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进一步的研究PM2.5浓度变化对室内环境的影响规律,项目对北京某办公楼进行PM2.5浓度及"IO比"变化规律进行了监测,并且在利用实验的方法定量的计算了办公建筑室内主要污染源香烟的PM2.5散发量,同时利用实验的方法验证了基于室内质量平衡的室内PM2.5浓度的控制理论,从而为进一步研究PM2.5和控制室内PM2.5浓度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和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道路绿化净化作用的研究现状,阐述了城市道路绿化带对大气污染物过滤作用的试验概况和结果.研究表明,城市道路绿化带对NO2和PM2.5有一定的过滤作用.  相似文献   

3.
针对当前我国对大气砷(As)污染没有引起足够重视的现状,以PM2.5中As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其危害、变化规律、污染水平、来源解析、控制技术和标准进行分析对比。研究表明,PM2.5中As的季节变化规律与其他重金属有一定差异,有些地区甚至表现出几乎相反的趋势;日变化规律与PM2.5呈正相关;空间变化规律与其他重金属相一致;我国PM2.5中As污染较为严重,南北方的污染程度具有一定的差别;当前我国关于大气As的相关标准比较匮乏。通过对我国PM2.5中As的规律、污染状况及控制经验进行总结,为今后大气As的污染防治和研究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PM2.5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以及我国PM2.5的污染现状,随后对我国和部分其它国家PM2.5的标准值进行了对比,最后从环境管理的角度出发,提出了PM2.5的控制策略,包括建立灰霾预警机制、强化源头控制、进行区域联防联控等。为了从源头控制PM2.5污染,在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导则体系应增加PM2.5指标,环评中应加强PM2.5现状监测,重视战略环评的区域控制作用,并在项目环评中开展PM2.5影响评价。  相似文献   

5.
PM2.5是对空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μm的固体颗粒或液滴的总称,又叫细颗粒物或入肺颗粒物。为解除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灰霾天气的困扰并探索其形成原因,文章主要综述了PM2.5的形成、危害及防治措施。通常用PM2.5来表示每立方米空气中这种颗粒的含量,该值越高,就代表空气污染越严重。PM2.5对人体危害极大,其大小与相应疾病的发病率,死亡率成正比。空气中的PM2.5的浓度可以通过重量法等进行测量。以微生物过滤为辅助,降低工厂,汽车的废气,尾气排放从而减少PM2.5的污染,也可以增加生活环境中净化空气的绿色植被,利用静电除尘的方法来改善空气质量。  相似文献   

6.
随着民众健康和环保意识的增强,公众对空气环境质量越来越关注,要求也日益提高。空气污染物中的PM2.5由于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严重性,近年来,成为政府和社会各界关注的环境热点问题。美国在1997年率先提出监测PM2.5标准,一些主要发达国家已将PM2.5纳入空气质量标准并进行强制性限制。本文简述了PM25的定义及危害,结合相关PM2.5的研究报告和环境监测数据分析了南京市PM2.5污染现状、污染特征及规律。通过对南京市PM2.5来源的解析,从监测管理、源头控制、防治机构、产业布局和公众参与几个方面提出控制南京市PM2.5污染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环境工程》2015,(9):96-99
介绍了湿式电除尘器性能与污染控制特点,采用超低浓度检测技术对工程案例开展了多种污染物控制性能的试验研究,对国产自主技术湿式电除尘器的环保与技术性能进行了综合评价,对应用经验进行了总结与分析。试验表明:湿式电除尘器对颗粒物、微细颗粒物PM2.5、三氧化硫与浆液滴有较好净化能力,对石膏雨控制有较好效果,具有国外同类产品相似的环保性能,是燃煤烟气超净排放控制的重要设施。  相似文献   

8.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PM2.5采样方法综述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我国新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已于2012年颁布并将自2016年起全面实施.为使新标准规定的细颗粒物(PM2.5)达标,各地需对固定污染源排气中PM2.5进行监测和控制,但目前国内尚无固定源PM2.5采样标准方法.本文系统地介绍了国内外固定源PM2.5采样方法及相应的国际标准,包括直接采样法和稀释采样法,并分析了这些方法的优缺点及用于我国固定源PM2.5测量的可行性.为了便于环境管理和监测,建议确立基于虚拟惯性撞击原理的烟道内直接采样方法为标准方法,用于测定固定源排气中的可捕集PM2.5;为了评估固定源PM2.5排放对大气环境质量和健康的影响,建议同时确立以烟道外稀释采样为基础的标准方法,用于测定固定源排气中包括可捕集和可凝结的PM2.5.  相似文献   

9.
PM2.5因其粒径小、吸附能力强、输送距离远、环境危害大,同时捕集困难而成为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大气环境问题。以涂氧化铝膜的碳化硅陶瓷膜管(孔隙率28.16%,平均孔径20μm,过滤面积0.28 m2)为过滤元件,搭建了PM2.5捕集的实验装置,对膜管的过滤时间、通量与阻力降的关系以及捕集效率与时间的关系和膜污染控制方面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过滤时间增加,通量逐渐减小,阻力降逐渐增大,捕集效率逐渐增大,对PM2.5捕集效率高达99.9%;对膜污染控制参数优化后反吹压强选定为0.8 MPa,反吹间隔时间为10 min,反吹时间为14 s。  相似文献   

10.
采用自行设计的基于负离子与光催化高级氧化耦合净化技术的空气净化装置,开展室内环境烟草烟雾的净化试验,运用色度分析(RGB对照)方法初步分析了颗粒物(PM2.5)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光催化氧化技术对NOx的净化效果显著,负离子对PM2.5的净化较为突出。该空气净化装置能有效地净化烟草烟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