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5.大气质量模式 大气质量模式是大气质量影响分析的核心。但是,大气质量模式是一门讲究技巧的科学。因此,大气质量模式把诡计和责难结合起来,并且有效地和富有想象力地运用最佳的工程判断。为了提供选择和使用模式的一致性而起草的EPA文件,对此给出了一个令人信服的总结: “把一个设计好的模式应用到每一项规划中的污染源上,虽很方便。但是,一个国家在地形和气候上的多样性,源结构和操作特征的千变万化,不能像使用“烹调全书”那样如法泡制。要想设计一个通用于所有情况的特殊模式是不现实的。此外,很多可能威胁大气质量标准的气象现象并不服从简单的数学处理。因此,经常要依靠专家们对它们进行分析和判断。  相似文献   

2.
等效数值评价法用于交通大气质量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秦志斌  边耀璋  李宇峙 《环境工程》2006,24(2):68-68,24
依据国家大气质量标准,建立了大气质量等级的等效数值模型,应用表明该模型符合实际,提出了一种评价交通环境大气影响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大气环境治理工作的不断推进,大气质量评价模型及监测布置方法的研究价值日益凸显。目前,常见大气质量评价模型虽然具有各自优势,但无法彻底解决非线性多维体系这一复杂问题。同时,常见的监测点布置方法也存在一定局限性。本文简要介绍了以人工神经网络建立大气质量评价模型的原理和方法,并提出了优化监测点布置的方法与工作流程。  相似文献   

4.
大气质量评价上海指数法的改进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研究将模糊数学应用于上海指数法,在评价函数中引入半梯形隶属函数和倍斜率隶属函数,提出模糊上海指数法,将此法应用于延安市的大气质量评价工人,欧几里德贴近度法和上海指法的结果进行比较表明,模糊上海指数法的评价结果是科学合理的,并利用地理信息系统Mapinfo制作出基于地理信息的城市大气质量评价图,使评价结果可视化,地图化。  相似文献   

5.
利用2006—2014年大气质量监测数据,分析了聊城市大气质量年变化、季节变化和日变化特征。结果发现,聊城市大气质量从2013年开始出现了显著下降,主要是PM2.5、PM10超标,这与聊城大规模棚户区改造和道路建设有关;从季节变化看,聊城大气质量在秋冬季节污染最严重,这与自然气候变化和供暖等人类活动密切相关;从日变化看,上下班高峰时段污染物浓度上升明显。在分析影响聊城市大气质量主要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改善聊城大气质量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基于多准则学习的模糊神经网络评价环境大气质量的模型,并以此对某矿区的环境大气质量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该方法简便、实用、客观。  相似文献   

7.
基于熵权物元可拓模型的城市大气质量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析城市大气环境的多耦合性与复杂动态性,识别城市环境质量中评价主体及环境要素的不确定性;确定城市大气污染评价因子及其评价等级的界定;实现可拓论经典集合中"属于"和"不属于"集合的定性描述扩展到精准定量描述,并将可拓工程方法与聚类分析相结合,依据大气质量等级标准和大气质量影响因子构造经典域物元和节域物元;实现关联函数逻辑域由(0,1)到(-∞,+∞)的扩展;并采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特征加权,建立变权可拓论的大气质量评价模型。新模型不仅可以体现大气质量整体等级水平,而且通过质量与等级的关联度可以辨识影响大气质量的主次要污染因子。以阜新市2010年大气环境质量为应用评价对象,将应用评价结果与上海大气质量指数法、模糊综合评判法的结果比较,给出新模型在大气质量评价应用中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8.
将城市网格化管理用于城市大气污染治理,是一种创新和革命。国内城市大气污染网格化治理模式有效的改善了城市大气质量。通过应用高科技手段,建立监管长效机制,努力探索环境监管方面的新途径,进一步深化各项治污措施,国内大气质量正在持续改善。同时,我国城市大气污染网格化治理模式也在不断完善,逐渐发展成熟。  相似文献   

9.
城市大气质量模式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通过对大气质量模式发展历史的回顾,及其发展趋势的讨论,认为城市大气质量预报模式的建立与发展主要受以下三个动态因素的支配:(1)政府环境管理目标;(2)科学进步;(3)计算机及信息处理和通讯技术。结合三要素就建立我国城市空气质量预报系统框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基于遗传算法的人工神经网络大气环境评价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人工神经网络模拟大脑的认知功能,通过改变连接点的权值和阈值来训练神经网络完成特定的功能。运用基于遗传算法的BP网络模型,以国家大气质量标准作为网络的输入样本对网络进行训练,对某地区大气质量进行评价,结果与综合指数法比较吻合。  相似文献   

11.
GIS与大气质量模型结合的探讨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从GIS与大气环境质量模型结合的必要性入手 ,对GIS在大气环境质量模型中的应用、所起作用进行了回顾 ,同时就二者结合的基本方式、步骤、框架等作了一些探讨 ,并指出了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2.
环境模型与GIS的集成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首先介绍了环境模型发展现状,重点论述了环境模型与GIS集成的必要性和优势;环境模型与GIS集成的方式、集成系统的体系结构以及它们各自的优缺点,最后以福建省海岸带环境决策支持系统为例具体介绍了环境模型与GIS的集成,并对环境模型与GIS集成未来发展提出了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3.
GIS技术在机动车尾气排放扩散模拟方向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排放因子的确定、排放模型的选取和模拟结果与GIS技术结合三方面研究了城市机动车尾气排放扩散特征:总结和评述了确定排放因子的方法、排放扩散模型的发展以及国内外学者在机动车尾气排放扩散模型与GIS技术结合方面所做的工作;从数据获取、排放扩散模型的建立、计算分析、可视化等方面提出了一些改进方法.  相似文献   

14.
噪声污染是城市环境问题四大公害之一,目前它已经成为制约城市人居环境质量提高的重要因素.噪声危害的严峻性和噪声问题的复杂性对环境噪声管理及研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GIS强大的空间数据处理功能和可视化图形操作界面使其在噪声研究中具有其他软件无法比拟的优势.近年来,GIS逐渐广泛应用于噪声信息管理、噪声区划、噪声监测和评价等领域,但应用中也存在一些不足,通用预测模型和专业噪声研究软件的开发以及Web GIS、3D-GIS和人工智能的应用是发展的重要趋势.  相似文献   

15.
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风险评价模型与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重金属污染是当今重要的世界性环境问题之一,尤其近年来不断出现的农产品重金属超标问题与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密切相关。因此,选择合理的模型和方法对农田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评价,这对于环境和健康问题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常用于农田土壤重金属评价的传统指数模型和以指数模型为基础而延伸出来的一些评价方法,介绍了基于GIS技术、土壤重金属形态分析以及以农产品质量安全为基础的评价模型,分析了主要评价模型和方法的优缺点,提出了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利用GIS技术进行海洋环境质量评价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我国专属经济区生物资源调查为基础,探讨了海洋环境质量评价的GIS方法,建立了应用GIS技术进行海洋生物资源栖息环境质量评价的基本思路和技术流程,提出了相关的评价属性数据库建立的要点,有关指标体系的选取及评价模式作了重点分析,对空间分析算法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GIS与评价模型的结合可以快捷、准确地评价海洋生物资源栖息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17.
GIS与水质模型集成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从水质模型研究现状出发,对GIS在水质模型方面的应用进行了阐述,探讨了二者在不同层次上的集成模式,然后给出了GIS与环境水质模型集成系统的体系框架,并以此为基础进行了GIS与环境水质模型集成的实践。  相似文献   

18.
地理信息系统与一维水质模型的集成开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水质模型是研究和解决水体污染的一种常用方式,已大量应用于工程可行性研究中,并取得一定的成效。研究了地理信息系统(GIS)与一维水质模型的集成开发,GIS所特有的空间数据分析及地图输出功能,缩短了模型建模周期,提高了模型精度,实现了模拟结果可视化,并以紧密耦合的集成形式建立了江苏省水环境容量信息管理系统。  相似文献   

19.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study carried out for controlling agricultural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NSP) in a medium-sized watershed covering 1.47 × 104 km2 in Southeast China using quantitative analysis coupled with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S), universal soil loss equation (USLE), soil conservation service-curve number (SCS-CN), nutrient loss equations, and annualized agricultural nonpoint source model (AnnAGNPS). Based on the quantitative results derived from GIS and environmental models, five control division units were generated for NSP control in Jiulong River watershed, namely, controlling unit for soil losses, controlling unit for livestock breeding and soil losses, controlling unit for excessive fertilizer use and livestock breeding, controlling unit for soil losses and fertilizer use, and controlling unit for excessive fertilizer use and soil losses. This study proved that integrating GIS with environmental models can be adopted to efficiently evaluate major sources and contributors of NSP, and identify the critical source areas of NSP, which enables adjusting measures to local conditions by further control division units developed through such study for control and management of water quality degradation induced by NSP in the Jiulong River watershed. __________ Translated from Research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2006, 19(4): 119–124 [译自: 环境科学研究]  相似文献   

20.
1 Introduction1.1 MiyunReservoirandassociatedstudiesTheMiyunReservoir(Fig.1),situatedinMiyunCounty,90kmtothenortheastofBeijingCity,isoneofthemostimportantreservoirsinthesuburbsofBeijing,servingasthesourceofdrinkingwaterforthepeopleofthecapital.Ithas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