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白元 《安全》2019,40(1):20-23
通过分析乌鲁木齐站疏散安全状况,对铁路客运站的应急疏散能力进行评价,为客运站紧急疏散设施设计、疏散管理方法提供有效的建议与改善措施。本文利用疏散仿真软件Pathfinder构建了乌鲁木齐站模型,进行人员疏散仿真模拟分析,评估乌鲁木齐站疏散安全风险。结果表明:在设计高峰小时发送量8200人情况下,乌鲁木齐站整体疏散时间为393.8s,超出相关规范的车站疏散时间要求。  相似文献   

2.
付承宏  高岩 《安防科技》2011,(8):7-9,14
本文研究了在紧急情况下,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疏散受限空间内人员的问题。为了寻求到最佳的疏散方案,建立了疏散模型并据此给出了相应的算法。通过对模型的检验,为受限空间的疏散预案的制定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尤方立 《安全》2008,29(5):5-8
本文采用了理论分析、火灾与疏散的组合模拟程序FDS+EVAC,以一狭长空间为例,进行了火灾烟气作用时的人员疏散仿真研究,分析了通风排烟设备对火灾烟气运动和人员疏散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为提升紧急情况下复杂建筑空间中应急疏散引导的疏散效率,采用仿真模拟方法,提出1套可适用于复杂建筑空间人员应急疏散的无人机引导模型,该模型通过改进传统算法和构建新方法,实现无人机空间遍历移动规则寻优、无人机引导路径寻优以及基于“障碍物空间场域”建筑空间区域划分。研究结果表明:相较于没有无人机引导,采用单无人机和多无人机协同引导疏散,可大幅缩短整体疏散时间,有效减少疏散路径当量长度,提高疏散效率并保证路径安全,为无人机在应急救援和疏散的应用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郭惠  韦晓璐 《安全》2021,42(1):21-24
为准确计算火灾人员疏散时间,本文基于计算机模拟火灾人员疏散时间的优势,运用Evacuation NZ疏散模型模拟大型建筑物火灾疏散时间,并与传统工程算法的疏散时间以及实际疏散演习时间进行对比。结果表明:Evacuation NZ疏散模型比传统工程算法得出的疏散时间更接近实际,为消防监督人员和建设单位估算模拟疏散时间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人员疏散时间预测与分析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由于大量火灾事故的不断发生,火灾防范和安全疏散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为了探讨人员疏散规律,笔者应用排队论知识及结合“社会力”模型,并综合考虑到建筑结构特征、人员密度及个体的作用和差异,建立了人员疏散模型。通过计算机模拟确定人员疏散时间,结合实例阐述了出口宽度等建筑结构特征、人员密度与疏散时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该模型得到的结果与实际基本相符。通过对人员疏散规律的研究,可以帮助人们优化建筑物的内部结构,特别是门宽,疏散通道的个数,从而加快紧急情况时的疏散速度,减少人员的伤亡;还可以帮助人们设计出正确的管理措施,保证大规模的群众集会时的人员的安全。  相似文献   

7.
出口条件对人员疏散的影响及其分析   总被引:29,自引:2,他引:29  
宋卫国  于彦飞  陈涛 《火灾科学》2003,12(2):100-104
采用社会力模型对紧急情况下(如火灾发生时)的人员疏散现象进行了模拟,重现了实际疏散中出现的典型现象,着重研究了出口宽度、出口厚度等建筑结构特征以及期望速度等人群特征与疏散时间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上述建筑结构特征对疏散时间的影响存在一个渐近关系;随着人群期望速度的变化,疏散时间存在一个最佳值。这些结果可望指导建筑物的疏散设计和建筑火灾等紧急情况下人员的安全疏散。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通风对隧道内人员疏散的影响,引入通风作用力修正社会力模型,利用VS2010+Qt平台实现通风作用下隧道人员疏散速度模拟。结果表明:隧道人员疏散速度与通风风速、个体质量密切相关;通风风速增加,人员疏散速度降低且降幅逐渐增大;受个体表面积表达公式影响,个体质量对疏散速度影响以30 kg为界,当个体质量为20~30 kg时,疏散速度随个体质量增加而下降,且降幅逐渐增大;当个体质量为30~90 kg时,疏散速度随个体质量增加而上升,且上升幅度逐渐减小。研究结果为隧道通风及人员疏散方案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研究医院这类特殊公共场所的人员疏散,提出了一种对特殊公共场所人员疏散研究的思路和方法,首先分析医院人群组成复杂、速度差异大等的特点,然后通过调研采集医院人群类别及速度等真实数据,重新标定经验模型中的运动参数,进而通过模拟对某医院住院楼的骨科楼层和儿科楼层分别从速度和人员对出口熟悉度两个方面进行分析,结果发现速度差异过大会产生间歇性人流,熟悉度对人员疏散的影响会因人的跟随行为而削弱,但对疏散过程中滞后的人员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体育馆人员常态下的疏散特征,采用疏散实验观测和计算机模拟的方法,分别研究常态下人员的疏散行为。研究结果表明,常态下实验测得的疏散时间是182 s,计算机模拟火灾时疏散时间为147s。通过疏散实验和计算机模拟对比得出,常态条件下,整个疏散过程流量系数基本保持恒定,疏散实验流量系数小于软件模拟时流量系数;火灾时数值模拟疏散时间小于常态下观测实验的疏散时间。  相似文献   

11.
人群疏散行为仿真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提出并建立了一种人群疏散仿真模型。针对疏散空间中障碍物的动态布局,采用网格法获得各障碍物包围盒坐标,依据最短路径原则采用几何法确定每个个体起始疏散路径,解决了人群疏散的空间连续性问题。针对人群疏散时个体之间的差异性,依据个体与个体之间的作用力、摩擦力动态改变个体的行进方向,以及依据人群密度采用人群疏散速度模型实时确定每个个体的运动速度,解决了个体之间的动态避碰、绕行和超越等问题。针对人群疏散时多个出口的选择问题,提出了把出口拥挤状态与个体心理慌乱状态相结合的出口选择方法。最后采用粒子系统实现了上述人群疏散行为的二维仿真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基于元胞自动机的弱视条件下群体疏散的仿真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根据人在弱视情况下的行为特征,建立基于元胞自动机的逃生模型,对弱视情况下的人群疏散进行了模拟。模拟过程中考虑了人的学习能力及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等因素,模型加入吸引子使模拟人的疏散行为更为灵活。基于人能通过熟悉周围环境作出合理判断的学习能力,引入了"积累步长"的概念,使人的沟通判断能力(走过的路径、边界和出口位置通过交流能够获取)在模型中得到体现。获取足够信息的人可以避免多余的寻找,降低了逃生时间,体现了"人多力量大"的互助行为。通过大量的模拟实验,并讨论不同的环境条件对人群疏散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航空器内人员应急疏散仿真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详细分析了航空器内人员应急疏散模型中人的行为和运动过程、事故场景的危险性对人的行为影响、机组和舱内设施对人员疏散的影响等方面的特点,并全面讨论了这些模型的仿真与事故场景和全尺寸实验的验证对比结果。提出了航空器内人员应急疏散模型应该包括航空器几何模型、人员特征模型、人员行为模型、火灾模型和人员运动模型等5个子模型,以及各子模型的研究内容。同时,提出了人的行为描述和人的运动过程的计算机实现方法是影响紧急状况下人员疏散模型准确性的两个关键问题。研究结果表明:模型仿真在航空器的辅助设计、乘客的疏散优化和机组的应急程序开发等方面有应用价值,但模型的有效性验证困难限制了其更进一步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建筑物火灾中人的疏散方式研究   总被引:4,自引:8,他引:4  
基于高层建筑物火灾危害性和高层建筑物火灾疏散的特点,提出疏散方式的类型———疏散至建筑物外安全地和就地避难的疏散方式,并讨论疏散方式确定的方法;针对我国火灾研究的现状,确定模型模拟法为可行之法;讨论模型模拟法确定疏散方式的原理,在模型模拟法中,就危险状态发生时间、疏散开始时间和疏散时间的确定进行了讨论;把疏散方式确定的原理应用于一座20层的宾馆火灾,得出其疏散方式为应在第12层设置避难层。  相似文献   

15.
避难场所的规划选址与开敞空间的避难容灾能力密切相关,但较少研究关注到人口分布现状对避难场所空间选址的影响。以深圳市南山区为例,采用遥感及GIS技术,结合社区人口统计数据,通过分析区内开敞空间的有效性、安全性、通达性及收容性,综合评价其避难容灾能力,为城市避难场所选址筛选出适宜的空间。结果表明:量化的评价程序可有效地剔除有安全隐患或通达性较差、容灾能力不足的空间,结合人口分布现状更能凸显区域内避难场所空间分布的不足,容灾缺口计算结果可作为城市避难场所增设选址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运用应急疏散软件Pathfinder对某高校学生公寓的人员疏散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休息时间段内公寓发生的突发事件更容易造成人员疏散运动时间的延长;同等条件下女生比男生所需要的人员疏散运动时间更长。通过合理规划疏散路线,对原有模型进行了优化,并使用人员疏散运动时间和单位有效疏散宽度使用率两个指标,来定量对比优化前后人员疏散的均衡度和疏散效果,给高校学生公寓的应急和安全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深埋岛式地铁车站突发事件时人员疏散模拟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地铁安全性分析中,人员安全疏散是一个关键的考核指标。笔者首先介绍基于规范的人员疏散设计、基于火灾工程学的性能化人员疏散设计思路及计算方法;以某市轨道交通S号线深埋车站为系统原型,通过人员疏散动力学模型对深埋车站的人员疏散过程(1 200人)进行计算机模拟;研究突发事件时,深埋站点内人员能否安全疏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