。  相似文献   

19.
景观格局演变及其生态效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区域景观格局演变及生态效应研究一直是景观生态学研究的重点,对人类、自然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从景观格局-过程-生态效应的相互驱动机制及当前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综述了国内外景观格局及其生态效应研究相关进展,集中分析了当前研究中的热点和难点.景观分类是景观格局研究的基础,空间统计分析、转移矩阵分析和景观指数分析是研究景观格局演变的主要手段,新兴的元胞自动机理论和方法在景观格局演变研究中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景观格局演变驱动力研究需对自然驱动力、社会驱动力进行综合考虑.不同时空尺度下,景观格局与生态过程的内在机制也不一样.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今后研究的一些方向,重点是:(1)景观格局演变的内在驱动机制研究;(2)多尺度下景观格局和生态过程(如土壤侵蚀、养分流失等)的耦合研究;(3)"3S"技术、野外调查监测与格局-过程演变模拟模型结合的应用推广潜力.  相似文献   

20.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干扰,各地区的生态脆弱性日益显著.综合自然条件和人为干扰对内蒙古呼日查干淖尔地区生态脆弱性的影响,选取地形、植被、土壤、气象和土地利用等8个指标,基于遥感(RS)和地理信息(GIS)技术,运用层次分析法、熵权法和综合指数法构建生态脆弱性评价模型,对该区域2010年和2017年的生态脆弱性状况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