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为不影响投身预防重特大交通事故“三大攻坚战”,我将婚期再往后推移,是夜,我在家人面前说了我的想法,可一向通情达理的母亲却表示了反对意见。在她老人家看来,身为家中老幺的我已经多次推迟了婚期。  相似文献   

2.
无名司机     
那年,我十五岁。离家的前夜,母亲对我说:“到了城里,一定要找到你父亲干活的工地,看看他能帮你找到啥事儿。”我说:“妈,这个暑假我会好好干活儿,挣些钱交学费的。”母亲用布满血丝的眼睛看了看我,笑笑说:“我儿有志气。”  相似文献   

3.
无名司机     
那年,我十五岁。离家的前夜,母亲对我说:“到了城里,一定要找到你父亲干活的工地,看看他能帮你找到啥事儿。”我说:“妈,这个暑假我会好好干活儿,挣些钱交学费的。”母亲用布满血丝的眼睛看了看我,笑笑说:“我儿有志气。”  相似文献   

4.
我的父母是学校里的教师,在上班路上发生车祸,造成我的父亲死亡,而我的母亲手臂折断。他们的情况已经被认定为工伤了,那么单位应该承担怎样的责任,我们应该得到什么样的赔偿?  相似文献   

5.
账本里的爱     
蒋小珏是我邻居家的女孩儿,生得聪明伶俐、活泼可爱,很讨人喜欢。在她7岁那年,母亲突然患病,丢下她和父亲撒手人寰。半年后,蒋小珏用带着敌意的目光,看着一个女人领了一个和她年龄相仿的男孩儿进了她家的门。蒋小珏不想要后妈,她曾伏在父亲的怀中说过很多次。但父亲说:"珏儿听话,你还小,很多事情都不懂。  相似文献   

6.
正人们常把父亲比作山,大概是因为山太厚重了,你穷尽一生都难以发现其全部内涵的原因吧。我对父亲的记忆是从7岁以后开始的。父亲幼年丧母,国高没读完,一场瘟疫夺走了家里十几口人的生命。带着心灵的剧痛,他撇下家小,毅然投奔了八路军。参加了辽沈、平津战役,从东北转战到海南,接着又经历了3年抗美援朝。60年代初转业到了千里之外的洛阳。那时,一年能与父亲见上一面就不错了。所以,父亲在我幼年的记忆里几乎是空白的。1966年春,母亲带着我们姐弟去洛阳看望父亲,刚到不久,文革的风暴就席卷了整个洛阳城。一天夜里,  相似文献   

7.
母亲的画像     
<正>他从没见过自己的母亲。母亲生他时难产,送到医院已昏迷不醒。这时医生摇着头告诉父亲,大人和孩子只能保一个。当父亲呼天抢地,最后艰难地从口中挤出"保大人"三个字时,昏迷中的母亲突然醒了,用尽全身力气乞求医生和丈夫,"保孩子",这是母亲最后说的话。  相似文献   

8.
<正>她十五岁那年,父亲死于一场车祸。家里塌了半边天,她的心也完全塌了。从小她就是父亲最宠爱的宝贝,可是幸福到此戛然而止。那个沉闷的夏天,她封闭了自己,几乎不和任何人说话。她看着母亲依然衣着光鲜地上班下班,和别人谈笑自如,心就像被针尖刺了一般。她不明白,难道父亲的离去在母亲心里竟然没有留下丝毫痕迹?父亲去世后她的生日那天,母亲一大早就起来上市场买东西,说要热闹热闹,并且叮嘱她放学后把要好的同学都请到家里来。晚上,她独自回来,看到家里流光溢彩、人声鼎  相似文献   

9.
品德     
妈妈给我买了一本《小公主》,书中生动有趣、悲喜交加的情节深深地吸引了我。我非常敬佩小主人公撒拉·库尔。作者白涅德夫人是美国著名作家,她于1849年生于英国,4岁时父亲去世,家族也随着破产了,她与母亲来到了美国。由于家境贫困,白涅德夫人没有受过正规教育,但她却写得一手好文章。《小公主》这部作品是虚构的。但主人公坚强不屈的性格却跟白涅德夫人十分相似。可以说,白涅德夫人的一生展现在这部小说当中了。  相似文献   

10.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我到福建师范大学读书和毕业后到军垦农场“锻炼”的期间,父亲不能像往常那样随时给我耳提面命的教示和关怀了,而只能给我写信。父亲那时已经年老多病,可以想象他戴着老花镜一笔一划伏案写信的艰难。也许父亲就只给我一人写信,我是父亲最小的儿子,不在他的身边他不放心。现在,父亲给我的这几十封岁月带不走的信,  相似文献   

11.
车行三十年     
郭鹰 《安全与健康》2011,(18):48-49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母亲终于用省吃俭用多年积攒的私房钱,买下那辆梦寐以求的仙女牌26寸女式自行车。母亲对她的爱惜程度远远超过对我们兄妹三人。能不爱惜吗?父亲还远在外地工作,母亲一个月的工资才26元,要供一家老小吃喝,要交三个孩子的学费,还要赡养  相似文献   

12.
记得刚参加工作时,母亲问我做什么工作,我说当电工。母亲很不高兴,说当电工不好。一晃十多年过去了,我还是当我的电工,母亲再也没有提起当电工不好的话,只是一段时间不回家,就要带信来叫我回家一趟。我知道母亲在想什么。母亲的一生中,目睹了太多电的血腥。邹家的小孩,因拉了坠落的电线再也没有起来;一个农电工坠落在水田里,3天后才被人发现;正在耕耘的牛触电倒在了水田里……母亲怕电,母亲耽。心当电工的儿子的安全。十多年来,我每隔一两个月就回家一次。不为别的,只是接受母亲的“安全检查”。见面时,母亲默守不提当电工…  相似文献   

13.
一个农民,初中只读了二年,家里就没有钱继续供他上学了.他辍学回家,帮父亲耕种三亩薄田. 他十九岁的时候,他的父亲去世了,家庭的重担全部压在了他的肩上.他要照顾身体不好的母亲,还有一位因中风瘫痪在床的祖母.  相似文献   

14.
母亲年过古稀,却于世纪之初中风,瘫痪、失语,昏迷一天,经医生抢救总算苏醒了过来,算是与死神拉了一下手,又挣脱回到亲人中间来,不能说话,不能自己吃饭,靠人喂。交流只能“嗯”、“呵”等单词表达,这是最令人痛苦的,人是有思维、有感情的,却又无法表达,这是难以忍受的。面对满头白发苍老年迈的母亲,我竟情不自禁地感慨百味人生。母亲在长江边的小城长大,却嫁给了乡下老实憨厚的父亲,风里来雨里去,辛苦一辈子,好不容易才把我们几个兄妹拉扯大,如今有的进了工厂,有的南下广州经商,有的进了机关工作,如长大的鸟儿从父母身…  相似文献   

15.
    
“l一、尸乙,)灾少日同行侧鹭d、李多熟’l月阅尽浮华,世俗被看得很透很透.消心明志,宁静坦荡着春秋.暮然回首,发现这条路已经走了很久很久.我知道你在奋力我在前行我们肩负使命都在不懈努力躬身践行着共同精进的历程以此献给天下所有的父亲、母亲和像父母一样可亲可敬的老师们l收获的季节已经淡忘了成长岁月的凄风苦雨纂纂诗@金磊夫~~  相似文献   

16.
10年前的一个冬天,我到矿山当了矿工。听人说煤矿不安全,为此,在我离家时,父亲三番五次地嘱咐我要注意安全,母亲也含着眼泪,一直把我送出村外。 初下井时,我还提心吊胆的,比较注意。干了一段时间,觉得也没出什么事,就感到无所谓了。队里开安全会,我不想参加;技术员给讲安全规程,我思想开小差;老师傅们的嘱咐,我全当耳边风,他们讲得多了,我还心烦。于是,日复一日,思想上安全那根弦完全松了,行动上就不把安全当回事了。 可事不由己啊!不注意安全,教训就落到我头上来了。从我进矿第11个月开始,连续发生了几起事故。我流过血,流过泪。血和泪的教…  相似文献   

17.
我的父亲离开我们已经5年多了。许多时候 ,看着家中与父亲有关的物体 ,感觉一切的一切仿佛是在昨日 ,真不敢相信这个世界上最爱我的人已经去得那么遥远。而父亲却是真真切切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成为星际中那闪烁的星光 ,那明亮温暖的光 ,照耀着守望着我们 ,使我不能忘却。而只能在晚上半梦半醒的状态中 ,我才能真真切切地看到父亲 ,看他那幽默风趣、爱快步走路的样子。这种亦真亦幻的感觉让我的回忆和思念很纯粹 ,它荡涤了眼前的一切杂色 ,所有的往昔在眼前陡然清晰。每当看到存放在他书桌抽屉里一大沓各种荣誉证书(奖状) ,我就会回想父亲…  相似文献   

18.
一百个人就有一百条人生之路,一百个人就有一百个活法。这话在芸芸众生中得到验证。小时候我们都写过一篇文章叫做《我的理想》,我的理想是要当一名作家。我喜欢文学,10来岁时,我肩扛锄头走在田边地头,很认真地跟我母亲说,我长大后一定要当一名作家。写你,写父亲,写我自己和我们的家。 命运却似乎跟我开了个大玩笑,把我安排在高速公路这个我以前闻所未闻的工作岗位上。 我来自闽西山区,是环绕四周的崇山峻岭磨练了我的意志,同时也模糊了我的视野;是清澈透明川流不息的汀江河水激发了我的情感,同时也使我与劳动争分夺秒无休止地酣睡。像绝大多数山里人一样,走出大山,摆脱祖辈们沿袭下来的亘古不变的耕作,是我后来立誓与生我养我的家乡离别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编辑同志:去年5月2日凌晨,李某驾驶重型货车在一转弯路口撞上我父亲驾驶的摩托车,致我父亲严重受伤。事发后,李某将我父亲送到医院抢救,并主动报警。经交警部门认定,李某负事故的全部责任。5月3日,我父亲因抢救无效死亡。在处理好父亲丧事后,我才得知,李某为逃避处罚早已逃往外地。今年8月份,李某被公安机关抓获。请问李某的行为是否属于交通肇事逃逸?  相似文献   

20.
滕军 《劳动保护》2007,(5):40-41
我的父亲滕庆金是一名老安全工作者,他已离开我们13年了。当每家每户欢度节日时,父亲的影子便会出现在我温暖的记忆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