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环境保护投入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环境保护力度的重要指标。保证环保投入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投资中的合适比例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1991~2000年上海市环境保护投入变化和国内生产总值发展之间的关系见下表:1.1991年之前,上海经济发展处于低速阶段,GDP总量和人均GDP处在较低水平,环境保护投入总量很小,1年不到10亿元,占GDP的比例处在小于1%的水平。2.1992年之后,上海经济进入持续高速发展阶段,1992~1995年GDP年增长超过14%,1996~2000年GDP年增长保持在10%以上。1992年起全市环境保护投入总量开始有了明显增长,…  相似文献   

2.
发展中国家在经济起飞之前,不仅经济增长水平低,环境保护水平也较低。而从我国的国情和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趋势来看,我们显然已经跨过了这个阶段,在可预见的10到2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内,我国都有可能处在经济高速增长、环境保护水平不断提高的阶段,这个阶段是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增长的开始阶段。  相似文献   

3.
张波 《环境保护》2011,(17):30-32
以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增长在发展中解决环境问题十一五时期,是山东省环境保护事业蓬勃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过去的5年,是山东省坚定科学发展理念,努力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同步共赢的5年;是全省上下奋力拼搏,全面完成  相似文献   

4.
温家宝总理在十届人大五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围绕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提出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总体要求.由"又快又好"转向"又好又快",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地位得到空前提升,标志着我国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将从重经济增长轻环境保护转变为保护环境与经济增长并重,从环境保护滞后于经济发展转变为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同步;标志着我国将从过去"牺牲环境换取经济增长"进入到今后"以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增长"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5.
2005中国环境状况公报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编者按:国家环保总局于2006年6月6日公开发布了《2005中国环境状况公报》.2005年,党中央、国务院进一步加强对环境保护工作的领导,为解决环境问题、促进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环境保护力度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重要进展.在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9.9%的形势下,全国环境质量基本稳定.  相似文献   

6.
文章在分析城市发展定位、经济发展现状、资源环境承载力和机遇与挑战的基础上,提出了经济增长方式转型、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产业布局空间优化、经济规模持续增长、生态环境保护优先、区域统筹协同发展的经济社会中长期发展战略,推动由环境代价换取经济增长向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增长转变,由环境保护滞后经济发展向环境保护引领经济发展转变,探索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高度融合的新机制。  相似文献   

7.
节能减排 关键在于政府的环境责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牛桂敏 《环境保护》2007,(4A):28-32
温家宝总理在十届人大五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围绕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提出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总体要求。由“又快又好”转向“又好又快”,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地位得到空前提升,标志着我国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将从重经济增长轻环境保护转变为保护环境与经济增长并重,从环境保护滞后于经济发展转变为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同步;标志着我国将从过去“牺牲环境换取经济增长”进入到今后“以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增长”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8.
从"环境换取增长"到"环境优化增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夏光 《环境保护》2006,(4):33-36
从"十一五"开始,我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将发生较大的变化,即从"环境换取增长"的阶段转向"环境优化增长"的阶段.所谓环境优化增长,就是指把环境保护作为一种手段,使之改善和促进经济增长,从而达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双重目标.一旦环境优化增长的理念得到认可,"国家意志"在环境保护上的表现就会与以往大不相同--将从根本上改变目前环境保护的从属、滞后、补救性质的地位,上升到主动、优先、预防的地位.因此,与时俱进地认识环境与经济的关系,充分揭示环境保护对于经济发展的意义和贡献,是我们当前应该认真做的一项工作.  相似文献   

9.
《环境科学研究》2006,19(3):I0003-I0004
2006年4月18日,第六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刚刚结束,全国环保厅局长会议即在京召开.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党组书记、局长周生贤在会上指出,第六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是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部署"十一五"时期环保工作的一次重要会议.环保工作从此站在了历史的新起点,肩负起新使命.环保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第六次环保大会精神,加快推动从重经济增长轻环境保护向保护环境与经济增长并重转变,从环境保护滞后于经济发展向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同步转变,从主要用行政办法保护环境向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和必要的行政办法解决环境问题转变,重点突破,全面推进,努力开创环境保护工作新局面.  相似文献   

10.
在最近召开的1996年全国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上,国家环境保护局提出为了实现2000年的环境目标,实施“绿色工程计划”和“总量控制”两项举措.为了找出我国目前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本文对中外经济增长要素和环境质量的有关指标加以比较和分析,使我们不但从质量上而且能从数量上作出量的比较和把握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这对实现我国2000年环境保护目标,制定实现环境保护的目标措施是有一定意义的.1 经济与能源指标1.1 人均产值是衡量一个国家整体实力水平的综合指标.如果选择全球不同收入类型10个国家1993年人均国民产值观察,我国为490美元,印度为300,泰国为2110,马来西亚3140,韩国7660,澳大利亚17500,新加坡19850,加拿大19990,美国24740,日本31490.数据显示,我国仅高于印度,只相当于泰国的1/4,马来西亚的1/6,韩国的1/15,加拿大的1/40,美国的1/50,日本的1/65.差距之大,悬殊之远,说明我国走上高收  相似文献   

11.
李媛  张同斌  亓彭飞 《中国环境科学》2020,40(10):4617-4630
从2003~2017年中国283个地级市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收集了各年度各城市的环境保护约束目标,考察了各类环境约束目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对于SO2等工业污染物的直接约束能够在促使政府提升环境治理力度的同时,释放经济增长红利;关于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和PM2.5浓度的间接约束不足以刺激污染型企业转型,且导致经济增长速度放缓.无环境约束将产生正向经济增长效应,但会以环境污染为代价.中间机制检验结果显示,产业结构和环境治理是环境约束影响经济增长的主要传导渠道.在环境保护约束的特征方面,约束目标“加码”将抑制经济增长,设定污染物减排区间更有利于发挥经济增长效应.经济与环境协调度方面,对环境污染物设定约束目标有助于促进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无约束则不利于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双重目标的实现.地方政府应在明确设定污染物排放目标的基础上,遵循渐进原则对环境保护约束目标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12.
李媛  张同斌  亓彭飞 《中国环境科学》2021,40(10):4617-4630
从2003~2017年中国283个地级市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收集了各年度各城市的环境保护约束目标,考察了各类环境约束目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对于SO2等工业污染物的直接约束能够在促使政府提升环境治理力度的同时,释放经济增长红利;关于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和PM2.5浓度的间接约束不足以刺激污染型企业转型,且导致经济增长速度放缓.无环境约束将产生正向经济增长效应,但会以环境污染为代价.中间机制检验结果显示,产业结构和环境治理是环境约束影响经济增长的主要传导渠道.在环境保护约束的特征方面,约束目标“加码”将抑制经济增长,设定污染物减排区间更有利于发挥经济增长效应.经济与环境协调度方面,对环境污染物设定约束目标有助于促进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无约束则不利于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双重目标的实现.地方政府应在明确设定污染物排放目标的基础上,遵循渐进原则对环境保护约束目标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13.
从“环境换取增长”到“环境优化增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夏光 《环境保护》2006,(2B):33-36
从“十一五”开始.我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将发生较大的变化,即从”环境换取增长”的阶段转向“环境优化增长”的阶段。所谓环境优化增长,就是指把环境保护作为一种手段.使之改善和促进经济增长,从而达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双重目标。一旦环境优化增长的理念得到认可.“国家意志”在环境保护上的表现就会与以往大不相同——将从根本上改变目前环境保护的从属,滞后、补救性质的地位,上升到主动,优先.预防的地位。因此.与时俱进地认识环境与经济的关系.充分揭示环境保护对于经济发展的意义和贡献,是我们当前应该认真做的一项工作。  相似文献   

14.
1992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保护》1993,(7):2-7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十一条规定。现将1992年中国环境状况公告如下: 一、环境状况 (-)环境污染状况 1.大气 1992年,全国废气排放量10.5万亿标立方米(不包括乡镇工业,下同)。废气中烟尘排放量1414万吨,比上年增长7.6%;二氧化硫排放量1685万吨,比上年增长3.9%;工业粉尘排放量576万吨,比上年下降0.5%。  相似文献   

15.
1993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十一条规定,现将1993年中国环境状况公告如下:一、环境状况(一)环境污染状况1.大气1993年,全国废气排放量11.0万亿标立方米(不包括乡镇工业,下同).废气中烟尘排放量1416万吨,与上年基本持平;二氧化硫排放量1795万吨,比上年增长6.5%;工业粉尘排放量617万吨,比上年增长7.1%.  相似文献   

16.
《环境保护》2012,(6):2
2012年3月5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会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温总理在报告中指出,2012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5%.这是我国GDP预期增长目标八年来首次低于8%.温总理强调,2012年主要任务之一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保护;要加强环境保护,着力解决重金属、饮用水源、大气、土壤、海洋污染等关系民生的突出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17.
当前,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规模、进程前所未有,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异常激烈。立足经济增长资源环境代价过大、环境污染依然严重的事实,党中央、国务院更加重视环境保护,我国进入"以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增长"的新时期。环境规划是指导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一环。对环境规划的理念、思路进行研究和探讨,使环境规划更加适应新时期特征,更好地为实现环境保护历史性转变服务,是今后环境规划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8.
“并重、同步、综合”的首要要求是找准和明确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平衡点,即:增长是产业符合主体功能区定位、污染物排放量满足环境质量达标要求的发展,保护是产业符合主体功能区定位、污染物排放量满足环境质量达标要求的保护。这是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如何协调在可操作层面的明确回答,也是科学发展观在环境保护领域如何落实的务实表达。  相似文献   

19.
1 国际环保工作的形势 进入九十年代以来,国内外政治、经济和环境保护的形势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特别是环境保护已成了全球的热点。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人口的急骤增长,资源的过度开发,全球的环境发生了剧烈的变化,环保工作面临着新  相似文献   

20.
尹健 《福建环境》2000,17(2):21-22
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在目标上是一致的。由于某些企业只注重眼前利益忽视长远利益,加之法制不健全等因素,两者不能协调发展。该文提出改变传统的经济增长观,完善我国的环保法律法规体系,发展环保产业,使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协调发展的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