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环境导报》2003,(10):48-48
“十五”期间江苏省提出了向建设生态省的目标迈进,因此,保护生态环境、倡导绿色文明显得尤为重要。这次由江苏省环保厅主办的“江苏省环保形象大使”评选活动的目的是要评选出一批热心环保公益活动、关注环保事业的各界人士为“环保形象大使”,以此带动更多的人投身环保事业,进一步推动江苏省的环境保护事业向更高层次迈进。本次评选活动共要评选出15名“环保形象大使”,要求是江苏省内人士,拥护共产党的领导,具有环保理念,积极向上,热爱生活,热爱自然,倡导现代绿色生活和生产方式,热切关注环保事业,是环境保护的实践者;或是能够代表某一地…  相似文献   

2.
黄国胜 《福建环境》1998,15(2):23-24
当今世界,环境问题已成为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重大社会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对这一问题十分重视,并把环境保护定为一项基本国策。1992年,在全国环境教育工作会议上又强调了“环境保护,教育为本”。1978年,中共中央明确提出“普通中学和小学也要增加环境保护知识的教学内容”这是一项益于少年儿童素质教育,培养少年儿童环保意识,保证环保事业常盛不衰的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3.
黄韬 《环境》2010,(6):17-19
首届“广东环保大使”专访 2007年6月,广东省环保局聘任了许钦松、陈小奇等十名同志为首届“广东环保大使”:评选了苏永善、陈铣成等十名同志为首届“南粤十大环保之星”。他们要么是知名度高、影响力大的社会知名人士,要么是勤勤恳恳工作在环保事业第一线的工作人员。成为“环保大使”、“环保之星”,能够更好地宣传环保事业,普及环保知识,营造环保氛围,  相似文献   

4.
第七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以及201 2年全国环境保护工作会议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环保两会”.“环保两会”充分肯定了“十一五”环保工作取得的显著成绩,系统分析了当前环境保护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将“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积极探索代价小、效益好、排放低、可持续的环境保护新道路”上升为国家意志,全面部署了切实解决影响科学发展和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等重点工作,为推进我国环境保护事业新发展作出了战略部署.  相似文献   

5.
为建立和完善环境保护的公众参与机制,促进环境保护社会化进程,江苏省环保厅将在全省范围内开展“江苏省环保形象大使”的评选活动。环境保护事业是代表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伟大事业,评选江苏省环保形象大使,就是要调动全社会力量宣传环保、参与环保、实践环保。“十五”期间,江苏省提出向建设生态省的目标迈进,因此保护生态环境、倡导绿色文明显得尤为重要。这次评选活动是要评选出一批江苏省热心环保公益活动、关注环保事业的各界人士为“环保形象大使”,以带动更多的人投身环保事业。同时,在评选过程中大力宣传环境保护方针、政策和…  相似文献   

6.
环境与发展的核心是科技进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而且是第一生产力”。我国环境与发展十大对策也明确指出:“解决环境与发展问题,根本的出路在于依靠科技进步”。90年代,我国环境保护的最薄弱环节亦由环境管理向环保科技和环保投入转变。但迄今科技进步对我国环境保护事业所起到的作用和贡献尚没有一个明确的数量衡量指标。本文运用科技进步计量测算模型,对江苏省1980 ̄1993年科技进步在控制环境污染中的影响程度和贡献份额进行定量分析,并提出  相似文献   

7.
一、我国地方环保产业的地位我国的环保产业是随着经济建设和环保事业的迅速发展而崛起的新兴产业群,尽管只有十几年的历史,但它却以旺盛的生命力跻身于林立的产业之中。在第三次全国环保会议上,国务委员宋健提出“努力发展环保产业”;国家环保局长曲格平指出:“环境保护产业是解决环境问题的物质和技术支柱。有计划地发展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8.
今年我局认真贯彻执行第五次全国环保会议和重庆市第二次党代会及全区人口资源环境保护工作会议精神 ,紧紧围绕全区经济建设中心 ,用创建重庆市环保模范区统揽工作全局 ,以改善环境质量为出发点 ,着力提高市民环境意识 ,巩固“限噪”成果 ,扩大“推清”战绩 ,突出“保水”工作 ,加强生态保护 ,强化能力建设 ,严格执法监督 ,努力改善环境质量状况。1 不断促进环保规范化建设一是出台了相关文件。结合区情 ,我局以创建重庆市环保模范区为主线 ,目前已出台了《关于切实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决定》、《重庆市黔江区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第十个五年…  相似文献   

9.
高拯 《沿海环境》2002,(6):35-36
目前比较流行的“绿色小区”、“环保小区”、“生态小区”、“阳光小区”、“节能小区”等等,尽管其中不乏环保内容比较到位的项目,但也有不少小区是名不符实的,在概念和概念的理解上存在着较多的问题。问题一:“绿色”不等于“环保” 随着社会上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出现了“绿色食品”、“绿色材料”等产品。由此,人们不仅把“绿色”与“环保”联系在一起,还把“绿色”作为“环保”的形象代表或作为通俗的代名词,这也是多数开发企业推出“绿色小区”的本意。但问题是部分住宅小区有意或无意地把概念简单化,只在“绿”字上做功…  相似文献   

10.
国家环境科技发展"十五"计划纲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进入 21世纪,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经济全球化进程迅猛,以科技竞争为核心的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我国的社会经济已进入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已成为共识。全面推进环境科技进步,是有效解决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中日益突出的环境问题、确保国家环境安全 ,落实环境保护基本国策的根本保证。为明确未来 10年环境科技发展的目标与方向、确定“十五”期间环境科技工作的重点、推进环境科技创新、保证国家环境保护目标的实现,提出《国家环境科技发展“十五”计划纲要》。 1 “九五”期间环境科技不断发展,为环保事业发展做出了贡…  相似文献   

11.
浅析环境保护观念之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30年来,我国的环保事业从无到有,不断发展壮大。环境保护观念随着人类对环境问题的认识程度的深化,也在不断发展进步,经历了末端治理、预防为主和可持续发展三个主要阶段。相应的环境保护对策也有了长足的发展。一、片面的末端治理观念二十世纪中叶,以日本水俣病、英国伦敦烟雾事件为代表的环境污染公害的发生,使较为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首先认识到环境污染问题,认为环境问题就是“三废”污染问题,需要适应的技术来解决。在管理上,相应采取的是末端治理措施。1973年,我国的第一个正式的环保机构“环办”成立,山东省也成立了“三废办”,标志着环保事业开始起步。虽然1979年第一部环境保护法提出“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但我国在相当长的时间,把末端治理当作环境保护的头等大事。在对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进行治理和综合运用上,满足于生产过程末端污染物的达标排放。由于没有从根本上杜绝污染的产生,在污染源仍然存在的情况下,一方面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去治理已产生的污染,同时又不断的产生二次污染,使治理污染成为企业和国家的一个巨大负担。由于末端治理不仅基建投资大,运行费用高,加大了产品成本,更主要的是末端治理一般都是生产过程的一种额外负担...  相似文献   

12.
陈蓓 《环境科技》2000,13(1):41-43
前 言  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三大基本国策之一。与 70年代相比 ,国民的环保意识虽然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但依然存在着不少潜在的问题。据“地球村”周刊 1999年 6月 2 3日报道 :国家环保总局和教育部共同组织的全国规模的公众环境意识抽样调查结果不容乐观。表现在 :(1)将环境问题与其他社会问题相比较 ,显示出公众对环境问题的重视程度较低 ,倾向于经济建设重于环境保护。 (2 )我国公众的环境知识水平处于较低的层次 ,环境道德意识较弱 ,农村居民尤甚。 (3)公众在对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企业、个人、社会团体在环保事业中作用的认识上 ,认…  相似文献   

13.
建设项目环评与“三同时”制度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庆伟  梁鹏 《环境保护》2006,(12A):42-45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环境管理制度是我国两项相辅相成的强制性环境管理制度,是建设项目管理中预防新污染产生和生态、环境保护的两大法宝,是预防为主方针的具体化、制度化。然而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相比,建设项目环境保护“三同时”管理中还存在很多问题,“三同时”制度还不能得到全面有效的贯彻实施,特别是在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投资渠道的多元化,各类新增的建设项目不断增加、规模不断扩大,行政审批制度的各项改革等情况下,“三同时”管理工作相当被动,这有可能影响到环境保护工作全面、有序地开展以及环保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张惠忠 《环境》2002,(9):18-19
新世纪,社区要建设成为最适宜创业和居住的绿色社区;社区居民要具有良好的文化科学素质和环境意识,积极参与生态环境保护。作为一个新开发的住宅小区,应怎样回应这个时代的要求呢?在广州光大花园,人们看到的不仅是构筑“绿色空间”的匠心,更多的是营造“绿色文化”的创意。他们精心组织社区居民开展群众文艺活动,把环境文化发扬光大,使之成为社区文化的最大亮点。我国环保事业迅猛发展,丰富了环境文化的内涵。我国著名的环境生态学  相似文献   

15.
第六次全国环保大会上,温家宝总理强调做好新形势下的环保工作,关键是要加快实现三个转变。这一“历史性转变”的提出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是对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关系的重要定位,孕育着一个环境保护新战略的诞生,标志着我国环境保护事业进入了一个加速发展的崭新阶段。环境科技必须通过发展创新来适应和推动“历史性转变”,为环境质量改善提供强大技术支撑。[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交通环保》1993,14(6):29-30
秦皇岛港是以能源输出为主的综合性港口,煤炭输出量占全国海港输出总量的70%,在国民经济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1992年,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8212万吨,其中煤炭6286万吨,原油1172万吨,杂货662万吨,其他货物92万吨,实现利润51664万元,居全国沿海港口第一位,并连续两年入选全国500家最大服务企业。 我局的环保工作起步较早,1974年成立了环境保护专门机构,主要是组织“三废”治理,由于当时职工和部分领导中存在着“干煤必黑”、“运油必漏”的错误观念,因此,环保工作一直不能很好地深入开展。1979年我国环境保护法(试行)颁布后,我局根据港口环保工作的特点,在部和地方环保部门的指导下,加强环保队伍和设施建设,强化环保设施管理和重点污染治理,为了促进环保工作向纵深发展,1985年,我局将环保工作纳入局务会议程与生产、安全一并研究,提高了环保工作在港口中的地位,环保工作一年跨上一个新台阶,我局继  相似文献   

17.
环境保护的机制很多,其中行政机制是一个很重要的机制.政府的力量是巨大的.行政机制的基本内涵是借助政府的力量实现环境保护.“经济发展靠市场,环保管理靠政府”,政府应该出面保护环境,这是因为环境保护是一项关系到社会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的事业,而政府是社会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的代表,所以应该把环境管理作为自己的一项基本职能.另一方面,一个地区的环境问题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环境保护涉及到多个部门和行业,如控制大气污染涉及到水利、农业、地质、卫生及有关工业部门;控制噪声污染涉及到公安、民航、交通、建筑、机  相似文献   

18.
《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是新时期指导环境保护事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决定》第三十一条要求“深入开展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决定》首次把环境宣传教育提高到“实现国家环境保护意志的重要方式”的高度,强调“把环保公益宣传作为重要任务”,为做好新时期环境宣传工作指明了方向。环保靠宣教起家。在过去的环保历程中,宣传教育发挥了应有的作用,每一个环保宣教工作者都应该引以为豪。但随着环保事业的发展,环境宣教工作也要与时俱进。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更要看到问题与不足。要清醒地认识到,目前宣教工作还存在诸…  相似文献   

19.
韩伟 《环境保护》2007,380(18):9-12
我国环保产业是伴随着国家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而逐步发展起来的.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出于工业卫生的需要,我国在重工业城市开展了"三废"治理工作,机械、冶金、建材、化工等行业开始应用除尘器、工业废水治理等环保技术设备,以满足各行业的治理需求.继1972年联合国召开环境与发展大会后,1973年国务院召开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工作会议,其后颁发了《关于我国环保工作的若干规定》,提出了企业污染治理、城市环境治理和"三同时"制度等一系列明确要求,推动了环保事业的发展,也孕育了我国的环保产业.  相似文献   

20.
城市环保目标责任制的实施,拓宽了我们对国力潜能的认识领域,找到了推进环保工作的社会综合动力。但也存在一些需要继续探索和思考的问题。一、“基数法”、“系数法”:怎样确定? 科学地确定环境指标,是实施环保责任制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山西省辖五市环境保护目标责任书中的环境指标,可以叫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