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沿海经济活动的发展与海洋/沿海环境之间的关系异常脆弱.但凡工业扩张的地方,海洋/沿海的生态系统就总体恶化.土地污染引发大量危害.对于旅游产业,特别是在岛屿地区,环境的危害必然会削弱这个产业."全球从陆地活动保护海洋环境的行动计划"谋求改变这种关系.它提出一个有效掌控陆地污染物的计划.未来的落实倚重合作伙伴,特别是私人部门发起或参与的行动.  相似文献   

2.
加勒比海地区的产业门类不断增加,污染日益严重,该产业包括农产品加工业,当地和进口原料加工业以及旅游业。对于大多数加勒比共同体国家,旅游业是就业机会和外汇的主要来源。然而环境损害可能影响旅游业的发展。随着加勒比共同体国家经济进一步发展,他们将需要得到发达国家、捐赠和信贷机构的援助,以便恢复和保护他们的沿海和海洋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3.
中国沿海区域旅游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度分析及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沿海区域旅游产业发展主要以海洋资源和环境为依托,故处理好旅游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关系是中国沿海旅游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区域旅游化程度可以反映区域旅游产业发展水平,为探求中国沿海区域旅游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关系的态势和规律,首先,在构建中国沿海区域旅游化程度和生态环境质量水平的指标体系的基础上,以2000—2010年沿海11省(区)统计数据为基础,运用加权主成分TOPSIS法分别对两个系统进行综合评价;其次,基于物理学中的耦合模型,对中国沿海区域旅游化程度和生态环境质量的耦合度及其协调指数进行计算,并分析它们时空格局及其演变特征;最后,基于灰色系统理论,运用GM(1,1)预测模型对中国沿海区域未来15 a中国沿海区域旅游化水平与生态环境耦合度进行预测。研究结果发现:中国沿海区域旅游产业与生态环境两个系统在2000—2010年间一直处于拮抗期,但山东省、浙江省、江苏省和广西省将在2015年前先后由低水平的拮抗期跨入良性耦合阶段,而其他省(区)将处于并将长期处于拮抗期,且天津市、辽宁省和海南省两个系统的耦合度有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4.
江苏沿海地区海洋灾害类型及其防治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戴亚南  张鹰 《生态环境》2006,15(6):1417-1420
根据江苏沿海地区的地质地貌及气候的特点,综合分析了危害江苏沿海的海洋灾害类型,主要有海洋地质灾害、气候灾害和生物灾害等三种类型。地质灾害主要包括海岸侵蚀、海岸坍塌、和海平面上升;气候灾害主要包括台风风暴潮;生物灾害主要包括赤潮、湿地滩涂面积缩小等。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1)加强对海岸带地质背景和地质灾害研究,应用GIS和RS等先进技术建立海洋灾害信息系统;(2)加强海防工程建设,加高海堤提高质量,以防御灾害性海浪、风暴潮等侵袭;(3)应用生态学原理,建立沿海生态防护网,增强对风暴潮抵御能力保护沿海湿地资源;(4)加强对海洋灾害及防御知识的教育和对防灾减灾的管理等。  相似文献   

5.
黄河三角洲海岸带位于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受自然和人类活动的共同影响,其生态环境脆弱。对黄河三角洲海岸带进行环境脆弱性评价,可为该地区减灾防灾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该研究构建了包括自然固有脆弱性因素和人类特殊脆弱性因素的黄河三角洲海岸带环境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了包含国家标准、专家评定、观测计算数据评定的脆弱性评价指标量化方法,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以海岸带脆弱性指数法作为评价模型,基于GIS软件平台对黄河三角洲海岸带区域进行环境脆弱性评价与空间分布格局分析。结果表明:黄河三角洲海岸带环境脆弱性等级主要表现为重度脆弱和极度脆弱(41.2%)、中度(19.7%)、微度脆弱和轻度脆弱(39.1%);由于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其脆弱性空间分布格局表现为陆地部分脆弱性高,海洋部分脆弱性低;受植被、围垦面积等因素的制约,陆地部分的脆弱性表现为由陆地向岸线加强,陆地部分为重度脆弱,海岸线一带呈极度脆弱;海洋大部分为微度脆弱和轻度脆弱,但黄河入海口处由于受海水入侵、海岸侵蚀等因素制约呈现中度脆弱。为保持黄河三角洲海岸带环境可持续发展,应在充分保护已有自然固有因素的基础上,减少人类活动对环境的破坏。  相似文献   

6.
河口海区是陆地径流搬运人类活动污染物进入海洋的咽喉地区。在这里发生着许多复杂的物理、地质,生化、化学等过程,是海洋中变化最复杂的地区。当海水和河水混合时,由于水质条件(盐度、酸度、溶解氧、氧化还原电位等)的变化,而引起难溶物质的沉淀作用,胶体和悬浮物的聚沉作用,各种固相和溶解成份之间的交换吸附作用和沉积作用等许多复杂的物理和化学过程。污染物在这样复杂的化学环境中,也势必会发生各种化学  相似文献   

7.
侵蚀逆境下土壤有机碳的迁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壤有机碳是陆地碳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变化使得土壤中有机碳的含量发生很大的变化。土壤侵蚀是陆地碳库衰减的主要动力之一,也是陆地碳汇与海洋碳汇相互作用的重要过程。文章对土壤活性有机碳以及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8.
砷是世界范围内危害最大的环境污染物之一,也是近海区域一种常见污染物。本文综述了近年来砷在海洋生态系统中累积、转化及传递的最新研究进展。海洋生物普遍具有较高含量的砷,这些砷主要为低毒性的有机砷形态。砷在许多海洋食物链/网中被生物放大,造成高营养级生物中的砷富集,可对生物与人类健康产生潜在危害;这与砷在淡水食物链/网中普遍被生物减小的现象形成鲜明对比。海洋鱼类和贝类等生物可将吸收的无机砷通过生物转化合成砷甜菜碱等有机砷形态,而有机砷比无机砷具有更高的食物链传递能力,可导致海洋鱼类富集更高浓度的砷。因此,砷在海洋生物中的有机形态可能有助于砷沿着海洋食物链/网富集,在某些情况下被生物放大。今后应该加强对不同砷形态在海洋食物链/网中传递及相应影响因素的研究,并通过室内模拟实验与野外调查相结合进行验证,从而加深对砷的生态毒理和生物地球化学作用的科学认识,对准确评估预测砷的生态风险和保障海洋生态安全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张慧敏  李雁宾 《环境化学》2023,(3):679-692+674
汞(Hg)是一种在大气中具有较长停留时间并能进行长距离传输的全球性污染物.甲基汞(MeHg)具有毒性强、易富集、可随食物链放大的特点,是引起环境风险的主要汞形态.通过各种来源排放到海洋环境中的无机汞在沉积物和水柱中均可甲基化为MeHg,原位甲基化和去甲基化是控制海洋环境中甲基汞水平的关键过程.虽然目前已有综述总结了环境中汞甲基化/去甲基化,但对海洋生态系统中汞甲基化/去甲基化过程涉及相对较少.本文在总结海洋汞甲基化/去甲基化过程速率、途径和热点区域基础上,详细讨论了海洋光化学、非光化学以及微生物3种汞甲基化/去甲基化途径机制,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在现有研究基础上,未来应在不同汞甲基化/去甲基化途径贡献估算、实际海洋环境汞甲基化/去甲基化基因/微生物作用验证、环境因素对海洋汞甲基化/去甲基化影响方面开展更深入研究.海洋汞甲基化/去甲基化的研究可为深入理解海洋汞的环境行为与风险和发展有效的汞污染风险防控技术提供科学依据和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0.
肖辉林 《生态环境》2004,13(3):346-346
我们关于全球生物多样性模式的知识很大程度上来自对草地、森林和淡水湖泊所做的工作,但关于覆盖地球表面70%的海洋生态系统的数据仍然十分有限。在一项新的研究工作中,研究人员对来自12个全球分布的海洋生态系统的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进行了取样分析,目的是建立一个关于海洋生物多样性模式的标准。该研究最令人吃惊的发现是,生物多样性模式在世界范围内惊人地相似,尽管环境状况很不相同。海洋植物生态系统在许多方面很像陆地植物生态系统,虽然与在陆地生态系统中不同的是,在海洋生态系统中,植物多样性与草食动物多样性之间没有联系。(摘自N…  相似文献   

11.
珠江流域土壤中碳库的存量与通量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通过对珠江流域各主要环境介质中不同形态碳含量的分析和计算,得出该流域0~1.0m范围内土壤碳库的存量为1.36×1013kg,占中国陆地碳库总量的9.51%,全球碳库总量的0.907%;流域净碳输入量为4.141×1010kg/a,碳通量912.74kg/(hm2·a),初步计算表明珠江流域可能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一个碳汇区。另一方面,人类活动造成流域内有机碳的大量流失,其中,水土流失损失的碳8.01×109kg/a,植物收割及森林砍伐从土壤-植物系统中携带出的有机碳高达6.26×1011kg/a,这将造成土壤有机质含量的降低,因此促进陆地生态系统有机碳存储是提高本流域土地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由于大量人类活动的影响,大气CO_2浓度持续增加,其中约1/3被海洋吸收,导致表层海水pH值降低和碳酸盐平衡体系波动,即"海洋酸化"现象。污染物的海洋环境效应一直是全球环境科学领域研究的热点。在实际环境中,海洋酸化往往与污染物共同存在并作用于海洋生态系统,且海洋酸化极有可能改变污染物的海洋环境行为从而影响其毒性效应。但现有研究大多针对海洋酸化或者污染物单独作用下的毒性效应展开,对海洋酸化与污染物的联合毒性效应的研究不足、亟待加强。为此,综述了近年来海洋酸化与典型污染物(重金属、有机污染物)及新型污染物(人工纳米颗粒)的相关文献,重点阐述了海洋酸化对污染物环境行为的影响和海洋酸化与污染物对海洋生物的联合毒性效应,指出当前的研究不足,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陈毅  夏鹏  陈志华  崔迎春 《环境化学》2012,31(9):1450-1451
潮间带的环境与生态系统受到陆地和海洋的双重作用,属于典型的环境脆弱带和敏感带.沿岸排污和入海河流携带的重金属污染物,通过吸附、络合、螯合等物理化学作用转移到悬浮颗粒物或胶体上,在河流入海口受海水pH、Eh等物化性质突变的影响与吸着剂一起在潮间带沉淀.本文统计了海南沿岸海岛潮间带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Cu、Pb、Zn、Cr、  相似文献   

14.
高会  李冰  姚子伟 《环境化学》2023,(3):779-791
由于抗生素的频繁使用和排放,抗生素不断排放进入水环境,表现为“持续存在”的状态,对生态环境系统造成长期、持续的环境风险,由此导致的环境污染和细菌耐药性是我国及全球都亟待解决的重大环境问题.抗生素持久性的选择压力会产生抗生素抗性基因(antibiotic resistant genes,ARGs),其在环境中的持久性残留,在菌群间的迁移、传播和扩增,比抗生素残留本身对生态环境的危害更大.随着海洋资源与环境的持续开发与利用,海洋正逐步成为抗生素和ARGs的重要储存库,海洋环境中的抗生素和ARGs对海洋生态环境和公众健康的威胁同样不容忽视.本文对海洋环境中抗生素的来源、赋存、迁移转化和生态风险等研究进行分析梳理,对海洋环境中ARGs的环境行为进行综述,以期为海洋环境中抗生素和ARGs环境行为和风险评估研究提供参考,最后对相关研究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翟水晶  薛丽丽  仝川 《生态环境》2013,(10):1744-1748
硅在地壳中的丰度仅次于氧,是地球表面大多数土壤和岩石的一种基本成分,也是水生植物(特别是硅藻类)以及多种作物生长所必需的营养元素,还是控制陆地、海洋、沿海和内陆水生态系统机能的重要营养元素。目前关于全球硅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研究多集中在陆地和海洋两大生态系统,而湿地生态系统中硅的循环过程、储存量尚不清楚。虽然在河口湿地开展一些关于硅的相关研究,但是硅在湿地的循环机制研究不够全面,尤其相比碳、氮、磷等元素,硅素研究甚少。而且,国内关于硅的相关研究更为匮乏。本文在总结国内外关于湿地生态系统硅素研究的基础上,综述硅在湿地生态系统的存在形态与分布特征,阐述硅在湿地生态系统中的基本循环过程,列举影响硅在湿地生态系统中循环的主要因素,如:湿地类型、水淹时间、季节变化、人类干扰等;提出在今后研究工作中应进一步探索硅在湿地生态系统中迁移、转化的机制,加深研究人类活动对湿地生态系统硅循环的影响,特别是应该加强研究河口潮汐湿地和沿海湿地生态系统硅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和储存量,有助于明确湿地生态系统对于硅的截留量;并弄清湿地中碳与硅含量之间的关系,从水文学角度分析湿地中排水、蒸发、洪期及滞留时间等因素对硅循环的影响,从而试图建立湿地硅循环模型,有助于预测湿地生态系统硅循环对沿海地区赤潮等富营养化现象和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刘利  周永章  卢强 《生态环境》2012,(9):1580-1587
产业转移是经济发展过程中常见现象;产业生产与资源环境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决定了产业转移必然引起资源环境状况的变化。为评价产业转移对改善区域整体环境状况的作用,构建了以环境经济损益分析定量评价产业转移的环境效应的方法框架,并以广东省陶瓷行业转移为例,研究了基于人体健康的污染产业转移的环境效应。研究结果显示,一般而言,由于污染排放变化,产业迁出地将产生环境效益,同时承接地将发生环境损失。当产业转移产生环境净效益时,意味着整体区域环境的改善。这种改善主要得益于产业迁出地和承接地之间存在的社会经济特征差异、具有经济技术可行性的污染控制技术的推广以及环境自净能力的合理利用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区域内产业转移过程中,应采取优化产业转移目录、加强环境管理、建立环境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制度和统筹协调区域内的污染控制责任和环境利益等环境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7.
农田土壤微塑料污染及其对植物的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塑料(microplastics, MPs)是一种新型环境污染物,不仅危害海洋生态系统,也广泛存在于陆地生态系统,可以通过土壤进入植物体,进而危害人类健康。该文系统综述了农田环境中MPs的研究进展及未来方向。详细介绍了国内外土壤中MPs的形态、来源、积累过程及MPs对土壤结构和功能的影响;重点阐述了MPs对生物、植物的生态影响以及MPs和金属镉复合污染对植物的影响;并展望了农田环境中的MPs研究的未来方向及重点,以期为全面了解农田中MPs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提供信息和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18.
《环境化学》2006,25(3):F0003-F0003
厦门大学海洋与环境学院成立于1996年,设有海洋学系、环境科学与工程系、环境科学研究中心,挂靠有厦门大学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亚热带海洋研究所等单位.现拥有海洋科学和环境科学与工程2个博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海洋科学和环境科学与工程2个博士后流动站、海洋生物学与海洋化学2个全国重点学科,以及环境工程学和物理海洋学2个福建省重点学科.海洋生物学和海洋化学、环境科学获批设置“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岗位.  相似文献   

19.
正ISBN:978-7-03-040677-4/Q·3312开本:16定价:88内容简介本书撰写了地球陆地生态系统中的森林文化、草原文化、湿地文化和海洋生态系统中的海洋文化。因森林文化历史悠久、内涵丰富、类型多样,书中特对森林文化中的自然保护区文化、森林公园文化、绿道文化、竹文化单独叙述。订购方式1:网上购书淘宝商城科学出版社旗舰店:http://kxcbs.tmall.com/;卓越亚马逊:http://www.amazon.cn/;  相似文献   

20.
汕头市位于粤东沿海.有丰富的浅海滩涂资源.围海造田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汕头市人多地少的矛盾,但也产生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今后,浅海滩涂开发要因地制宜、综合利用.促进汕头市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