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经常和司机打交道,自然也就认识福州司机小梁, 问及对闽北道路的印象,他深有感触地说:"闽北山 多、路弯,且这个季节雾大难行,要想在那开好车,可不 是一件易事呀!"其实不然,深入闽北邵武,看到曾多 次被誉为"优秀驾驶员"的杨中华开了近十年的闽 H11901运输车,问其行车的秘诀所在,他笑着说:"安 全才是高效率。"  相似文献   

2.
经常和司机打交道,自然也就认识福州司机小梁,问及对闽北道路的印象,他深有感触地说:“闽北山多、路弯,且这个季节雾大难行,要想在那开好车,可不是一件易事呀!”其实不然,深入闽北邵武,看到曾多次被誉为“优秀驾驶员”的杨中华开了近十年的闽H11901运输车,问其行车的秘诀所在,他笑着说:“安全才是高效率。”  相似文献   

3.
谭民华是顺昌县公交公司一名普通的驾驶员,年龄不大但驾龄很长,己有21年的驾龄,累计安全行车200多万公里无事故。老谭安全行车的“秘诀”,归根于他的“三件法宝”。 安全行车 谭民华驾龄很长,虽然年龄不大但大家称他为“老谭”,我想这称呼里面包含更多的是大家对他驾驶技术的敬佩。开车21年,谭民华开过大货、大客、小客等车型。他始终把“安全”作为自己的座右铭。行车时认真做到“五个不”:不超载滥载、不酒后驾车、不超速行车、不疲劳开车、不违章超车。 他说要做到安全行车,爱车其实很重要。爱车并不只是表现在擦擦抹抹上,而是让车的所有机件保持在最佳状态,这就需要正确的操作和定期保养。每天  相似文献   

4.
“怪人”希原是某机关单位的驾驶员。说他“怪”,是因为他行车方面的“怪”吗?不是的。年年受表彰,年年戴红花,在单位是一位无可争议的安全行车标兵。他的“怪”,在于他的做法的确让人不可思议。这不,我说要采访他,他硬  相似文献   

5.
保险司机     
在鞍钢汽车公司一队人们称朝鲜 族工人金福浩是“保险司机”。这个绰 号对金师傅确是当之无愧。他开汽车 已经32个年头了,安全行车112万公 里,被命名为辽宁省、鞍山市和鞍钢 的安全行车标兵。 金福浩1948年从丹东来到鞍钢, 他深知作个汽车司机,就得时刻把安 全行车挂在心上。他多年来养成了一 个习惯,每天工作完了,都要把当天 开车的情况在脑子里过一遍“电影”, 哪些路段开得急?哪些地方出现过险 情?哪些自己处理得当?哪些还需要 改进?久而久之,他积累了许多安全 行车的经验。如:对面行车,礼让 “三先”;交叉路口,观看两面;遇见 小孩,防止…  相似文献   

6.
驻厦门某部驾驶员黄海深手握方向盘9年,安全行车50000多公里,可车辆事故从来就没有与他沾上边。他总是笑对身边的战友说,行车确保安全是驾驶员的天职。  相似文献   

7.
三十一年来,他对车的钟爱“涛声依旧”;三十一年来,他用敬业情怀谱写了行车的“圆舞曲”;三十一年的安全行车生涯,他早已行驶百万公里。他是平凡的。在平凡的岗位上以安全行车为宗旨,时刻为事业、为同事着想,而没有发生一起交通事故、行车无大修——他就是现任福州市人民政府机关事务管理局车管处处长兼车队副大队长的张振忠。  相似文献   

8.
年近六旬的老李,安全行车百万公里,虽说现在退居二线,但在同事的眼中,他还是一位“老标兵”。不仅是他资格老,更多的是他对安全行车有自己老道的经验。九十年代初,他承包一辆卧铺大客车,专门从事长途客运。他爱车如命,每天总是提前一两个小时对车辆进行检查,行驶上路,  相似文献   

9.
1987年7月20日,北京通县二建公司建筑队在东城饮食公司东安门基层店施工。因天气太热,郭玉祥师傅伸手去开电扇。谁知手刚触到开关,立即感到胳膊酸麻,胸闷气短,手被吸在电扇上,想摆脱也摆脱不开。站在一旁的工人看到这番情景异常惊慌,一时又束手无策。正惊慌中,突然听得总配电盘发出“啪”的一声响,郭师傅失去知觉的双手竟又收了回来。吓得一身虚汗的工人们又惊又喜地说:“郭师傅得救了!” 是什么力量救了郭师傅的宝贵生命呢?基层店的程兰群同志说:“老郭幸免于难,不靠天。不靠地,靠的是安装了漏电保安器。” 原来,东城饮食公司为了加强安全…  相似文献   

10.
面对安全:永远放在第一位 陈诚是顺昌县公交公司一名普通的“面的”司机,年龄不大,驾龄也不长,但口碑极佳。他很谦虚,不善言谈,却很随和。 在与陈诚交谈中,他重复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安全行车是最重要的。这是为了自己,更是为了乘客。他是这样说的,  相似文献   

11.
驻厦门某部驾驶员黄海深手握方向盘9年,安全行车50000多公里,可车辆事故从来就没有与他沾上边。他总是笑对身边的战友说,行车确保安全是驾驶员的天职。 去年底,部队机动到某海域进行野战化训练,行军车队达3公里长,而且沿途都是在陌生的地形上行驶。黄海深驾驶的是斯太尔牵引车,后面拉着一门火  相似文献   

12.
性格直爽的张明宽,在驻厦某司训大队三连担任连长。他自穿上军装的那一天起,就与军车打交道,而且一干就是十几年,驰骋大江南北,始终保障安全行车,行车安全。当我们问及他的驾车经验时,他指着墙上一幅“十分把握七分开,留有三分防意外”的文字说,这就是我的经验之谈。  相似文献   

13.
性格直爽的张明宽,在驻厦某司训大队三连担任连长。他自穿上军装的那一天起,就与军车打交道,而且一干就是十几年,驰骋大江南北,始终保障安全行车,行车安全。当我们问及他的驾车经验时,他指着墙上一幅"十分把握七分开,留有三分防意外"的文字说,这就是我的经验之谈。  相似文献   

14.
陈剑锋是顺昌县交警大队、顺昌县道路交通安全协会首届表彰的“十佳安全红旗车”驾驶员,在南平市汽车运输总公司顺昌分公司里,一提到陈剑锋,大家无不咬口称赞,满脸自豪。 陈剑锋出生于1963年,从小就开始接触车,他说这注定了自己一辈子与车的“缘分”。开车10几年来,他先后开过小轿车、大货车、旅行车、中巴等车,安全行车里程达100多万公里。说起自己的行车经历,陈剑锋总结了3句话:安全第一、平凡心态、换位思考。  相似文献   

15.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316国道坐上了由南平开往光泽的中巴车。耳闻乘客对司机刘铁的称赞,目睹了刘铁安全行车的全过程。他的安全行车、文明服务,像春风细雨滋润着乘客的心田。 车上,一面写有“心系群众、情暖车厢”的锦旗迎风招展。对于这面旗帜,刘铁的服务可是当之无愧的。他说:“我的工作是平凡的,但是,我希望通过我的工作,让乘客有一种家的温暖。”的确,在他的  相似文献   

16.
廖世宽是湖南省桑植县火力发电厂的汽车司机。从1974年开车到现在,安全行车20万公里,被评为全国新长征突击手。下面就给大家介绍廖世宽安全行车的几个小故事。 小廖在小汇煤矿运煤时,经常遇到社员挑着沉甸甸的煤担站在路旁请求搭车。小廖想,让他们搭吧,车上已装满了煤,人货混载,违反交通规则,行车不安全;不让他们搭吧,看到沉甸甸的煤担压在他们身上,又实在不忍心拒绝。于是,他就答应只捎煤担,不捎人。他跳上跳下地帮助社员们装卸煤担,累得满头大汗,虽然很辛苦,但心里却很舒畅,因为这样做既方便了群众,又保证了行车安全。 还有一次,小廖去小…  相似文献   

17.
乡村道路,路面状况差,多为土路,路窄且坑洼不平。驾驶员在乡村土路上行车,必须了解各种气候和条件下的路面特点,掌握安全行车要领,确保行车安全。 控制车速 土路上坑洼、碎石等障碍物较多,行驶速度不能过快,特别是雨天在有积水和泥泞的路段行车,更要稳住油门,控制车速,用中低挡通过。注意在通过溜滑地段时,不得加减挡位变速和紧急制动,即使须减速也要靠减小油  相似文献   

18.
从自己最熟悉的事去写邸兵编者语:业余作者如何写稿才能被采用?不靠运气,更不靠“后门”。靠什么呢?邸兵同志的这篇文章,从一个方面回答了这个问题,刊登于此,希望对初入写作队伍的同志有所裨益。我从事安全工作三十余年,由于工作的需要也从事宣传报道工作三十余年...  相似文献   

19.
2003年12月,他的安全行车里程达到100万km;2009年9月,他的安全行车里程跃升到150万km,他就是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邮政先进个人,上海市邮政公司汽车运输局驾驶员吕国羊。33年的邮运生涯,他一直践行着"开车要尊重生命"的诺言,一门心思为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  相似文献   

20.
长春铁路分局四平站运转二班二调车组是站上的主力调车组,每班调动上千的车辆。别看他们任务重,可安全也搞得好,取得3,000多天无人身伤亡事故,1,000多天无行车事故的成绩,被站党委命名为安全生产标兵组。 一天,我们特地去访问这个组的安全员韩志山。在二调车作业区,我们找到他,请他谈谈是怎样做好安全员工作的。还没等老韩张嘴,旁边有个调车员就抢着说:“咱们组安全生产好,与老韩的工作可分不开。他要求别人严,对自己更严。十多年来,他连个事故苗子也没出过。”老韩接过话茬说:“要搞好安全生产,不但要严,还得抓早、抓细。任务再紧,也不能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