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针对《固定污染源废气硫酸雾的测定离子色谱法》在污染源测定过程中SO2引入的正干扰问题,通过实验进行了干扰物确认及消除方式研究。结果表明,在无氧条件下,SO2不会对硫酸雾产生正干扰,而在有氧气存在条件下标准方法中的碱性吸收液会吸收部分SO2并最终转化为SO42-,使硫酸雾测定结果偏高。硫酸生产企业测定结果显示被吸收的SO2约占其排放量的30%59%。在原有吸收液中加入1%甲醛作为改进吸收液,可使采集到的SO2以SO32-形式稳定存在,不会对目标化合物SO42-产生干扰且稳定时间至少为30 d。采用改进吸收液采集硫酸雾可有效防止SO2引入正干扰,且对硫酸雾测定结果无影响。  相似文献   

3.
综述了国内外固定污染源可凝结颗粒物(CPM)冲击冷凝法和稀释冷凝法2种采样方法,指出CPM是固定污染源排放颗粒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内对于固定污染源CPM排放的监测和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缺乏必要的CPM采样标准方法。通过分析2种采样方法的优缺点,提出冲击冷凝采样法需进一步降低SO_2等水溶性气体的影响,提高气相CPM冷凝效果及超细颗粒态CPM的捕集效率;稀释冷凝法需提高采样装置的便携性实现可过滤颗粒物(FPM)和CPM的分离采样,提高采样管路壁面颗粒物回收率。同时,针对我国固定污染源如燃煤电厂大量使用湿法脱硫设备的情况,CPM采样方法需提高对低温高湿且夹带液滴烟气采样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4.
大气固定污染源低浓度颗粒物采样及分析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简述了我国现阶段大气固定污染源颗粒物监测中遇到的问题及低浓度颗粒物采样与分析技术研究的必要性,归纳了国外低浓度颗粒物采样分析技术要点,包括大体积采样、滤筒上游采样设备堆积颗粒物的回收、有效称重步骤的确立等,并对我国开展低浓度颗粒物采样及分析技术研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5.
阐述了固定污染源排气监测质量保证的目的,以及采样方法、参数测定和烟尘监测质量保证所需要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在环境影响评价中对氯化氢、硫酸雾等气体的监测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按照HJ/T2.2—199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要求,对大气环境质量状况调查中的“大气质量现状监测,按污染源调查中的主要污染因子确定,监测方法按国家环境保护局发布的标准方法进行”。但是,在对环境影响评价的大气污染物现状监测时遇到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7.
本文针对当前环境监测四级站的污染源监测特点,提出了双程序双样品的监测采样方法.可避免排污企业受自身利益的驱使而对污染物排放采取弄虚作假的行为,使污染源监测更为客观公正,有利于污染源的监督管理。  相似文献   

8.
以上海市三家电厂为例,应用实测数据比对、验证了流速手工监测方法的改进效果,结果表明,改进试验中三家电厂所取点位计算得出的流速值与标准方法测出流速值之间的相对误差较小,各厂可选取相应点位作为流速监测点位。  相似文献   

9.
在SO2与H2S共存下,利用便携式气相色谱法测定了固定污染源排气中硫化氢含量。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度和精密度较高,受干扰物质二氧化硫的影响小,测定结果完全满足复杂成分烟气中硫化氢的测定要求。  相似文献   

10.
精细化工固定源废气采样时机的选择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某医药企业某产品生产过程为实例,综合各工段生产步骤、时间、废气产生情况及估算的污染物浓度等因素,绘制各污染因子排放规律图,从而确定各污染因子排放浓度(排放量)最大的1 h为最佳采样时机。  相似文献   

11.
目前,对固定污染源废气中磷酸雾的检测并无统一的方法,相关含磷污染物的控制指标主要是磷化氢、单质磷以及五氧化二磷。在调研国内外分析方法及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通过对几种典型含磷污染源的实样测试,提出了固定污染源废气中磷酸雾的检测方法。结果表明,使用石英滤筒捕集固定污染源废气中的磷酸雾,采样效率可达98%以上。捕集到的总磷酸雾不仅包含磷酸,还包含磷酸盐以及含磷氧化物等,是一项综合指标。该指标能够反映含磷污染物的排放特征,可为未来此类污染物的排放控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简述了我国硫酸雾测试方法的发展历史,分析和总结了《固定污染源废气硫酸雾的测定离子色谱法》(HJ 544—2016)存在的一些争议和问题,包括硫酸雾的定义、测试方法的干扰控制等。分析认为,相比《硫酸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6132—2010),HJ 544—2016对硫酸雾的定义更加合理。实验结果表明:硫酸盐是测试方法条件下的目标物,滤筒可以显著地捕捉硫酸盐。9组样品滤筒中,被测目标物所占比例为7. 9%~69. 1%;滤筒和前吸收液中,被测目标物所占比例为93. 7%~97. 8%。HJ 544—2016新增加的两级串联碱液吸收瓶可以较完全地捕集穿透滤筒后的硫酸雾,同时也会捕集SO2。SO2会对硫酸雾测试产生正干扰,约42. 9%的SO2在被吸收后转化为硫酸雾。  相似文献   

13.
通过国内外文献调研和硝酸雾采样方法比对实验研究,提出了固定污染源废气中的硝酸雾包括硝酸气体、硝酸液滴及颗粒物中的硝酸盐。建立了固定污染源废气中硝酸雾的分析方法:使用经1 mol/L Na2CO3溶液浸渍的石英滤膜捕集固定污染源废气中的硝酸雾,离子色谱法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当采样体积为0.4 m3时,方法检出限为0.04 mg/m3;低、中、高浓度空白加标样品相对标准偏差均在9.2%以内,加标回收率为89.9%~117%。选取4种典型硝酸雾固定污染源废气进行实际样品采集与分析,硝酸雾质量浓度分别为1.62、1.86、1.63、19.8 mg/m3。对电子元件电镀车间固定污染源废气进行不同浓度的实际样品加标回收实验,加标回收率分别为86.0%和104%。  相似文献   

14.
硫酸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预计将于2010年内发布实施。在对有关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等进行研究,对我国硫酸工业现状和国外相关排放标准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硫酸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制定中有关适用范围、时段划分、污染物控制等内容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5.
建立了氢氧化钠吸收液-离子色谱测定固定污染源废气中氯气的方法。研究采样和分析条件,采用50 mL冲击式吸收瓶,以氢氧化钠为吸收液,利用硫代硫酸钠将样品中的次氯酸完全转化为氯离子,过滤后用离子色谱进行分析。可在采样时选择0.3 μm石英滤膜消除颗粒物干扰,在氢氧化钠吸收液前串联硫酸吸收液消除氯化氢干扰。测试结果显示:氯离子曲线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99 0;方法检出限为0.02 mg/m3,测定下限为0.08 mg/m3;空白加标的相对标准偏差为0.82%~1.4%,加标回收率为98.0%~107%;实际样品基体加标的相对标准偏差为1.8%~2.7%,加标回收率为98.0%~104%。测试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精密度和正确度。  相似文献   

16.
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法对空气中铬酸雾进行测定,方法在待测液中铬质量浓度为1~10μg/L范围内线性良好,r=0.999 6,检出限为0.001 mg/m~3,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差为1.64%~4.53%,样品加标回收率为91.0%~95.4%,且用该方法与《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铬酸雾的测定二苯基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HJ/T 29—1999)分别测定实际样品中铬的质量浓度,结果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7.
根据烟气二噁英采样须收集冷凝水的特点,利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计算烟气含湿量,得到简化公式,将该简化公式法与阻容法、FTIR法用于测定4类不同行业企业烟气的含湿量,并对测定结果做比对。结果表明,4类不同〖JP〗行业企业简化公式法的测量结果RSD为1.0%~4.2%,相对偏差为-4.21%~-0.25%;在湿度较高的测量条件下,简化公式法的测量结果RSD与相对偏差均<5%。该方法可作为固定污染源烟气手工监测中含湿量测量的一种辅助方法和质控措施。  相似文献   

18.
以四川农业大学成都校区为监测点,采用大气主动采样法(AA)、大气干表面法(ADS)及大气湿表面法(AWS)3种常用干沉降采集方法做大气磷干沉降通量对比试验。结果表明,3种采样方法获得的大气磷干沉降通量间具有显著的差异性及相关性(P0.05),三者间可以进行换算统一;AA法适用于较短采样周期的连续性监测研究,ADS法适用于较长采样周期(5 d)的监测研究,而AWS法更适用于在长采样周期(月)内选取一段时间作为干沉降监测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