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正> 1970年10月29日14时32分49秒,金湖县卞塘乡一带(北纬32°54’,东经119°06’),发生了(Ms)4.2级地震,震源深度15公里,震中区位于金湖凹陷南部,这是苏中地区现代发生的一次较大地震。时隔20年,为弥补这次地震有关资料的空白,笔者组织了对这次地震的调查工作。  相似文献   

2.
<正> 根据江苏省地震台网速报资料,1986年5月23日04时25分39秒(北京夏令时)在南黄海海域北纬32°44′、东经121°39′发生了Ms=4.7级地震。这次地震在陆地没有造成建筑物的破坏和人员直接死亡。兹将此次地震宏观调查结果简述于下。  相似文献   

3.
2004年12月26日印尼8.7级强震后江苏地区同震效应分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在2004年12月26日印尼苏门答腊北部发生8.7级强烈地震后,对江苏省地震前兆观测资料进行了及时的清理和分析,发现凡是能监测地下应力活动的前兆观测手段,如应变、地倾斜、水温和水位,在这次特大地震的震后都记录到了显著的异常,且异常的表现形式各不相同,将这些异常列出并浅析之,以期对进一步深入研究这次地震对我国未来地震趋势的影响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4.
1984年5月21日在南黄海发生了6.2级地震。在这次主震及1984年7月24日的一次4.5级余震前后,常熟台的水平摆倾斜仪记录到倾斜阶变、脉冲和锯齿型变化等异常。异常量在10~(-8)—10~(-7)弧度。  相似文献   

5.
<正> 1 地震危险性评定历史最早从事地震危险性评定研究的是Ahorner等所做的工作,他们编制了德国西北部、比利时、卢森堡和荷兰最大烈度区划图。Van Gils和Eaczek对比利时作了更详细的研究,但遗憾的是它有两个方面的不足;第一,只采用了宏观地震资料;第二,地震目录不均一,而且1900年以前的目录是由其他著者们所汇编的。1983年,开始修订比利时的地震目录,仪器记录前的资料由历史学家所掌握(Alexabdre,1985)。研究了所有1600年之前的地震,目录中只包括有原始资料的那些地震,发现了许多错误。对仪器记录的地震资料进行了重新分析以获得资料的均一性。  相似文献   

6.
<正> 1984年5月21日南黄海河豚沙发生6.2级地震。此后,发生了一系列余震,最大余震4.9级。本文拟对这次地震前后,江苏省水化学的异常情况作一初步的分析。我们统计了离震中350公里以内的水化点共19个井孔,其观测项目有水氡、氯离子、钙离子、镁离子、水温、流量等。这些井孔工作正常,资料连续,井孔分布(图1)。  相似文献   

7.
陕西榆林地区北部塌陷地震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陕西榆林地区北部所发生的几次典型塌陷地震的宏观情况,并利用陕西数字地震台网所记录的50次塌陷地震的地震波资料,从波形及时间、空间分布上初步分析了陕西榆林地区塌陷地震发生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8.
阿富汗的地震危险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1 地震危险性评定的历史阿富汗是一个多地震活动地区,它位于阿尔卑斯地震带,地震是该国破坏性最大的自然灾害。因此,可以认为,地震危险性评定对估计重要结构及生命线工程的安全性是很重要的。早在1945年,Steng汇编了阿富汗第一部强震目录(1504~1944年),以此为基础,他编制了一张全国地震活动图。随后,古登堡(1949)和里克特(1954)先后对阿富汗各地震区作了全面对比。1962年的苏联地震图集刊载了1893~1952年该地区所发生强地震的进一步资料。Heuckroth和Karim(1970)编制了全国地震烈度区划图,Mirzaev等(1980)计算了阿富汗北部的厄尔布尔兹—马纳尔断层的地震危险性。接着编写了一份该国地震危险性评定报告(Mirzaev,1985)。Saleem(1976)和Abdullah(1977)发表了库尔姆地震资料,该地震发生  相似文献   

9.
北京时间 2 0 0 11114T 17∶2 6 ,在昆仑山口西发生了 8 1级地震。震中为 36 2°N ,90 9°E。这次地震前徐州地震台体应变仪、水管仪、伸缩仪数字化形变观测记录到了较明显的短临异常信息。本文试对这些异常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前言     
<正> 1969年7月18日渤海7.4级地震发生至今已有20年了。尽管这次地震震中位于海中,对其研究受到很大限制,但是国内、外地震工作者一直没有停止对渤海地区地震的探索。这是由于1966-1978年华北地区地震活跃期的7级以上强震均发生在渤海及其周围地区。对渤海地震及渤海地区震源环境条件(浅部、深层的地质构造和地球物理条件)的研究,不仅对渤海而且对华北地区的地震发生规律的认识和地震预报均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针对某厂锅炉侧一次风机检修后出现的振动大问题,通过进行振动参数测试,并对测试结果综合分析,找出振动故障的原因,提出了改进方案。分析结果表明:风机轴承的振动幅值、振动速度值,振动频谱中的高频分量,均呈现滚动轴承的故障频率特征。从而断定振动故障的原因为轴承失效。  相似文献   

12.
断裂研究是区域和场地稳定性评价以及工程抗震设计中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对于有断裂通过的工程场地,从断裂、场地土层和工程三者相互作用的角度出发,开展有针对性的场地断裂活动效应及地震稳定性研究,对保证工程的安全建设和可靠运行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试以宿迁三线船闸的建设为例,对场地断裂活动效应的风险进行分析与评价。  相似文献   

13.
针对 220 kV 线路高阻接地故障过程中线路两侧双重化保护动作行为不一致的问题, 依据故障时序分为 3 个阶段分析故障保护报文信息和录波,同时通过故障仿真计算验证,找出保护动作不一致的原因和影响保护动作行为的现场缺陷,提出保护定值整定方法及保护装置应用的优化逻辑,以使高压线路发生高阻接地时两侧双重化保护装置能够快速、一致的动作,最大限度地保护电网和设备安全。应用结果表明:提出的保护整定方法易于计算,适用于 220 kV 及以上线路保护定值计算,利用背侧电源大小整定保护启动值从根本上解决了线路两侧保护动作不一致问题。  相似文献   

14.
针对一起10 kV保护越级跳闸故障,通过对故障录波中开关量及电流电压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找出事故发生原因,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和措施。分析结果表明:故障是由保护值误整定及电路接线错误造成的。  相似文献   

15.
以最简单的弹簧滑块模型为理论基础,由完全确定性的动力学公式出发,采用细胞自动机技术,研究模拟地震序列时、空、强复杂性的成因。当模型中仅有非线性动力学因素时,模拟序列的时空强特征十分复杂,当引入弹性结构的不均匀性,模拟大事件的空间和强度特征明显受控于断层的不均匀性。由模拟结果推测认为地震的复杂性是由于地球的不均匀性和断层破裂的非线性动力学相互作用而引起的。  相似文献   

16.
利用山东省地震台网的地震资料,分析研究了鲁南地区1991~1995年地震波速比的时空变化、地震活动性参数及加卸载响应比。研究发现苍山5.2级地震前,该地区的波速比时空变化出现了明显的低值异常;地震活动出现3、4级地震集中;应变能释放速率加速、转平;加卸载响应比在震中及邻近区域出现高值等明显异常,并分析了某些异常的发展及转化过程,提出了某些短临异常指标。  相似文献   

17.
本文应用构造解析法——断层滑动矢量分析,通过Etchecopar电算法定量反演了唐山地区平均构造应力场。结果表明:唐山地区平均构造应力场可分为三期,第Ⅰ期为南北—北西向的挤压(中生代以前);第Ⅱ期为北东东向的挤压(始新世—更新世早期);第Ⅲ期为北东向的挤压(更新世中期以后)。第四纪构造应力场的变化是一次重要的构造事件。  相似文献   

18.
小震震源机制P轴取向的预报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Snoke的振幅比方法,利用江苏台网和山东台网记录到的数字化波形资料,计算了发生在江苏及其附近地区的33个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并由此计算了其相应的P轴取向。结果表明:南黄海北部凹陷地区M_L5.1地震发生前2个月内、长江口地区显著小震群发生之前2个月内,在震中所在区域的附近地区有震源P轴取向小于100°的异常地震发生;盐城附近及其近海海域在本文研究的时段内未曾出现震源P轴取向小于100°的地震,该区域也没有发生中强地震或显著小震群事件。由此说明震源P轴取向具有一定的短临前兆意义,但这种情况与大地震事件所表现出来的规律并不完全相同。茅山断裂附近地区出现的2次震源P轴取向小于100°的事件与该地区重力异常结果是一致的,说明2002年前后茅山断裂曾活动过。  相似文献   

19.
对地震前兆观测时间序列的混沌性态及其产生的根源进行了探讨。根据小波变换良好的时、频局部化特征和分形维数的变化特征,从小波分析多尺度分解的角度出发结合分形理论探讨了地震前兆混沌时间序列的异常识别问题。对几个实例的研究表明,大多数时间段内时间序列小波变换系数的分维—尺度变化曲线呈光滑、缓慢减小变化,有异常信息时段的时间序列小波变换系数的分维—尺度变化曲线变化的主要特点是曲线具有峰值,并出现了曲线先是由高向低,然后再由低向高变化,在某一尺度处达到峰值后再缓慢减小的情况。异常出现的时间在震前约2个月至1年。将小波变换与分形理论结合起来研究地震问题,不仅开拓了地震科学研究的新领域,同时也是对小波变换及分形理论应用的延拓。  相似文献   

20.
<正> 公元1668年鲁南8.5级巨震是我国东部地区乞今发生的一次最高震级的历史地震。该巨震在历史上曾一度对鲁南一苏北造成过毁灭性破坏。因此,它对整个鲁苏地区的烈度区划和地震危险区划研究工作带来重要影响。最近由于围绕着鲁南一苏北高烈度地震危险区的重新审定工作的开展,对鲁南巨震的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